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优胜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受福建警察学院的委托,就校区食堂经营管理项目项目(项目编号:FJYS2017-071)组织采购,评标工作已经结束,中标结果如下:
项目编号:FJYS2017-071
项目名称:校区食堂经营管理项目
项目联系人:陈小姐
联系方式:0591-87679352 87679372
二、采购单位信息
采购单位名称:福建警察学院
采购单位地址:福州市仓山区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朱老师83507381
三、项目用途、简要技术要求及合同履行日期:
项目用途:办公
简要技术要求:具体详见招标文件
合同履行日期:具体详见招标文件
采购代理机构全称:福建优胜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采购代理机构地址:0591-87679352 87679372
采购代理机构联系方式:徐小姐
五、中标信息
招标公告日期:2017年05月10日
中标日期:2017年06月12日
总中标金额:
中标供应商名称、联系地址及中标金额:
序号 | 中标供应商名称 | 中标供应商联系地址 | 中标金额(万元) |
1 | 厦门禾堂餐饮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厦门市湖里区嘉禾路 810号世纪家园702 | 230.3251 |
2 | 福州兰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 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西园路663号西园西一区 | 184.9743 |
评审专家名单:
吴新颖、胡锦丽、刘宙、柳庆忠、林修凤、邱义明、胡向东
中标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服务要求:
中标标的名称:校区食堂经营管理项目
数量:1项
单价:合同包一:2303251元 合同包二:1849743元
服务要求:具体详见招标文件
六、其它补充事宜
资格审查不合格或被确定为无效标、废标的投标人名称及原因、理由与依据
投标人名称 | 评审结果 | 原因 | 依据及理由 | 备注 |
福州好三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无效投标 | 所递交的投标文件中所提供的“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查询其上述信用记录的信用信息查询结果网页打印件或截图未注明查询时间; | 招标文件第7页:第九小点“(9)根据财库〔2016〕125号文件规定,投标人不得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投标人须提供在本项目招标公告发布后,投标截止时间前,通过“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查询其上述信用记录的信用信息查询结果网页打印件或截图(均须注明网址)。”“注:未按以上资格标准要求提供证明材料的,按无效投标处理。” (2)招标文件第8页废标条款第二小点:“未符合招标文件规定资格标准的;” | / |
厦门鑫晓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 无效投标 | 所递交的投标文件中所提供的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查询其上述信用记录的信用信息查询结果网页打印件或截图未注明查询时间。 | 招标文件第7页:第九小点“(9)根据财库〔2016〕125号文件规定,投标人不得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投标人须提供在本项目招标公告发布后,投标截止时间前,通过“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查询其上述信用记录的信用信息查询结果网页打印件或截图(均须注明网址)。”“注:未按以上资格标准要求提供证明材料的,按无效投标处理。” (2)招标文件第8页废标条款第二小点:“未符合招标文件规定资格标准的;” |
去提及走南闯北的福建小餐饮,人们能想到的似乎只有沙县小吃等寥寥数种。可口碑饿了么日前发布的《本地生活服务行业中小商户发展报告》显示,福建籍中小商户在外省开店交易额高居全国第一。据口碑饿了么公关部门介绍,这主要统计的是福建籍中小餐饮企业。业内人士认为,善用数字化工具和服务,进行全渠道运营,尤其是关注用户运营,成为福建小餐饮崛起的关键因素。
借力“用户思维”
新品牌精准开店
沈茶,一家起家于福州的奶茶店,仅用了1年半时间就发展到180多家加盟店,覆盖7个省份,门店存活率高达98%,成为福建籍中小餐饮商户在外经营的佼佼者。
“一家茶饮门店的选址,需考虑的因素繁多,如人流量、客群定位、竞争对手布局等,还有房租、水电、人工成本。”沈茶运营总监方贤明坦言,创业初期在门店选址上经常感到头疼。“当时,我们使用城市热力图作为数据化辅助工具,但以这样粗颗粒的数据作为决策支撑,显然还不够。”
“如果只能使用传统的调研手段获得数据,很难避免被时代淘汰。”经营港式甜点的福州企业广芳园的市场总监张承联同样这么认为。广芳园品牌定位中端消费人群,聚焦三线及以上城市,主要将门店布局于商圈、CBD、大面积住宅区等区域。
如今,在沈茶加盟扶持方针中,“店肆规划”高居榜首,这是沈茶最有信心的能力。总部指导门店的规划,可以让加盟商快速精确地开店运营。“快速”和“精确”是其中引人注目的关键词。企业的底气就来自第三方外卖平台的数据服务。
事实上,走出福建的沈茶聚焦于三四线城市,而在这些城市商业和消费数据获取的难度恰恰极高。“我们开了4家店后,就与饿了么签订了小连锁认证等合作,把整个连锁体系全面对接饿了么平台,方便品牌与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解决了跨城统管问题。”方贤明介绍说。
“茶饮好不好卖?什么价位卖得最好?”在陌生的外地市场,方贤明使用口碑饿了么提供的周边同品类外卖消费数据,作为门店选址的参考。同时,利用外卖平台的线上流量,增加了门店线上消费客户,迅速在异地站稳脚跟。
张承联也认为,在客群的职业、性别、消费能力、消费习惯、饮食习惯、口味偏好等方面,外卖平台拥有多个维度的海量数据,更有将其归纳、整理、分析的能力。“拥抱大数据,是行业的大势所趋。”他认为,平台一方面能提供海量的数据,一方面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帮助中小商户实现智慧化运用,这正是经营者所期待的“还数于商户”。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唐杰认为,餐饮行业的数字化经历了从“传统流量红利时代”向“数字化红利时代”转变,借力数字化的思维也从“流量思维”跨越到“用户思维”。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平台通过选址、餐品优化、供应链到预定、支付的全链路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与更多餐饮品牌打通会员体系,提升精准营销能力,向垂直行业输出各项数字化能力,让餐饮这个传统行业,看到了数字化带来的无限可能。
拥抱“数字运营”
老字号轻装上阵
最近,位于福州文博路上的一家老牌小吃店“福清滑”,随着热播美食节目《早餐中国》的探访,火了起来,成了远道而来的游客和当地美食爱好者的打卡地。
这家小吃店已有50多年历史,是家传老店。第一任店主依妹,是福清市渔溪镇家喻户晓的滑粉民间高手,靠着走街串巷卖一碗2毛钱的滑粉,拉扯几个孩子长大。如今依妹已过世,儿子施明光继承家业。
施明光每天会亲自去市场挑选最新鲜的食材,但起早贪黑非常辛苦,于是,他想到借助互联网采购平台。
美团旗下的餐饮供应链平台——快驴进货,成了施明光日常采购的好帮手。他在平台上订购大米和蔬菜类产品,每天无需辛苦地搬运进货,只要在店里等着快驴送货上门即可。
美团的数字化助力,让这家老店焕发出新的活力。餐厅后端采购一直是餐饮行业的痛点,快驴进货如今已是为我省数万家餐饮商户提供餐饮供应链服务的好助手。
美团快驴事业部区域采购与业务发展部福州二区负责人韦小松告诉记者,小餐饮门店作为采购单体,大多没有足够的议价能力,传统采购模式让利润越来越薄。而快驴进货则是通过食材采集和源头直采来降低流通环节的成本,让更多的中小微餐饮企业节约采购成本,提高利润。
“过去常常会因为有些菜品没有准备好,临时跑去市场买。关键的是,市面上的批发价格还贵。”王丽云是厦门一家连锁餐饮品牌的经营者,她介绍,借助快驴平台,餐厅的食材采购成本降低5%~10%左右。“现在工作人员7点多过来准备菜品,货物就已配送到门店了,省心、省力又省钱。”王丽云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美团还与黄则和、豪客来等我省知名餐饮连锁品牌合作,在产品开发、新店选址、精准营销等领域为品牌提供战略决策支持。
美团创始人兼CEO王兴认为,餐饮行业的供给侧数字化是巨大的机遇,也是很大的挑战。正如快驴进货,帮助餐厅实现供应、聚合需求,通过美团的仓储和物流进货,提高餐饮商户效率和盈利点,是一个值得持续探索的数字化尝试。(记者林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华社太原12月10日电 题:一日三餐免费用,日均“吃倒”多少树?——部分高校一次性用筷浪费惊人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刘翔霄、马志异
十几个开放窗口一溜儿摆放不少一次性筷子,走进食堂的师生随来随取,有的学校半年购买百万双……
近年来,一次性筷子背后的环保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以一棵成年树木能够生产8000双筷子计算,我国每年因生产一次性筷子所“吞噬”的林木资源不是小数。“新华视点”记者近来走访发现,除了酒店、外卖等,一次性筷子源源不断地流向高校,部分高校食堂常年大量免费提供一次性筷子,有的高校甚至半年就花费6万多元,购买超过百万双筷子。
一日三餐餐餐用,“摆得越多用得越快”
近日,在一个午餐时段,记者来到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的一所高校。记者看到,校内一处学生餐厅开放有十几个窗口,各个窗口都散放着不少一次性筷子,学生打包带走和堂食就餐时自行取用频繁。
记者看到,各处窗口工作人员都是趁打饭间隙对筷子进行拆包。
一名正在窗口忙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个午餐下来,他所在窗口一次性筷子能用两小包,一小包的筷子数量在40双左右。与别的窗口相比,这样的用量算是少的。另外一处窗口就餐人流量较大,一位工作人员一次性拆了三包。
另一处师生餐厅也提供一次性筷子。餐厅经营者告诉记者,一次性筷子不敢摆放在窗口,因为“摆得越多,用得越快”。据介绍,今年八九月份新生开学时,一次性筷子用量达到最高峰,“包括一次性筷子在内,一个大窗口一个月的一次性餐具花费就超过了5000元”。其中,一次性筷子少则也有3万双。
同样,记者在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的“大学城”看到,一次性用筷情况也较普遍。这里共有10所高校,有师生15万人左右。
太原师范学院有在校生约2.8万人,一次性筷子的用量很大。学生生活服务中心一位工作人员伸出双臂比画说,一次性筷子一次就要出库10来麻袋,而这仅是学校食堂一周左右的用量。“食堂也提供消毒筷子,有的师生用,有的就不用。一次性筷子就在那儿放着呢,师生们随便拿,一直都是这样”。
太原市一所财经类高校的师生告诉记者,该校不久前发生过群体性诺如病毒事件,此后学校食堂比过去重视了循环餐具的清洗问题,但还是能发现餐具有清洗不干净的情况。因此,不少师生就餐时都选择打包带走,“这种情况下都会使用食堂提供的一次性筷子”。
一双筷子进价“几分钱”,半年购买百万双
据了解,为减少一次性筷子使用和浪费,商务部等多部门曾在2010年联合下发通知,要求餐饮与饭店业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陕西也于2011年出台条例,禁止餐饮业提供一次性筷子。上海已有立法规定,餐饮业服务者不得主动为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并配套处罚机制。北京等地高校近年对一次性用筷加以收费。
不过,一次性筷子无偿取用现象,在中西部省份一些高校仍较普遍。记者走访的10多所高校中,仅有一所不提供一次性筷子。山西省一所高校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这所学校共有7处学生食堂和教工餐厅无偿提供一次性筷子。
校方称,一次性筷子批量采购价格低廉,“一双仅几分钱”。记者查阅网购平台发现,一双一次性筷子批发价多在4分钱至6分钱之间。算下来,今年半年时间内,该校一次性筷子的购买量就超过百万双,花费6万多元。不过,山西一家高校的后勤负责人也表示,一次性筷子的成本最终还是要加到师生的餐费里,“肯定还是得有人出这个钱”。
在山西某高校餐厅入口处,记者看到一张“就餐须知”张贴在显眼位置:“打餐时师生自行携带餐具,包括筷子、勺子和其他餐具”。但记者发现,大批学生从餐厅进进出出,无人执行。餐厅一位工作人员说,他曾站在餐厅门口提示“不拿餐具不让进”,但实际情况是大家都不拿,后来也不再管了。
学校后勤服务中心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学生分批返校时,校方曾下发通知,要求来校时须带自己的餐具,还在学校餐厅张贴通知、在餐厅门口进行提示,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记者了解到,部分高校食堂属于外包经营,饭菜承包到户,消毒却无专人负责。加之有关监管不到位,碗筷的消毒和卫生状况难以保证,这是不少师生选择一次性用筷的重要原因。
山西一家高校的后勤负责人介绍说,该校食堂主要有两种经营模式,一种是由团餐企业承包,碗筷的洗消也由承包方负责,这种情况占多数;第二种是学校自主运营的餐厅,碗筷的洗消则通过劳务派遣的形式,雇佣临时的保洁人员来完成。
一些受访师生表示,一次性筷子使用“卫生”“方便”“不用清洗”,因此是用餐首选。不过,专家表示,事实上,一次性筷子也有保质期,过期后易滋生细菌。另外,不少加工一次性筷子的企业规模较小,生产卫生条件不确定性因素多多。
数据显示,一次性筷子只能用木材和新鲜毛竹成熟林制作,利用率最多60%,其“生速”远不及庞大用量下的“扔速”,对环境破坏很大。
专家建议加强源头管控,提升餐具消毒循环使用能力
受访人士表示,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高校的“举手之劳”,建议高校师生减少或拒用一次性筷子,使用循环筷或自备碗筷,同时做好一次性筷子的垃圾分类。
“每天这么多学生,餐具的用量很大。国家倡导环保,反对浪费,不鼓励使用这种一次性的餐具。”山西大学文瀛餐厅经理孙广举认为,假如食堂能够提供足够安全卫生的可循环餐具,停止供应一次性筷子不是件难事。
据介绍,山西大学校园餐厅为集体经营性质,多年来只提供统一消毒的循环碗筷,对个别有特殊需求者,食堂会建议其自备碗筷,因此校内一次性用筷现象极为少见。在山西大学文瀛餐厅内,记者看到,加热锅里“咕嘟咕嘟”的水正在冒泡,一把把勺子沉浮其间,用一个磁铁样的长柄一吸,一支勺子就会被吸出水面,不时有就餐学生有序取用。
记者了解到,一些国家将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回收,转化为木浆二次利用或出口赚汇,而我国目前一次性筷子回收渠道尚少,用后废弃情况居多。在一些高校的餐厨垃圾收集处,记者看到,工作人员不加分离,随手就把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同剩余食物一同倒入垃圾桶内。
山西省晋中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办公室一位刘姓主任告诉记者,近年当地在进行垃圾处理时,发现有的高校存在将一次性筷子混入餐厨垃圾的情况,“会影响到终端处理,导致设备被卡住、损坏”。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人口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于宁认为,筷子使用者的意愿需要尊重,但不管是校方还是师生,其实可以通过优化管理,实现卫生、环保和经济的三方平衡。
她建议,新生入学时,校方可尝试发放便携且有学校LOGO的环保筷,或搭建物美价廉的平台由学生自行购买。通过一个小物件,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会减少,师生的凝聚力、归属感也能得到提升,学校的管理也便于开展。“勿以善小而不为,经过长期耳濡目染的宣传,会产生一个积极的效应。”
责任编辑: 吴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