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还寒,春风拂面,正是小龙虾即将上市之际。作为原产于美国的入侵物种,它本该凭借食性杂、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的优势,横行无忌,祸害一方,然而,它在中国却被端上的餐桌,成为夏日爆款美食,引得无数吃货竞折腰。
从“市井小食”到“国民夜宵”,走红的不仅仅是小龙虾本身。
< class="pgc-img">>盘清往来账
小龙虾是不折不扣的外来户。它身披坚甲,难以清洗,整体含肉率只有20%,并不是理想的食物。“地沟油”、“融横膈肌”、“洗虾粉”等负面消息,对小龙虾产业也造成了冲击和影响,市场受挫,低迷不振。
2013年,在媒体的正名下,小龙虾行业逐渐复苏。业内企业借机转型升级,以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为目标的高标准产业链上线,行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2017年,小龙虾逆袭上扬,稳居“夜宵之王”的宝座。行业的严格自律保证了小龙虾的不断走红。
< class="pgc-img">>算准经济账
2019年6月,某外卖平台公布了《小龙虾消费大数据报告(2019)》,直观地展示了小龙虾产业的现状。报告指出,平台2018年总共消费了约4.5万吨小龙虾,交易额是2017年的4.3倍。这些龙虾首尾相接,长度可以环赤道三圈。
就商家而言,进价30元的龙虾,加工后的售价在60元以上,销售毛利率达100%,刨去人工、房租、水电等费用,净利润有40%。业内人士指出,小龙虾人均消费超过120元,投资30万元的龙虾店,很快就能收回成本。投资少、客单高、利润厚、见效快,是小龙虾经济一路飘红的根本原因。
< class="pgc-img">>盯住资本账
小龙虾的高利润率引起了电商巨头的关注。这些巨头在湖北、江苏等地布局货源基地,推出了调味虾、清水虾、虾尾、虾仁等200多个品种,同时,运用一系列成本控制手段,将小龙虾的售价维持百元左右,比市场价低25%-40%,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即食小龙虾。
小龙虾行业存在着“赚四个月、平四个月、亏四个月”的营销潜规则。由于秋冬季节无虾可卖,线下门店要么转做其他餐饮,要么关门歇业,实质上摊薄了小龙虾销售的净利润,影响了整个行业的信心和活力。
资本巨头避开痛点,立足O2O。小龙虾具有温度要求低、烹饪易加工的特点,适合开展外卖和生鲜配送。随着资本巨头的加入,小龙虾演变为餐饮中最具互联网气质的美食。旺盛的刚需,是小龙虾成为热门IP的直接动因。
< class="pgc-img">>盘点社会账
“最喜欢的小龙虾口味”非麻辣小龙虾莫属,其次是香辣、十三香、蒜蓉和油焖。正所谓众口难调,中餐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一种食材很难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北京、湖北和四川是最早吃小龙虾的省市。 大数据显示,经过多年发展,小龙虾在美食地图上成功地做到了“南北通吃”,并且依据地域的不同特点,在坚持传统口味的同时,派生出蛋黄、咖喱、榴莲、芥末等网红口味,加快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小龙虾的入乡随俗,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持续走红自然顺理成章。
< class="pgc-img">>清点人情账
小龙虾的跨界圈地,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年轻白领是小龙虾消费的主力。从职业看,各类白领是消费的主流,占比达94%。从消费者的年龄看,16-25岁的消费者同比增幅最大,达到209%,26- 35岁同比增幅也有142%。显而易见,95后堪称“吃虾一代”,未来肯定会形成更为强劲的小龙虾消费能力。
研究表明,每100克虾肉中含有蛋白质18.60克、脂肪0.80克、碳水化合物 2.80克以及钙、镁、磷、钾等微量元素,而热量仅为90大卡,属于典型的高蛋白低热量的食物。正因如此,年轻爱美的女性完全可以消除热量超标的顾虑,安心享用营养丰富的小龙虾。
< class="pgc-img">>另外,小龙虾上市正值暑期,高温催生出懒人经济,在家吃小龙虾无疑是人们的首选,“吃小龙虾+喝啤酒+追剧”成为年轻人消暑享乐的标配。经历“互联网+”的小龙虾从市井小食变成了居家鲜食,消费量随之迅速提升。
相较绝大多数食物,小龙虾吃起来最费事。看似任人宰割的小龙虾,却浑身盔甲,需要食客放下手机,带上手套,双手并用,才能吃到鲜美多汁的虾肉。“沉浸式”食用方法不仅让年轻人放下严重依赖的手机,还能拉长聚餐时间,融洽社交氛围,因此,年轻人把小龙虾戏称为“社交神兽”或“朋友圈杀手”,表现出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
< class="pgc-img">>小龙虾除了销量高,还兼职带货。在关联购买中,26-35岁消费者购买小龙虾时,有50%还会挑选啤酒,也有部分消费者选择其他水饮,一次性手套、纸巾等周边商品同样热销,形成了规模可观的“CP经济”。小龙虾和消费者的高度融合,推动了整个产业的营销和扩张。
在未来的几年中,口味研发、食品安全、储存物流等因素,决定了小龙虾品牌占领市场的主要因素。商品化的小龙虾正是吃货的“大福利”。
作者:计白当黑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赵兵辉 彭颖 《小龙虾凭什么成“网红”》
【2】刘映花 《“餐饮网红”背后的经济账》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源: 红餐网
作者: 刘佳
开店热潮褪去之后,“小酒馆”模式已进入洗牌期,若不及时打破囹圄、升级创新,大批小酒馆或将面临淘汰的风险。
< class="pgc-img">>在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中,酒馆,是个自带社交属性的讯息交流驿站,也是最能彰显江湖情的地方。各路英雄好汉往木凳上一坐,宝剑暂放一边,点上标配的二两牛肉一斤白酒,尽显豪情。
而当下,在酒馆喝酒的英雄豪杰正逐渐变成“酒零后”。相关报告显示,90后酒类消费者提速增长,其中95后人均消费增速最快,啤酒、洋酒、果酒、葡萄酒等品类正在不断“抢占”消费者的酒杯。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低醇化的酒消费正成为趋势。在餐饮业,酒水与饮料之间的边界也逐渐模糊化。一批餐饮品牌不断探索“餐+酒”模式,“小酒馆”的热潮此起彼伏。
< class="pgc-img">>巨头相继入场, 酒馆江湖风起云涌
今年年初,湊湊火锅在北京三里屯推出品牌首家“火锅+小酒馆”模式的新式火锅店,中午卖火锅、下午卖奶茶、晚上则变身成灯红酒绿的酒吧,营业到凌晨两点。
据红餐网(ID:hongcan18)了解,这是湊湊继“火锅+茶饮”后,又一次跨界融合的新尝试。湊湊CEO张振纬表示,如果首店成功,未来不排除会走“餐+酒”的场景融合模式。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凑凑火锅微信公众号
近两年,火锅行业的“小酒馆”模式渐渐兴起,香天下、豆捞坊等火锅品牌或纷纷增加酒类产品 ,或在装修上引入酒馆主题,呷哺呷哺、湊湊等品牌则开始尝试以酒文化为特色,将产品、场景融合得更加紧密。
除了火锅外,以西贝、老乡鸡、鼎泰丰为代表的中餐馆也一直在探索“餐+酒”模式的边界。
2020年3月,老乡鸡华南首店在深圳开业,全时段经营包括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酒吧等场景,白天做快餐,晚上变酒吧,营业时间也从早上10点到凌晨2点。据了解,这家店内设有酒吧吧台,有数十款啤酒和现做鸡尾酒。
2020年,西贝酸奶屋也推出了啤酒夜市,咬金唐风酒馆生意爆火;2019年9月,鼎泰丰北京太古里店(小笼包专卖店)也设置了专业的调酒吧台,并雇佣了侍酒师驻店。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西贝莜面村官方微博
咖啡和新茶饮头部品牌也纷纷开始“微醺模式”。
2020年4月,国内首家星巴克酒吧在上海外滩开业,完整地引入了酒吧的体验;几乎在同一时间,奈雪酒屋BlaBlaBar也开始在全国迅速扩张。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奈雪的茶Nayuki官方微博
针对餐饮业这阵”酒馆”热潮,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红餐网:“餐饮大佬们集体盯上‘餐+酒’赛道,将引发一轮餐饮行业模式创新的‘海啸’,未来四年或将是‘餐+酒’的黄金时代。”
< class="pgc-img">>有人欢喜有人愁
小酒馆的生意两极分化
事实上,“餐+酒”这一模式,最具代表性当属2018年左右兴起的川渝小酒馆。
小酒馆最早起源于川渝地区,豪爽的川渝人没事就爱约上同事朋友,去藏在街头巷尾里的小酒馆喝喝小酒吃吃小菜,一口麻辣十足的菜,就一口酸甜适度的果酒,享受惬意。
前几年,酒馆模式从川渝地区走向了全国,各大一二线城市冒出了一批网红小酒馆,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打卡地。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小酒馆大火时,红餐网也曾实地调查报道过(点击阅读:小酒馆模式火了,餐饮靠“吃吃+喝喝”怎么赚钱?),两年后的今天,它们的生意又怎么样呢?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搞清楚风口过后的小酒馆生存现状,红餐网记者特地又去跑了广州两条最繁华的酒吧商圈——体育西横街和江南西,实地探访了多家小酒馆。
其中,体育西横街也是我们2018年报道小酒馆风潮时跑过的地方,当时,这里遍地都是小酒馆,前后不到200米就有3家小酒馆营业。
从探店的情况来看,繁华的广州体育西路商圈,小酒馆的经营状况普遍低迷,除了个别两家品牌门店依旧热闹,其余大部分小酒馆都门庭冷清,生意已经今非昔比。
记者走访的第一家店,生意十分清冷。该店处于体育西路地铁站旁一条繁华的路上,以“湘菜+果酒”为招牌菜品。但即便有这么好的选址优势,什么时间点要补充一下,两层的店面里,只能看到一位看似店员的人在就餐。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当记者问其店员,今天店里的人怎么这么少时,店员表示,现在来店里喝酒的人已经不太多了。
话音刚落,在厨房里炒菜的师傅走了出来,蹲在店门口抽起了烟。他身后的玻璃上贴着四开大的白底红字招聘启事:“招砧板,服务员,湘菜厨师,工资面议。”直到记者离开,店里都没有其他人进来用餐。
2018年,红餐网走访这条酒馆街时曾报道过一家叫做“繁·醉花亭”的加盟小酒馆,它曾是一家人气颇高的网红打卡地,当时才创立不久,就已经在在全国开出了10余家分店。
但如今记者走访却发现,“繁·醉花亭”的门店早已更换成卜卜贝和牛肉火锅。随后,记者在美团上查询发现,“繁·醉花亭”广州的两家、深圳的一家分店都已经是闭店关门状态,门店电话也打不通了。
< class="pgc-img">>△昔日的“繁·醉花亭”店址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除了体育西横街外,记者还走访了广州另一著名的江南西青竹大街酒吧街,这里的情况跟体育西横街类似,只有一两家门店生意较好,其余的都相对冷清。
3月6日,记者来到广州江南西富力海珠城一家主打烤肉喝酒的小酒馆。
在手机点单APP上可以看到,这家店菜单上的酒只有一种,且最低价格为88元。从现场餐桌消费的大概情况来看,整个店里并没有几桌顾客点这种酒。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记者观察发现,这家店收银台旁边摆了一排冰柜,琳琅满目的啤酒洋酒在里面整齐地排开,但是这里离就餐区较远,很少有顾客会过来挑选酒品。有店内的顾客告诉记者,“我们都是为了吃烤肉才来的,再说等会儿出去还要逛街开车,喝酒不太合适。”
在商超外的街边小巷,有一家主打怀旧中国风装修的“江湖边”小酒馆。与上一家小酒馆的冷清不同,这家店已经坐满了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几乎每一张桌都点了一壶酒。
据店员介绍:“今天刚好是周末,过来消费的人会比较多,用餐的话需要再等等。”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另一家贰麻酒馆,也是前两年趁着小酒馆的风口兴起的,如今生意也不错。贰麻酒馆的店面主打古风+赛博朋克的混搭风。一楼有驻唱,楼顶环境很好,可以看到广州塔。
从菜单中可以看到,店里的酒非常有创意:加了奥利奥的熊猫酒仙、白酒巧克力冰淇淋混在一起的特调酒、适合朋友分享的九碗酒、以一整个西瓜为盛具的瓜西西......光是名字就能勾起顾客的好奇心。
至于这里的菜品,消费者评价:“人均110元,东西很好吃,面、钵钵鸡和冒菜水平超过其他同类型饭店。爆浆兔腰特别好吃。”
正如金庸武侠小说中很多很多的小酒馆一样,他们见证了各门各派的荣辱兴衰,也送别无数风流侠士。记者实地调查后也发现,当下的这些小酒馆,也如各大门派一样,有的兴盛、有的破败、有的甚至消亡。
< class="pgc-img">>热潮之后,小酒馆遇冷原因几何?
踩在酒饮消费的风口上,小酒馆的生意本应逐渐向上走,但如今品类的生意却两极分化明显,真正火起来的、让业内以及消费者印象深刻的品牌也没几个,为什么?
在实地走访之后,红餐网也采访了业内资深人士,并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
1. 没有记忆点,同质化严重
“其实环境餐品都差不多,几张木桌子木椅子,江湖古风的氛围,不打开菜单我都能猜到他们卖的是小陶罐装的果酒。”一位在番禺读大四的95后告诉记者。
确实正如她所说,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小酒馆,店面装修和餐品结构同质化较严重,品牌辨识度非常低。
比如,大多数小酒馆都主打江湖古风,菜品多以川湘菜、下酒菜等为主,凉菜居多。至于果酒,虽然每家门店都强调自己的果酒“独门自酿”,但口感风味并没有太大差别。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每个城市的文化土壤不一样,做冷吃凉卤系列的川菜,再加一些中式调酒,这种模式已经呈萎缩的趋势了。”霸王虾创始人袁烨在成都见证了多个小酒馆的兴衰,他认为,过去川渝小酒馆模式缺乏一个整体的升级,从用餐体验来讲已经对年轻消费者产生不了吸引力。
2. 消费群体有限,难接回头客
袁烨表示,在川渝地区的小酒馆里,女性顾客的比例非常高,“比男性高出很多”。
“小酒馆产品方面大多主打口味甘甜、度数不高的果酒,这类以年轻女性为主的顾客群体较难破圈,受众面实在是有限。”
此外,相较于主食,喝酒属于低频消费,酒馆不如正餐受众面广;且年轻人饮酒都有“追求新鲜感”的心理,打卡完这家,下次就去另一家了,小酒馆难接回头客。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3. “慢”文化导致翻台率慢
小酒馆的情感导向在于“慢”,在于社交和解压,这是它独备的属性。但“小酒小菜慢慢聊”,主张“慢”的小酒馆都会面临整体翻台率低问题。
午市的客人本身就比较少,到了晚上,餐位又会因为翻台慢而变紧张,形成恶性循环。记者在实地走访时,就看到一些小酒馆顾客面前桌上的烟灰缸里插满了烟蒂,可见他们已经坐在这里聊了很长时间。
一位资深人士表示,午市不足,晚市翻台慢,小酒馆非常容易面临看着热闹,其实营收入不敷出的情况,导致经营难以维系。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4.市场尚在培育期,未形成规模
我国的轻酒饮文化尚在发展中,远不如欧美、日本常态化,而且国内年轻人对酒的品鉴能力也不足,因此酒的销量是有限的。
“真正懂得品酒的人、爱酒的人,喝酒的首选肯定不是小酒馆。”袁烨说。“现在的年轻人喝的是气氛或者是范围,或者是整个欢乐的一个一个一个体验。”
他表示,在经营困境和文化差异影响下,小酒馆在国内并没有形成为大众所熟知的品牌,且市场尚在培育期,资本不会大规模进来。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5.开在巷子中的酒馆,难以引流
很多小酒馆喜欢选址在七拐八拐的巷子里面,更具市井气的,更能让顾客放松,但是这样的地理位置很难找。记者在打卡江南西小酒馆时,就在青竹大街的小区巷子里看着导航差点迷路。
受制于选址,这些小酒馆的曝光度极低,必须投放大量的营销广告,否则很难引流。
以上诸多原因,都是当下小酒馆面临着的诸多窘境。开店热潮褪去之后,这种模式已进入洗牌时期,若不及时打破囹圄、升级创新,终将面临淘汰。
正如一位业界人士所说:“小酒馆再不进行创新升级,是没有出路的!”
小 结
总的来看,小酒馆虽距离规模化还有一定距离,但是逐渐升级的消费趋势也赋予了它无穷的潜力,独特的、有性格的品牌若能随着顾客的需求做出升级,将永远不缺生长空间。
<>前,在中国饭店协会、无锡食品科技园主办的“东方粮仓杯”第二届中国餐饮供应链博览会暨2018中国餐饮品牌日活动上,中国饭店协会发布了2018中国餐饮集团百强排名,包括正餐集团50强、火锅餐饮集团20强、快餐集团10强、团餐集团10强、西餐及休闲餐饮集团10强系列榜单。
据了解,该系列榜单源自于《2018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该报告自2009年以来每年发布,成为中国餐饮行业真实的统计研究资料,为行业培育品牌、树立标杆和企业上市服务发挥了重大作用。
中国饭店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新华发布2018中国餐饮集团百强榜
报告中,汇总了全国不同业态餐饮企业的情况,涉及餐馆几千家,总餐位数上百万,主要是国内餐饮行业中各业态、各区域的代表性企业和领军企业。在此基础上,我们以企业申报和专家调查相结合,以直营店数据为主,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原则为准,发布了“中国餐饮集团百强排名”。前100强集团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占全国餐饮业营业收入5.04%。
报告还依据2017年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公报,进行了国内各省市餐饮收入排行,其中前10大省市餐饮营业收入共计22622亿元,占全国餐饮业营业收入的57.06%,这些区域在全国餐饮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餐饮收入39644亿元,同比增长10.7%,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目前,餐饮业大众消费已经达到80%,快餐、团餐、火锅、小吃、商场餐饮、休闲餐饮生意红火。高端消费比例下降,百姓消费成为主流。在这一年,在国民经济结构呈现新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随着人民群众收入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餐饮的消费结构加快向多样化、特色化、品质化升级。正餐高质量、特色化发展特点明显;团餐成为增长最快的餐饮业态;火锅品类增长放缓,直营成为主流;快餐在中央厨房和供应链支持下集中度不断提高;在线外卖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新餐饮成为行业创新主要驱动力。餐饮的消费结构加快向多样化、特色化、品质化升级,品质品牌餐饮引领作用显著。餐饮业在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惠民生方面作用强劲,餐饮市场继续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从中国餐饮集团百强情况来看,在市场的重新洗牌下,大众餐饮成为市场新的主体。特色餐饮50强营业额合计超过1000亿元,杭州饮食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以其近60亿的营收继续蝉联百强榜首,上海杏花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公司位居其后;火锅餐饮20强营业额合计超过440亿元,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领军企业,呷哺呷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都小龙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进入前三甲;快餐10强营业额合计超过150亿元,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位居首位,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永和大王餐饮集团紧随其后;团餐10强营业额合计超过550亿元,河北千喜鹤饮食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德保膳食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健力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位居前三强;西餐及休闲餐饮10强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厦门豪客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济南东方豪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厦门豪享来餐饮娱乐有限公司进入该业态前三位。
一、2018年度国内各省市餐饮收入排行(2017财年)
二、2018年度中国餐饮集团百强榜(2017财年)
(一)2018中国正餐集团50强
(二)2018中国火锅餐饮集团20强
(三)2018中国快餐集团10强
(四)2018中国团餐集团10强
(五)2018中国西餐及休闲餐饮集团10强
三、2018餐饮市场经营分析
2017年全国餐饮业在宏观经济稳步发展、大众消费持续增强、餐饮升级持续推动、餐饮对美好生活供给质量的不断提升下稳健增长,全年餐饮收入396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5个百分点,占GDP4.8%,成为为人民美好生活服务的重要产业。纵观全年,在国民经济结构呈现新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随着人民群众收入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餐饮的消费结构加快向多样化、特色化、品质化升级,品质品牌餐饮引领作用显著。餐饮业在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惠民生方面作用强劲,餐饮市场继续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特色餐饮高质量发展特点明显
伴随着消费升级,餐饮业整体朝着两个方面发展,一种是特色、文化餐饮,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社交化的消费需求,一种是连锁餐饮零售化、工厂化,满足快速化、便捷化的消费需求,“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以及“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的模式有了新的发展,老字号企业也在特色化、创新中传承发展。
团餐表现突出,增长最为明显
据中国饭店协会团餐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6-2017年度团餐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受调查的125家团餐企业总营业收入185亿,较上年增长21.71%,估测整个团餐行业整体营业收入增长近30%。本报告中被调查团餐企业营业额增长超过24%,门店数增长超过33%。团餐市场成为餐饮业黑马。据估测2017年中国团餐市场近万亿。
在线外卖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2017年外卖市场继续快速增长,根据美团点评发布的数据,2017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达到2046亿元,增长23%,在线订餐用户规模达到3亿人,同比增长18%,远高于餐饮大盘增速,对餐饮收入增长起到拉动作用。外卖品类不断扩张,品质不断提升,三四线城市覆盖增长迅猛。
新餐饮成为行业创新主要驱动力
2017年,随着消费市场的年轻化、新技术的全面导入,由分散到集中,由粗放到集约,由共性到个性,由守成到创新,具有互联网时代特征的新餐饮已经形成,以智能餐厅、单一品类的新餐饮与新零售相结合,催生跨界新模式。新餐饮成为行业创新主要驱动力。
火锅品类继续受到市场热捧
餐饮业中,火锅营业额占据很大比重,根据美团数据,是各细分品类中规模最大的一个。2017年,火锅业增长表现良好,本报告中被调查的火锅企业营业额增长超过24%。麻辣火锅增长较快,尤其是其中的串串香等小餐饮品类发展迅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