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酒店到底能赚多少钱?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不同城市的消费水平不一样,所以房价也不一样,而且酒店的大小、装修风格也会影响到它的收入。
举个例子,假设你的酒店在一线城市,房价是300一晚,有100个房间,一年按365天算,每天入住率保持在80%,那么一年的营业额就是 100 万乘以 365 天再乘以 80%,等于 2920 万。减去每个月的房租和人工费用,还有水电费、维修费等等,大约是 400 万,那么一年的净利润就是 2520 万。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计算,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二线城市,房价可能只有200一晚,那么一年的净利润就是 1680 万。而三线城市的房价可能只有100一晚,那么一年的净利润就是 840 万。四线城市可能只有50一晚,那么一年的净利润就是 420 万。而县城或者乡镇的房价可能只有30一晚,那么一年的净利润就是 252 万。
但是,这只是一个大概的估算,实际情况可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市场竞争、节假日、季节变化等等。所以,如果你打算开一家酒店,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预算规划,这样才能更好地评估自己的盈利空间。
此外,酒店的运营成本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除了房租、人工、水电等固定成本外,还需要考虑到营销推广、装修维护等方面的支出。因此,在计算净利润时,一定要把这些成本都算进去,才能得出一个更准确的结果。
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开酒店的利润看起来很高,但其实这个行业竞争也非常激烈。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资源,很容易在这个行业中失败。所以在决定开酒店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这样才能提高成功的几率。
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刘晓旭】锦江酒店(600754)4月2日披露的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6.49亿元,同比增长29.53%;实现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增长691.14%;基本每股收益0.9362元/股。可以说,2023年锦江酒店终于迎来了强劲反弹。
锦江酒店主要业务包括“全服务型酒店营运及管理业务”、“有限服务型酒店营运及管理业务”和“食品及餐饮业务”三大块。全服务型酒店即高星级酒店,有限服务型酒店即中端酒店和经济型酒店。
从营收占比来看,有限服务型酒店业务是锦江最为重要的营收贡献者。2023年锦江酒店全服务型酒店营运及管理业务营收约1.59亿元,同比增长0.16%;有限服务型酒店营运及管理业务营收约142.4亿元,同比增长30.4%;食品及餐饮业务营收约2.5亿元,同比增长8.36%。
其中,全服务型酒店合并营业收入中的管理费收入约1.06亿元,同比增长67.35%;有限服务型酒店合并营业收入中的前期加盟服务收入约6.68亿元,同比增长49.77%;持续加盟及劳务派遣服务收入约46.82亿元,同比增长32.27%。
得益于休闲游及商务差旅消费需求明显释放,境内酒店经营显著复苏。2023年锦江酒店来自中国大陆境内的营业收入约103.54亿元,同比增长32.25%;来自中国大陆境外的营业收入约42.95亿元,同比增长23.4%。
从住宿行业指标来看,2023年,锦江酒店全服务型酒店ADR(日均房价)为529.74元,同比增长16.29%;平均出租率为53.52%,同比增长13.05个百分点;RevPAR(可出租客房收入)为283.52元,同比增长53.79%。有限服务型酒店ADR为251.86,同比增长15.4%;平均出租率为66.36%,同比增长14.22个百分点;RevPAR为167.13元,同比增长46.86%。
此外,2023年,锦江酒店境内有限服务型酒店第一至第四季度的整体平均RevPAR(平均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分别为2019年同期的102.61%、109.30%、112.58%、100.15%;全年RevPAR为2019年度的106.28%。
但是,海外酒店板块却持续经营不振。锦江酒店收购的欧洲卢浮集团深陷亏损。2023年度,公司于中国大陆境外有限服务型连锁酒店业务实现合并营业收入56627万欧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4.86%;实现净利润-5350万欧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亏损2718万欧元。
锦江酒店方面称,过去的2023年卢浮集团通过继续控制成本及实现资金优化,积极推进复苏计划的各项措施;财务资金方面,通过优化债务结构、债务重组以降低流动性风险及财务费用。未来在经营方面,卢浮将继续深化数字化转型,拓展酒店布局,推动人才培养,优化运营模式,争取提升盈利能力。
对于未来业绩,锦江酒店预计2024年度营业收入约154亿至160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来自中国大陆境内的营业收入预计同比增长6%~10%;来自中国大陆境外的营业收入预计同比增长1%~5%。全年计划新增开业酒店1200家,新增签约酒店2500家。
在2024年经营计划中,锦江酒店表示,今年将建立全球品牌管理体系,优化品牌矩阵;锦江酒管把推动经营效益作为工作的关键点,建立具有“锦江丽笙酒店”特色的融合文化,推动品牌焕新;加快推进中国区有限服务会员积分货币化,协同锦江大会员,提升酒店会员体系。总之,依托集团丰富资源和全产业链优势,继续增加市场份额和扩大知名度,推进酒旅融合,加快旅游目的地市场拓展,打造中端、高端休闲度假酒店品牌。
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高江虹 实习生 陈诗钰
8月6日,洲际酒店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报告。
公司营业利润5.25亿美元,同比增长10%。上半年全年RevPAR(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增长3.0%,其中第二季度增加3.2%、美洲市场增加1.7%、大中华区业绩下降2.6%。
除了洲际酒店,万豪国际酒店、法国雅高酒店集团和温德姆国际酒店集团近日也相继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
综合几家知名国际酒店集团的业绩来看,国际市场整体收入可观,但是中国本土酒店企业竞争激烈,因而使国际酒店在中国市场的营收遇到了瓶颈。
就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市场的业绩情况,旅游酒店行业高级经济师赵焕焱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酒店市场供大于求,国际品牌也无能为力。新的酒店投资减少,国际酒店集团新签约也会减少。”
中国市场表现拖后腿
根据美国权威酒店行业杂志《HOTELS》此前发布的2023年度全球酒店排名评选,万豪国际酒店集团排名蝉联第一,在全球14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8,500家酒店,酒店产业覆盖率高;洲际酒店排名全球第四,财报表示集团业绩强劲,报告部门营业利润增长12%,调整后每股收益增加12%,有望向股东返还超过10亿美元,对长期的增长动力充满信心。
对比发现,万豪和洲际作为全球领先的酒店集团,在国际市场的营收实现了可观的增长,但是在大中华区市场的盈利却出现下滑。
洲际酒店披露的半年度业绩报告表明,2024年上半年集团业绩总收入23.22亿美元,同比增长4%。全球市场RevPAR(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增长3.0%,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RevPAR第二季度共增长7.5%,美洲市场RevPAR上涨3.3%。大中华区市场RevPAR(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下降2.6%,其中第二季度下降了7.0%,全球市场仅大中华区市场出现营收下降。
万豪国际酒店7月31日发布的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利润同比上升,但是公司随后对利润上升的幅度进行了下调。今年二季度,万豪总收入约64.39亿美元,同比增长5.99%;净利润约7.72亿美元,同比增长6.33%;下调后净利润约7.16亿美元,同比增长3.77%。
综合全球各区域来看,万豪第二季度酒店的RevPAR(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仅大中华区出现4.2%的同比下滑。万豪酒店官方网站公示表明,受中国市场疲软和美国大选前旅行犹豫的影响,全年可用客房收入增长预期下调。万豪大中华区市场的RevPAR(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同比下降4%,是此次盈利下调的主要原因之一。
赵焕焱向记者表示,国际酒店集团依靠品牌获取管理费。全球旅游业正在恢复上升,入住率有所提升。中国酒店客房供大于求,客房供应数量增加大于消费需求增加,因此国际酒店在大中华区的业绩下降。
法国雅高国际酒店集团官网的财报数据显示,在入住率和价格上涨的推动下,RevPAR较2023年上半年增长了6%,集团总收入26.77亿欧元,每股收益增长11%。纵观旗下业务,高级、中档位和经济型酒店的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均实现了稳健的增长,奢侈品和生活方式类业务增长了22%。
但是反观大中华区市场,与洲际酒店和万豪酒店情况类似,法国雅高酒店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并没有如预期般复苏,由于很多的中国游客前往东南亚国家消费,也使得公司在中国的RevPAR出现负增长。温德姆酒店集团发布的半年报也表示,第二季度利润整体上升,酒店上半年净收入为860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下调后净收入为910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其中,公司亚太地区的RevPAR下降了12%,入住率下降了7%,中国酒店市场恢复得相对缓慢。
中国酒店市场竞争激烈
7月30日,法国雅高集团官网发布了副首席执行官让·雅克·莫兰在奥运会开幕式前的采访记录,雅高酒店集团受到巴黎奥运会的积极影响,法国本土酒店的预订量呈现积极态势。但是不同地区市场差异明显,中国市场今年受到文旅政策优化的有力推动,全国各省各地出台新举措促进旅游消费,国内酒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上海证券发布的行业研报显示,2024年6月上海星级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6.30%,同比上升,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98.81%。其中,锦江酒店、华住集团作为中国市场中酒店的领域龙头企业,增长势头良好。
面对酒店业务的本土优势,国外酒店行业巨头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根据国联证券7月30日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对华住集团的分析表明,按照酒店的经营区域,可以分为境内及境外。目前公司核心业务仍在境内,境外酒店收入仅占20%。无疫情干扰的2023年,公司自营酒店业务收入占比63%,其中境内自营酒店业务收入占比44%,国内大品牌对中国酒店市场的重视对国际酒店形成了冲击。
中国本土的酒店可选择性较多,经济型、中档型、高档型划分明确,在消费复苏缓步增长的大环境下,经济型酒店更受到消费者欢迎。以华住集团为例,集团旗下汉庭酒店、全季酒店、桔子酒店等品牌深入人心,相较于整体价格更昂贵的国际酒店而言更具有本土客群优势。
“中国应该发展如香格里拉酒店、半岛酒店这样的东方品牌。这些品牌更符合东方民族的文化传统。”赵焕焱认为。
不仅如此,中国本土酒店的“玩法”十分多样。一些商旅酒店也在积极调度营销,例如旺季时,门店借助价格预埋、流量监控、配套支持三步走的措施,提高客房预订量;淡季时,则通过老客户的维护和新客户的挖掘,吸引顾客。在新客户的挖掘方面,通过确保跟消费者全渠道的连接、积极回复线上客户、参与云梯活动等吸引新增流量,提升销售质量并促进业绩。
在美国权威酒店行业杂志《HOTELS》的评选中,今年中国本土共有19家酒店集团荣登全球221强榜单前五十,锦江国际集团、华住集团及首旅如家酒店等知名酒店集团名列前茅。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我国本土的酒店集团更加注重特色化和个性化的发展。亲子酒店、度假酒店、民宿等细分领域不断涌现出优秀的品牌,民宿在中国本土旅游市场也受到消费者欢迎,企查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已注册5.1万家民宿相关企业,同比增加24.6%,全年注册量有望再创新高。企业存量方面,我国现存28.7万家民宿相关企业。市场“蛋糕”有限,加大了国际酒店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压力,对此赵焕焱表示,近年来国际酒店集团一直采取措施努力提高中国市场盈利,他们的品牌机会应该落点在其他下沉市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