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前,位于渝中区枇杷山正街86号的“晓宇火锅”总店换上了新招牌,以前的“渝味晓宇火锅”被换下,这也意味着“晓宇火锅”终于拿回了商标权。
< class="pgc-img">>
“晓宇火锅”是由张平与妻子熊孝禹创立的,妻子的名字“孝禹”常被错喊成“晓宇”,这个美丽的误会成了“晓宇火锅”品牌名的来源。
或许一开始,张平夫妇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品牌会做的这么出名,2012年被评为“重庆火锅五十强”。
同年,张平开始注册商标,申请了“渝味 晓宇”(分开)商标,遗憾的是该商标不巧与他人在先注册的“晓宇实业”近似,因此被驳回。
2013年,张平选择申请“渝味晓宇”(组合)商标,由此“晓宇火锅”也更名为“渝味晓宇”火锅。
2014年,晓宇火锅上了《舌尖上的中国》,由此晓宇火锅正式火了起来。
< class="pgc-img">>
估计张平也没想到,晓宇火锅名声大噪之后,居然引来了大量的假冒者。
包括“晓宇火锅”、“巴味晓宇火锅”、“巴蜀晓宇火锅”等形形色色的相似店名大量冒出,甚至假冒者还搞起了加盟。
据查,市场上有60件带有“晓宇”的商标申请,一些还成功获得了注册。
以至于消费者对张平家正牌的晓宇火锅产生质疑,分不清究竟谁才是正牌,谁才是假冒。
面对这种情况,张平维权有心却“无力”。
因为张平只有“渝味晓宇”商标,却没有“晓宇”商标,打假都缺乏可信度。
在品牌和加盟遭遇双重打击之后,张平下定决心开始维权。
2016年7月,张平提交申请了第20685739号“晓宇火锅”商标,指定使用在第43类的“餐馆;火锅馆”服务上。
2017年4月,该商标因近似被驳回。
为了拿到“晓宇火锅”商标,张平提交了商标驳回复审,同时对在先注册的商标提出“撤三”申请,扫除在先权利障碍。
2019年5月,经复审之后,“晓宇火锅”商标获得初步审定并公告,3个月后注册公告。
张平如愿以偿拿到了“晓宇火锅”商标证书,品牌终于得以正名。
< class="pgc-img">>
据悉,为了打击假冒品牌,拿到“晓宇火锅”商标注册权,晓宇火锅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打了60多场公司。
虽然官司全部获胜,“晓宇火锅”商标也成功注册,但是其中艰辛也可见一斑。
张平自己也表示,最初是没有品牌保护的意识的,现实教育了他们,必须要重视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
小知有话说:
晓宇火锅是一个很经典的案例,前期不重视,后期维权难,可能要花费数倍的时间精力才能挽回。
所以说,商标保护不能等,不能说等品牌做起来,有名气了才想起来去注册,那个时候就要为自己的后知后觉而买单了。
商标注册一定要趁早,不注重商标的后果是很惨痛的。
人齐烫火锅的壮观场景再次上演。20日,在火炬烟花的呼啸声中,第八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在北滨路金源时代购物广场正式拉开帷幕。
吃:万人火锅齐开烫
市火锅协会会长李德建介绍,第八届火锅节以“麻辣happy城市节日”为主题,有近5万平方米的展出面积,全国300余家火锅食材商家参加,以及近1000名中国火锅产业链大咖、美食专家、文化学者、火锅从业人员参与,堪称史上最大规模的火锅行业盛会。
本次火锅美食文化节由重庆市商务委员会、江北区人民政府主办。
万人火锅宴共4天,集结了重庆市60余家知名火锅品牌,总共有上千桌,可同时供上万人一起烫火锅,万人火锅宴不设最低消费,有套餐,也可点餐。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在火锅节现场看到,不少市民提前在网上预订了餐位,与他人拼桌吃火锅,最低只需19元/人。
同时,现场也有点餐,人均消费在50-70元不等。
比如,秦妈火锅套餐,58元一份,包括12荤8素;渝味晓宇火锅68元一个人,套餐包括10荤11素。
玩:现场节目嗨到爆
火锅节现场,德庄天下第一大锅、锅锅筵水八块老火锅、乾矿老火锅等是人气最旺的展位之一。
现场的川剧变脸、吐火,评书表演,重庆言子,给热闹的火锅节现场增添了一抹巴渝民俗文化色彩。
远近吃火锅、逛展会的市民把锅锅筵水八块展位围了个水泄不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评书代表性传承人,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72岁高龄的曾令弟老先生现场携两大高徒杨坤玖,陈建国为大家带来了评书表演,重庆言子和变脸,吐火,不少吃火锅的客人都纷纷要求合影。
而在鲁西肥牛展台,画着人体彩绘的美女以及展示腱子肉的小鲜肉谋杀了不少帅哥美女的镜头。
只见一位美女身着肉色紧身衣,s型挺立于展区前,一位画师灵活的在美女身体上作画,不一会,毛肚、鸭肠、火锅、重庆码头等一系列火锅元素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美女身上,引得围观群众不时阵阵喝彩。
众男模列成一队,在展台外面摆着POSE,展示着雄壮的肌肉和健美的身材,他们身上贴着各种各样的潮牛庄园优惠券,粉丝们谁能将优惠券从男模身上撕下来,就能获得这些券。
热:外地客挤爆火锅节
火锅节现场,很多逛展会,吃火锅的人都是操着口音的外地人。
在渝味晓宇火锅展台,挂着一幅全国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大头针标示了出来。
渝味晓宇相关负责人说,自从晓宇火锅登上央视舌尖上的中国后,很多客人都是从外地慕名而来,晓宇的全国加盟也发展比较快。
其负责人说,接待的客人中,80%为外地客人,接到四川、长寿、哈尔滨等十多位客人询问加盟事项。
而乾矿老火锅昨日卖了上百盒火锅底料,其中,大部分为外地客商购买,其中一位来自宁夏的客人一口气买走了20多盒乾矿的家庭装火锅底料。
而珮姐老火锅推出火锅邮筒寄明信片的活动,吸引很多外地游客投递明信片。
来自西安的客人就在明信片上写道:美好的火锅,美好的旅程。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徐菊 实习生 邓友琳 摄影 苑铁力
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日讯 近日,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共同公布一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其中黄山市屯溪区重庆莽子火锅店因使用废弃油脂制作底料,牟取暴利,涉案火锅店被责令暂停营业,案件移交公安机关查处。这是继去年小龙坎火锅被爆使用“地沟油”上热搜后,又一火锅店因“地沟油”被查处。
业内人士认为,应加大监管和严查,从全链条打击“地沟油”,同时在行业内部形成敬畏和自律,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地沟油”重返餐桌。
“地沟油”再现 又一火锅店被查
据了解,2020年4月7日,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安排执法人员对屯溪区重庆莽子火锅店进行突击检查。经查,该火锅店涉嫌使用回收火锅底料再次加工制作成底料,供消费者食用的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扣押了5桶火锅底料及过滤器等相关物品,责令火锅店暂停营业,并将案件移交公安机关查处。
9月28日,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检察院以陈某晶等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对4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
火锅店使用“地沟油”乱象频出
记者梳理发现,火锅行业使用“地沟油”的问题近年频“爆雷”,多个火锅店被查处,其中知名火锅品牌小龙坎曾因“地沟油”问题登上热搜。2020年7月16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报道,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的一则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书显示,小龙坎在榆林的一家加盟门店两年间用“地沟油”制成火锅锅底,销售给顾客食用,涉案“地沟油”2吨多。
另据媒体2018年报道,小龙坎位于长春、哈尔滨、南昌等3家门店被曝出“老油”反复使用等问题。
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四川犍为县的古今天下火锅店使用废弃油脂熬制火锅底油,店主雷某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5万元,参与“地沟油”火锅制作的员工也均获刑。
2017年11月17日,在贵州遵义市播州区开设熊居林重庆老火锅店的汪某将废弃油脂加工成食用油,再添加至火锅汤料中给顾客食用,后被遵义市播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
2017年3月,浙江诸暨的2家“网红”火锅店川谱串串香、幺妹火锅店的老板因违法使用“地沟油”,被当地检察院批捕。
2016年报道,瑞安市食安办通报渝味晓宇火锅、柒口锅成都火锅、千椒百味火锅、重庆名将火锅店、阿云重庆老火锅、塘下重庆八旺串串香火锅、塘下朝天门火锅、塘下重庆老火锅(鑫渝火锅)8家火锅店涉嫌非法使用“地沟油”,24名涉案者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在业界火锅店以“老油”为“地沟油”打马虎眼,已经成了某些商家公然的“潜规则”。此前,有火锅行业从业者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一般的红油锅底成本在十几元,相比于动辄几十元锅底售价,稍微“动点心思”这里面就会有丰厚的利润。
业内:须全链条打击“地沟油”
商家为了牟取暴利,使用废弃油脂制作火锅底料,严重损害了消费者身体健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2012年联合下发的《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对“地沟油”犯罪的定罪量刑,要求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适用。对具有累犯、前科、共同犯罪的主犯、集团犯罪的首要分子等情节,以及犯罪数额巨大、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犯罪分子,依法严惩,罪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依法判处死刑。
然而,即便在司法严惩“地沟油”的情况下,此类行为仍屡禁不止,北京嘉善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常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根本原因在于不良商家受到利益的驱使。“‘地沟油’并不像普通食品添加剂容易被检测,外观和成分具有极高的违法隐蔽性。在利益驱使下,一些商家就会铤而走险。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和严查,有条件的餐饮企业也可自建无害化处理设施,对‘地沟油’进行无害化处理。”
业内认为,很多“地沟油”事件不是一人所为,必须全链条打击,参与者都应一律严惩。行业内部形成敬畏和自律,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地沟油”重返餐桌。
此外,有食品安全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在就餐时注意辨别“地沟油”,从油的透明度和沉淀物进行判断。纯净的植物油是透明状的,“地沟油”在提炼过程中混入了碱脂、蜡质、杂质等物,透明度会下降,锅底也容易出现沉淀物。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施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