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许哲)近日,在重庆师范大学的一个实验室里,“伪造人脸的攻击与防御研究”课题正式结题。不同以往,这个项目系一次用科技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校企合作实例。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难再笑春风。”近几年,人脸面部特征逐渐成为身份核验的重要信任凭证,特别是在很多金融场景下,其安全性问题随之而来。因此,有针对性地研究一系列防御方法来“保卫”我们的脸,成为科技公司技术发展“题中应有之义”。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项目已经在由慕尼黑工业大学以及谷歌联合举办的FF++换脸检测挑战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事实上,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马上消费”)作为这个实验室的共建单位,也以自身科技实践优势让这个项目拥有了过硬的技术“心”。而除了科技赋能之外,围绕“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为技术驱动,聚焦绿色金融、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等领域,马上消费本身正在以持有消费金融牌照的科技驱动型金融机构身份,努力成为全球用户最信赖的金融服务商。
把握“双碳”节奏,马上消费跑出“加速度”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要求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作为一家科技驱动型金融机构,马上消费积极推动金融业低碳化、绿色化发展。在此同时,马上消费始终坚持绿色运营、低碳办公,提升员工低碳意识,鼓励低碳办公、低碳出行等理念。据官方数据披露,截至6月底,马上消费通过全线上业务、金融云、电子合同、智能客服等,累计实现减排53.23万吨。
马上消费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2.0》,确立了完全数字化、线上化轻资产绿色模式,明确了未来的行动方向和目标,在形成自身绿色低碳文化的同时,还将成为助力实现“碳中和”的头部金融企业,散发“溢出效益”,推动金融业走向绿色未来。
首先,在“深耕绿色低碳发展,参与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马上消费将参与到地区性、全国性绿色金融企业联盟,结合外部优势资源在绿色科技领域加强理论研究与成果交流,积极参与构建国家或行业的绿色金融标准化体系。
其次,马上消费充分发挥科研探索优势,携手政府机构和外部企业,以科技创新助力“碳中和”。马上消费结合自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技术,积极投身政府性项目,参与政府节能减排以及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将与政府合作研发一套通用的碳排放数据管理中心系统,并提供配套的技术服务。
再次,向“绿”而生,马上消费也将积极投身到低碳公益事业中。目前,据悉马上消费已经设立了企业低碳公益日,未来还有计划设立“马上”绿色基金,参与具有影响力的绿色公益活动及绿色公益论坛,并提供专项资金服务地区公益事业。
最后,马上消费还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企业文化,努力实现绿色金融。未来,马上消费还将搭建物资循环企业平台,筹建绿色建筑等,多维度、多领域地实现绿色金融,焕新企业绿色低碳新标签。
推进乡村振兴,马上消费创新“玩法”
三农稳则天下安。随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公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入快车道。
响应国家战略、承担社会责任,是马上消费的重要使命和战略。近年来,马上消费持续探索乡村振兴之路,先后实施了技术帮扶、消费帮扶等项目,在产业振兴、助农增收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同时,马上消费亦在“发挥科技优势服务乡村振兴”、“广泛开展助农展销活动”、“消费助力乡村振兴”及“推进数字化农村金融教育项目”等方面取得巨大成果。
在“发挥科技优势服务乡村振兴”方面,马上消费对接帮扶渝北洛碛镇李家坝土鸡养殖户(如图1所示),首期投入了100万元,实施智慧林下养殖,在数量检测、健康检查、自动称重、环境检测方面进行数字化改造,有效解决了行业痛点,预计助农增收20%以上。
图1 马上消费实地走访渝北区洛碛镇李家坝的养殖项目,沟通交流智慧林下养殖
而在“广泛开展助农展销活动”方面,马上消费联合了重庆百货、新世纪超市开展“乡村振兴购物节”活动,首场活动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150万元;同时利用自有商城平台开设乡村振兴专区,先后为巴南黄金林村黄桃种植户、栽禾农业等提供了精准导流撮合服务(如图2、3所示)。
图2 马上消费对接巴南区黄金林村,与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梁正勇交流
图3 马上消费安逸花APP乡村振兴专区
“消费助力乡村振兴”方面,马上消费则已激活了1.3亿用户市场力量,每年发放约4000万元免息券/优惠券,支持用户兑换农产品。在马上消费内部员工福利、工会活动物品中优先采购农产品,消费帮扶已累计到350万元。
这些成果的背后,体现了马上消费将普惠金融延伸至“最后一公里”的决心。从成立伊始,马上消费持续将其普惠金融服务向基层、县域、乡村和社区不断延伸。截至2021年5月,马上消费的农村用户达到2300万+,农村人口交易额实现2400亿+,已为超过630万征信白户创建了征信记录。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马上消费科技引领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出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全球新冠疫情暴发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被赋予了重要使命,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
马上消费作为一家科技驱动型金融机构,成立以来就坚持核心技术不外包,持续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在夯实自身服务体系的同时,对外提供科技输出服务,助力金融机构等数字化转型。
在合规范围内,马上消费确立了科技自主研发路线,坚持将核心能力牢牢掌握在手中“不外包”,并把公司定位为“科技驱动型金融机构”,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科技驱动金融服务,以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实现降本增效。截至目前,马上消费申请专利数已达到330余项,自主研发核心系统超过900套。
马上消费拥有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项中国银保监会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课题非银机构组一类成果奖、2项BCTC国家级金融安全标准检测,即“人脸识别技术(活体检测算法)”、“声纹活体认证系统”。在科技赋能金融机构上,马上消费的科技能力已经赋能200多家金融机构,渠道方及流量方覆盖场景200+,覆盖商户100万+,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
此外,马上消费高度重视科技人才,于2017年打造了马科大研究院,有效实现了“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双向驱动,汇聚一批优质科技人才。截至目前,马上消费的科技团队已超过千人,大数据风控团队超过300人,占总人数的比重超过70%。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许哲 编辑 陈莉 校对 王心
在,越来越多的餐厅开始采用数字化点餐系统,因为这种方式比传统的纸质点餐方式更高效,同时也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错误。而餐饮点餐小程序成为数字化点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客户方便快捷地浏览菜单、下单、支付等操作。
< class="pgc-img">>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外卖系统创建餐饮点餐小程序。
第一步:注册外卖系统账号
首先,你需要注册外卖系统账号。外卖系统是一个小程序开发平台,可以免费创建自己的小程序,并提供完整的小程序开发功能。打开外卖系统官网,点击“立即注册”按钮,填写相关信息并进行身份验证即可完成注册。
第二步:创建小程序项目
注册成功后,进入外卖系统管理后台,在左侧菜单栏选择“小程序”,然后点击“创建小程序”。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餐饮”作为小程序类型,填写相关信息(如小程序名称、图标等),最后点击“创建”按钮。
第三步:配置菜单和商品
在小程序管理后台,你可以配置菜单、添加商品等操作。选择“菜单”选项卡,然后点击“添加分类”按钮,输入菜品分类名称。接下来,点击菜品分类,在列表中点击“添加商品”按钮,填写相关信息,例如商品名称、价格、图片等。
第四步:设置配送方式和支付方式
选择“配送”选项卡,进一步配置配送方式,例如外卖、到店自取等。选择“支付”选项卡,配置支付方式,例如微信支付、支付宝等。
第五步:发布和推广小程序
最后,你需要将餐饮点餐小程序发布到微信平台上,并进行推广。在外卖系统管理后台,选择“发布”选项卡,点击“提交审核”按钮,等待审核通过后即可发布小程序。
此外,你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微信公众号、社交媒体等)进行小程序的推广,吸引更多客户使用你的数字化点餐系统。
总结起来,使用外卖系统创建餐饮点餐小程序非常简单,只需要按照以上步骤进行操作即可。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小程序进行个性化定制,例如增加会员积分、优惠券等功能,提高用户黏性和转化率。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重拳打击仿冒投资诈骗平台,精准提示潜在受害人。今年以来,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排查打击仿冒App4.2万个,并纳入国家涉诈黑样本库。目前,国家涉诈黑样本库已涵盖并处置涉诈网址380.4万个、App51.4万个、跨境电话41.5万个,互联网预警劝阻平台预警超20亿人次。
近期,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监测发现多起仿冒投资平台进行诈骗的事件。诈骗分子仿冒京东金融、马上金融、360借条等平台,推出大量“李鬼”式App,以相似标志和产品介绍以假乱真,以“小额返利”等诱导网民进行访问下载,进而实施诈骗。部分诈骗平台甚至宣称具有“国企背景”,以“国字头”名义吸引用户,以“拉人头”模式发展下线,给一些网民造成巨大财产损失。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同志指出,诈骗分子仿冒投资平台诱导欺诈网民,让网民遭受严重的财产损失,还可能带来个人信息泄露,应引起足够关注。广大群众需通过官方正规渠道下载App;出现非官方客服联系的情况,要注意核查对方身份,切勿进行转账操作。App商店等平台应加强对可供下载App的安全性审核,防止虚假App浑水摸鱼,坑害广大网民。
为提高人民群众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国家网信办将部分典型案例通报如下:
一、2022年1月,四川省吴某某在网上看到了“农E贷”仿冒App的宣传信息,因资金紧张便点击下载,并填写了信息申请贷款,但显示放款失败。所谓的在线客服与吴某某进行“沟通”,称其账户信息不匹配,需先进行资金验证。吴某某信以为真,便向指定账户转账3万元,事后发现被骗。
二、2022年2月,河北省姜某下载了“东方财富”仿冒App进行相关投资操作。期间姜某收到一条信息,显示其进行了一笔20万元的第三方汇款,因未报备属于违规操作,且已移交风控部门处置,姜某需缴纳20%的风险保证金4万元,否则账户将被冻结,姜某转账后发现被骗。
三、2022年6月,山东省秦某某在“马上金融”仿冒App申请贷款10万元,平台要求先交1万元金融贷款保险,否则不能提现。秦某某按要求交钱后依然无法提现,平台要求再交5万元验资费,并承诺会将保险费和验资费一并返还,秦某某充钱后合计被骗6万元。
四、2022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张某某下载了“中邮证券”仿冒App,跟着微信群里的“老师”进行投资操作。一开始投入了10万元,盈利后又追加了30万元,结果发现投资持续亏损,张某某打算将剩余的钱提现,但多次提现失败,且平台催促其继续追加投入。张某某察觉异常,随后平台无法访问。
五、2022年1月,江西省彭某在“安逸花”仿冒App申请贷款,提现时提示银行卡号错误,账户被冻结。平台让其转账1万元以证明是本人操作,彭某转账后账户恢复正常,随后发现又被冻结,平台声称彭某操作失误,需继续验证,彭某发现被骗。
六、2022年5月,辽宁省章某经朋友推荐下载了“平安证券”仿冒App,先后投入了18万元。不久章某收到了平台升级的通知,并按提示进行了升级操作,但平台显示其账号为“风险账户”,存在洗钱嫌疑,需要向监管部门的“安全账户”进行转账验证,否则无法正常使用。章某多次进行转账,合计被骗25万元。
七、2022年3月,河南省钱某某在“长城资产”仿冒App上进行期货投资。平台客服以免费提供增值服务为由添加其微信,并告知钱某某缴纳2.5万元即可成为“VIP用户”,可享受手续费打折并优先获取相关市场信息。钱某某信以为真,便向指定账户进行了转账,最后被平台客服拉黑。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侯建斌
来源: 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