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店也属于消费者喜爱的餐饮模式。因此,在装修设计和处理中,要更加注重设计细节的处理,在满足火锅店设计所需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空间,装饰符合自身主题风格的餐厅设计效果。
一、火锅店设计装修首先要注意的问题是空气流通。因为火锅本身油烟比较大,吃了容易让顾客浑身沾满油烟味,影响消费体验。因此,首先要解决的是油烟味问题的处理。
< class="pgc-img">>二、火锅店整体色调的运用,火锅店设计的颜色一般不使用白色,一般选择黄色或红色,或黑金色,显得温暖喜庆。也可以选择放置一些绿色植
三、物作为装饰,但不能占用太多的位置。整体色调的选择要根据火锅店的风格来选择。
四、火锅店的整体布局设计,火锅店的设计原则是充分利用空间摆放桌椅,但不能显得太拥挤。椅子和桌子也要配套,这样才有利于美观和摆放。落台既是储物柜,也是工作台。餐具存放在柜子里,柜子上下菜时落台,酒等用品也放在柜子里。落台与餐桌的比例一般为1:2或1:4,具体数量和摆放位置应根据餐桌布局安排。
五、火锅店厨房装修设计,厨房是用电比较集中的地方,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控制装置和超载保护装置。然后通过厨房的电线也要防潮、防腐、防热、防机械磨损。每台设备都需要可靠的接地线和附近的断路装置。必须有防蝇、防尘、防鼠设施。
六、火锅店装修的选择。在火锅店的设计中,风景画可以适当地装饰在墙上,并应设置警示标志。警示标志的制作材料视为餐厅的装饰风格。装饰品的选择也主要符合自己火锅店的风格要求。比如中式火锅店要搭配古典装饰品。
七、火锅店地板装修时,地板需要防滑,因为火锅店油烟多,地面会比较滑。然后,顾客喝得太多,走在上面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最好设计成无障碍式,这样在收碗和上菜时可以配手推车,方便处理。
<>< class="pgc-img">>话说,无蘸料,不火锅!
而“看锅蘸料”则是吃货的哲学。
说实话,吃火锅时,你有在意过怎么调酱料这个问题吗?
有想过不同火锅蘸料之间有什么讲究吗?
如今,各派火锅的蘸料界限虽然在模糊,但传统早已刻进了骨子里。
中国火锅江湖五大派系,都有自己独门的酱料秘诀。
你在江湖火锅的哪一派?下面一起来看。
北派火锅
老北京火锅/内蒙肥羊火锅/羊蝎子火锅/山东肥牛火锅/羊汤火锅/东北白肉火锅
——无麻酱,不下厨!麻酱能蘸全宇宙。
正宗北派火锅以东北满族涮羊肉为代表,后到北京衍生为北京涮羊肉,其中属铜锅最地道。
最地道的锅底讲求“清汤”二字,一锅清水、几片姜、几段葱段,这就够了,最多再放几个红枣和枸杞,几乎看不到调料的影子。
< class="pgc-img">>不管是老北京火锅、内蒙肥羊火锅,还是羊蝎子火锅、羊汤火锅,羊肉是北方火锅永恒的主题,可以说,无羊不欢。
图丨网络
>羊肉细薄如纸,最薄不到一毫米,展开即可透光。
溅起的汤汁荡到铜锅壁,蒸腾出刺啦的声响,整个锅才算拥有了灵魂。
而吃涮肉蘸的料,绝大多数北方人(尤其是老北京)会义无反顾地选择麻酱。
可以说,麻酱对于北方人来说,就是一切,能蘸全宇宙。
不管是吃凉面、凉皮、凉拌菜、馒头……甚至是冰棍,都离不开麻酱。——火锅自然也不会例外。
图丨网络蘸上麻酱,去膻提鲜!
>麻酱在早年,就已是北派火锅的灵魂蘸料了。
“一人一口小火锅, 食客围坐在吧台,麻酱小料不限量……”,这是1998年北京一所叫“呷哺呷哺”的连锁火锅店的经营口号。
而且在一个地道北京人眼中,麻酱就是涮火锅时的全部蘸料,而且必须是纯芝麻酱。
< class="pgc-img">>讲究的火锅必然有讲究的酱料。调麻酱也是一项技术活,90年代生活纪录片《芝麻酱还得慢慢调》中,京城老大爷家一调就是8遍。
细腻到能顺着勺壁流下,但汤匙上仍附着较厚一层。
如今,年代不一样了,蘸料搭配五花八门,但不变的就是麻酱。
简单版麻酱小料:麻酱+腐乳汁+韭菜花。
升级版麻酱小料:麻酱+腐乳汁+韭菜花+卤虾油+生抽+料酒+陈醋+白砂糖
香辣版麻酱小料:麻酱+韭菜花+辣椒油+辣椒面+花生碎
北派火锅中除了“羊锅”,同样有很高人气的还有「东北酸菜白肉火锅」。
跟北京人热爱麻酱一样,唱着“翠花,上酸菜”的东北人,爱酸菜也是到骨子里。
酸菜,是独属于东北人的记忆。
< class="pgc-img">图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3》
>好的骨头汤做锅底,把酸白菜切成丝放进锅里煮,八成熟的白肉切成薄片下锅涮着吃。有酸菜做中和,肥而不腻。
可以说,东北火锅没有蘸料,吃的就是蘸料。
图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3》
>川渝红油火锅
四川火锅/串串香火锅/重庆火锅/鱼头火锅
——双碟的天下,干还是油,还是都要?
说到吃火锅,川渝人可谓是顿顿不离辣,三天念火炉。
火锅在这里,以辣立牌,以麻为名,最具代表的就是四川火锅和重庆火锅。
图丨soogif
>辣,有着让人着迷的魔力,那种全身满头大汗的味觉刺激,让人吃了一次就难以忘记。
< class="pgc-img">视频丨美食纪录片《天下一锅》
>川渝之外的人,大多会把巴蜀两地的火锅混为一谈,这是重庆人眼中最不可饶恕的错误。两者在锅底上就有大不同。
四川火锅是清油锅底,除了水和菜籽油,主要依靠大量的香料提味,如花椒、麻椒。
< class="pgc-img">>Ps:有人说,真正的四川人是不吃鸳鸯锅的。是这样吗?
而重庆火锅重麻也重油,用的是牛油锅底,六分牛油,四分水,只放姜蒜花椒和海椒,直爽、麻、辣。
重庆人还把火锅吃成了一种学问,创造了九宫格,分为了三个层次,不同格子代表不同温度、浓度,不同食材放进不同格子,才能获得最佳口感。
中心格:温度最高,适合用筷子夹住,烫8~15秒的食材,如毛肚、鸭肠、腰花、牛肝等。
十字格(上下左右):属中火慢开,短则2分钟,长则10分钟,如黄喉、郡花、香菜丸子。
四角格(四个角):文火细炖,适合放脑花、鸭血、肥肠等食材,需煮20分钟以上。
还有:中间格绝不放青菜,这是规矩。
图丨网络
>所以千万别一炖乱煮,会被人鄙视的。
同样,随着不同火锅品种的出现,调味料也是层出不穷。但最传统的还是双碟。
干碟:口味重,辣椒粉、盐、味精是标配,一般火锅店都会有自己独家的调法。
腰片、毛肚、鸭肠等易热食物最适合蘸干碟,层次分明,口感更加丰富。(只是吃完,嘴巴上蘸好多)。
图丨网络
>至于油碟呢,多半是在蒜泥油碟的基础上进行添加。
最清新酱料吃法:香油+蒜泥,更易保留食物从汤底获取的香辣。
进阶版蒜泥油碟:香油+蒜蓉+香葱+香菜+耗油+醋+花生碎
加辣版蒜泥油碟:香油+蒜蓉+香葱+香菜+耗油+醋+花生碎+辣椒面+小米椒
图丨网络
>新鲜的食材在麻辣的“红锅”里涮过之后,再配上蘸碟的香辣,给舌尖双重麻辣的刺激。但估计对于外地人来说,就只剩下辣和爽了。
江浙火锅
什锦暖锅/本地鸡窝/菊花暖锅/三鲜火锅/一品锅/八生火锅
——酱料只是点缀,食材才是主角!
小桥、流水、人家……江浙地区,诗意般的居住环境,连火锅都带有一层意境。
比起北派和川渝,以菊花暖锅为代表的江浙火锅,倒显出了清水出芙蓉的样子。
菊花暖锅以养生为主,汤底主要有清汤、奶汤两种。奶汤是用鸡、鸭、肚、肘熬成的白色汤底。
在涮食生鱼片和鸡片时,撒入鲜菊花瓣,给浓白的汤底增添了一抹诗意。
最地道的菊花火锅,选用的是杭白菊花瓣。
>标准配菜为四生片(鱼片、鸡片、腰片和郡肝片),四油酥(馓子、油条、油酥粉条、麻花)和四素菜。
在酱料上,主要依据个人口味进行调配,如辣椒油、醋、芝麻酱、花椒油、韭菜花、腐乳等10多种。
< class="pgc-img">故宫火锅里的寿菊花锅,让更多人认识了它。
>除了佛系菊花火锅,江浙地处沿海,盛产海鲜,「海鲜火锅」便不胫而走,酱油/海鲜汁则是其灵魂酱料。
图丨网络
>肥美新鲜的大虾、螃蟹、扇贝已经让人大快朵颐了,再加上海鲜汁蘸料,更是,鲜上加鲜,让海鲜控按耐不住内心想吃的冲动。
为了保留海鲜火锅原始风味,也只是在酱料上蜻蜓点水般带过就放进嘴巴。
图丨网络
>所以比起对酱料,江浙火锅更在意食材的原汁原味。
粤系火锅
潮汕牛肉火锅/粥底火锅/海鲜火锅/豆捞火锅/猪肚鸡火锅/钙骨打边炉
——牛肉火锅撑起半壁江山,粥也不甘示弱。
《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就曾在节目上说:
“如果一个中国人说他是美食家,但他没去过汕头,那他就不是。”
所以说到粤系火锅,不得不先提“潮汕牛肉火锅”。
北京人最会吃羊肉,而潮汕人最会吃牛肉。现杀现宰、人工手切、牛骨清汤锅底,都是潮汕人对火锅的最大敬意。
< class="pgc-img">图丨soogif
>小火熬制六七个小时的牛大骨汤底,鲜香浓郁,先喝汤再涮肉,也是食者之间的默契。
牛肉的分类更是讲究,按照牛从脖到脚:
脖仁、吊龙、吊龙伴、匙仁、匙柄、胸口朥、牛腩、嫩肉、肥胼、三花趾、五花趾。
企鹅绘制/牛肉部位图
>每种分类都有不同吃法,不同的下锅顺序。只有地道的本地人才能深谙其中的吃法。
图丨网络
>涮肉也讲究“三起三落”,一吊血水,二吊酸性,三吊纤维,吊完以后浇三勺,是牛肉火锅涮肉的绝妙法门。
每个部位的起落时间还不一样,目的是让牛肉熟到“最鲜嫩”。
< class="pgc-img">图丨soogif
>酱料上,有两种最地道,那就是沙茶酱和普宁豆酱,而且为了突出牛肉的风味,很少出现辛辣蘸料。
图丨网络
>牛肉火锅撑起了粤系火锅的半壁江山,以煲汤而闻名的广东,除了“打边炉”,粥也不甘示弱。
「广东粥底火锅」,又名“毋米粥”,源自广东顺德,是一种不走寻常路的独特心得。
食物由生转熟的刹那,滋味最为鲜美,鲜是顺德粥底火锅的秘诀所在。
图丨网络
>锅底用香米和东北米熬成粥水,利用粥水的沸点,烫熟食物,食材原始的味道加之米粥的清香,别有一番风味。
< class="pgc-img">图丨网络
>总体来说,粤式火锅口感鲜香,味道比较清淡,讲究体现食材的原汁原味。
云贵火锅
酸汤鱼火锅/菌菇火锅/醋排骨火锅滇味火锅/黑山羊火锅
——只要有蘸水,日子便是千变万化!
北京涮肉火锅,羊肉细薄如纸,吃的是嫩。
潮汕牛肉火锅,牛肉丸筋道多汁,吃的是韧。
而云南菌子火锅,菌菇清甜鲜美,吃的是香。
云南是菌子的天堂,菌子火锅则是云南火锅的代表。
< class="pgc-img">图丨soogif
>不放肉,是菌子火锅的真谛,很多菌类比肉还鲜美。
各种菌子汇聚一锅,自带山野的清新气息,脆嫩润滑,极具层次,怎一个鲜字了得。
云贵火锅还有一代表就是【黔式火锅】。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这说的就是贵州出名的就是酸汤鱼火锅。
贵州人将酸吃到了极致,白酸汤用米面发酵,只酸不辣,颜色清凉,味道清淡,口感浓稠。红酸汤则用西红柿、辣椒自然发酵制成,又酸又辣,非常开胃。
鱼是酸汤鱼火锅的主角,酸酸辣辣的滋味渗进鱼肉的每一个细胞。让人忍不住敞开胃口去“大开杀戒”。
在酱料上,跟北派餐桌少不了麻酱一样,云贵人的餐桌,也少不了蘸水。
可以说,只要有了蘸水,不管是蔬菜,还是肉类火锅,味道都能变幻出别样的色彩。
在《风味人间》里,傣家蘸水就有9种形态的变幻,柠檬蘸水、油辣子蘸水、腌菜膏蘸水、荆芥蘸水、糊辣子蘸水、百香果蘸水、番茄喃撇、树番茄蘸水、干豆豉蘸水……有种“想怎么打就怎么打”的任性。
图丨《风味人间》片段
>而贵州蘸水则更喜欢用佐料,如能够去除腥味的花椒、草果、八角、木姜子、芫荽、薄荷;提香的芝麻、花生、黄豆、核桃炒香捣碎的末儿;增加浓郁口感的腐乳、新酱、老酱等。
利用这些佐料,就能幻化出千千万万种蘸水。一切食物,有了蘸水,就都美味了。
如今,南北在相互影响渗透中,火锅酱料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
五花四海皆可蘸,虽没那么讲究了,但又有什么关系呢?
易中天在品味火锅时,曾感慨:火锅里有中国文化,有亲密和团圆的韵味。
是啊,吃火锅不就是能让各奔东西的人能有一个相聚的理由吗?
锅中沸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度。筷子夹杂间,透露着人的情感。
火锅一开,五湖四海皆为兄弟姐妹。
只是即使离家再远,吃过再多的火锅,都不会忘记家乡原本的味道。
< class="pgc-img">>关于火锅,你都有哪些记忆?
参考资料:
[1]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第四集:相逢
[2]呷哺呷哺工会主席张艳梅:工会为企业员工营造出双赢局面[J].工会博览,2014(08):23.
[3]90年代生活纪录片《芝麻酱还得慢慢调》
[4]美食纪录片《天下一锅:第2集 川味之路》
[5]小柒带你看世界《正宗重庆九宫格火锅,九个格子怎么用?》
[5]羽翌.《中国家庭报》.吃火锅,你选南派还是北派.2018.12.13
[6] http://985.so/aMjC 《南北春节聚餐火锅大PK 说说你最爱哪一派!》
>语:在保证味道不输于老品牌火锅的情况下,“主题火锅店”如何做好运营,将新顾客变成回头客?
作为一个重庆人,我感到万分幸运。因为不管住在重庆的什么地方,不出500米必有一家味道不错的重庆火锅。正因为火锅店无处不在,火锅行业的压力也是远超其他餐饮行业。在知名火锅品牌的挤压下,若是没点创新,新的火锅品牌就一点活下来的机会都没有了。这不,前几日光顾了两家新开火锅馆,无一例外,都是走“主题火锅”的路线。那么,“主题火锅”是火锅行业的新出路吗?
以下我的描述中将用“甲”,“乙”来指代这两家火锅馆。这两家火锅店都新开不久,装修风格全都是走抗战年代的路线,处处充满了时代代入感。
所不同的是甲火锅店是按照共产军风格装修的,墙上挂的是茅草,玉米,大字报等充分表现艰苦奋斗的装饰。墙上的伟人头像也都是诸如十大元帅等开国元勋。包括服务员服装也全是“土八路”风格。顾客走进去第一件事就是——看稀奇。
而乙火锅店是按照国军风格装修的,墙上挂的是名人字画,还有黄埔军校的将军头像,装修风格尽显小资情调,服务员也都着装规整。若不是餐纸上有“主题火锅”字样,我差点忽略掉这是一家主题火锅店了。
主题餐厅在近年来风头正盛,各种名目各种类型的主题餐厅层出不穷。可是,这些主题餐厅从来都只是作为小众餐饮的存在。特立独行的装修风格意味着成本增加,消费群体缩小,故而为了维持利润只能够增加客单价。较高的客单价又进一步缩小消费群体,如此的恶性循环导致国内的主题餐厅都无法做到较大规模。
火锅作为大众消费品,注定了客单价不可能过高,如果用较高的成本来装修店面是明智的选择吗?这个问题当时我没有想通,不过后来我明白了。先按下不表。
还记得我去甲火锅店吃饭的时候,店门外有一大群食客在排队等候。当时我很奇怪,重庆人对于吃可是很讲究的,只有很有名气的店面才会有排队的现象。很明显,甲火锅店做为新的火锅品牌名气并不大。而且这家火锅对面有一家十年的老店,在重庆的老饕食单里面都是排的上号的。在那边排队的人都没这家新店排队的人多,很反常啊。
后来打听一下,原来在甲火锅店排队的人都会拿到一张排队号,只要等候时间超过一刻钟就消费打8.8折,超过半小时就打8.5折,超过一个小时就打8.3折。而且在等候区还学习了海底捞,提供免费擦鞋和免费水果。等候越久就打折越狠,难怪会有如此多的人愿意忍饥挨饿等在门口了。在等候过程中,就连平时最讨厌等时间的同学都说第一次希望能够等久一点。
这次在甲火锅店等待了一个小时,消费打8.3折,加上办理了会员卡能够享受折上折,最后算下来差不多打了7折。而且这家店菜品的原价也没有想象中的贵,打折下来就更划算了,折后客单价才40元左右。在味道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毫无疑问我会优先选择到这家店来消费。
而乙火锅店的消费情况就简单多了。店里面空位不少,我们进去点餐之后用餐然后买单,仅此而已。不过乙火锅店的装修档次明显高不少,自然在成本投入上也比甲火锅店高。虽然同样都是主题火锅店,乙火锅店却没能突出“主题”来,好不容易用了大量资金做了主题火锅装修,在运营上却与一般火锅并无二致,这不得不说是一次失败的经营。
普通火锅店的经营靠的是独家的火锅配方,加上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苦苦经营,最终在老食客的口口宣传下成为名店。这种经营模式显然不适用于新火锅品牌,它无法帮助新品牌在众多前辈挤压下杀出一条血路来。
因为国家已立法规定不允许使用反复熬炼的油来作为火锅用油。这样的规定导致了市面上所有的火锅味道都相差无几。老品牌火锅店只能凭借多年来的名气来维持店面的经营,这也正是主题火锅赖以发展的基础条件。在保证味道不输于老品牌火锅的情况下,如何做好运营,将第一次消费的顾客变成回头客就成为了关键。
而甲火锅店无疑把握住了关键。它的阶梯折扣模式让食客甘愿等候在这家还不出名的店面之前。等候的人群绝对是最好的活广告,他们会吸引来更多的食客。加上服务员皆以“老乡”这样的称呼方式来与食客沟通,更增加了进餐过程中的趣味性。只要在消费过程中没有发生不愉快的事情,食客脑海中都会留下“这家店值得来”这样的印象。再者,店方极力推荐会员卡,这也是食客变为回头客的一种保障。这些都方式都优于传统火锅经营模式。
现在回到前面的问题:花远高于普通店面装修的费用在主题装修上到底值不值?答案是肯定的。
世上总有一种人,他们喜欢把大量精力和时间花费在新奇的事物上,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这样的人,他们是主题餐厅的“种子用户”,有了种子用户才能吸引来后面的普通用户。不过噱头总是短暂而易破碎的,如果没有办法在短时间能留住用户,那这装修花费就不值当了。
主题火锅是火锅行业的新出路吗?当下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是的。当主题火锅随处可见的时候,又得另寻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