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作为深受大众喜爱的美食,其背后的火锅店厨房却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以下是对火锅店厨房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的详细分析。
一、火灾隐患
1. 燃料问题
- 火锅店常用的燃料有天然气、液化气和固体酒精等。如果燃气管道老化、泄漏,或者液化气罐摆放不当、连接不牢固,都极易引发火灾甚至爆炸。
- 固体酒精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如靠近火源、高温环境存放等,也可能起火。
< class="pgc-img">>2. 油脂引发火灾
- 火锅在炒制底料和烹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油烟和油脂。如果油烟管道长期不清理,油脂堆积,遇到明火或高温很容易引发火灾。
- 烹饪时,热油溅出也可能引燃周围的易燃物。
3. 电气设备引发火灾
- 厨房内的电器设备如电磁炉、抽油烟机、冰箱等,如果使用时间过长、线路老化、过载运行等,可能会发生短路起火。
- 插头插座接触不良、私拉乱接电线等行为也增加了火灾风险。
二、烫伤隐患
1. 热汤热水
- 火锅以热汤为主要烹饪介质,在端送锅底、添加汤水时,如果不小心很容易被热汤烫伤。
- 厨房工作人员在清洗锅具、处理热水设备时,也可能被热水烫伤。
2. 蒸汽
- 蒸煮食材或清洗锅具时会产生大量蒸汽,工作人员如果不小心接触到高温蒸汽,会造成烫伤。
3. 加热设备
- 电磁炉、炉灶等加热设备在工作时表面温度很高,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如果不小心触碰,会被烫伤。
三、滑倒和跌倒隐患
1. 地面湿滑
- 厨房内经常进行清洗工作,地面容易积水。再加上火锅底料、调料等可能洒落在地面上,使得地面非常湿滑,容易导致工作人员滑倒。
- 顾客在进入厨房区域(如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因地面湿滑而跌倒受伤。
2. 物品摆放不当
- 厨房内的工具、食材等如果摆放混乱,容易造成通道堵塞。工作人员在匆忙行走时可能会被绊倒。
- 较高的货架如果不稳定或者物品摆放过高,可能会掉落砸伤人,同时也可能导致人员在躲避时滑倒或跌倒。
< class="pgc-img">>四、刀具伤害隐患
1. 刀具使用不当
- 厨房工作人员在切配食材时,如果操作不熟练、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被刀具割伤。
- 刀具用完后如果随意摆放,也可能导致他人误触受伤。
2. 刀具维护不善
- 刀具如果不锋利,工作人员在使用时可能会用力过猛,导致刀具滑落伤人。
- 刀具的刀柄如果松动,也会增加使用时的危险系数。
< class="pgc-img">>
五、食品卫生安全隐患
1. 食材储存不当
- 火锅食材种类繁多,如果储存条件不当,如温度、湿度不合适,容易导致食材变质。
- 生熟食材混放可能会引起交叉污染,增加食品安全风险。
2. 加工过程不卫生
- 工作人员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不洗手、不戴口罩等,可能会将细菌带入食物中。
- 厨房设备和工具如果不及时清洗消毒,也会滋生细菌,影响食品卫生安全。
综上所述,火锅店厨房存在着多种安全隐患。为了确保顾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火锅店管理者应加强安全管理,定期对厨房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除隐患。同时,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卫生的火锅厨房环境。
#寻找热爱表达的你#?
娃
在近日开展的一次食品安全突击检查中,乌鲁木齐一家火锅店的后厨“隐情”被曝光,脏乱的操作台、没洗干净的海鲜、沾着泡沫的锅……一盘盘食物就从这样“隐秘的角落”被端上餐桌,看得网友直呼“胃里翻江倒海”,这家火锅店也因此上了食品安全“黑榜”,被要求立即整改。
现实生活中,卫生状况堪忧的餐饮机构屡见不鲜,也不乏有人因此接受处罚,但类似问题却总是不断出现。从“幼儿园在便池洗餐具”到“火锅漏勺掏下水道”“鼠头鸭脖”事件,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击中公众脆弱的神经,让人忍不住去想,被曝光的是否只是冰山一角?在看不见的“隐秘角落”还藏着多少污垢?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容不得“隐秘的角落”。
铲除食品安全的“隐秘角落”,商家是第一责任人。无论是餐厅的后厨,还是食品生产、封装等诸多环节,普通消费者都看不见、摸不着。商家是食品的生产经营者,也是“隐秘角落”的制造者。这个角落是干净明亮还是藏污纳垢,很大程度上由商家说了算。罔顾食品安全,在背地里搞小动作、钻空子,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食品安全问题曝光,损害的不只是一家门店、一个品牌的利益,更消耗了消费者对餐饮业的信任,对整个餐饮市场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企业行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消费者的信任做支撑。如果食品生产经营者想不明白这层道理,不能担负起食品安全责任,无异于自毁根基,再多的事后道歉也于事无补。
铲除食品安全的“隐秘角落”,要用好监管利器。食品安全从来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商家的自觉。无论是这次上“黑榜”的火锅店,还是前不久查处的那家蟑螂爬满了调料罐的蛋糕店、操作台上扔着烟头的米粉店,都在提示我们,在食品安全监管链条上还存在着盲点、薄弱点。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抓紧查缺补漏,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用好法治化手段,提高专业化能力,及早发现问题,从严从快处置问题,始终保持对食品违法行为高压态势,让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者付出代价。
食品安全没有最严,只有更严。只有将风险隐患警钟及时敲起来,把食品安全责任担起来,使问责追责硬起来,让食品安全真正成为不容碰触的红线、不能逾越的底线,“盘中餐”才能更安全,百姓才能更安心。
京报讯(记者 王萍)针对近期连续曝光多起包括火锅、新茶饮、快餐等业态的连锁餐饮食品安全问题,8月25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出通知,要求各会员单位将食品安全建设纳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门店要加强后厨流程管理,利用好阳光餐饮的视频监控手段。
中国烹饪协会在通知中要求,总部应承担整个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连锁企业应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及专职人员。利用大数据合理制定库存周转、损耗率等标准,避免门店出现因数据压力,隐藏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食品安全建设方面,餐饮企业总部及区域应将食品安全建设纳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其中,总部制定的食品安全相关制度流程,应确保企业最高领导者、各级管理层、一线员工都能参与。同时,制定鼓励员工反馈门店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难点,对于有风险和隐患的相关问题反馈者给予一定的奖励。门店应加强后厨流程管控,利用好阳光餐饮的视频监控手段。另外,排查员工个人卫生状况,对员工健康证明进行梳理,并对卫生死角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新京报记者 王萍
编辑 秦胜南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