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8月4日电 据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根据一家调查公司的统计,截至3日,日本已有406家公司因新冠疫情倒闭。
资料图:疫情期间,日本东京一家商场贴出缩短和调整营业时间的通知。 中新社记者 吕少威 摄
据报道,在倒闭公司排名前三的行业中,以居酒屋和餐馆为代表的餐饮业最多,高达56家;其次,酒店和小旅馆达48家;此外,食品批发业位列第三,为27家。
报道称,按地域来看,东京都的破产企业最多,高达97家;其次为大阪府和北海道,分别为42家和23家。在倒闭时间方面,4月份倒闭公司数量为89家,5月份86家,6月份121家,7月份91家。
该调查公司表示,“由于东京都政府要求部分提供酒类的餐饮店缩短营业时间,对于餐饮业来说,可能会再次陷入困境”,该公司还称,倒闭潮会否从截至目前倒闭较多的服务业扩散到制造业等行业,也有必要予以关注。
日本的新冠疫情出现于2020年1月,从3月底开始感染呈扩大趋势,日本政府于4月16日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各类店铺纷纷缩短营业时间甚至停业,后因疫情趋稳,日本政府在5月25日宣布全国解除紧急状态。
但自6月中旬起,日本的疫情又出现明显反弹。东京都政府已于8月3日,要求当地约4万家提供酒类的餐饮店和练歌房将营业时间缩短至晚上10时。此外,大阪府和爱知县等疫情严重地区也将于近日实施类似防疫措施。
来源:中国新闻网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8月24日,日本正式开始将核污染水排入海洋,这一举动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对海洋环境的担忧和不安。中国海关总署近日发布消息称,自8月24日起,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包括食用水生动物。这一举措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与此相关的日式餐厅面临着新的挑战。
< class="pgc-img">>据统计,中国大陆范围内的日式餐厅数量约为7.3万家,市场规模约为1802亿元,这个庞大的产业链与日本核污染水事件密切相关。许多日料店以新鲜的海产品为主要食材,日本核污染水的排放无疑对这些餐厅的经营产生了直接影响。
< class="pgc-img">>国内的日料店在核污染水排放事件后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首先,受到进口禁令的限制,餐厅供应链中的原材料供应将面临断链,食材来源将变得更加有限,可能影响到菜品的多样性和口感。其次,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消费者对于海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会产生怀疑,可能导致部分消费者的选择性减少。
< class="pgc-img">>然而,这也是一个新的机遇。餐厅在面对供应问题的同时,或许可以寻找国内的替代原材料,以保障菜品的质量和创新。此外,餐厅可以加强对食材的监测和检测,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兴起,一些餐厅或许可以借此机会宣传和推广有机、本地食材,满足越来越多消费者对于健康和环保的需求。
< class="pgc-img">>总的来说,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事件不仅引发了全球环境担忧,也对国内日式餐饮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餐厅需要积极应对,寻找合适的经营策略,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食品安全。同时,政府部门也需要继续加强监管和信息透明度,保障国内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新网6月17日电 据日媒报道,日本东京商工调查公司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当天的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有关的企业破产数(负债额为1000万日元以上,约合人民币66万元以上)累计达250家。
据报道,相关破产在3日超过200家之后增势显著,6月破产数可能超过上月,达到单月100家。
虽然日本政府发布的紧急事态宣言已全面解除,但需求无法立即恢复到新冠疫情扩大前的水平,陆续有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
从行业来看,最多的餐饮业为37家,之后依次是住宿业35家、食品相关32家、服装相关31家。除福井、和歌山、鸟取和高知4县外,43个都道府县均有企业破产,东京都以55家占据多数。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