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对美的领悟,深邃而温婉,它是一种含蓄内敛的优雅情愫,不事张扬却能悄然触动心弦;它不追求浮华奢靡,却在朴素之中彰显非凡价值,让人在平凡里品出不凡的韵味。
一卷墨香萦绕的诗词,一幅笔走龙蛇的书法,一盏清茗缭绕的雅趣,一抹黄昏温柔洒落的余晖,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元素,恰是现代生活快节奏下最为稀缺的奢侈品,它们不仅是我们内心深处对诗意栖居生活的深切向往,更是灵魂在纷扰尘世中寻求的一片净土与救赎。
< class="pgc-img">>在此背景下,北京语言大学前校长、著名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导师崔希亮教授,于活动中寄语当代青年,倡导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保留一颗诗心,以诗书为伴,展露风雅之姿;以香茗为媒,细品生活百态。他鼓励青年将生活的重压与内卷暂时搁置,转而沉浸于诗、书、茶构建的精神乐园之中,找寻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此番言论,恰似时代洪流中的一股清流,提醒着我们在内卷盛行的当下,仍需保有一份超脱与追求。而此次展览,正山堂之举,无疑是在探索与传承中式意境美学的征途上,迈出的一次勇敢而坚定的步伐,它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更是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一次深情致敬与现代诠释。
< class="pgc-img">>2024年8月31日,由中华诗词学会、宣城市委宣传部、中共泾县县委、泾县人民政府指导,安徽省诗词学会、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由正山堂书画院,安徽泾县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茶韵启诗心,纸墨书风雅”——《正山堂诗词·甲辰集》首发仪式暨茶诗词书法邀请展在安徽泾县圆满举办。
展区静静地坐落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的中国宣纸文化园之中。园区内的主展馆“纸山”,婉约的坐落于乌溪江畔,它巧妙地结合了徽式建筑的简约典雅与苏式建筑精巧的框景风格,让人耳目一新。
本次展览邀约了包含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程度、李月贵、王堂兵、龚晓膑、林峤、陆明君(排名不分先后)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何水法等名家在内的共计100件作品。并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叶培贵先生书写展标。百件作品中,书写内容多为《正山堂诗词·甲辰集》之诗词,另有部分《正山堂诗词·壬寅集》以及古茶诗。
< class="pgc-img">>在发布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正山堂诗词·甲辰集》主编纪宝成指出:武夷红茶和泾县宣纸,二者皆为原产地正宗性的卓越代表,是地标与产物之间的奇妙缘分。茶乃国之饮品,宣纸系国宝之物,它们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典型象征,更是非遗的璀璨明珠。在这充满诗意的邂逅之中,武夷红茶的醇厚芬芳与泾县宣纸的细腻柔韧显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本次首发仪式上,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书法家协会主席、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培贵,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卢中南,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陆明君,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朱天曙虽然未能亲临现场,仍心系此次活动,特意录制了祝福视频。
在展馆内,正山堂之茶诗与泾县之山水相得益彰,一步一景。咫尺之间,自然万物皆备。此外,本次展览特设茶歇区,书法体验区,文创打卡区与观众交互,沉浸式体验书法展,让观众有新的游览体验。
来源:大众网
瞬息万变的时代浪潮中,每一份细腻与纯粹都显得尤为珍贵。沪上阿姨,这个始终屹立于茶饮创新浪尖的品牌,再次以诚挚臻心,为茶饮爱好者献上了匠心之作——茶瀑布,一个全新的,以10元以下轻乳茶为主打的品牌,一个突破传统界限、性价比卓越的茶饮新宠问世!
< class="pgc-img">>茶瀑布品牌,Z世代的最爱
茶瀑布是沪上阿姨精心培育的独立新品牌,以“平价轻乳茶”为核心定位,巧妙融合了国风元素,短时间内成为Z世代与学生群体的新宠。作为沪上阿姨品牌矩阵中的重要一员,茶瀑布不仅继承了母品牌在茶饮行业的深厚底蕴与创新精神,更在品牌定位上有所突破,聚焦下沉市场,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亲民且不失品质的茶饮体验。
< class="pgc-img">>轻盈雅致轻乳茶,带来超值体验
茶瀑布轻乳茶,宛如晨曦中轻舞的露珠,又似山间细流汇聚成的壮丽瀑布,温柔而又不失力量地唤醒味蕾的每一个细胞。精选顶级茶源,融合纯净奶香,通过匠心独运的调配工艺,打造出多款既保留自然纯粹又兼顾健康理念的轻乳茶。
在物价攀升的消费环境下,茶瀑布轻乳茶以10元超低价格,重新定义了茶饮的价值边界。真正的纯粹享受永远不在于价格的高低,而在于品质的卓越。源自于内心的热爱是沪上阿姨始终的坚持,转化为消费者触手可及的幸福滋味。
< class="pgc-img">>随着轻乳茶在茶饮品类的爆发,茶瀑布品牌正逐步引领起一股新的茶饮风尚。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沪上阿姨将携手新品牌茶瀑布,以不凡之姿,开启又一段激动人心的茶饮探索之旅,为每一位消费者带来更加美好的茶饮体验!
华社郑州4月12日电 题:复苏,从一片茶叶开始——河南大别山区经济见闻
新华社记者王丁 双瑞 孙清清
四月的柔风吹醒了南湾湖畔的茶山,目之所及全是绿色,间或有移动的点点斑斓,那是采茶女在采摘一年中最鲜嫩的信阳毛尖。
位于豫鄂交界大别山区、素有“豫风楚韵”之称的河南信阳,是除湖北外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春茶如期而至,这片曾孕育大别山精神的坚强土地,强劲的经济脉动正在氤氲茶香中复苏。
春日田园,一派勃勃生机
顺着蜿蜒的山路抵达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时,35岁的茶农曾庆辉已在制茶车间忙碌了一整天。
“从3月下旬到现在,我们做了400多斤干茶,今年的目标是做到5000斤。”尽管戴了口罩,但眉宇间仍能看出他的意气风发。
信阳毛尖是广受推崇的中国传统名茶,陆羽《茶经》中称,“淮南茶,光州(今信阳)上”。作为原产地和主产区,浉河区共有茶园60万亩,每年三四月份间,正是春茶集中生产期。
“3月10号开采到清明节前,全区大约采摘了鲜叶100万斤,生产干茶三四十万斤。”信阳市浉河区林业和茶产业局局长张广成说,疫情期间,茶农一度担心人手不够,在政府协调下,来自周边地市的近30万采茶工陆续到岗,确保了新茶顺利采摘。
在潢川县,知名鸭肉品牌——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紧张有序。自2月底复工以来,平均每天约60吨熟食出口日韩。“内销受疫情影响明显,但相信下一步反弹力度巨大。”华英公司董事长曹家富对前景充满信心。
在淮滨,芡实、口蘑、艾草、构树等一批特色产业或在备耕,或在育苗,或在采摘收获,春日的田园呈现多彩之姿。在返乡能人的带领下,一度因疫情沉寂的乡村重新焕发活力。
坐拥淮河主航道的淮滨港,也在停工1个月后重启建设,工地上马达轰鸣,主体工程计划年底竣工。这个河南最大的港口年设计吞吐量1080万吨,建成后航运直达皖、苏、浙、沪等省市。
春和景明,从田野山岗到车间厂房,从茶树的一片嫩芽到游客面前的一盘菜肴,从人气渐旺的商场到高三学生的课堂,曾处在疫情防控重压下的豫鄂边界,正在强劲复苏。
危中寻机,催动农村新经济
38岁的齐伟胜在浙江经营装饰材料厂多年。春节后,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离开老家,而是流转了300亩土地,打算投资500万元发展芡实种植和休闲采摘、观光农业。
“镇村两级干部多次上门找我谈话,挽留我,说村里缺少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希望我带头留下来创业。”家住信阳市淮滨县期思镇唐营村的齐伟胜说。
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长期属于劳务输出大市,外出务工人口达240多万,占户籍总人口的近30%。今年春节期间,全市返乡农民工约99.4万人。受疫情影响,相当一部分人延缓了复工返岗的脚步,客观上为当地发展提供了机遇。
“我们主动识才、留才,通过设立专项经费、加大信贷支持鼓励返乡创业。”淮滨县委书记曾辉说,目前全县留乡人才中有700余人已规划创业项目,拟投资总额近1.5亿元。
记者走访信阳多县看到,疫情在给许多行业按下暂停键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经济业态。尤其是乡村新型经营主体“危中寻机”,经营模式迅速转型迭代,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我们计划今年推出‘中央厨房’,打造种植、生产和配送全产业链,一站式提供高性价比农产品。”新县茅屋冲家庭农场负责人岑新顺介绍,疫情期间,他尝试通过网络接单为城区居民配送蔬菜,从而坚定了对“从农场到餐桌”模式的信心。
这家创办于2013年的农场流转土地约2000亩,以种植养殖为主。最近,岑新顺与周边乡镇8家涉农企业联合,成立了一家新公司,致力于农产品的全产业链打造,实现从传统农业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跨越。
在光山县,新兴的数据标注行业则吸纳了大量延迟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就业。光山县科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内,数百名员工戴着口罩和耳机,手指不停地敲打键盘,他们被称为“人工智能训练师”。
“数据标注是生产可供计算机深度学习的训练数据,市场需求量很大,普通人经过简单培训就能上岗。”科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胡煌说,他们与阿里巴巴、腾讯等多家知名企业都有合作,年内用工规模将从当前的400人扩展到1000人。
脚踏实地,再返发展新天地
截至4月9日,除2例病亡外,信阳市确诊的274例新冠肺炎患者已全部治愈出院,“四清零”达27天,1109家规上工业企业和36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复工复产实现应复尽复。信阳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信阳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首府所在地,孕育了传承至今的大别山精神。这笔精神财富助力老区经受住疫情的考验,也深深镌刻在每个人的骨子里。
疫情期间,基层干部成为阻击疫情的坚强屏障,如今他们又迅速转战复工复产一线。在淮滨,26个“党建+产业”联盟正分头推进特色产业的春季管理和全年谋划,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在新县,通过支部带能人、能人带群众,已有20个乡村具备旅游接待条件,开始服务陆续到来的游客。
最近,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第一条油茶籽综合深加工生产线提前半年投产。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建成后年加工油茶籽可达3万吨,年产能8000吨油。这是当地首家油茶企业创办人陈世法拉长产业链的新起点。
“路子找对了就要大胆做,一方面解决深加工问题,同时准备扩大规模,今年再种9000亩油茶树。”陈世法说。陈世法14岁外出打工,40岁返乡创业,坚守荒山多年种下近4万亩油茶。在他的带动下,油茶已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全县油茶种植总面积约22.7万亩,新苗还正在栽下。
穿行在大别山间,满目苍翠中不时邂逅丛丛映山红。在这块希望的土地,寒冬腊月后,春风已劲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