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是一门艺术,尤其体现在接人待客方面,酒店人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客人,更是要有高情商的说话技巧,本文就分享一些对客交流的说话之道,希望可以帮助到酒店人。
一、酒店人说话的11种方式
1、不要再说“对不起“,而要说“不好意思”
对于客人的问题,有些服务员开口就喜欢说"对不起,我马上/很快……”。请注意,“对不起”一出口就好像是你自己的错了,"不好意思"就没这个含义在里面,千万不要随意担责。"不好意思"在心理暗示上绝对没有"对不起"来的那么强烈。
2、不要说“请稍等”,而要说“马上就办”
冷静、迅速做出这样的回答,会令客人直觉你是名有效率、愿意为他服务的好员工。相反,如果只说“请稍等”,这是一种犹豫不决的态度,只会惹得客人不高兴。记住说“马上就办”,不说“请稍等”。
3、千万不要说“不知道”
客人问了你某个问题,而你不知该如何做答,千万不可以说“不知道”,而是“让我再认真的想一想,很快我会给您答复,好吗?”
必要时加上一句“我立刻为您询问我的同事”,此法不仅暂时为你解危,也让客人认为你在这件事情上很用心。
4、不要对客人说“NO”,要学会“反”话“正”说
将反话正说,就是要讲究语言艺术,特别是掌握说“不”的艺术,要尽可能用“肯定”的语气,去表示“否定”的意思。
例如,用“您可以到那边去吸烟”,代替“请不要在这里吸烟”;“您的房间马上就收拾好”,代替“对不起,您的房间还没有收拾好”。
在必须说“NO”时,也要多向客人解释,避免用钢铁般生硬冰冷的“NO”字一口回绝客人。
5、不要说“问题”或“麻烦”的字眼,而是“我们可能遇到了棘手的情况……”
当你获知重要的事情出现了棘手情况,如果立刻向客人通报这个坏消息,就算你再如何花言巧语,也只会让客人怀疑你酒店的素质或危机处理能力,也许会让客人感到更加反感和愤怒,甚至把气出在你头上。
此时,你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客人沟通时要从容不迫,不慌张,不要说“问题”或“麻烦”的字眼。
要婉约的传递坏消息,让客人觉得事情并非无法解决,以“我们”、“咱们”的语言拉近与客人的距离,站在客人的角度,与客人一起面对问题,找出解决方法。
6、表现出赞美别人的素质
如果你想赞赏你的客人,那就抓住与客人聊天的机会,在客人心情不错的时候,对他的想法脱口而出“您的主意真不错”,这会让客人觉得你本性纯良、富有团队精神,因而另眼看待。
7、说服客人同意:这事没有您支持不行!
有件棘手的事情,你无法独立完成,需要眼前这位客人的谅解,并需要客人出手帮助。做法很简单,你需要在合适的场合下,给足客人面子,用赞扬的语言感谢其长期以来的支持,并保证他日必定回报等等。
客人为了不负自己在这方面的名声,通常会答应你的请求。你的一句“这事没有您的支持不行!”真是一字千钧。
8、不着痕迹地重视客人
我了解这件事很重要,请等我们先查一查手头上的工作,把您的事情按最重要顺序优先排列。这样说,客人才不会感到厌烦。
首先,强调你明白客人对这件事的重要性,然后询问客人意见并请求指示,把原有工作排出优先顺序,不着痕迹的让客人知道你的工作量其实很重,但仍然把客人的事情摆在第一位,让客人感到自己受到重视。
9、恰如其分的与客人聊天
当客人独自一人你又恰巧在旁边时,为了避免客人的无聊等候和冷清尴尬的局面,你需要跟你的客人进行沟通和聊天,这也是一个让你能够赢得客人好印象的绝佳时机。
但说些什么好呢?每天的例行公事,绝不适合在这个时候被搬出来讲,谈天气嘛,又根本不会让客人对你留下印象。
此时,最恰当的莫过于一个跟酒店有关,或问一个客人都关心又熟知的问题,他如果滔滔不绝的诉说心得的时候,你不仅获益良多,也会让他对你的求知上进之心刮目相看。
10、承认疏失但不引起客人不满
犯错在所难免,但是你陈述过失的方式,却能影响客人心目中对你的看法。勇于承认自己的疏失非常重要,因为推卸责任只会让你看起来就像个讨人厌、软弱无能、不堪重用的人。
不过,这不表示你就得因此对每个人道歉,诀窍在于别让所有的矛头都指到自己身上,坦诚却淡化你的过失,转移众人的焦点。这句应该是不错的:“是我一时失察,不过幸好……”
11、面对批评要表现冷静
面对客人的纠正或批评时,不要将不满的情绪写在脸上,更不要向客人解释你的行为,即便过错方不在你,也要把“理”让给客人。
此时,谦恭、沉着、冷静的表现令你看起来更有自信、更值得人敬重,对待出现的问题要让客人知道你并非一个刚愎自用、或是经不起挫折的人。记住这句:“谢谢您的建议,我会认真考虑。”
二、与客人交流的8个禁忌问题
在对客交流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是禁忌,不要轻易提及,不然很容易引起客人不适或反感。
1、有关客人的年龄、体重,尤其是女性的年龄、体重方面的问题
2、有关宾客的薪水,财产的数额及其分配的问题
3、有关客人的婚姻状况(包括孩子和配偶的情况)的问题
4、有关客人身体残障和缺陷的问题
5、有关客人馈赠礼品价值方面的问题
6、有关客人信仰的宗教忌讳方面的问题
7、有关客人民族习惯与内俗忌讳的问题
8、有关客人国家政治敏感或令其屈辱性的问题
三、对客沟通中的5类用语表达
1、十四字礼貌用语
您、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2、应答语的使用
当客人表示赞美和夸奖时,作为员工应酌情礼貌回答“谢谢”、“您过奖了”、“我很高兴您喜欢我们饭店”、“谢谢,很乐意为您服务”等。
3、征询语的使用
我能为您做点什么?
对不起,您可以说慢一点吗?
如果您不介意,我可以………?
您喜欢……吗?
您喜欢……还是……?
我可以……吗?
您愿意……还是……?
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
您看,这样……可以吗?
请问您还需要点什么吗?
4、道歉语的使用
在自己工作中不慎出错、失言或考虑不周时,应诚恳致歉,不应欺瞒躲闪。
道歉应适度,让对方明白你内疚的心情和愿意把工作继续做好的愿望即可,不应没完没了地唠叨,反而招致对方反感。
道歉不可过分自谦,低三下四,只须表示“对不起”,态度诚恳即可,否则会令人感到虚伪,有损自己形象与人格。
道歉应有事实依据。认错不宜夸张,适实适事,尤其是当客人也有责任时不应大包大揽错误,否则会给饭店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5、告别语的使用
告别语是与人分别时所用的礼貌语言,以进一步加深留给对方的印象与友情,故语言中带有较多的挽留、惜别、祝愿等用语。
当客人暂离开您服务的地方,可以说“再见”、“慢走”、“呆会儿见”、“明天见”、“欢迎随时光顾”等。
当客人办完手续离店时,可以说:“希望您常来”、“祝您旅途愉快”、“一路平安”、“欢迎下次再来!”等。
当你离开客人房间或服务处所,可以说:“晚安,女士(先生)”、“请好好休息,再见”,“我得去……了,谢谢您,再见”等。
文章来源:本文整理自携程酒店大学。
把人的嘴列入职业素质考核的内容之一,是基于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极力地推行员工的言行规范。“言”说到底就是怎样与各种人说话。在计划经济时代,很多单位对新员工“言”的考核还处于盲区阶段,因而培养出了一批批力不从心笨嘴拙舌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实干家”;现如今,在让员工如何“张嘴说话”方面虽然花了很大气力,但却未给很多单位效益上带来太大的惊喜,而究其因,问题仍然出在员工的嘴上。员工的嘴出了什么问题呢?三个字——“乱说话”!
试想,如果一个团队出现了员工因管不好自己的嘴而乱说话的现象,那岂不打乱了团队整体工作部署和工作秩序?以服务业为例,我们就经常看到服务员把自己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出现在客人面前乱说话现象。可以想像,一个“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面孔,他能给客人带来什么样的好话呢?
我就经历过这样的尴尬事。去年年终我的一个老朋友因公司效益不错而得了不菲的奖金,便约请几个哥们儿弟兄去一家刚开业不久的餐厅“海吃海喝”。
乍一看,这家餐厅门面既具特点也足够气派。甭管进不进去,过往的行人经此都会不由自主地驻足片刻,留下啧啧之羡词。可想而知,这家餐厅老板为其花了多大的心思!
虽然价格不菲,但算一算打折允诺,大家觉得还是挺划算的。席间,老朋友让服务员上点儿生抽。一会儿,小姐来了,端上来的是一碟生葱。老朋友一看,错了:“我要的是生抽,不是生葱!”那小姐一边拿回生葱,一边嘟囔了一句谁也听不清楚的话。老朋友正要发作,被坐在旁边的我拉住了。我附着他耳朵说:“看她那脸,八成是跟谁刚生完气。算了算了。”
又过了一会儿,还是那个小姐,她刚把碟子放在桌子上,贪吃的我就急不可待地夹起一块软炸里脊往碟里蘸去。没等那小姐走远,我就夸张地叫起来了:“这是什么呀,生醋?”
在大家的一阵爆笑中,老朋友又把那个小姐叫了过来:“我再重复一遍,我们要的是生抽!你一会儿生葱,一会儿生醋,怎么回事?”
你猜那小姐回敬了一句什么?“是你的普通话说不清楚。”
这下可麻烦了。我的老朋友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
“我没工夫跟你理论,叫你们领班过来!”老朋友的脸涨得比小姐的嘴唇还红。
不一会儿,一个穿着一身全黑职业装的“大小姐”过来了,一看就是领班的模样。
领班毕竟是领班,她一边面带三分笑地道着歉,一边给我们每个人分发了一张名片。都赖我嘴痒,插了一句话:“我们一进来就发现这个女服务员摆着一张臭脸,偏偏是她管我们这桌,真是晦气!”
领班道:“哦,她刚刚被我们经理训了一顿,心情不好,各位就请多包涵包涵;再说了,您几位是来吃饭的,又不是来挑小姐的。”
一个哥们儿站了起来:“这话听起来怎么比刚才还别扭?您的意思是因为我们不是来挑小姐的,所以挨过训的女服务员就有理由给我们摆一张臭脸了。是吗?”
“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您刚才那话是什么意思?”老朋友也站起来了:“我还以为你是真来道歉的,没想到你是退一步进三步地伤害我们。连领班跟客人说话都带着刺,你们餐厅工作人员的嘴真是训练有素呀。”
“你们理解错了。”领班继续辩解道,“我是说她刚刚挨训,你们也理解理解她的心情。”
我说:“刚挨过训的服务员就不该让她来上岗。”
领班说:“如果上岗前我们全体服务员挨经理一顿训,我们都不来上岗,这餐厅还开吗?”
老朋友猛地一拍桌子:“又把问题抛给咱了。算了,这顿饭别吃了,后面的菜也别上了,咱换个地儿吧。”
从此,我们这一圈的人,无论谁做东请客,再也没有往这家餐厅想过。
当然,我并不是说服务行业对客人就应该低三下四地说话。我只是想在这里提醒那些尚未注意到员工语言素质训练的单位,如果你其他方面都做得很好,而忽略了这一环节的投资,大有可能会导致你的手下在客人或客户面前任着性子胡来。大家都明白服务质量是创收的根本这个道理,而保证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员工待客的用语。怎样提高员工待客用语能力呢?
还是那句话: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能说。一般而言,诚恳的、善意的、礼貌和赞许的、谦让的话语应该多说;而恶意的、虚伪的、无礼的、贬低的、强硬的语言就不应该说。俗语说得好:“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客人或客户当中,不明事理者也不乏其人。越是在这种情况下,真正训练有素的员工就越能用机智的语言化解矛盾和冲突。如果你的员工对着不好伺候的客人或客户说“你这个人怎么这样不讲理”之类的话,说明这个员工的嘴质差,不会说话;如果服务出了差错后不是忙着向客人解释、道歉,而是为自己的差错找理由,说明这个员工嘴德差。强调理由无异于是找借口。如上所举的餐厅遭遇即可证明。
服务行业的员工除应接受基本的语言训练,还应结合本行业的性质,准备一套相关的待客迎言送语模式。优秀服务员李淑贞就有一套很具人性化的迎言送语,其奥妙,就在于视对象的不同而致以不同的语言——
知识分子进店,李淑贞迎上去说:“同志,您请这边坐。来个拌鸡丝或溜里脊,清淡利口,好不好?”
工人同志进店,李淑贞这样讲:“师傅,您想吃过油肉,还是氽丸子?”
乡下老大娘进店,李淑贞这样欢迎:“大娘,您进城里来了,趁身子骨还硬朗,隔一段就来转转,改善改善生活。您想尝点啥?”
这就是职业素质:端什么饭碗从什么角度说话,并依服务对象的不同致以不同的迎言送语。
对上述李淑贞的三种范例,我们大抵可以做这样的理解:对知识分子,用语文雅、委婉;对工人同志,用语直接、爽快;对乡下老大娘,用语则通俗、朴实。这就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不同对象的不同爱好和文化修养。然而当今中国又有多少个李淑贞呢?身在服务行业,应该懂得这样一条道理:一张嘴既能揽客,也能轰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