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餐饮网 刘妍
日盼夜盼,终于盼来了堂食恢复的这一天!
近日,郑州、广州、济南、北京等全国多地发布通知,恢复餐饮堂食。
消息一出,各地的餐饮企业都整装待发开门迎客,北京某海底捞门店一天接待顾客超200桌,广州怂火锅部分门店的高峰等位达数百号!
不过也有不少餐厅人气还没有彻底恢复过来,堂食恢复前几天只接待了几桌顾客,有餐饮老板开业3天后被感染了不得不关门……
在堂食恢复的这几天,大家门店生意具体情况如何?餐饮人处在什么状态?我们一起来看看!
< class="pgc-img">>多家餐厅“满血复活”,
有火锅店一晚接待超200桌!
“昨天一直营业到早上7点,接待近240桌顾客,远超预期,店里员工都很兴奋,看到了久违的熟悉场景。”
12月6日起,北京多家餐饮企业陆续宣布恢复堂食服务。当晚9点半,海底捞西直门凯德mall店门口还有食客排队等位,等位区的电子屏显示已经接待200多桌顾客。
该店经理陈建介绍,门店6日恢复堂食之后,几乎一直在接听预定电话,当天接待近240桌顾客。据悉,暂停堂食前,该门店同时间段能接待270桌左右顾客。
< class="pgc-img">>除了海底捞,湊湊的人气也已快速回归。6日下午4点,湊湊火锅北京合生汇店迎来了第一桌堂食客人,17点半的时候就迎来了第一波就餐小高峰。“当天晚上一共接待了72桌客人,总体销售情况基本恢复,与暂停堂食前基本持平。”该店店长还表示,除了火锅以外,湊湊奶茶在当天晚上也销售了将近300杯。
此外,长沙某坐落在湘江边的高端商务餐厅,也迎来了放开后的第一波顾客,该餐厅负责人告诉职餐网,7日当晚餐厅包厢就被订完了。
“今年疫情影响比2020年还严重,时间还长,虽然没有暂停堂食,但是出来用餐的人依然很少,今晚真是久违的热闹!”该负责人说道。
< class="pgc-img">>久违的人气回来了!
有人一天开9家新店,有人新店一天排队超千号!
疫情的不断反扑让许多餐企的开店步伐按下了暂停键,“活着”成了大家的唯一目标。而如今随着各地防疫政策逐步放开,堂食开始恢复,职餐网观察到,有餐饮品牌已经重新开启了扩张模式。
12月7日,主打朝鲜族美食的米村拌饭创始人周强在朋友圈发布喜讯,“米村拌饭九店齐开”,新店遍布山东、河北、辽宁、天津多座城市。
< class="pgc-img">>过去这一年,在餐饮行业整体受疫情摧残不太景气的情况下,米村拌饭却逆势增长,门店数一年翻了一倍,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北方“米饭”快餐王。
同一天,九毛九集团向媒体表示,旗下五个品牌在广州的80多家餐厅陆续开放堂食,九毛九西北菜、太二酸菜鱼、怂重庆火锅厂、那未大叔是大厨、赖美丽眉山藤椒烤鱼的客流量均有回升。
其中,怂火锅广州多店出现排队现象,部分门店的高峰等位达数百号,三家新门店在12月5-7日进行了开业活动,其中两家门店的排队超过千号,东方宝泰店单日取号数超过3000。截止到12月7日,怂火锅广州10家门店累计接待人数突破3万。
堂食一恢复,餐饮品牌们马不停蹄开新店,无疑给行业释放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人气在逐渐回升,餐饮业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 class="pgc-img">>开放堂食当晚,北京292家饭店连夜直播!
老板们:忙哭了!
热闹的不仅是线下,还有直播间。12月6日当天,北京很多店家都在抖音开了直播,发出自己堂食的通知,为门店引流。
< class="pgc-img">>三里屯某湘菜馆店主,6日早上六点多就起了床,赶紧大扫除,进货备货,和员工讲开业事宜;
有烧烤店的老板在抖音晒出了自家的烤鸽子,早早备料,预热烤炉,告诉粉丝们可以堂食的好消息。他自己在视频里感叹:“好不容易把店做出了起色,疫情之下生意受了不少影响。现在总算要好起来了,现烤的鸽子,绝对比外卖更好吃!”;
紫光园店里的师傅直播片鸭子,直播间里的粉丝都馋哭了。有人问师傅烤鸭的炉子是不是又热上了,炭火烧起来了么。还有人直接打起了预订电话,要当面品尝师傅的手艺……
越来越多的餐饮商家在直播间忙碌,为开门迎客做准备。
抖音生活服务数据显示,12月6日晚北京本地总共292家饭店在抖音开播,抖音网友们在这些直播间里一共下了3.8万个订单,相当于平均每个饭店拿到了130个订单、近万元营收。
< class="pgc-img">>“堂食恢复第一天顾客并不多,
但我们的信心正在被一步步点燃!”
然而,并不是所有餐厅都能在恢复堂食第一天迎来高人气,职餐网观察到,全国各地有不少中小餐饮商家都没有迎来报复性消费:
“沈阳暂停了7天堂食,今天是12月1号也是第一天恢复堂食,结果不尽人意,一天就接了5桌,刚刚恢复堂食,大家也是害怕感染,都不敢出来。”
“福州仓山区虽然从11月30号开始恢复堂食,但是来用餐的客人寥寥无几,看着空荡荡的餐厅,释怀的心又提起来了,虽然当下很艰难,但是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今天是12月5号,也是广州恢复堂食的第三天,实际情况是,昔日的人声鼎沸的画面每天爆满的场面已经不见了,但我们还开着”……
< class="pgc-img">>不过,尽管如此,大部分餐饮人还是乐观表示“距离生意恢复至常态还需要时间,但至少能看到希望了!”
12月7日,旺顺阁集团副总裁崔余健对媒体表示,目前是恢复堂食第二天,客流并不多,整体看每家门店在近两天每天约有3到5桌的消费者。对于生意恢复至常态,崔余健认为大概需要半个月到1个月的时间,“12月下旬或者春节前店铺能恢复之前的运营,也会迎来高峰期。”崔余健预计。
虽然放开了,但目前消费者对于外出就餐还是比较谨慎,尤其是目前许多城市堂食仍需要48小时核酸,加大了外出用餐决策成本。毕竟谁会为了吃一顿饭,甘愿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不惜排队一两个小时做核酸呢?这代价太大了。
所以,刚放开客流量上不来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未来随着政策一步步放开,相信餐厅昔日的热闹马上就能回归了!
职业餐饮网总结:
忽如一夜春风来!那些人间烟火气,都在回来的路上!
被疫情折磨了三年,餐饮人经历了无数个堂食关了又开开了又停的日子,损失惨重,身心俱疲。
诚然,开放堂食初期,餐饮人免不了要面对政策过渡、成本难控、员工感染、顾客恐慌等诸多难关。
但如今复苏的信号正越来越强烈,即使当下还有难熬的“过渡期”,坚持住,相信黎明马上就会到来,餐饮人加油!
粉丝朋友私信我说,餐饮人的上班时间到底是几点到几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上班时间的话题。360行每个行业都有它的无奈和心酸,作为餐饮更是难上难,餐饮人的上班时间真的很难,节假日更是让人心酸。
一般我们是上午的9点半开始吃早餐,9:50开始点名上岗,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时光。下午1点半午餐时间到2点,顾客如果就餐完毕就开始收拾打扫卫生。艳阳天酒店还会好一些,服务员不用洗餐具打扫卫生,我们有专门的保洁阿姨做这项工作,这样可以分担服务人员的工作量。
< class="pgc-img">>那么2点钟如果顾客没有就餐完毕就没办法下班,仍然是工作的状态。等顾客全部就餐完毕之后摆好台把卫生收拾到餐前状态才能下班午休一会。这时候值班人员就仍然坚持在岗位上,下午5点半开启晚上的忙碌时光。晚上9点开始吃晚餐,9点半顾客走了之后摆台收拾卫生和值班人员交接下班。
< class="pgc-img">>所以餐饮人的下班时间无法固定,未经他人苦莫论他人甜,餐饮人对孩子缺少教诲,你回家了孩子困了,孩子在家吃饭而你却在上班,对父母缺少陪伴,对家人也缺少关怀,对朋友更是缺少了面对面的沟通,人情世故需要你出席。什么时候都是钱到人未到。
< class="pgc-img">>因为所有的良辰吉日餐饮人都很忙碌,餐饮人最难熬的季节是夏季,厨师在高温下汗流浃背已是习,以为常餐饮人扛得住饥饿已是家常便饭,这份艰辛只有我们懂。我做餐饮这么多年我觉得餐饮人有点忙有点苦有点累,但是有点小惊喜有点甜。人生百般滋味只有自己体会。
< class="pgc-img">>所以如果您到餐厅就餐,遇到餐饮人请给他们一份尊重、一份宽容、一份理解、一份关怀。因为我们身后没有靠山,我们就是家里的靠山。
餐饮人,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咬牙坚持砥砺前行。我想说在这个商业的时代努力赚钱的样子真的很帅,加油餐饮人!
餐饮行业,无疑是一份充满挑战与艰辛的职业。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深夜的最后一盏灯,餐饮人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忙碌与奉献。他们用汗水和热情,为顾客提供美味佳肴,创造温馨的用餐体验,却往往在幕后默默承受着不为人知的辛劳。
清晨,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乡中,餐饮业的员工们已经开始了他们的一天。采购新鲜食材,准备食材,清洁厨房,每一项工作都需要细致入微的注意力和体力。他们用双手创造着食物的魔法,将平凡的食材变成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这份工作不仅仅是体力上的付出,更是对美食艺术的追求和创新。
中午和晚上,是餐饮业最忙碌的时刻。厨师们在高温的厨房里,挥汗如雨,快速而精准地烹饪出一道道美食。服务员们穿梭于餐厅之间,微笑着迎接每一位顾客,耐心解答疑问,确保每一位顾客都能享受到宾至如归的服务。他们不仅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还要处理各种突发状况,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专业的服务态度。
而当最后一桌客人满意地离开,餐厅的员工们还要进行清理工作,确保厨房和餐厅的清洁,为第二天的营业做准备。这样的工作节奏,对餐饮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种极大的考验。他们往往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和家庭生活,为了给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他们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然而,尽管做餐饮很辛苦,但这份工作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餐饮人通过自己的双手,将爱和温暖传递给每一位顾客,看到顾客满意的笑容,听到顾客的赞美,所有的辛苦都化为了甜蜜。他们用美食连接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让每一次用餐都成为一次美好的回忆。
因此,对于餐饮业的工作者,我们应当给予更多的理解、尊重和支持。他们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辛勤的劳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的色彩和温暖。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让我们向每一位餐饮工作者致以最高的敬意,感谢他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好与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