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开饭馆经营特色
我们工厂社区居委会旁边,有一家饭店经营了十五,六年,饭店主打菜以川味为主和当地的特色菜。村干部们招待外面客人,几乎都在安排到这家饭店,当地的食客们戏称这家饭店叫大队部食堂。
老板是工厂周边县里的一个农民,因家里穷上学晚,小学毕业后就去四川一家饭店学徒打工六,七年,与当服务员打工妹相识相爱结婚,不久先后生了两个孩子。老板算是厨艺科班出身,能做得一手好川菜,本地的地方菜更不在话下,他经营饭店的宗旨独具一格,就是九个字,菜价贵,菜量多,不打折。这家饭店的菜肴价格,与当地的三星级酒店的价格几乎一模一样,但是酒水饮料价格低,与超市经营价格一致。另外他的饭店是当地唯一一家经销哈尔滨啤酒,起初营销策略是每桌菜肴消费满二百元,就免费送食客六瓶哈尔滨啤酒。
500毫升玻璃瓶的哈尔滨啤酒,饭店每瓶只售3元钱。我们工厂北方人多,很多食客就贪图喝哈尔滨啤酒,给饭店带来不少生意。饭店创业初期两口子是先盘了个小店,以滚雪球方式逐渐做好做大。老板身兼饭店食材采购和厨师长管理整个做菜过程,老板娘负责点菜和收钱两个关键环节。
饭店的服务员,配菜员,保洁员,都是老板从家乡带来的亲戚,老板管吃管住。他还有一个习惯,每一桌的菜肴上齐后不久如果是回头客,老板都要亲自来包房里,给食客们打一圈中华硬盒香烟,讲几句客套感谢话。老板娘是铁公鸡一毛不拔,结账时从不打折,零头也要如实收取。
我有一个朋友群,我们八个酒友曾经每半个月轮流做东互相宴请,运行了整整八年时间,把当地的饭店几乎吃遍了。八个人群中有六人,已退休多年,分散到外地居住,只剩下两个朋友在职上班。最近的几年国内又发生疫情,大家就更难得见上一面,朋友圈也算是名存实亡了。我们曾经在这个饭店里聚会六,七次,见证了饭店成长过程。
去年八月初涿州发水灾,我和老伴回工厂家属区,同事们专门又在这饭店宴请我,这家饭店生意仍然红火,我感叹对同事们讲,几年的疫情磨难没有把饭店搞垮,老板真有本事。同样是开饭店,我不理解为什么这里开饭店就玩不转了,孩子小区门口饭店停业一年多了,至今还没有开业。
饮创业最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的顾客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消费?
< class="pgc-img">>餐饮行业竞争最激烈的地方是城市商业综合体,美食街,商场店。
这些区域顾客流量大,消费集中,容易形成小高峰。
但是,哪里的顾客最多?
当然是社区。
大部分顾客家在社区,在外面任何的消费都是从社区中来又回到社区,所以,餐饮实体一定要研究社区,因为社区是消费者的居住地,找到顾客的需求点,消费自然就来。
< class="pgc-img">>随着餐饮消费的下降,城市商业综合体,美食街,商场店所谓的好位置,餐饮品牌之间的竞争激烈,抢地盘推高了房租,抢客户让没了利润。
投资大风险大,使得商场,商业街餐饮越来越难干,倒闭率越来越高,赚钱的商家屈指可数,没有品牌的餐饮最好远离。
目前,餐饮市场有一块洼地,就是社区餐饮。
我说的社区餐饮,不是现在社区周边的快餐店,小吃,面馆,小餐厅,烧烤店等,更不是当下流行的社区食堂。
所谓社区餐饮,就是围绕社区居民餐饮消费需求,打造设计的一种,全方位,多渠道,用心服务的餐饮模式。
< class="pgc-img">>它结合餐厅,熟食店,超市,便利店的优势,既能满足消费者堂食的需求,又能为消费者提供回家吃饭的产品和服务。
有很多人说,社区餐饮很难干,消费低,流动少,都是中老年群体。
其实社区难干那是你的定位问题,你的运营能力问题,社区有高端,中端和低端,有老年社区,也有年轻社区。
如果说社区餐饮都干不成,你干脆就不要做餐饮了。
现在做餐饮就是几条路,第一是商业中心,商场,商业街的旺铺,上面说了,这些地方投资大风险大,关键是你如果没有品牌价值,投资多少都是打水漂。
第二就是开一些传统的小餐饮,快餐,面馆,包子,烧烤店,火锅店等,这类餐饮竞争太激烈,辛苦受累还不赚钱。
第三摆摊或做线上外卖店,这种类型的店好处是投资少,风险小,但是,很难形成模式,不可能持续,就是赚辛苦钱。
社区餐饮店是围绕社区消费需求,通过产品架构设计,模式打造,品牌建设。
小店面,少人力,单品爆店,多品陪跑,线下线上,店内家里结合的一种模型。
社区餐饮店没有竞争对手,它拼的是社区,拼的是精准的消费需求,拼的是产品架构设计,拼的是你的店面模型。
< class="pgc-img">>所有的餐饮消费目标客户,最终还是要回到社区,以社区为原点,研究社区,打造社区小餐饮模型,把一个店做明白了,然后,通过合伙人机制,向更多社区裂变。
< class="pgc-img">>社区餐饮做好三高三全三小
三高:高复购,高复合,高性价比。
高复购,社区餐饮做的是熟人经济,一定要有高复购才可以,高复购的前提是产品刚需。
高复合,产品的组合要有相关性,例如:鸡品类,炸鸡,炸鸡腿,炸鸡翅,炸鸡柳,烧鸡,炖鸡等。
高性价比,餐饮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暴利时代已经结束,要通过产品架构设计出高性价比的产品,社区餐饮,综合毛利不能超过50%,否则,就没有竞争力。
三全:全时段,全人群,全品类。
社区餐饮消费,不会像商业网点餐饮,有大人流集中消费高峰期。
全时段,社区餐饮最大的成本是租金成本,在没有流量高峰的情况下,如果你营业时间短,很不划算。社区餐饮就要从早餐,午餐,晚餐,下午茶,夜宵全时段经营才能效益最大化。
全人群,社区餐饮主要顾客是社区居民,总的人群基数决定,你的产品做的再好,也没有办法让顾客天天购买,所以,尽量满足社区不同人群的需求。
全品类,社区餐饮品类尽量要全,米,面,饭,熟食,凉菜,半成品食材等,尽量多的去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 class="pgc-img">>三小:小门店,小家庭,小孩子。
小门店,社区餐饮不适合做大,小店小门面,2到3人就可以完成全时段的经营。轻堂食,重外卖,打包自带。
小家庭,根据社区家庭特色,推出家庭套餐,老人套餐,全家福早餐。
小孩子,社区餐厅的关注点就是小孩子,如果你的产品让孩子喜欢,例如:宝宝套餐,宝宝营养餐。那顾客的选择率会大大的增加。会增加消费者的好感和粘度。
写在最后:社区餐饮店一定不是传统的小餐饮,核心是产品架构,运营模式。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社区餐饮店面问题,请关注。
“开饭啦!”这几天中午时分,在北辰区佳荣里街佳荣里社区旁,总能听到这一声清脆的吆喝。最近,佳荣里社区旁边,“一家亲”百姓食堂正式开业,不到一周时间,20多平方米的小食堂里,每到饭口总是排满前来尝鲜的居民们。
“我要大碗地三鲜、白菜木耳爆豆腐、牛腩萝卜和米饭。”“我要红烧鳕鱼、鱼香肉丝、西红柿鸡蛋汤和馒头。”……每到中午饭点,食堂里一派热闹景象,辖区居民们相继涌入,排队点菜。除了打包饭菜带回家的居民,明亮的餐厅里,也有不少居民打好饭菜,三五成群坐在一起,一边品尝可口的饭菜,一边开心地唠着家常。 今年80岁的居民李大爷说,“平时儿女上班不在家,一个人做饭嫌麻烦,量也不好控制,到社区食堂来很方便,菜品丰富,价格优惠,健康又卫生,还能和老邻居在这里吃饭聊天,真不错。”
< class="pgc-img">>一旁的居民杜女士拿着刚打包的鱼香肉丝和馒头,也笑着说,“有了社区食堂真是太好了,方便了我们这些不愿做饭的上班族,以后不用出小区就能有可口的饭菜吃!”
一菜一汤暖民生,一粥一饭暖人心。家门口的社区食堂打造的幸福“食”光,让更多居民享受便捷、舒适、优惠的就餐服务,更让社区里的老人们“食”有所依、“食”有所乐。(津云新闻记者 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