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霞光社,作者 | 郭照川,编辑 | 贝尔
这届年轻人,想要吃点东西可太累了。
这群新兴身材管理人士面临的主要困境,来自于对“健康”概念衡量标准的变化——这种食品含糖量多少,加的是蔗糖还是代糖,总体卡路里多少,加入的是动物脂肪还是植物脂肪。
因为普遍性的健康焦虑,使得现在一线城市白领人均营养师:从前那些“赤藓糖醇”、“反式脂肪酸”等等只被营养师等专业人士了解的概念,现在竟然变成了常识,被一些“城市觅食者”们日常挂在嘴边。
新消费饮食潮流席卷之下,主打“低糖低脂”、“配比健康”等等功能的健身口粮们,尤其是有便携优势的各种品类蛋白制品,都成了都市健身人群的“新欢”。比如蛋白棒,还玩出来“乳清蛋白提取”、“解酒蛋白棒”等等噱头。
“轻食代餐”成为风口,并非什么新鲜事。根据天猫数据显示,我国代餐消费人数近三年来增长了78%。但在身材焦虑诱导下的“轻食沉迷”、“代餐内卷”,甚至某天没有食用轻食带来的自责感,已经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新压力来源。
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预计2022年中国轻食市场规模会达到1300亿元。当健身口粮成为年轻人的主食,轻食代餐赛道还能如预期般越跑越宽吗?
01 食物?不,是生命所需营养素
90后白领李萌拉开工位下方的抽屉,里面整整齐齐排布着一列蛋白棒,巧克力口味、咖啡口味、坚果口味、草莓口味......花里胡哨的蛋白棒足可以供她换着口味吃。蛋白棒的后面一排,是独立小包装的鸡肉肠和单片鸡胸肉。这些东西统统加在一起,就是李萌每天赖以生存的“健身口粮”。
“三分练七分吃。”李萌说,这是沉迷健身的年轻人都知道的理论。“不管昨天练了多久,第二天只要高糖+碳水+高油的组合一吃进肚子,一切全白费。”
在健身博主“Elise是自律小姐”的一段视频里,则更加清楚地说明了“健身人眼里的食物”都是什么样的:
眼睛扫描到货架上摆放的玉米,脑子里换算出来的是“优质粗粮慢碳”;看到拉面挂面,闪现出的是“快碳”;一只只西蓝花上似乎闪烁着“蔬菜纤维素”的标签;哦,金针菇么,纤维素而已;橙子直接换算成维生素,虾仁海鲜换算成蛋白质。
仿佛对于这些健身减脂的年轻人来说,所有的食物都能脱离其原本的食物外形,重新赋予他们做各类人体所需营养素的意义。甚至下方有评论自嘲地说,“听起来好像未来人,喝点营养液就行了的样子。”
也正是这些“营养液补充式”的现代生活饮食习惯,培养起了一个巨大的健身口粮市场。除了蛋白棒和鸡胸肉,带有“低脂减脂、健康食品”标签的食物,在一线城市打工人群中风靡:
公司冰箱里经常能看到低脂的健身牛肉片,早餐常常是燃脂咖啡配全麦面包,午饭时间总有同事会掏出需要加热的即食荞麦面,就连下午茶时间,他们也用代餐奶昔代替了原本属于奶茶的市场。
在健身口粮越来越流行的当下,以“自律”为名的健身焦虑也越来越多地影响了年轻人。
?02 “营养素生意”,好做吗?
最初追求健康食品的消费者和商家,把健身轻食简单的等同于沙拉。根据美团关于轻食外卖的研报数据显示,超过68%的商户依然把轻食目光放在沙拉上。
然而,一方面受中式饮食习惯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饮食理论要求合理补充蛋白质,沙拉凉食并不适合“中国胃”长期食用。于是一部分健身青年更愿意选择购买更便携,或是能加热的蛋白质补充食品。
“刚开始健身那会儿,我曾经在寝室买了个插电小锅,一口气煮了10个鸡蛋,只吃蛋白。”但对于住学校宿舍的大学生张岩来说,连煮鸡蛋都太麻烦了,于是他开始各种渠道寻找适合自己的“健身餐”。
最开始,他是通过手机里常用的各类身材保持辅助软件,比如跑步健身软件“咕咚”、“KEEP”、食物热量计算软件“薄荷”,接触到了各色健身补充餐食。
打开某健身软件的商城界面,健康食品被分为了阻脂抗糖、维矿补充、控卡小食等功能。其中一袋12根装的低脂鸡胸肉肠标价32元,而一盒乳清蛋白威化棒标价39元。虽然单袋健身口粮并不贵,但其中一款7天14餐的“七日轻盈畅体计划”标价149元,让只能实现“精致穷”的张岩望而却步。
最终他把目标确定在某品牌的袋装鸡胸肉上。该品牌的鸡胸肉一袋标注热量为200大卡,日常在各大城市的便利店都能买到。
其实在今年4月,该鸡胸肉产品的品牌方就宣布,他们累计销量已卖出了1亿包。光是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就已经达到2.38亿元,比去年全年的销售额都要高,光是抖音网点的销售量每月都能破千万。
另外一家做蛋白棒生意的品牌ffit8,也曾宣称在其推向市场的第一年里,总销售业绩达到了1.17亿。这意味着这家2019年才创立,2020年才正式推向市场的品牌,数据已经能够得上雀巢等顶级品牌食品的级别。
这个品牌的蛋白棒和“士力架”等能量棒相比,减掉了大量巧克力、白砂糖、果葡糖浆等高碳水带来的高热量,并把这部分换成了剔除乳糖之后的乳清蛋白。它说自己是一家“蛋白质公司”,做的就是蛋白质的生意,并且要致力于用蛋白质做一切食品。
这种“蛋白质届的拼命内卷”背后,也可看出在健身潮流下的食品消费赛道,潜藏着的巨大未来预期利润——如果同欧美的健身代餐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了90%,而我国代餐市场渗透率仅为40%(天猫数据)。
市面上打着“低卡、有效营养补充”旗号吸引着年轻人的低卡代餐,越来越五花八门了。与此同时伴随而生的,是疯狂的营销手段和愈发严重的代餐产品同质化。
比如ffit8虽然在纯蛋白棒赛道跑得很快,但其并没有形成独特专有的核心竞争力。市场上同质化替代品其实很多,比如Quest Nutrition、Muscle Pharm、汤臣倍健的“健乐多”等等。另外,虽然它宣传“8秒一顿饭”,这种“虚幻的饱腹感”还是让不少蛋白棒食用者们饥饿的神经,随时都在蠢蠢欲动。
03 追求完美,还是太过焦虑?
“健身的人多多少少都有身材焦虑,健身内卷说到底是想让自己活得健康一点。”挤出每天早上时间来练瑜伽的潘顺说,她认为“健身餐很贵,自己做又懒又没有时间”,所以才会选择买方便快捷的健身轻食。
但同是健身人士的陈森却不这么觉得,“练和吃一定是相辅相成的,但蛋白棒是智商税,蛋白棒里有很多添加,不如喝蛋白粉。”
蛋白棒、蛋白奶昔、蛋白粉......未来的年轻人,似乎要以此类的精致蛋白制品为食。
他们对蛋白质制品的追求,让人想起了《流浪地球》里,未来时代地下城居民每日赖以生存的送礼佳品蚯蚓干——美味说不上,但是绝对高蛋白,是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
图片来源:《流浪地球》电影截图
但五花八门的“代餐”,真的能替代日复一日的日常传统餐饮吗?
霞光社采访了做低卡营养健康食品的新锐品牌林小生。这个品牌在2019年创立,推出的相关商品有荞麦面、全麦杂粮薄饼,零食领域也有0卡果冻,厨房调料推出的也都是“0卡油醋汁”、“0脂牛肉酱”等等。他们的代餐思路是,并非全部用低卡取代传统饮食,而是通过零食、酱料等渗透进年轻人的低卡生活。
他们最新推出的食品是一款全麦杂粮薄饼:“它很薄脆,也没有过多添加剂,是一种纯谷物的食品。”把这种薄饼当做下午茶零食的陈森说,他觉得健身期间吃这种零食心理压力会很小。
一些产品所宣称的“0糖0脂”,依据是国家规定每100g产品脂肪含量小于0.5g,就可以标注为“0脂肪”。而“0糖”产品实际上是无蔗糖,用的是木糖醇。同样,蛋白棒类补充食品虽然在营销中会强调蛋白质、膳食纤维等营养元素,但这远不能覆盖正常食物中提供的多样营养,微量元素等其他营养的均衡摄入也同样重要。
健身轻食代餐本身可能并不是“智商税”,这类更自然、少添加的零食类产品比起重油重盐来讲,当然相对是更健康的。但如果把本应该当做零食和补充剂的“健身口粮”当主食来吃,甚至在食用大量淀粉制品或是未经脱脂处理奶类、肉类时,产生心理压力和负罪感,就大可不必。
如果不小心陷入了健身口粮内卷,或许真的会被征收不少的“焦虑税”。
好吃的同时解决一些健康问题,功能性食品的出现似乎恰如其分地满足当代年轻人这一需求。
相比于国内暂无对功能性食品的官方定义和规范标准,市场良莠不齐,欧美、日本等国显然已经以营养补剂、机能性食品等形式走出一条相对清晰的路。
一个熟悉的例子是龙角散,将橘梗、美远志、甘草、杏仁等可以作为食品添加、不属于保健品原料目录的成分,加入到薄荷糖中,能有效缓解咽炎等症状。
成分有效、药性温和,与软糖、冻干等零食形式结合,满足不严重但高频的日常需求,可能是适合功能性食品的发展方向。
36氪近期认识的功能性食品品牌「山海植物」成立于2021年,致力于通过科学技术配方和方便好吃的零食形态解决健康需求,目前已上线解酒醒酒、低卡饱腹、补充胶原三款果冻零食,定价在69元/200g左右。
山海植物三款果冻产品
以解酒醒酒为第一款产品,看中的是社交应酬等场景,消费者能立刻感知是否有效,只要有效就会提高复购。
“现在并没有可以提升酒量的产品,因为一个人能喝多少酒是刻在基因里的,取决于人体内有多少可以用来代谢酒精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创始人程开明告诉36氪,“市面上很多解酒片是通过提升肝功能,加快肝代谢去更快地分解酒精。但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如果成分浓度不够,很难达到解酒效果,二是损伤肝脏,因为解酒片不影响酒精作为一级致癌物的性质,本质上还是肝脏在代谢酒精,依旧会损害肝细胞。”
醒酒果冻的原理是利用特殊的水凝胶结构,在整个消化道直接吸收乙醇分子,再随粪便排出,减少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的酒精,从而缓解醉酒和减轻肝脏负担。该技术也在专利申请中,在雄性Wistar大鼠53度白酒灌胃的实验里,服用果冻的大鼠血液中酒精浓度平均仅为未服用果冻大鼠组的47.3%。且果冻相较于水,对乙醇亲和力更强,优先吸附乙醇,通过液相色谱实验得出,每10g果冻可以萃取5.5g纯乙醇,如果以酒量相类比,则相当于翻了一倍。
酒精吸收及代谢途径
低卡饱腹果冻利用车前子壳、白芸豆粉、奇亚籽等原料吸水膨胀的特性,占据更多胃部空间增加饱腹感,降低热量摄入,以及在膨胀过程中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单条果冻热量在38千焦,约等于1/8个苹果,核心原料加水后体积可膨胀10倍以上。胶原补充果冻的主要成分是人体可直接吸收的胶原蛋白肽。
在研发上,山海植物的思路是:针对比如减肥、失眠等特定问题,寻找适合食品添加方式的成分原料或配方,再确定果冻、软糖、饮料等不同产品形态、核心成分浓度以及其他配料,首条产品线的三款果冻产品研发周期在半年左右。
分别为解酒醒酒(柚子味)、低卡饱腹(奇异果味)、胶原美肤(百香果)
目前,缓解失眠、提神醒脑、降低尿酸以及低钠盐替代等产品也正在研发过程中。
针对部分功能性食品由代工厂贴牌生产,技术壁垒不强的情况,山海植物与原料厂合作生产预处理过后的预混料,再在代工厂进行混合加工,并通过研发和生产工艺专利加强产品壁垒。
渠道方面,线上主要以天猫、抖店和京东为主,线下会重点铺设上海等一线城市酒吧、KTV、高端餐饮等与酒强相关的场景,打出解酒果冻的用户认知,并通过经销商渠道向全国各地铺货。
团队方面,创始人程开明硕士毕业于京都大学,主修分子生物学,曾于美安医药、亿腾医药就职;运营合伙人史俊峰博士毕业于京都大学生物信息与化学基因组学,为上海健康医学院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讲师,SCI论文17篇,国内核心5篇,研发团队其他人员来自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东北林业大学等。
目前,山海植物正在寻求融资。
<>.茶水,用碧螺春,加桃子煮,直接用热茶水加桃子也可以,觉得不够甜可以加蜂蜜或者糖,就是蜜桃乌龙茶的味道。
2.冻柠七:新鲜柠檬片捣碎,加入冰雪碧,加点冰块或者不加。雪碧可以换成七喜可乐或者别的你喜欢的饮料。就非常好喝了。
3.咸柠七:可用现成的咸柠檬,拿出了一粒,泡进凉嗖嗖的七喜或雪碧里,搅合搅合 美滋滋,泡的时间越长,味道越好。
4.鸳鸯奶茶:奶茶的话,茶包煮开然后加牛奶,加淡奶油进入,喝起来会顺滑很多。可以在以上基础上加半袋或者一袋咖啡或者随便什么速溶咖啡……就是那个味了
5.星巴K冰摇红莓黑加仑茶:试过味道几乎一致甚至更好喝,主要是能自己控制甜度。
材料:宜家的蔓越莓浓缩汁、黑加仑浓缩汁,红茶,冰块。好喝的秘诀在于冰块要足,浓缩汁1:1,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百试不爽。
6.脏脏奶:就是先煮(粉圆)珍珠煮熟以后捞出来然后煮红糖水红糖和水3:4的样子然后煮开了放珍珠煮大概半个小时之后就好了这个时候捞两勺放在杯子里加纯牛奶搅一下!超级!好喝!就是时间成本高
7.港式奶茶:喜欢港式的,一般来说就立顿茶包和袋装牛奶,或者立顿茶包和黑白淡奶,或者立顿茶包和旺仔牛奶。不用放糖,不过要加点水,因为会有点浓。
8.柠檬红茶:就柠檬片加冷的红茶,立顿茶包就好,柠檬可以用蜂蜜腌制,秘诀是把鲜柠檬片捣碎一点,出味。
9.柠檬百香果:就柠檬百香果放到蜂蜜里腌制几天,最好用凉水泡,放在冰箱里冰一下超级好喝。
10.连锁店饮料配方:青金桔两个对半切柠檬角两片,放杯中挤压出汁,再倒进红茶。适当加入冰块和砂糖或者蜂蜜。非常适合夏天喝!制作也很简单
11.金桔茶的做法(中杯):0.9金桔汁 1.2糖浆 0.5蜂蜜 3个小青桔 300ml水 300ml冰,然后搅一搅把冰过滤掉就是去冰的金桔汁了!(上面的刻度是盎司杯的刻度,家里没有可以用勺子哦!)
12.蜜桃观音拿铁:350ml的乌龙茶 250ml的牛奶 1.2的糖浆 8块冰 搅一搅就好了
13.百香果益菌多:2勺百香果,1勺养乐多,一片柠檬,一个小青桔,300ml冰,300ml水 这个巨好喝
14.奶盖的话可以买一包芝士粉和雀巢的淡奶油回来,一般一包1000g,一整包的比例是1400ml的纯牛奶+500ml奶油,打发到摇的时候不成液体状就行,喝啥都能加,自己在家就少打点手动搅搅就行
15.西瓜奶:奶粉冲淡一点,一比一加上鲜榨西瓜汁,根据喜好加糖,没试过用鲜奶,应该也能挺好的
16.以前学校附近奶茶店泡泡泡泡:鲜牛奶加一颗果冻打在起,然后快结束了再加一颗果冻别打太碎留着口感。不用额外加糖了,特别好吃~
17.冷泡茶:随便你喜欢的任何茶,花茶绿茶红茶,放在冷的矿泉水里,泡一晚上,特别清爽。
18.养乐多绿:茶包泡的绿茶兑上养乐多 完全没有技术含量 也没有严格的比例 自己是尝着合适就行
19.百香果苏打:一颗百香果,一勺蜂蜜,最后倒上冰的无糖苏打水,完美~
20.coco鲜芋牛奶:网上买一罐芋头罐头,牛奶, 好喝程度一模一样~
21.香蕉牛奶:香蕉,每益添,榨汁
22.西瓜奶:奶粉冲淡一点,一比一加上鲜榨西瓜汁,根据喜好加糖,没试过用鲜奶,应该也能挺好的
23.牛油果椰汁:准备牛油果×1椰汁大概就500ml,切好牛油果放榨汁机里和椰汁一起榨,牛油一定要软的那种,榨到牛油果和椰汁完全混合,榨出来的汁是绿色的,如果喜欢喝甜的还可以加一勺蜂蜜,超好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