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馆差评,结果就被警察抓起来了,而且可能还有两年的牢狱之灾。给差评可以,但是你烂给差评真的有问题。
最近泰国就发生了这样一桩事,有一个叫亚历山大的英国男子,他前两年和当地一个意大利餐厅的店主发生了点矛盾。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男子租住的房子就位于这个餐厅旁边,每天他都从餐厅的门进进出出,这非常的方便。时间一长,人家餐馆店主不干了,人家餐馆店主说,我这个门是给来我这消费的客人用的,你每天不在我这吃饭,天天从我这进进出出,那我不允许。
< class="pgc-img">>就因为这桩小事,两个人有了很深矛盾。叫亚历山大这个男子一看,出门的道被人堵了,怎么办?我得报复啊,于是他找来朋友注册了账号,在当地的点评网站上给了这个餐厅大量的一星评价。一下子使得这个餐厅的总体评分有了大幅下降。
国外看来跟咱国内一样,餐厅对于这个评价是很重视的。尤其是本来一家口碑不错的餐厅突然之间评价大跌,他这个生意也都不好做。所以店主非常的生气,店主后来干脆报警了,警方经过侦查终于找到了元凶,原来就是这个叫亚历山大的男子他恶意点评,导致人家声誉受损。
< class="pgc-img">>那么怎么办?警察火速出警,已经把亚历山大控制起来了。而且根据泰国当地的法律,未来如果查证了这件事,这个事真是他做的,他出于恶意报复餐厅的话,最高他有可能被判两年有期徒刑。给个差评而已,结果就引来牢狱之灾,我觉得这件事真得让很多人警醒。
今天我们很多开餐馆也好,开网店也好的,这个企业主非常担心的就是遭遇到职业点评师,遭遇到各种各样海水一般来的差评。咱们这么讲吧,我们引入评价体系,让每个消费者能够自由的评价,这本来是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让那些真正经营的好,口碑好的餐厅网店能够长久的生存。
< class="pgc-img">>但是确实也有很多人看到了这个商机,甚至主动的去恶意的评价商家,去进行敲诈。这种行为在我国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我们也是建议,如果有的店主真的遭遇了这样的恶意差评,那么咱们也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呀!
是内参君为您分享的第928期内容;新朋友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cylbnc关注。
“
顾客了解餐厅的第一场景,已经从高颜值的门迎转至手机屏幕后的点评。
难道差评就是洪水猛兽?但为什么有的餐饮老板认为,给差评的顾客才是真爱?
1
砸门、冻结会员卡……
差评引发的“狗血”事件不断上演
▼
近期,有两起新闻引起了业内外的关注。
△
餐厅的鲁莽行为是因为怕差评影响生意
一起是,成都温江大学生小杨通过“饿了么”一家餐馆点了餐,小杨觉得卖相不好、味道差,就给了差评。因小杨拒绝餐厅删除差评的要求,该商家放话“你让我没办法做,我也让你没办法活!”,继而竟带人砸了小杨家的门。饿了么后将该商家永久下线。经调解,商家负责赔偿损失。
还有一条类似的新闻,一顾客因给某餐厅一星差评,被餐厅冻结了会员卡的余额。
曾几何时,淘宝的差评事件成为广为流传的段子,而今,同样的场景出现在餐饮业,这意味着什么?
2
顾客了解餐厅的第一场景
由门迎转至手机后的点评
▼
撇开上述餐厅的鲁莽行为,我们发现餐厅越来越注意自己在网络上的名誉,尤其是对点评网站上的差评视为“洪水猛兽”。
这同时也意味着,顾客了解餐厅的第一场景已经由门迎转移到点评。人们去陌生的餐厅消费前,都喜欢在网上查看点评。
有这么一组数据👇
人们更倾向于信任评分为4.2—4.5分的东西,而不是评分为5分的东西,因为过于“完美”的并不可信。
虽然部分人的点评不能代表餐厅品牌的全部,但这显然会影响敏感顾客的决断。尤其是差评,很多餐厅老板视之为“断财路”。
3
给差评的顾客才是真爱?
▼
餐饮人老马说,如今顾客在陌生的餐厅消费实际上经历3个环节:看点评、来用餐、写评论(或分享)。足见,点评也是顾客在餐厅消费的重要环节之一。
完全没有差评的餐厅是不存在的,毕竟产品和服务不可能做到完美。但对待差评的不理智处理,比如简单粗暴地要求顾客删评,也会给餐厅带来灭顶之灾。
△
指责是为了越来越好
对差评的处理,也不仅仅是“灭火”,更是企业文化的展现。彼酷哩烤鱼创始人田学伟认为,“顾客提意见、给差评,说明他下次还想来,只是这次的体验低于他的期待值,而那些不会再来的顾客往往会对不满默不作声”。
当你在网上看到一名顾客对服务进行抱怨,这可能是偶然事件;但你看到五名顾客都对服务进行抱怨时,你一定应警惕,你的服务必定出现了问题。
李吉功夫煎饼创始人李同根就说,“差评可以检验我们自身的不足”。
所以,从顾客的差评中,餐厅能得到顾客最真实的反馈,发现问题,从而提升。
4
如何正确处理差评?
▼
既然评论对顾客决策影响很大,餐厅就必须学会处理差评。经营评论也是餐厅的一门必修课。
|首先|
你需要一名评论信息官,
迅速、真诚、专业回复差评
无论餐厅的规模多么小,餐厅都需要一名评论信息官。他的任务很简单:对网络上的好评和差评进行回复。或许可以由老板自己兼任,但这一职位不可或缺。
△
真诚对待客户评价
田学伟说,陌生的顾客给一个正常运营的餐厅的评论中,好评应该占30%,差评应该占70%,因为众口难调,而他每天会花费20%的时间对差评进行处理。
他说,处理差评的最好方式是真诚,他通常会通过微博、微信将处理结果反馈给顾客,“当你把一个对你有意见的顾客搞定,他的忠诚度将会是很高的”。
评论信息官如何经营差评,这里有一些建议👇
反映迅速,在24小时内进行回复发动服务员,对不满顾客的就餐经历进行复盘回复不是道歉,更重要的陈述事实邀请顾客下次再来用餐
回复不仅是对给差评顾客的挽留,更是给潜在顾客留下真诚、专业的印象。
某餐厅对差评回复的案例👇
“真的很感谢您给我们留下意见,对您的用餐没有达到预期表示抱歉。我们的菜品都是由最新鲜的食材烹饪的,如果您没有品尝我们的豌豆鸡肉或煎蛋卷,您一定不能体验到我们最棒的菜品。我们一向很注重用户体验,这次没让您满意用餐我们真的很失望。我们会对这次意外进行调查,也期待您下次来用餐时继续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
一项调查显示,46%的顾客希望他们的评论能够在6小时之内被回复。餐饮人老马说,大部分餐厅的人力配备是不充足的,假如做不到对评论进行当天回复,至少应在3天之内进行回复。
某种程度上说,餐厅的逼格可以从对差评的回复上体现,因为这是一种文化,没文化的企业通常会对评论以“复制+粘贴”的方式回复。
|其次|
把差评消灭在萌芽状态,引导顾客好评
等差评出来了再去处理往往有些被动,主动出击或许能让差评胎死腹中。
庆鱼堂创始人王天兵就说,现在的环境下,点评其实是可控的。比如说,团购、外卖网站的地推人员,便有控制点评的能力。当然餐厅也可以。
△
引导顾客选择好评
一位餐厅老板对内参君说,相较于删差评、水军刷评等旁门左道,效果达不到甚至起不可控反效果。引导用餐满意的顾客给出好评,则是真正的有效手段。
他们的办法是,选择一种成本低廉并受顾客欢迎的饮品或小菜,由服务员操作,点完菜品后沟通,“你是大众点评会员吗?如果是可以帮我们点评一下吗?送您一份小菜或饮品以表感谢。”
当客人问,要说真实的感受吗?回答一定是肯定的,再加上一句,如果您感觉不好可以给差评。这种情况下,顾客一般不会给差评。
|最后|
精明的老板从好评中挖掘情报
差评需要关注,好评也不能冷落。
△
好评中也隐藏着很多对餐厅有价值的情报
“一般做的好的餐厅好评多、差评很少,所以大家会更关注差评,因为它更显眼和突出”,卷福合伙人陈楚如是说。
但给好评的顾客往往是餐厅的死忠粉,给好评意味着对餐厅产品和服务的认可,重复消费的频率会很高。
如同人们喜欢自己的朋友圈被点赞、被回复的感觉一样,给好评的顾客同样喜欢存在感、价值感,而餐厅对好评的回复,同样会被潜在的顾客看到。与冷冰冰相比,顾客能喜欢有趣、有活力的餐厅,因为餐厅不再是单纯吃饭的地方,更是一社交场所。
另一方面,好评不单单可以给餐厅的工作人员鼓舞士气,其中更富含信息量。
如何对好评中的信息进行挖掘,也是一项技术活。
陈楚说,假若对好评进行分析,可以搜索到十分有价值的情报信息:发现适合做爆款的菜品、探寻当地顾客的口味、发现优秀员工。
尽管你的餐厅的好评数量繁多,但细细分类,无非是关于产品、服务和环境👇
某几道菜做的不错服务态度不错环境不错不错(没有任何理由)
对这些好评进行归纳分析,可以把给好评最多的菜作为餐厅的爆品,可以总结获得好评的一系列菜品的特点,以便来发现当地顾客的口味,是喜欢辣的、还是清淡的食物呢?
5
| 小结|
▼
餐饮无道,有的餐企提倡产品主义,有的餐企推崇服务至上。内参君想说,真正牛逼的餐企,会把顾客“看点评、来就餐、写评论”这三个环节作为一个“大产品”玩得风生水起,会把线上和线下的服务作为一个“大服务”耍得有模有样。
顾客离开餐厅永远不是消费的结束,而是另外一名陌生顾客消费活动的开始。
统筹:张琳娟|编辑:王艳艳|视觉:陈晓月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tinachenjiao
转载原创请加微信neicanmishu
创/深圳商报记者 任建新
“吃了你家外卖,拉了好几次肚子,请回电!”“差评!必须赔偿!”这看似是食品卫生的问题,却牵扯出了“敲诈勒索”。
女子称“吃外卖后拉肚子”敲诈多家商家
顾客点完外卖之后的评价,对外卖骑手和商家来说也至关重要。然而,有人却以恶意差评来要挟商家退款赔偿。近日,一名女子就恶意以“差评”为由,敲诈勒索商家,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9月9日,东湖派出所民警接到喜荟城大家乐餐厅工作人员报案称,怀疑被顾客恶意差评要求退款及赔偿,遂立即展开调查。民警走访发现,喜荟城多家餐饮商家近期都遇到类似问题,都是声称“外卖吃坏了肚子”。细查发现,这竟然都是同一女子使用同一个号码所为!
警方通过对比订餐者的手机信息以及视频研判等手段,于10月16日在东门某酒店内找到该名女子并带回派出所调查,最终查明了女子用“恶意差评”敲诈勒索商家的事实。
原来,该女子在一次购物中偶然发现,只要给差评,商家就会主动直接与其联系,协商赔偿问题。因该女子近期无业,经济压力大,于是在外卖平台上下单叫外卖后私下联系商家,宣称自己吃了他们的东西后拉肚子,要求给说法并威胁给予差评,而大部分商家不愿意被差评往往选择退款并进行赔偿。
自今年8月底至今,该女子以这种方式敲诈勒索餐饮商家13家,总共非法获取“赔偿款”1420.53元,有个别商家甚至被敲诈多次。
目前,该女子因涉嫌敲诈勒索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30多岁的朴先生在经营一家烤肉店。他告诉记者:“差评确实对一个商家有些影响,尤其是对新开张的餐饮店。毕竟刚开张,没有老客源,大家都会下意识地点开美团之类的看看评价,一个差评就会吓跑顾客。”
商家:“遇到恶意差评确实挺闹心”
“遇到恶意差评的确实挺闹心,作为商家,一般花个几百块钱,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福田一位主营外卖的餐饮店店主表示。
当然,也有商家对自家菜品有信心,选择“刚到底”。“有些明显是恶意差评,就是冲着索要赔偿来的,我就要求他出示医院的‘诊断书’,能自证确实是吃坏了肚子再说。”一位快餐店店主表示。
食客:“希望美食能对得起店铺的星级”
记者走访发现,为餐饮店刷“好评”已经成为了餐饮行业心照不宣的“行规”,尤其是诸如新店、海边民宿、海边大排档等“一次性消费”的店面。
王先生在巽寮湾开了一家大排档,他告诉记者:“刚开店的时候,一个月要刷将近1万元在好评上,把‘星级’点上去,新客看到星级高了才会来。目前来看很有效果。”
一名网上刷单的人员告诉记者,“可以刷好评,例如一个3.5星的餐饮店,6000元两个月,能刷到4.5星,但差评刷不了。”
29岁的张小姐是一名“吃货”,看到朋友圈大V推广、大众点评高分餐厅,就会想着去尝尝鲜。“想吃的是味道,但是好多店却空有豪华的装修,菜品味道却不怎么样。希望餐厅还是多把心思放在美食上,毕竟‘酒香不怕巷子深’嘛。”
如何让餐饮行业健康发展?一位经营了十几年的餐饮店店主表示,希望美食平台不要“唯顾客论”,对“恶意差评”真正上心处理,为真心想做美食的餐饮人提供健康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