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年3月13日,白大师将在甘肃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BRFE连锁加盟展会亮相展示。
如果你对“白大师” 感兴趣想要获得更多的信息和合作细节,不妨来到展会现场与品牌团队人员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品牌的优势和创业商机。
作为新一线城市头部品牌展会,BRFE连锁加盟展会在短短几年间已经建立了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2024年BRFE连锁加盟展会将从3月兰州,5月西安,7月太原,8月内蒙,10月西安举办西北巡回展,由西安华美达会展有限公司主办,得到了众多特邀媒体和合作媒体的广泛报道和支持。
BRFE餐饮加盟展会汇聚了特色餐饮,火锅烧烤,奶茶饮品,预制菜,餐饮供应链,餐饮包装等众多餐饮业态,致力于为餐饮品牌方与想从事餐饮行业的创业者提供一个值得信赖的交流合作平台。
< class="pgc-img">>“点完奶茶才发现那个扁扁的咖啡色三孔管不是搅拌棒而是吸管……”最近,不少太原“奶茶爱好者”发现许多品牌不约而同地把吸管换成了三品管。1月16日,记者采访时发现,对这个小举动,市民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有的说“原来用三品管喝奶茶真的更香!”有的则表示“吸得腮帮子疼”。
最近,奶茶圈又在搞事情了:奈雪、霸王茶姬、沪上阿姨等茶饮连锁品牌,在搭配鲜奶茶时,集体在用一种叫做“三品管”的吸管,这种吸管一管三孔,每个孔都较小。1月16日,记者在中正天街的霸王茶姬门店内看到,门店点单的醒目区域提示,“三品管是原叶鲜奶茶系列专用吸管,一品茶香,二品茶味,三品茶韵。”附近一家喜茶店店长也表示,店里的轻乳茶出杯,一般都配备“三品管+(小料配备)粗管”,外卖也是如此。“(三品管)在门店消耗的速度和其他吸管差不多。”
茶饮店的吸管变化,看似很小,却在社交平台掀起了一波大讨论。采访中,有的市民认为三品管能够实现“小口慢饮”,避免“囫囵吞枣”,更容易突出奶茶中的奶香。有的表示“难吸”,一顿下去腮帮子都得肿一圈。
尽管市民们像发现了“新大陆”,但三品管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有网友还挖掘出肯德基、麦当劳使用吸管式搅拌棒的时间更早,品牌还科普过“小吸管有大科学”的秘密:“空气流动会降低热饮的温度”。把吸管做得更细,奶茶或咖啡就会变得更好喝吗?瑞幸咖啡星悦茂店工作人员表示,同一杯饮品,用不同的吸管喝,会体现出不同的口感。“口径越小的吸管,越能使饮用者感受到更细致的饮品风味。”
记者购买了霸王茶姬的大杯“伯牙绝弦”奶茶和茶百道的大杯“茉香奶绿”,发现用普通粗管喝,没喝几口就见底了,如果用三品管确实从“吨吨吨”的大口喝茶变成“啜一口”的细斟慢酌。加价不加量,能从心理上让消费者感觉更实惠更耐喝。
综上所述,如果消费者平时就喜欢细嚼慢咽,不疾不徐,用心品尝的话,那么这种三品管就很适合;可如果消费者平时习惯了大口喝奶茶吃小料,那还是传统吸管更适合你。但并非所有奶茶都适合用三品管,一般是纯茶或轻乳茶比较匹配,而且探访中,奶茶店都还是很人性化,消费者开口想要换吸管的话一般都会更换。那么,你喜欢三品管还是普通吸管呢?
太原晚报 记者 陈珊 文/摄
新网北京6月23日电(记者上官云)“枯藤老树昏鸦,空调WIFI西瓜。”最近不少地方持续经受高温炙烤,而天气一热,很多人会拿这句话来调侃,用以形容理想中的度夏方式。
炎炎夏日,吃点冷饮大概是不少人喜欢的消暑办法。实际上,在古代,其实也有不少冷饮,堪称当时的“网红”食品。对此,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对中新网表示,古代也有类似冰淇淋的食品,比如唐代的“酥山”。
葛洪发明凉茶?
古人的冷饮有很多,在不同的时期又有不同的冷饮。
资料图: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造型的“鸟尊”雪糕,旁边为鸟尊青铜器模型。 胡健 摄
程鹏介绍,比如,汉代有一种蜜水,在冰凉的井水中加入蜂蜜,加以搅拌而成。东晋时期医药学家葛洪发明了凉茶,不仅可以降温解暑,还能败火,遂成为夏季饮品。
隋唐时期,人们将“饮料”称为“饮子”。“饮子”用果品或草药熬制而成,既可以解渴,同时还可以清热解毒。只不过,此时民间虽有售卖冷饮制品,但价格昂贵。
随着社会发展,宋代出现了专门售卖冷饮的店铺,在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之中,就描绘了一些专门售卖“饮子”的摊位。
北宋时冰镇饮料也更加平民化,推出了绿豆汤、荔枝膏水等酸酸甜甜的饮料,经由冰块降温变得清凉爽口。
南宋时期,为了吸引顾客,商贩为饮品取了很多雅致的名字,如“雪泡梅花酒”“雪泡豆儿水”等。从《事林广记》等史料记载来看,彼时市面上出售的冷饮有数十种。
明清两朝,美味冷饮层出不穷。清代除酸梅汤、西瓜汁等常见饮料外,还出现了一种叫做“荷兰水”的饮料,类似于柠檬汽水。
古代的冷饮,很潮!
炎炎夏日,来上一份冰淇淋,那是相当惬意的事情。那么在古代,有没有“网红”冷饮?
程鹏说,提到类似于现在冰淇淋的冷饮,那得首推“酥山”。目前看来,它最早出现于唐代。
制图:张舰元
酥山的制作方法稍微复杂一些,先将“酥”(一种乳制品)加热到近乎融化、非常柔软的状态,然后向盘子一类的器皿上滴淋,慢慢淋出山峦的造型,最后放到冰窖里冷冻。
为了让酥山既好吃、又好看,人们还会在摆盘时点缀衬物。后来除了白色的“酥山”,还出现了“贵妃红”或“眉黛青”染出来的红色或绿色的“酥山”。
宋代的“冰酪”,是一种在碎冰或刨冰中加入砂糖、乳酪等食材后研制出的冷饮。还有冰糕,冬天时接一盆水,放入少许糖,掺入果汁和果胶,端至室外使其结冰,之后存入冰窖。
当然,也有类似于奶茶的冷饮。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当时有名的冰品——冰雪冷元子,是用黄豆粉加糖后搓成小团,再加冰水制成的甜品。
文化人品尝冷饮,总是带着些许诗意。例如,苏轼的“垂柳阴阴日初永,蔗浆酪粉金盘冷”,提到了冰冻奶酪蔗浆;杨万里的《咏酥》,则形象地描写了著名的冷饮——酥山。
冰从哪里来?
古人制作冷饮,很多时候都得用到冰。但古代没有冰箱,冰从哪里来呢?
对此,程鹏说,一是冬藏夏用,二是人工制冰。其实人们很早就学会了将冰块冬藏夏用,早在《诗经》中,就有对商周时期储冰活动的描述。
资料图:山西太原食品街一冷饮店,工作人员展示老陈醋冰激凌。张云摄
举个例子,《国风·豳风·七月》中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的诗句,意为十二月凿冰,正月搬进冰窖中。
然而古代采冰、制冰、运冰、藏冰耗时费力且条件苛刻,只有朝廷和达官显贵可以做到,所以夏日之冰也成为珍贵之物,朝廷往往在夏日以冰颁赐官员。
在民间,唐代出了现私家藏冰的“冰商”,自己挖冰窖冰井藏冰,等到夏日再拿来售卖,但价格昂贵,远非普通百姓可以享受之物。
到了唐朝末期,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大量硝石,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使水降温到结冰。后来,冰块的价格就逐渐降了下来。
程鹏认为,民俗具有很强的传承性特征,凉茶、凉糕等都是古代就有了,“我们现在的许多饮食,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