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肉类产销TOP伙伴对接会现场。(来源:活动主办方)
信网8月29日讯(记者 赵宝辉)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旨在激发肉类产业新活力,构建发展新优势,推动肉类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9月10日至12日,2024中国国际肉类产业周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将举办。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2024肉类产销TOP伙伴对接会”于8月27日亮相,旨在让餐饮业上下游实现“对话”,为餐饮发展提信心。
10万平方米+2000余家企业参展
作为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省份,山东与肉类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这里聚集了众多养殖场、加工和销售商,构成了一个庞大而活跃的肉类产业市场。
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CIMIE)是中国肉类协会联合世界肉类组织在亚洲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专业性最强、成交额最多的内类贸易展会,迄今已有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肉类行业企业参展。
为加快肉类产业融合发展,增强肉类供应链保障能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促进肉类产业升级与绿色转型,2024年9月10-12日,2024中国国际肉类产业周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将在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期3天,展览面积超100000平方米,预计将有国内外2000余家企业参展,100000+专业观众莅临现场洽谈采购。展会同期召开百余场主题论坛及新品发布会,展品范围涉及畜禽深加工肉制品与技术、畜禽生鲜肉及其副产品与技术、肉类加工食品配料(添加剂、调味品)与技术等十余个领域。
据介绍,产业周期间,“2024年肉类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同步进行。大会覆盖畜禽生鲜肉产品、畜禽肉深加工肉制品、预制调理肉制品、进出口肉类产品、肉类加工食品配料、畜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肉类产品检测设备、包装装备及材料、肉类冷链物流技术与设备、肉类行业无害化处理、绿色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设备、数智化装备与技术等方面。届时,国内外千余家企业参展,汇聚行业数万人员现场参观、交流和贸易洽谈。
大咖云集,实现上下游企业直接对话
作为产业周的一项重要活动,由中国肉类协会主办、青岛市团膳行业协会承办的“2024肉类产销TOP伙伴对接会” 的推介会暨新闻发布于8月27日下午在泉城中豪大酒店率先举行。此次大会汇聚了省内十六地市行业代表,线上线下共吸引了上百位渠道商参会,通过产销链条上下游企业直接对话,实现厂商对接效果最大化,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同时,中国肉类协会秘书长赵祖东在北京线上听会并做了重要讲话,将会展内容,行业动态,产业方向及采购预计做了详实的说明,令线上线下到会者耳目一新。
中国肉类协会秘书长赵祖东在致辞中表示,规模大、品牌多、产品质量高是本次产业周的核心亮点,“中国国际肉类产业周是一个大舞台,汇集来自全国各地优秀龙头企业,不仅给企业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也得以与同行们‘切磋功力’,互学互促,受益匪浅。其中,包括机械装备、冷链物流、肉类食品深加工、特色土特农产品展示在内的产品就高达四万余种,规模之大堪比国展。”赵祖东表示,本届产业周还设置了会议论坛、展览展示、贸易对接、竞技比赛、科技推广等多个板块活动,深入探讨肉类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全景展示肉类产业链科研成果,搭建产业资源贸易合作平台,提升肉类行业生产加工水平,健全行业人才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今后,中国肉类协会将充分发挥产业周交流、合作、贸易、服务功能,统筹肉类产业资源融合发展,与全体肉类行业同仁汇聚共识,共促中国肉类行业现代化建设和全球肉类贸易发展。
青岛市团膳行业协会会长、中国烹饪大师贾建江在致辞中表示,想企业所需、解企业所困,通过产销链条上下游企业直接对话,实现厂商对接效果最大化,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贾建江表示,对接会旨在汇聚国内肉类行业的精英企业,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分享市场信息、拓展业务合作。在这里,参展及参会企业有机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肉类生产、加工、销售等领域的优秀企业代表进行深入交流,发展潜在的商业机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我们将以一对一洽谈的模式,安排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质性的商务洽谈,深入探讨合作意向;凡属餐饮、酒店、饭店、团餐、中央厨房、商超及供应链企业肉食及农产品年采购量达200万元以上,各企业优选合作结对,以‘TOP伙伴’的概念呈现产业链全景,多角度、多平台、多行业、多资源全面展示肉类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促进企业与渠道经销商达成合作、实现共赢,助推肉类食品产业成链引进、集聚发展。”
作为本次对接会的统筹策划,青岛团膳协会行业副秘书长、青岛泰祥源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宗燕表示,缩短距离和时间成本,最大程度服务TOP伙伴是本次活动的宗旨。“我们一定不负中国肉类协会的委托,紧密与山东省各协会紧密合作,将此次对接会的采购团工作执行到位,实现产购销的利益最大化,让消费者对于肉类及农业产品的消费真正体验到TOP伙伴联合合作的意义。“宗燕说。
迈出发展新步伐 携手同创美好未来
“2024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将于9月10日-12日与大家相见,在此我们诚邀全国的参展商能齐聚山东,共襄盛会。”山东餐饮与住宿协会会长张文魁在发言中表示,鲁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首,是北方菜的代表。鲁菜讲究原料质地优良,以盐提鲜,以汤壮鲜,调味讲求咸鲜纯正,突出本味。到目前为止,山东十六地市均有自己的地方名宴和特色小吃。
“此次对接会,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加了见识,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大有益处。同时,在同行中我们也充分的展示了自己,非常感谢这个平台给予的机会。”活动现场,作为在肉类产销领域具有代表性的领军企业,青岛“缘来味道”董事长骆贤文向与会嘉宾分享了成功经验,包括市场拓展、产品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实践和成果。骆贤文表示,非常期待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的举行,接下来他们将开展深加工产品的研发,相信在未来不久,一定能够开发出属于“缘来味道”自己的独特产品,送上全国人民的餐桌。
当日,山东省餐饮与住宿协会、山东省烹饪协会、山东省团餐协会、山东省饭店协会等主要领导及负责人分别发表讲话,并与十六地市行业代表进行互动交流,其中,威海市中日韩餐饮文化研究会会长孙伟就市场分析,落地实效分享了自己观点意见。
记者了解到,2024中国国际肉类产业周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是亚洲规模大、阵容强、规格高的专业展览,已成为全球肉类产业链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贸易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展会。将以市场化为向导,充分发挥肉类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品牌优势,共同探寻产业发展路径,畅通企业合作渠道,搭建新产品展示平台、新技术推广应用平台、贸易合作交流平台、消费新趋势引领平台。
养鸡出名的老乡鸡,最近却在这件事上引发了争议。
8月1日,职业打假人王海发布视频称,老乡鸡曾宣称“所用食材皆是自然生长180天以上日龄的优质散养鸡”,实为贩卖焦虑,涉嫌虚假宣传。
此前在博主B太的探访视频中,老乡鸡合作农户养殖场的鸡群在半封闭的草地上自由散步。爆料视频中却是另一番画面:同样的地点非但没有鸡群,杂草也长得很高,养殖场是全封闭状态。王海直言“老乡鸡把B太也骗了”。
老乡鸡合作农户养殖场前后对比。图/视频截图
公开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老乡鸡创始人束从轩用结婚礼金和退伍费,买了几千只安徽当地家养品种肥西老母鸡。20世纪90年代末,束从轩就成为安徽省肥西县最大的养鸡专业户。
8月6日晚间,老乡鸡发文承认了“不是散养鸡”这一事实。
“散养鸡”被打假
老乡鸡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专业提供中式快餐的全国连锁经营企业。正如其名,鸡是老乡鸡的主打产品,其以肥西老母鸡汤产品为特色。
今年5月,博主B太发布了一则实地探访老乡鸡养殖基地的视频。在老乡鸡合作农户养殖场中,“半封闭养殖”的情况下,鸡群在长势茂盛的草地上散步,“它们晚上在鸡棚里休息,白天会出来”。
彼时视频中,老乡鸡合作养殖场鸡群在草地散步的场景,引起了部分网友的质疑:养过鸡的都知道,养鸡的土地不可能做到杂草茂密。
一位散养鸡只的农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方面,鸡在活动时会用尖利的爪子挠地,破坏草的生长土壤,嫩草与草籽也会成为鸡的食物;另一方面,散养情况下鸡粪便会落在土地上,并产生一定的腐蚀作用,因此长期散养鸡群的土地基本上“寸草不生”。
在王海发布的视频中,有网友在7月15日、16日连续两天都来到了B太拍摄视频中的养鸡场附近,却发现野草已经长得很高,养鸡场外围并没有散养鸡的痕迹,航拍视角养鸡场内也并未出现散养鸡群。
关键是,“半封闭”的散养模式,变成了“全封闭”。
图/网络视频截图
前往老乡鸡合作养殖基地的李立(化名)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在探访当日同样询问了村子里的部分养殖户,有养殖户表示散养鸡养殖不可能出现茂密的草地,甚至直言“他们那是棚养鸡”。
上海秦兵(北京)律师事务所的刘馨远律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如果网络爆料所展示的情况真实,那么老乡鸡此前或存在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情形。
此前视频呈现的草地遛鸡是否真实?老乡鸡与合作方的“半封闭式养殖”又有怎样的标准?中国新闻周刊致电联系涉事视频中的老乡鸡合作农户,对方并无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4月,老乡鸡公布了20万字溯源报告,其中披露了202家供应商信息。溯源报告中母鸡与肥西老母鸡的供应商均为肥西老母鸡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寿县老乡鸡家禽养殖有限公司。
而天眼查App显示,上述两家供应商均为老乡鸡的关联企业。老乡鸡对于合作农户养殖环节的要求究竟如何?是否强制“半封闭式养殖”的管理?中国新闻周刊尝试联系两家企业的共同联系人王先生,并未得到回复。
散养鸡是营销焦虑吗?
根据网友截图,早在2012年,老乡鸡在微博平台便宣传自身的“散养”特色。但中国新闻周刊梳理发现,老乡鸡目前已在相关社交平台删除相关“散养鸡”表述。
图/网络截图
8月6日晚间,老乡鸡官方发文回应称,公司在早期的时候确实是散养;随着市场发展,慢慢升级为现今更科学的二段式养殖方式,2014年以后再也没有宣传过自己是散养鸡。
但“散养”一词,在2014年之后也数次出现在老乡鸡官方的业务模式介绍中。
比如2015年12月《全国网媒记者走进安徽快餐领先企业老乡鸡》报道显示:“这里的鸡全部实行散养模式,这样不仅保持了鸡的美味,而且品质更加原生态。”
再比如,2022年2月老乡鸡曾发文称——束从轩自创了一套“两段式”饲养方式:首先由养殖公司向农户提供鸡苗,农户散养120天后,养殖公司将其回收,再养60天。
另一质疑点在于,散养之外,老乡鸡也一直强调自己的“土鸡”人设。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散养的养殖方式正是土鸡的一大特点。
大众印象中,土鸡与大棚养殖鸡的主要区别之一就在于是否散养。何况老乡鸡在多个自媒体出镜的视频中,虽未直接提到散养二字,但也着力营造老母鸡在草地间悠哉踱步的氛围。
图/网络截图
散养概念在业界其实属于一个模糊地带。中国新闻周刊查询发现,目前散养鸡并无相关国际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
鸡农文化创始人、家禽行业研究人士闫将权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国内没有关于散养鸡的相关标准,近年来国内部分企业引入了国外“非笼养”的认证标准,主要考核指标为鸡只的活动范围、福利设施等。但从老乡鸡提供的农户养殖宣传图来看,其养殖的空间密度较大,也没有栖架等福利设施,“应该达不到非笼养认证”。
老乡鸡合作农户农场。图/老乡鸡
最新回复中,老乡鸡调整了二段式养殖的“时间段”,从“120天+60天”变成了“100天+80天”:第一阶段是与本地农户合作,老乡鸡指定品种并提供技术,由农户棚养100天。再由公司统一采购转运至老乡鸡自有养殖基地,全封闭式笼养80天并全程禁药确保鸡肉品质。
品质是关键
其实,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市场上关于散养鸡的营销从未停止。尤其是在食品餐饮行业,不少商家习惯于用散养鸡来标榜原料优势,抑或是避开散养相关字眼,但将产品图案描绘成鸡生长在深山老林中,其实很可能是地面平养的鸡。
闫将权表示,散养鸡成本相对更高,消费者也会潜移默化认为散养鸡更营养健康。散养鸡在养殖层面需要更多的营养能量满足其运动量且生长期更长,喂饲也相对更精细。有不少商家打出散养的营销概念,以此来吸引消费者。
老乡鸡也吃到了这方面的红利。
根据老乡鸡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4.53亿元、43.92亿元、45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05亿元、1.34亿元、2.4亿元。
另一方面,“土鸡”的印象也的确支撑起了老乡鸡的高价格。
老乡鸡的招股书显示,公司全国门店客单价从2019年的29.71元上升到2021年的30.66元。具体到产品,主打的小份肥西老母鸡汤能卖到16元,官网显示该产品一年能卖出3000多万份。
但市面上不可能真有那么多散养鸡。“真正意义上的散养应该是自由奔跑、沐浴阳光。这意味着每只鸡的活动空间应该在几十甚至几百平方,本质上很难实现规模化。”闫将权认为。
老乡鸡也在8月6日晚的回复中表示“无论是环保、能耗或是品质,这么大规模的散养也是不科学的”。
布瑞克农业大数据研究总监林国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散养鸡其实是一个与传统饮食文化有关的概念,缺乏标准,单独以此来判定鸡肉品质也显得片面;另一方面,散养虽然保证了鸡只的活动空间,但增大了管理成本,也增大了疫害防治的难度,一定规模企业的集中养殖在标准化方面更加稳妥。
在他看来,肉鸡的品质是由鸡只品种、养殖时间、喂养方式三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在农副产品没有实现绝对差异化、无法提升产品议价空间的大背景下,炒概念可能会有作用,但最终还是以产品的品质说话。”
(中国新闻周刊)
养鹦鹉最佳互动时间。
·一:喂奶前多互动一会儿,让它主动来找你。鸟宝饥饿时最容易培养出依赖性,也可以让鸟宝运动下观察是否有异常,多跟鸟宝说说话,尝试让它慢慢走到手上。
·二:喂奶后观察下鸟宝多久会排便,先按15分钟观察,让它静静的消化15分钟后观察鸟宝有无排便。未排便时轻轻拿起手心放稳,给排便口令,排便后夸奖它、摸摸它,陪它玩一会儿。已经排便了就调整观察时间,再等20分钟左右,室温25度以上时可以把鸟宝抱在手心里抚摸、陪伴一会儿,重复排便训练,最好在保温箱内互动。
< class="pgc-img">>小家伙已经连续3天,每天在保温箱里待6个小时,再过几天就可以彻底带出来手养了。
< class="pgc-img">>·三:喂奶2、3小时后已消化不少,也休息很久了,陪鸟宝玩一会增加运动量,也观察下奶粉冲泡是否合适。
愿大家都能有只亲人的鸟宝。感谢观看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