华社乌鲁木齐12月26日电 题:帕米尔雪山下的炉边夜话
新华社记者刘红霞、杨湛菲、邵艺博
推开阿卜杜加米尔·努斯热提拉家的院门,一阵悠扬的歌声传了出来。安居房里,八九个人围坐在炕床上,一位柯尔克孜族大叔用民族乐器库姆孜欢快地弹唱着。炕床旁的炉子上,奶茶飘出阵阵清香。
12月16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布伦口乡布伦口村,李文娟(中)在村民家中走访。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这里是位于我国西部边陲的帕米尔高原。阿卜杜加米尔家所在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布伦口乡布伦口村,海拔大约3300米,四面长年雪山环绕。
一曲唱罢,大伙高兴地鼓起掌来。坐在炕床一角的,是33岁的布伦口乡党委书记李文娟。16日这晚,她来到布伦口村走访,村民们听说了,便热情地邀请李文娟加入聚会。
“刚才你们弹唱得很好听,今年收成怎么样?还不错吧?”李文娟问。
户主阿卜杜加米尔接过话茬:“我家有两个护边员,政府每月都发生活补贴,养了三十几头牦牛,还开了民宿,今年全家人均能挣两万来块钱。到明年,我家就有四五十头牦牛了,希望(人均)能挣到两万五千块钱。”
“你家还开了民宿?拜克加克西!”李文娟有些惊讶又十分欣喜,用柯尔克孜语夸赞他“非常好”。
夜访前的当天下午,李文娟和乡里同事们召开专题讨论会,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谋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2月16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布伦口乡,李文娟(中)和同事们召开专题讨论会,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我们乡的一大短板是产业发展不够深入,只是单纯地卖牦牛肉、卖冷水鱼。”布伦口乡乡长库尔班艾力·麦麦提艾力说,“下一步要利用好我们的畜牧业资源、自然资源,延长产业链,发展好旅游,带动群众进一步增收。”
布伦口乡是典型的边境乡、牧区乡。村民抬头便是被誉为“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近处则是颇有名气的白沙湖。乡里牧民在饲养牦牛等牲畜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民宿经营上来,加上护边的稳定收入,增收有了更多盼头。
家里开美容店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公司上班的、在乡里打工的……在这个边境乡镇,不少家庭都会有灵活就业的成员,整体收入更高一些。
那么,明年怎么能挣得更多呢?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说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我们来说,高质量发展是一分钱一分钱算出来的。”李文娟循循善诱,“你们看,苏巴什村在旅游旺季搞白牦牛骑行,一天能挣个500块钱,一年六到八个月是旅游旺季,有的老乡能挣到九万块钱。”
“是啊,明年我们也来试试,把吃牦牛、看牦牛、骑牦牛都好好弄一弄。”
“我们的民族特色《玛纳斯》说唱,也要好好给游客们展示。”
“我们村最多的就是石头,回头是不是建些有特色的‘石头民宿’?”
……
12月17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布伦口乡布伦口村,李文娟(中)在向当地村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院子外,不大的村落静谧安详,点点灯光为凛冽的高原夜色增添了暖意。屋子里,热腾腾的炉子旁,大家伙儿脸上红扑扑的。户主家九岁的小女儿阿依克热木·阿卜杜加米尔坐在大人中间,捧着小脸,眼里亮晶晶,似乎也在琢磨自己的来年目标。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擘画了宏伟蓝图。身为党代表的李文娟从北京返回边疆后,“头等大事”就是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深入学习宣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夜深了,走访也接近尾声,村民们从温暖的炉边起身回家。仲冬的帕米尔高原,繁星闪烁。乡亲们的脚步,轻快而坚定……
四级军士长钱进参加连队最后一次巡逻,为界碑描红。刘南松 摄
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3日电(卢东方、郑鹏涛)室外温度低于零下30摄氏度的新疆帕米尔高原,积雪齐膝。“我们完全没有‘小雪’节气的概念,过了10月就是‘大雪’。”踏入山口护边员艾尼瓦尔的执勤房,扑面的温暖瞬间将严寒挡在门外。新疆克孜勒苏军分区苏约克边防连四级军士长钱进说:“这条边防巡逻路我走了16年,它的变化昭示着祖国的强大、国防实力的发展,体现了党的恩情。这也是我们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并结合自身实际,最深刻的体悟。”
“感谢党的好政策,扶持边疆经济发展,让我们大山里都有电话使、有摩托车骑,现在我们全家都当上了护边员。”艾尼瓦尔边说边“炫耀”自己停靠在门前的新款摩托车,在他身边,炉火上的奶茶咕咕地冒着热气,液晶电视播放着当天的新闻。
中士宾方滔瞟了一眼门旁的温度计,惊诧道:“真没想到,室外零下30多度,执勤房里愣是达到了20多度!”
告别艾尼瓦尔,指导员郑旭继续带队走向大山深处。
从以前车马难行的 “瞎子摸路”到现在往来畅通无阻的环山巡逻路,从行装通信到装备保障,钱进和其他几名老兵兴致勃勃地分享着这条巡边路上的点滴变化。
“就是这里!那年我背着大铁锅、老电台,和马一块陷到了冰河中。幸亏是冬天河水不流动,才让我捡回一条命。”路过冰河大桥时,四级军士长刘燕辉指着脚下的桥说,“现在的边防道路,有河的地方基本都建起了桥,夏天再大的水、冬天再滑的冰都无法阻断我们巡逻的脚步。”
为纪念钱进、刘燕辉两名老兵的最后一次巡逻,巡逻分队在回程路上支起了“雪地火锅”。 官兵们从携行包里掏出了体型小巧、防风抗冻、一点就着的新式柴油灶,把火锅底料、饮用水及各种食材丢进锅里。热气很快便融化了周围的冰雪,烘烤着官兵们被雪水浸湿的手套。
“不光边防巡逻的保障措施变化大,管边、控边的高科技手段更是日新月异!”“多重加持,咱的国界线一天比一天牢固。”“我们的戍边生活也越来越好了!阳光房、健身房、保温哨楼、保温菜窖、医护理疗室……”“山下有的我们都有,扎根戍边的信心一天比一天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茫茫雪山上升腾起的不仅有火锅的香气,还有满满的正能量。
“这都是党给予的,我们应该感谢党,感谢人民!”收拾好行囊准备再次踏上征程,指导员郑旭整队时说,“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我们要以高昂的姿态扎根祖国西陲,建设强大边防!”
“是!”有力的回应响彻山谷,巡逻官兵们肃立,标准的军礼齐齐敬向东方——面朝北京,祖国首都的方向。
↑巡逻路上,官兵们在零下30摄氏度的环境里吃火锅。李泽鑫 摄
↑巡逻官兵骑马翻越雪山达坂。刘南松 摄
↑巡逻官兵在海拔4200多米的界碑旁宣誓。刘南松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