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杯奶茶,会怎么样?
长沙的小楚(化名),每天的标配是至少一杯奶茶,本身不爱运动,常久坐熬夜,体重稍胖。
从去年起,小楚常常感觉到口渴口干,体重开始下降,小楚以为是自己减肥成功,因为不到3个月,体重减轻了20多斤。
但没想到随着而来的是,全身乏力,精神恍惚,口干口渴的情况也更严重,而且喝了水就要去厕所,起夜至少2-3次。
一天小楚熬夜加班时,突发恶心、呕吐,紧急送去医院。结果小楚的血糖达到了83mmol/l,而一般正常人的血糖范围是4.4-6.1mmol/l,约超出了14倍。
同时,查出了尿糖4+,酮体4+,糖化血红蛋白高达15%,处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糖尿病高渗高血糖状态。
最终经过紧急抢救,小楚的命才保住了。
< class="pgc-img">>奶茶里面,有多少反式脂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舌尖上的安全(第3册)》曾推测,如果是植脂末做的奶茶,一杯300ml这样的奶茶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在0.5g~2.7g之间,而推荐上限是2.2g。
央视曾报道,有些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严重超标,一杯可达到6.2g。这样长期下去,健康隐患重重。
一、被世卫组织“封杀”,反式脂肪是什么?
反式脂肪酸是“何方神圣”呢?简单的来说是脂肪酸+甘油三酯构成脂肪,而反式脂肪酸就是脂肪酸的一种,最简单的描述是“固化油”。
不少拥有反式脂肪的食品都有一个“魔法”,就是让人吃得停不下来,口感又香又脆又滑,这是为什么呢?
反式脂肪酸具有起酥的作用,能够让食物口感酥松、酥脆,加之与一般植物油相比,反式脂肪酸耐高温、不易变质,并且保存的时间可以很长,所以常常被食品加工厂广泛的使用,也是让不少人欲罢不能的原因。
但要清醒啊!它不是一个好东西。
< class="pgc-img">>二、每年约50万人因它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人体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增加中风和心脏病的患病风险,根据世卫组织的相关数据预测,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因摄入反式脂肪酸而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五十多万!
有一种假设是,反式脂肪会干扰人体必需脂肪酸的代谢,导致体内“坏”胆固醇水平升高而“好”胆固醇水平降低,其中“坏”胆固醇,被认定为是堵塞动脉血管以及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一大诱因。
< class="pgc-img">>针对这个情况,WHO建议反式脂肪酸的总摄入量应限制在总能量摄入量的1%以下。
而世卫组织早在2020年的9月9号,发布《REPLACE》中强调执行在2023年前消除全球食品供应中的工业反式脂肪酸的计划。
我们在购买食品时,有些食品的成分配料表中标明【反式脂肪酸0g】,是不是真的0脂肪酸呢?
就目前我国国家标准的规定来看:若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低于0.3g/100g,那么仍可以在配料表中注明【0反式脂肪酸】。
所以即使有标注【反式脂肪酸0g】,我们仍然要注意看清楚食品的配料成分,因为像成分表中的可可脂、起酥油等仍然含有反式脂肪酸。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三、除此之外,它还有四宗“罪”
反式脂肪的危害还包括以下4种。
1.影响生育
反式脂肪酸会影响男性荷尔蒙的分泌,并影响男性体内精子的生成过程,最终影响生育。
另外,对于青少年来说,反式脂肪酸可能影响青少年中枢神经的正常发育,还会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2.诱发糖尿病
摄入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可能引发肥胖问题,而这种肥胖大多集中在腹部,已有多项研究证实,腹部肥胖会增加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 class="pgc-img">>3.损害记忆力
美国心脏协会对1000位年龄在45岁以下的健康男性进行调查,他们中大量摄入反式脂肪酸的受试者,在单词测试上,成绩最差。这种关联在排除年龄、学历和个人疾病等因素之后,仍然存在。
4.发胖
我们知道摄入太多油脂会引发肥胖问题,而同种情况下,摄入太多反式脂肪酸引发的肥胖问题更甚,有研究发现,其促进肥胖的力度是一般脂肪总体平均效应的七倍。可以说“一口反式脂肪酸等于七口油”这话真不假。
< class="pgc-img">>四、反式脂肪就藏在4处
我们怎么发现反式脂肪呢?具体谈谈,主要可以从这四处来源来控制摄入。
1.牛、羊及奶制品
这主要是天然的反式脂肪酸来源,资料显示每100g的新鲜牛羊肉中反式脂肪酸约有0.4g,而液态奶中则0.08g左右。但这部分不是我国国人摄入反式脂肪的主要部分,适量吃问题不大。
2.人工的植物油氢化产品
为了延长食用油脂保质期,防止其酸败,同时减少食用油在加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气味和味道,油脂氢化工艺被发明出来,做出了人造黄油、人造奶油和起酥油等,再通过这些脂肪制作加工食品,如薯片、糕点、饼干、冰淇淋等。但在植物油出现不完全氧化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在食品包装上,写着氢化XX油、XX起酥油、人造XX油、麦淇淋、植物黄油、酥皮油等,都属于反式脂肪的“马甲”。
< class="pgc-img">>3.反复油炸食品
烹饪食物时油温达到220℃以上,或者反复地使用煎炸油则会产生反式脂肪酸,比如炸鸡、油条等油炸食物,随着加热时间变长,所产生的反式脂肪酸也会不断变多。
4.植物油
植物油脂在高温长时间加热的过程中精炼脱臭,在这个阶段会有少量反式脂肪酸生成,比如调和油、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
< class="pgc-img">>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富含反式脂肪的食物,由《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发布。
- 巧克力糖果类、夹心饼干、威化饼干和曲奇饼干中反式脂肪含量高。
- 泡芙、奶油面包在糕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
- 含油量高,或者麻花、馅饼等油炸食品所含有的饱和脂肪含量高。
- 以植脂末制成的奶茶、奶精含有的饱和脂肪酸在固体饮料中高。
反式脂肪酸无法做到完全不吃,只能是控制摄入量。所以平时吃东西要注意节制,不能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忘了最重要的健康问题。
参考资料:
[1]《被“封杀”的这类食物,不经意间可能天天都在吃……附常见食品反式脂肪酸含量一览表》.中国医学论坛报.2022-03-13
[2]《世卫组织:关于“反式脂肪”的一切,都在这里了!》.世界卫生组织.2021-08-17
[3]《今天,让我们一起拉黑反式脂肪!》.生物谷.2020-09-27
[4]《每年致死50万人!世卫组织呼吁停用,常吃的食物中就有……》.中国医学论坛报.2021-10-1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据显示,近三成“90后”“00后”消费者每月花400元喝新式茶饮,由此也催生出了千亿级的现制饮品市场规模。
在这背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奶茶对健康的影响。日前,央广网记者在北京、郑州多家奶茶店走访调查,并抽取相应比例奶茶样品进行检测。调查发现,市面上不少大众熟知的品牌存在“无糖”奶茶仍有糖、用奶精混淆鲜奶、含有咖啡因未提示特殊人群等问题。
此次参与实验的奶茶来自CoCo都可、一点点、米芝莲、鹿角巷、喜茶、奈雪的茶6个品牌,检测指标涉及总糖、咖啡因、蛋白质、脂肪等8项。因现制现售饮品没有相应“国标”,本次实验采用多地消保委奶茶检测使用的“GB/T 21733-2008《茶饮料》”标准。
本次比较实验样本(注:奶茶中涉及的总糖、咖啡因、蛋白质、脂肪等8项指标检测结果均来自河南聚谷检测。其中,咖啡因、蛋白质指标参照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检测结果。本次比较实验结果仅对所购买的产品负责,不代表同品牌不同批次、不同规格产品的质量状况。)(制图:央广网记者王勇生)
8杯奶茶含糖量对比图(制图:央广网记者梁爽)
“无糖”奶茶是否真的无糖?
实测鹿角巷“无糖”奶茶含糖22克
随着人们不断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糖、少糖产品越来越受到大众追捧。
记者走访发现,很多奶茶店店员都表示可以做“无糖”奶茶,还有部分店员默认“无糖”就是“不另外加糖”。另外,在外卖平台,部分奶茶品牌“甜度”一栏也有“无糖”“零糖”选项。
“无糖”是否绝对零糖?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规定,“无糖”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即0.5克)。
但从检测结果看,并没有符合标准的“无糖”奶茶,检测样品均含有总糖。其中,甜度为“无”的一杯鹿角巷鹿角三巷奶茶含糖22g,远高于上述“无糖”标准。
记者关注到,2018年6月1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现制现售奶茶果蔬汁监督管理的通知》提到,产品宣传中使用“无糖”“低脂”“鲜奶”“现切水果”等内容的,要与实际相符。
有奶茶店店员告诉记者,“无糖”奶茶是指制作过程“不另外加糖”,但奶茶中物料本身可能含糖。对于一些只能食用无糖食物的特殊人群,“无糖”的宣传是否会对其产生误导作用?
“设置或标注‘无糖’选项,就必须保证产品真的达到无糖标准,否则就涉嫌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甚至构成欺诈,消费者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或食品安全法要求惩罚性赔偿。”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外卖平台上,鹿角巷、CoCo都可、喜茶(顺序从左到右)均有“无糖”“零糖”选项
值得注意的是,全糖、少糖、半糖、三分糖、不另外加糖......类似这样的甜度分类,在奶茶店里很常见。但当记者问及这些甜度是否对应具体含糖量时,店员要么称“差别不大”,要么告诉记者“以消费者口感判断”。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样模糊的甜度分类,几乎已经成为奶茶市场上甜度的“现行标准”。
“这已经是行业的一个潜规则。”中国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蓬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细分的甜度标准看上去好像很专业,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但事实上,甜度到底是七分还是五分,很难凭口感判断,更多的是一种营销手段而已。
而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人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而检测结果显示,一杯一点点波霸奶茶正常糖就含糖35.5g,一杯米芝莲港式现拉丝袜奶茶常规糖含糖26.5g。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黄越告诉央广网记者,从检测结果看,被检奶茶的蛋白质含量普遍较低,从侧面反映出牛奶成分含量较低,所以这次实验可以将测得总糖近似看待为添加糖,从膳食指南的建议来看,可以认为是含糖量较大。
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中国HACCP食品体系内部审核员王思露表示,市售奶茶之所以好喝,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含有较多的糖类物质,而饮用过多的奶茶就会摄入较多的糖类物质,糖摄入越多,机体患肥胖、高血糖、糖尿病、痛风等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奶精混淆鲜奶
CoCo都可、一点点等被测奶茶蛋白质含量均偏低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些商家打起擦边球,在菜单上模糊概念,将鲜奶与奶精(植脂末)制作的奶茶混为一谈,使消费者误以为其产品均为牛奶制成。另外,目前市售现制奶茶包装杯上,均没有标注任何营养成分表,消费者无法了解一杯奶茶到底包含什么成分、多少成分。
其中,记者走访北京丰台、西城等地包括CoCo都可、一点点、米芝莲等数十家市面上常见的奶茶店,多数店主对奶茶中的牛奶成分“含糊其辞”。2月24日,在CoCo都可北京丰台永旺梦乐城店,记者看到,有三四个人在排队购买奶茶。当记者问及奶茶成分时,一位店员指着柜台上放着的两箱物料明确地说:“成分全是牛奶。”记者看到,物料箱上写着“乳源纯正、安心美味”。记者反复询问是否全部品类均使用牛奶时,对方又称:菜单上第一排用的牛奶,别的不是。
记者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方式,购买了包括CoCo都可在内的6家品牌奶茶店8款现制奶茶,通过检测发现,奶茶的蛋白质含量普遍不足。其中,一杯市售500克CoCo珍珠奶茶、一点点波霸奶茶、鹿角巷鹿角三巷奶茶,三款奶茶蛋白质含量均不超过2克。上述品牌检测含量是否合理?王思露解释说:“我们国家对液体奶茶中的蛋白质没有限量标准,特别是‘现做饮品’。若据我国GB/T 21733-2008《茶饮料》参考,蛋白质含量标准不得低于0.5g/100g。”
那么,根据实验结果,一点点、CoCo都可、鹿角巷均未达到以上标准。
8款奶茶蛋白质、脂肪含量对比图(制图:央广网记者梁爽)
某奶茶品牌加盟店兼职人员告诉记者:“都要加奶精(植脂末)勾兑的,这样喝起来更顺滑,不然就没有奶茶味了。”
为了解其他奶茶企业的制作方法,记者以加盟为由,咨询某电商平台上一家售卖“一点点”饮品的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对方称用奶精代替牛奶,成本就低了,每杯奶茶的利润可达60%左右。“不会被发现的,都这么弄。”该人士称。
陈音江表示,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的成分或者配料清单,不标注食品成分和配料清单,或者出现用奶精混淆鲜奶的情况,明显违反了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从健康角度,王思露则解释道,植脂末主要是植物油人工氢化制作而成,它可能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认知障碍症的风险,或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等。
米芝莲咖啡因含量最高
多款奶茶含有咖啡因未提示特殊人群
记者走访还发现,与瓶装饮料不同的是,目前市面上多数现制现售奶茶在外包装上均没有任何配料信息或者营养标签信息。
以咖啡因为例,抽检中,记者发现,Coco珍珠奶茶、一点点波霸奶茶、鹿角巷鹿角三巷奶茶等全部被检奶茶中均检测出了咖啡因。值得注意的是,在河南郑州与北京分别购买的米芝莲港式现拉丝袜奶茶,其检测结果均显示咖啡因含量最高,分别达795mg/kg、728mg/kg。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根据GB/T 21733-2008《茶饮料》标准,为了保证包装类调味茶饮料(包括奶茶)中“茶”的成分,标准要求咖啡因含量不得低于35mg/kg,但未设上限。此外,王思露分析称,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认为,健康成年人单次摄入200毫克、全天摄入400毫克咖啡因不会引发安全问题,但单次摄入咖啡因超过500毫克可能会引起一些问题。大量摄入咖啡因会导致焦虑、不安和失眠。
“任何物质抛开剂量后看待毒性,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对于奶茶同样如此。”王思露谈到。
8款奶茶咖啡因含量对比图(制图:央广网记者梁爽)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的消费者对奶茶中的咖啡因含量并不知情。记者走访的包括CoCo都可、一点点、米芝莲等多家店铺中,均未在门店、商品包装的显著位置给出类似“奶茶含有咖啡因,老人、儿童、孕妇不建议过量饮用”的“温馨提示”。
王思露称:“孕妇每日咖啡因的摄入量不得超过200毫克,否则可能会危害胎儿健康。对于儿童等特殊阶段人群,应该刻意拒绝或严格限量。”
2月25日,央广网记者就咖啡因含量明显较高的问题致电本次检测购买样品的米芝莲河南郑州某店,店员称,没有任何咖啡因,但里面纯茶浓度特别高,晚上购买会提醒顾客影响睡眠等。而对于咖啡因含量超过700mg/kg,米芝莲官方客服回应记者称:“直营店会提醒的,但北京和河南地区都是加盟店,没提醒孕妇等群体的话,那问题出在具体门店上,今后检查会敦促他们。”
现制奶茶标准缺失
专家呼吁尽快出台奶茶“国标”
受访专家认为,现制奶茶的种种现状,根源在于行业标准缺失,建议进一步细化有关奶茶行业标准和监管细则,呼吁尽快出台国家标准。
记者关注到,目前使用的GB/T 21733-2008《茶饮料》标准于2008年出台,将茶饮料分为茶饮料、调味茶饮料、复(混)合茶饮料等三类,并对一些茶饮料的理化指标进行了规定。记者还从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查询获悉,上述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因此,对于市面上奶茶成分到底应该遵循何种理化指标,目前没有判断标准。
《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预计会突破1100亿元。面对日益发展壮大的奶茶行业,陈音江认为,确实应该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定,才能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而就在近日,上海市场监管部门突击检查了部分奶茶店,结果全部存在操作不规范问题。在中国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蓬看来,这样的“团灭”结果既出乎意料,也在意料之中。朱丹蓬称,现在中国市场上的奶茶已经进入了细分赛道,价格从几块到几十块钱不等,这也就说明成本、食材选取上肯定有区别。而且目前对奶茶成分构成没有国家标准,所以企业的操作空间就比较大一些。
朱丹蓬表示,市场监管部门是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执法,主要检查奶茶店卫生这一块,但是从奶茶本身的理化指标这块,还没有处罚依据。
“目前奶茶行业监管主要还是依据食品安全法以及有关食品安全标准。”陈音江说,奶茶行业经营主体分布广泛,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够强、相关部门的日常监管也亟待加强。
陈音江建议,进一步细化有关奶茶行业标准和监管细则。同时,奶茶企业不能只顾策划“网红”营销,吸引消费者眼球,而要把精力和成本花在提升产品质量上。朱丹蓬呼吁,尽快出台奶茶行业相应国家标准,让现制奶茶标准缺失的情况有法可依。
来源:央广网
者:酿酒师-杜师强
原料准备:优质稻谷30斤、90克优质高产曲
工具准备:发酵容器、蒸酒设备、称、铲子
制作步骤:
称30斤稻谷清洗去杂质,浸泡12小时20小时
把浸泡的稻谷把水过滤干,并且清理掉空壳稻谷
用蒸馏设备把稻谷蒸熟,30分钟后揭盖洒水再盖上继续蒸馏
稻谷蒸熟透后打出来摊凉
蒸熟的稻谷摊凉至28到30度左右,
配优质高产优质曲90克(一斤加入3克酒曲)
将称好的优质高产曲倒入摊凉的稻谷中一起拌均匀
装缸密封糖化(不可加薄膜全密封)半密封状态6天
六天后加塑料薄膜密封
继续密封发酵发酵15天
15天后搅拌揭盖加上一层薄膜全密封继续发酵(发酵时间越久酒的质量越好)
发酵好即可蒸馏
特点:入口微辣,
发酵时间注意发酵卫生,不可受杂菌感染否则导致发酵酸败。影响酒质量
想要了解更多酿酒资讯,可以在百度酿酒师杜书强、在快手搜索“科普酒类知识—强哥”、在抖音搜索“科普酒类知识—强哥”、在火山搜索“科普酒类知识—强哥”、或腾讯搜索“酿酒师杜书强”即可了解更多酿酒技术知识。
我是(酿酒技术工程师—杜书强老师)传授酿酒技术,各种粮食酒,水果酒,瓶装酒、黄酒,甜酒,特色酒、药酒,酒糟养殖技术等,所有技术免费教学,(3-4天即可学会)。
学习技术有:
传统固态熟料发酵酿酒技术,传统熟料液态发酵酿酒技术,传统熟料半固态发酵酿酒技术,新工艺液态发酵酿酒技术,新型混合发酵酿酒技术,百草入香技术,串蒸技术等!
1、粮食酒有,大米酒,玉米酒,小麦酒,高粱酒,糯米酒,荞麦酒,稻谷酒,小米酒,大麦酒等。
2、瓶装香型酒: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窖香型,酱香型,兼香型等。
3、水果酒有,苹果酒,梨子酒,香蕉酒,蓝莓酒,桑葚酒,葡萄酒,橘子酒,菠萝酒等。
4、特色酒有,竹叶酒,茶叶酒,槟榔酒,玫瑰花酒,生姜酒,糯米甜酒,黄酒,清凉酒,桂花陈酒等。
5、保健药酒,壮阳药酒,风湿药酒,安神药酒,美容养颜酒,跌打扭伤酒,滋阴补肾药酒等。
6、辅料产品,饮料,果冻,奶茶,苹果醋,酱油,醋等。
7、酒糟养殖技术,养猪,牛,羊,鸡,鸭,鹅,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