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回家,朋友问起此次旅行,第一句话总是问好玩吗?紧接着的问题便是:有什么好吃的?民以食为天,在谁都不愁吃喝却又都在为吃什么而发愁的年代,远方他人的饮食结构和吃饭习惯成了无数人心驰神往的对象。不管口味是否真的合你胃口,新鲜感总是能在最初的那个瞬间打败你的行为惰性,令你手指大动,真好吃的自然过瘾,离想象十万八千里的也不至于捶胸顿足,相反会产生一种“噢,原来如此”的大彻大悟感。
所以,去到哪里能否享口舌之福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有人问起关于吃的问题而我们却毫无经验可供借鉴时,就会有一种负罪感,感觉对不起人生对不起社会。
这几天,我们零零散散地提及了哈尔滨的冰淇淋提到了红肠提到了面包还提到了朝鲜冷面,有个非常重要的好去处留待今天作详细介绍。在哈尔滨这个颇为洋气的城市,饮食绝对堪称丰富多彩。上述所说种种美食虽貌似色彩简单却都是内涵丰富乾坤无限,这些大概也都与“东北”的地域特征相吻合。通常来说,北方饮食不同于以粤菜杭帮菜上海菜等为代表的南方菜式,它在精致摆拼和色彩搭配等方面会比较弱,而更重视味道好份量足。东北菜第一眼就能让你感觉够大气够震撼,如果说南方菜好比含蓄婉约的越剧,则东北菜就更像河南梆子,比如杀猪菜,一大盆的大杂烩荤素全包,开场便是热闹非常锣鼓喧天。
< class="pgc-img">>不过,我们今天不想推荐杀猪菜,今天要隆重推出的是哈尔滨著名的华梅西餐厅。
与北京马克西姆西餐厅、上海红房子西餐厅和天津起士林大饭店并称为中国四大西餐厅的哈尔滨华梅西餐厅位于哈尔滨中央大街112号,它创建于1925年,原名为马尔斯西餐茶食店。一直到1956年,这家餐厅曾多次易主,先后归属俄国人、德国人、波兰人、捷克人和中国人。1959年改制为国有企业,2006年,它又以80岁高龄被民营企业老都一处整体兼并,最终还是恢复了“私”姓。
< class="pgc-img">>华梅西餐厅开张之初主要经营茶食小吃,以糖果、点心和冷饮最负盛名,1931年增设了俄式大菜并渐渐定型为俄味餐厅。现在的店堂装修一楼为现代派欧洲园林式酒吧风格,设施稍嫌陈旧;二楼为前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风格,金碧辉煌;三楼为俄罗斯现代派风格,分南北二厅,豪华的古典吊灯、大理石雕像、讲究的木制地板、古朴的木椅以及简单的餐桌布置,都保留了昔日俄罗斯贵族的生活元素。店内现有四名特级西餐厨师掌灶,据说是全国俄式西餐的中心。
华梅拥有如此辉煌的历史、美丽的故事和绚丽的外表,我们自然是要造访的。
< class="pgc-img">>当晚,我俩在华梅点了罐焖小牛肉、烤奶汁桂鱼、红菜汤和面包。
< class="pgc-img">>俄式红菜汤是华梅特色菜,不过在我们看来,它的味道淡而无味如同鸡肋。
< class="pgc-img">>同属招牌的罐焖小牛肉份量很小,装盘不大好看,菜料溢出罐口烤干后悉数粘在上头,黏糊糊的不够清爽,但是味道却与其卖相大相径庭,肉质嫩中带韧、咸香可口,颇有些旧俄遗风。不仅是哈尔滨本地人的大众情人儿,也非常合我们的胃口,所以好歹可以为餐厅捞回些分数。
< class="pgc-img">>奶汁桂鱼乃是华梅餐厅的招牌菜,与另外一道冷菜合称“中国名菜”,据说是用松花江里的天然冷水鱼精心烹制。在村妇的穷追猛打下,餐厅经理说了实话:现在哪里有那么多纯天然食物?
回到菜式本身,桂鱼肉很实诚,与滑嫩浓郁的奶油形成了鲜明对比。土豆泥在吸收了鱼汤的味道后和奶油混合做成花边,夹一口挂着奶皮的鱼肉,再补一口温糯的土豆泥,非常非常过瘾。可惜份量实在太大,尽管我俩拼尽全力,还断然摈弃了第二天的早餐,最后还是眼睁睁看着约1/3的佳肴被白白浪费掉,罪过罪过!
所以我们强烈建议4个人以上同行者点此菜为宜------
< class="pgc-img">>点评完餐厅环境和菜式,必须说说华梅的服务质量。负责点菜的服务员比较不热情,也很没有耐心,估计是生意太好店大欺客。华梅声名在外,自然不求回头客不担心客源,服务态度再差也自然有大批外地游客闻风涌来一探究竟以便得到“哦,原来还真不咋样”的结论。市场的宽容和消费者的盲从给华梅的存在和继续混下去提供了一片无比肥沃的土地。
< class="pgc-img">>据说还在它的创始人驻店时期,大胡子老板楚吉尔曼不仅自己下厨,还会叼着大烟斗站在门口迎客,对过往的男女乃至马车都会颔首致意。店里更是收罗了大量好碗碟,家乡的食物和熟悉的音乐一度还成了流浪外乡的俄国人的心灵安慰剂,甚至有老人在临终前点名要再来此地坐坐然后才肯安然归西。做饭店做到这个份上,也算极致了。可惜,现在的人们都太实用,吃饭都简化回归到了最初“填肚子”的地步了。
但是,华梅也绝不是一无是处,至少我们得对它感恩戴德。
话说马大哈首席村妇在结完帐后携老鼠皇帝翩翩离去,在将周遭逛了一大圈儿看了无数美妙的建筑后,才忽然发现信用卡不见了,俩人拼命回忆,最终想到了华梅,立即原路返回。亏了华梅餐厅拾金不昧,否则我们的信用卡决不可能完璧归赵。
感恩。
< class="pgc-img">>海中路是上海市中心一条干净整洁的街道,道路两侧都是郁郁葱葱的高大梧桐树,1935年就开业的红房子西菜馆就坐落在这里,它与北京马克西姆餐厅、天津起士林大饭店和哈尔滨华梅西餐厅并称为中国四大西餐厅。对于很多上海人来说,红房子和德大西餐厅都算是儿时最美好的美食记忆之一,在几十年前那时吃这两家的西餐是一件很时髦很有腔调的事,只有在生日或者是重大喜庆的日子大人才会领来吃的。后来上海的西餐厅越来越多,可以选择像Hard Rock这样从国外开来的餐厅,或者国人自己开的私人餐厅,也可以去星级酒店,于是人们来这些老牌西餐厅的次数也就变得越来越少。不过对于部分老上海人来说,这里依旧是一个选择之一,因为吃的不仅是味道,更是一种情怀!
< class="pgc-img">>餐厅位于二楼,面积不大,大约有二十张桌子。走出电梯,映入眼帘的是老式有些昏暗的灯光,装修有一种老式的洋气,好像穿越到了上个世纪。整体内饰让人非常扫兴,除了大理地板的图案还算漂亮,桌子椅子都透出相当低廉的质感,而且座位之间挨得很近,没有一点隐私感。看网上有很多人对这家店挺失望的,有的说服务太差,有的说菜品不行。服务态度方面确实有些傲娇,餐厅入座无水,餐具有些陈旧,餐布较粗,也没有漂亮的餐盘,一切都让人觉得有些“寒酸”。
< class="pgc-img">>他家的炸猪排卖82元,虽然强调了用的是崇明的生态猪,但是口感上没有特别的区别。以前从一份2块猪排变成一份一块,但里面还是塞了很多料,到现在又变成一块薄薄的,价格倒是惊为天人。相比之下,德大就显得厚道了很多,大家都是老字号,人家一份才卖20多元,这里吃一份都可以在德大吃3份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奶油葡国鸡是从小时候的回忆,现在不说了,还没自己在家做得好吃,摆盘也让人很无语,感觉很脏,餐盘边也不擦的,酱料也少了很多。法式焗蜗牛底下垫着土豆泥,壳里是蒜香蜗牛肉,还配了叉子夹子等工具,但是味道稍显寡淡。蒜蓉羊排也很一般,入口有些老,肉几乎都咬不动。罗宋汤倒还可以,味道没有变得很多,做法是地道的俄式,最后淋上酸奶油,很可口。
< class="pgc-img">>其他的菜品也就不一一点评了,味道几乎都是一塌糊涂,真的都让人挺失望的!在淮海路这么竞争激烈的一个地段,这样的菜品、价位和服务完全是没有竞争力的,菜品味道真的应该要好好提升一下了,光靠老牌子和情怀吸引顾客,只会让仅剩的一点口碑都消失殆尽。看到一桌子叔叔阿姨们有说有笑地谈着自己的青春和当下生活,这里的管理者应该好好珍惜,一群这样的食客,是这条街所有餐饮店都奢望的一个消费群体。
尔滨的五月,樱花才开,这正是“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我到哈尔滨时,时已过午了,饥肠辘辘。但我依旧坚持到中央大街112号华梅西餐厅用餐,皆因这里是中国四大西餐厅之一。
< class="pgc-img">>哈尔滨华梅西餐厅原名“马尔斯茶食店”,始建于1925年,创始人是俄国犹太人"楚几尔曼”。
西餐厅当年建店时只有70多平方米,主要经营俄式西餐茶食小吃。
< class="pgc-img">>1957年公私合营,改名华梅西餐厅。华梅西餐厅经过三次扩建,现有营业面积1000平方米。
八十多年来,华梅西餐厅始终以经营正宗俄式大菜为主。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华梅西餐厅室内装修典雅、豪华、气派。
西餐厅的“烤奶汁桂鱼”、“马乃司大虾”、“沙拉拌香鸡”、“煎牛里脊卷”被评定为“哈尔滨名菜”;“沙一克”、“大列巴”被评为“哈尔滨名点”。
< class="pgc-img">>我拖着行李箱进入餐厅,一楼没有位置了,只好上二楼。等了半天,一点也不帅的男服务员才过来,点餐后,他要求我先买单。
当我提出要餐巾纸时,一位服务员姐姐居然从自己兜里拿出家用卫生纸让我用,说:“三楼关门了。”弄得我不知道该感激呢?还是该感激呢?
我觉得应该是午餐时间已过,部分服务员下班了,餐厅人手不够用,一人兼职做几份工作,所以才出现这种情况吧。
< class="pgc-img">>餐厅上菜速度很快,应该是提前做好的吧。
< class="pgc-img">>表扬“红菜汤”,味道确实好!其它的菜味道中规中矩;只有奶油蘑菇汤口感差一些,像是用奶粉冲出来的。
感觉“华梅”和天津“起士林”应该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吧,味道都一样。
< class="pgc-img">>但是“华梅”的装修和服务比“起士林”差远了。
< class="pgc-img">>无论如何,打卡“华梅”也是次难得的人生体验。
(关注龙猫,分享旅途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