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题图|《岁月神偷》
>文|风马牛 (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这是一个「如何在异国淘金」的故事。
1973 年,程正昌在洛杉矶帕萨迪纳开了一家名为聚丰园的中式餐厅。40 多年后今天,程正昌家族将由聚丰园发展而来的熊猫快餐发展到全球 2000 多家的规模,年收入达到 200 多亿。
在美国开餐馆的华人很多,但做成全球最大中式快餐的,只有熊猫快餐一家。熊猫快餐的成功秘诀并不复杂,那就是本土化。从菜品的口感到运营的每个细节,都以当地人的喜好为依据。虽然,完全迎合当地人在受到欢迎的同时,也难免受到质疑。
01
1973 年的夏天,程正昌总会出现在帕萨迪纳的街道上。
在自家新开的餐馆前踱步、招揽顾客成为他的必修课。那是一段艰难的旅途,为了打破无人光临的现状,他的母亲甚至将「老家的传统」也搬了过来——把盐撒在人行道上,以祈求好运。
当时的程正昌已经拿到了贝克大学的应用数学硕士学位,有一位正在读电子工程博士的女朋友。这些和开餐厅毫不相干的背景,让这位年轻人的冒险看起来像是一场偶然。
最初,程正昌确实没准备自己开餐馆。一年前,他还在堂哥租来的餐厅帮忙,每周工作七天,换来每月 800 美元的酬劳。
程正昌的父亲是一位厨艺精湛的厨师。据传说,他曾是蒋介石的厨师,也在台北和日本当过厨师。长期跟随父亲漂泊的程正昌想拥有自己的生意,再加上和堂哥一起工作时出现分歧,程正昌决定开一家自己的餐馆。
< class="pgc-img">《饮食男女》|做好一桌中国菜,挺难
>最初的启动资金为 6 万美元,是用他们一家的积蓄以及小额贷凑齐的。程正昌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在店里免费工作,一家人挤在圣加布里埃尔的两居室公寓里。他们给这家餐厅取名为聚丰园,这个名字在 10 年后被熊猫快餐所取代。
就像当时绝大多数华人移民一样,程正昌一家的日子过得并不容易。虽然,在他们之前,美国早就有了一定数量的华人居民。根据《美国华人史》记载, 1785 年华人就已经登上了美国国土。这一年,美国商船 Pallas 号从广州回到纽约,船上有 3 名中国水手。但随后的 100 多年里,尤其是1880 年代 到 1940 年代的这 60 年里,由于排华法令的影响,这几十年里,美华人的数量基本稳定在 10 万人左右。
这种情况在 20 世纪 60 年代得到了改变。在马丁·路德·金等人的努力下,美国在种族平等方面出现巨大改观。1965 年新的移民法颁布,华人移民开始有了每年 20600 人的移民配额。
< class="pgc-img">1940 年左右,华人在唐人街的一家餐馆工作
>尽管如此,在美华人依然是少数。这就促使程正昌家族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和其他中国餐馆不一样的定位,那就是做给美国人吃。在他看来,「在美国的中国人数量毕竟少,做美国人的生意才能把事业做大,要以美国人的胃口为出发点。」
定位确立后,聚丰园的人气慢慢有了。但由于空间狭小,总是很快满座,人们还是看一眼就走了。「人们会坚持不懈地离开。」程正昌沮丧之余,没有放弃,不想失去任何客户的他,会迅速通过餐厅的后门,在停车场追上即将离开的客人,告诉后者,「谢谢你的到来。对不起,我们很拥挤,但如果你等了,我们会免费送你一杯饮料。」虽然不是每一次都成功,但大部分顾客会感到惊喜,再次回到餐厅。
不过,真正拯救这家餐厅的并不是热情,而是一道叫橙味鸡(又译作陈皮鸡)的改良菜。仅 2016 年,熊猫快餐就提供了 8000 万磅的(约等于 7300 多万斤)橙味鸡,并且有三分之一的利润都来自这道菜,说它是熊猫快餐的招财菜也不为过。
< class="pgc-img">熊猫快餐橙味鸡和装着纸条的幸运饼干
>自 1987 年诞生以来,这道酸甜加上有点辣的美食就俘获了很多人的心。美剧《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就因为怀疑喜欢吃的橙味鸡用料有问题,而学习中文,和餐馆老板对峙。
02
相比于其它中餐馆,熊猫快餐做到了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本土化。
入乡随俗的程正昌将美国文化里的幸运饼干加入到菜单里,为了方便不会使用筷子的美国人用餐,他甚至设计了叉子和筷子合二为一的新型筷子。
< class="pgc-img">熊猫餐厅的筷子
>除了橙味鸡,熊猫快餐的其他主菜,比如北京牛肉、蜂蜜核桃虾等,都对口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良,总体都是酸甜油腻的味道,这也让很多慕名品尝的中国游客吃不惯。于是熊猫快餐到底好不好吃这个问题,答案也就变得见仁见智了。
但熊猫快餐如今在全球开店超过 2000 家,年收入达 30 多亿美元的成绩证明,程正昌的策略是正确的。
在餐厅设置上,熊猫快餐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以往,昏暗的店面、疲惫的老板娘和看上去颜色奇怪、卫生堪忧的食物共同构成了外国人眼里的中国餐馆印象。但熊猫快餐的店面清洁、明亮,服务也很规范,每样菜品都被装在一尺见方的餐盘里,并和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一样设有明确的保鲜期,时间到了卖不完的就被扔掉。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熊猫餐馆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也就是程正昌的妻子蒋佩琪,如果仅把她当作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是不公平的。程正昌和蒋佩琪在 1975 年结婚,后者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科研人员,博士毕业后蒋佩琪曾在一家飞机制造商担任工程师,并在 Comtal / 3M 担任软件经理。
< class="pgc-img">年轻时的蒋佩琪
>程家餐饮事业的扩张也和蒋佩琪的加入有着密切联系。从 1973 年到 1982 年的近 10 年的时间,程家只有聚丰园这一家餐馆,正是第二家餐馆的开设,让她决定加入帮忙,紧接着,一个更大的机遇和转折点也在 1983 年降临。
那一年,一位在聚丰园用过餐的顾客将程正昌介绍给了自己的弟弟,后者是一家大型购物中心的负责人,他们一起邀请程正昌在商场里开一家快餐店。程正昌和蒋佩琪一起对商场的餐厅进行了规划,新的餐厅比原来的更精简,并正式取名为熊猫快餐。
工程师出身的蒋佩琪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公司的管理中。她亲自为熊猫快餐建立了一个模拟空军战场的运营系统,使其成为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最早使用计算机的公司之一。除此之外,她还定制了财务跟踪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系统。「我很喜欢它,但有时候我必须待到凌晨 4 点才能完成设计。」蒋佩琪说道。
有了可复制的成长的路径,熊猫快餐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仅在 1985 年就开了 4 家店铺。按照程正昌夫妇的说法,他们的目标是到 2020 年在世界范围内开超过 10000 家的熊猫快餐。
从企业管理者角度来讲,熊猫快餐是典型的夫妻店模式,而历来一起创业的夫妻大多以分手结束。而程正昌却和蒋佩琪一起和平共事 37 年。
< class="pgc-img">程正昌和蒋佩琪订婚照
>在蒋佩琪看来,与配偶一起工作很有挑战性,因为需要妥协。但当他们在磨合中意识到彼此的优势,这就变容易了。「我们必须学会怎样解决商业分歧。并不是说你的方法是最好的或者我的方法是最好的,那种能够接纳每个人想法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03
随着生意做大,关于熊猫快餐的争议也随之而来。
那些曾经成就熊猫快餐的特点正变成被指摘的缺点。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来到中国后,发现正宗的中国菜和他们从熊猫快餐吃的并不一样,于是,在 2015 年左右,网上出现了一股关于熊猫快餐提供的是不是中国菜的讨论。
面对批评,程正昌觉沮丧。他觉得,一家由中国家庭经营和管理的餐厅怎么就不是中国菜呢?他和主厨 Andy 交谈时,他问道,「你觉得这种味道和中国菜一样吗?」
熊猫快餐会改变自己美式中国菜的特色吗?程正昌家族给出的解决办法是丰富菜单,推出更具有中国特色的太平洋辣椒虾、葱油煎饼等菜品。
「熊猫快餐永远不会是一个真正的中国餐馆。相反,它是一个美国中餐馆 ,它不想成为别的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韩国、印度等多国开店的熊猫快餐,并不准备在中国开店。程正昌给出的答案让人哭笑不得——「那里的竞争也太过激烈」。不管怎样,有雄心的商人不会因为竞争激烈而放弃市场,只能说程正昌志不在此。
< class="pgc-img">程正昌
>程正昌身上也不乏励志时刻。
1966 年,18 岁的程正昌只身来美国求学,当时的他没有多少存款,假期和平时休息时不得不到餐馆打工赚取生活费。更令程正昌沮丧的是,他也不太会说英语,之所以选择堪萨斯州鲍德温的贝克大学,是因为它并不要求申请人参加用英语授课的 SAT 考试。回忆起这段艰难的适应岁月,程正昌说,「贫穷是我前进的动力。」
他是相信努力就可以改变命运的,并将这一点用到对员工的管理上,这种痕迹在熊猫集团的总部随处可见——走廊上的激励海报、每个员工桌子上的畅销指南书,其中,斯蒂芬·科维的《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和托尼·罗宾斯《唤醒心中的巨人》最为常见。
餐饮服务业常见的晨会也被程正昌用到自己的企业。每周六的早上,熊猫集团的员工,包括服务员、甚至团队成员的孩子都会聚集在大礼堂,进行鼓舞人心的演讲活动。
更可观的鼓舞则来自熊猫集团的投资。2018 年 8 月,程正昌家族出资购买了拉斯维加斯大道上的前文华东方酒店,并将其改名为华尔道夫酒店。该物业的总收购价为 2.14 亿美元。
在程正昌的心目中,「前进的障碍只有你自己」。
在出国热的 1990 年代,郑晓龙拍了一部关于美国梦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王姬扮演的阿春是所有角色里最适应美国生活的,阿春有句著名的台词,「美国既不是地狱,也不是天堂,是战场」。
在商业的战场上能获得怎样的战果,有时代的成全,也在于个人的造化。
参考资料
1.《Forget the infamous reputation — Panda Express is the most authentic American Chinese chain in the world 》 Business insider
2.《How Did I Get Here?Peggy Cherng》Bloomberg
3.《The Tao of Panda Express》Los Angeles Magazine
4.《Panda Express owner keeps early years fresh》 Los Angeles Times
5.《重燃美国梦:六位移民,六位富豪》福布斯杂志
6.《从移民到选民 : 1965 年以来美国华人社会的发展变化》庄国土
图片来自网络
本篇作者|黍风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
>黑珍珠餐厅#
2020黑珍珠餐厅指南:成都·银芭
2017年1月,“银芭”在成都的兴龙湖畔正式开门纳客,营业面积400平米,餐位130个,人均消费在150元左右。因其雅致的装修、清新的环境和精致的菜品,吸引了不少美食家前来尝鲜。
打造“银芭”这个品牌时,创始人徐孝洪并没有抱着盈利的心态,而是将她作为实现多年来职业梦想的家园和属于自己的烹饪实验室。虽然“银芭”从确定店址到开业仅仅用了45天,而背后却是徐孝洪从厨30年来的沉淀与积累。
< class="pgc-img">徐孝洪:中国烹饪大师,从厨31年,银芭餐厅掌门人
>“银芭”——从队名到店名
2016年9月,徐孝洪与三位搭档组成“银芭”队,经过两个月精心准备,远赴荷兰鹿特丹参加第八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四川银芭代表队在来自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48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荣获团体金奖,个人赛取得了2金2银的好成绩。虽然比赛结束了,但“银芭”队却没解散,四人将此次获奖的菜品和平时积累的烹饪思路进行了改良和升级,共同孵化出一个全新的餐饮品牌,就以“银芭”来命名。
< class="pgc-img">2016年9月,徐孝洪和三位搭档组成“银芭”队,远赴荷兰鹿特丹参赛
>< class="pgc-img">“银芭”队夺得团体金奖的荣誉证书摆在餐厅进门处的书架上
>开业用了45天 背后积累30年
2017年1月,“银芭”在成都的兴龙湖畔正式开门纳客,营业面积400平米,餐位130个,人均消费在150元左右。因其雅致的装修、清新的环境和精致的菜品,吸引了不少美食家前来尝鲜。
创立“银芭”这个品牌时,徐孝洪并没有抱着盈利的心态,而是将她作为实现多年来职业梦想的家园和属于自己的烹饪实验室,从装修设计到菜品研发全部亲力亲为。虽然“银芭”从确定店址到开业仅仅用了45天,而背后却是徐孝洪从厨30年来的沉淀与积累,他将自己对出品与环境的想法、对完美与极致的追求倾囊托出、毫无保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匠心”二字。
< class="pgc-img">银芭餐厅坐落于风景优美的兴隆湖畔
>匠心环境:擀面杖做成门 披萨板挂上墙
对于沉浸在餐饮事业中三十多年的徐孝洪来说,最熟悉的物件莫过于厨具,他把这个元素应用到“银芭”店内的装修设计中:将披萨板、蒸笼、锅铲、汤勺作为装饰物挂在墙上;远看是个月饼模具,走近了才发现是门把手;包间里的储物柜仿照古代食盒的外形设计,精美雅致;擀面杖的“出镜率”最高,一会儿是吊灯,一会儿又被设计成菜单的卷轴,甚至连门都是用擀面杖做的……可谓一步一景、趣味盎然。
< class="pgc-img">锅铲、披萨板、打蛋器等厨具挂在墙上作为装饰物
>< class="pgc-img">“月饼模具”其实是门把手
>< class="pgc-img">包间中的储物柜仿照古代食盒来设计,极其精致
>< class="pgc-img">用汤勺、刀叉、锅铲做成一盏大吊灯,比水晶灯还要闪亮、精美。
>< class="pgc-img">菜单外形被设计成书画卷轴,两端用擀面杖穿起,极具创意。
>< class="pgc-img">擀面杖做成了两扇折叠门
>来此就餐的食客通常一进店就被独特的装修风格所吸引,四处参观、拍照之后再落座点菜。为了打造出轻松优雅、充满趣味的环境,徐孝洪在装修设计方面总共花费了400多万,他认为:“‘银芭’不仅仅只是一家能满足食客味蕾的餐厅,更是一个适合忙碌的城市人聊天、休憩的角落。”
< class="pgc-img">食客写下就餐的心情和对未来的憧憬,组成了一面心愿墙
>匠心出品:中式+西式+传统+时尚=“混血儿”
徐孝洪认为,虽然川菜早已走出国门、名声在外,但给大多数食客的印象仍然是“虽味道一流但卖相欠佳,难以标准化、精细化”。针对这一难题,他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摸索出一条新思路:将分子料理技术和新式烹饪设备融入到川菜的制作中,改善了食材口感、提高了烹调效率,运用独特的盛器和西式的装盘风格增加趣味性、让卖相更精致,再从原料、调味品到上菜方式处处精雕细琢,打造出一系列中式与西式互补、传统与时尚结合的“混血儿”。
< class="pgc-img">“银芭”店内的许多菜品都是中西结合的“混血儿”,所以餐桌上既配有中式的竹筷也准备了西式的刀叉
>- 盛器:紫砂罐蒸米饭 虹吸壶煮高汤
在“玫瑰盐板煎战斧牛排”这道菜中,徐孝洪将两块长、宽皆为25厘米、厚约6厘米的玫瑰盐板加热后当做盛器,再把烤熟的战斧牛排和番茄放在盐板上,成菜需要两个小伙才能抬上桌,造型非常大气。这块玫瑰盐板既能保温又能为牛排调味,可以反复利用,此菜一经推出、顿时热卖,需提前预订才能吃到。
< class="pgc-img">玫瑰盐板煎战斧牛排
>虹吸壶在餐厅一般是用来煮咖啡的,但在“银芭”,它却被端上餐桌,制成一道“黑松露虹吸壶配功夫汤”,其大致做法为:将高汤倒进下杯中,把黑松露放入上杯,之后点燃酒精灯加热下杯,此时由于下杯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气压增大,高汤也慢慢逆流到上杯,与黑松露一同煨制,这个过程大约需要15分钟,然后撤掉酒精灯,待高汤流回下杯,倒入放有菊花豆腐的水杯中。这道汤利用其“虹吸”的原理,给上杯中的黑松露洗了个“热水蒸汽混合浴”,使汤中融入了黑松露的香气,高汤色呈琥珀,“菊花”纹路清晰,“花瓣”随水波纹轻轻摇曳,仿佛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 class="pgc-img">将高汤倒进下杯中,黑松露放入上杯
>< class="pgc-img">点燃酒精灯加热下杯,此时由于下杯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气压增大,高汤也慢慢逆流到上杯,与黑松露一同煨制
>< class="pgc-img">然后撤掉酒精灯,待高汤流回下杯
>< class="pgc-img">将黑松露放进盛有菊花豆腐的水杯中,再倒入高汤即成
>“我来自有机农场配依云矿泉水”是一道堂烹菜,大致做法是由服务员在锅中倒入矿泉水,加少许橄榄油和玫瑰盐,放在卡式炉上烧沸,再加入新鲜的豌豆苗煮熟即可。此菜用到的这款日式铸铁锅,是由熔化的铁块一次浇铸成型,由于中间凸起,故又名“象鼻锅”。这款锅的锅体材质统一、中心和四周同时加热,所以可保证内部的食材受热均匀,烹调时间也大大缩短。
< class="pgc-img">在矿泉水中加入少许橄榄油和玫瑰盐
>< class="pgc-img">在象鼻锅中加入新鲜豌豆苗,煮熟后脆嫩适口、清香怡人
>就算是一碗普通的蒸米饭,徐孝洪也花了不少心思——“银芭”并没有像其他餐厅一样使用电饭锅,而是淘来一些小小的紫砂罐子,这种罐子的内径约为8厘米,表面没上过釉,有微小的气孔,所以透气性和沥水性良好,蒸制时能保持米饭上下的湿度一致。另外,紫砂传热缓慢、保温性强,触摸时不会感到强烈的炙热感。这罐米饭的大致做法如下:泡透的五常珍珠大米放入罐子中,加清水没过米粒1厘米,中间放一粒南瓜(或红薯、红枣皆可),入笼屉蒸50分钟,拿出后就是一罐造型古朴、香气四溢的米饭了。
< class="pgc-img">用紫砂罐子蒸的米饭颗粒饱满、口感香糯
>设备:个个都是全能“选手”
“银芭”的后厨仿佛是一间科学实验室,这些在其他餐厅中不太常见的烹饪设备,基本上都是徐孝洪在各国考察时带回的。除了分子料理中必不可少的低温水浴料理机之外,还有万能蒸烤箱、手持料理棒、嵌入式电陶炉等等,它们功能多样,有效拓展了烹饪的手法和途径,将传统的川味进行了现代化提升。
< class="pgc-img">在明档中嵌入电陶炉,制作黄金鱼头配手工面筋、记忆中的歪嘴蛙等菜品
>< class="pgc-img">万能蒸烤箱占地面积小,高度不足80厘米
>< class="pgc-img">手持料理棒体积小、重量轻,使用起来比座式料理机更加灵活
>选址:远离市中心 入驻科学城
选址时,徐孝洪并没有选择客流量巨大的市区中心地段,而是驱车来到天府新区,当他到达兴隆湖畔的科学城时,立即被这里浓厚的科技氛围和优美的湖边环境深深吸引。
服务:与“导菜员” 共赴美食之旅
“银芭”打破了传统的“叫到式”、“被动问答式”服务,要求每位前厅服务员对食客进行以“导菜”为主的服务——为食客热情悉心地介绍店内的菜品和环境,每上一道菜,都要讲解菜名、食材、烹调手法以及味道,如同导游般为客人带来一场难忘的美食之旅。
这样的好处非常明显——加深了客人对菜品的印象和对餐厅的了解,增加了餐桌上的谈资。但需要注意的是,讲解词不要超过20秒,以免打断客人之间的对话。
营销:教铁杆粉丝做甜点
2017年4月15日下午,“银芭”在店门前的花园里举办了一场甜点实操课,本届学员是“银芭”的14位铁杆粉丝,由餐厅的出品总监乔兴担任授课教师。
< class="pgc-img">餐厅出品总监乔兴为学员讲解
>< class="pgc-img">第一道甜品为“野生地软菌配火焰薄饼”,大家从擀制饼坯开始学起
>< class="pgc-img">学员将制备好的馅料铺在薄饼坯上
>< class="pgc-img">学员们烤好的薄饼口感酥脆,香气浓郁
>< class="pgc-img">第二道甜品为“天府熊猫”,餐厅已提前为学员们准备好水果、巧克力等原料
>< class="pgc-img">在蒸好的糯米皮中包入打发的淡奶油和水果丁,再点缀巧克力插件,就能做出可爱的“熊猫”了
>招牌菜品
- 非诚勿扰配分子麻将
非诚勿扰配分子麻将
>选用养殖期在三年以上的散养公鸡,其肉质紧实,富有嚼劲,煮熟后泡入新鲜小米辣搅打成的酱汁中,让食客吃完之后辣得手心冒汗,所以将菜名取为“非诚勿扰”,意指不能吃辣的客人千万不要点。徐孝洪在设计这道菜品时,为了平衡辛辣味道的刺激,将鸡块和清爽香甜、入口即化的“分子麻将”搭配在一起,既能舒缓食客的味蕾,也增添了趣味性,好吃又好玩儿。
< class="pgc-img">锅入宽水,加姜片、大葱,大火烧沸转小火,下入腌好的整鸡浸煮30分钟
>< class="pgc-img">将制熟的鸡改成小块,放入酱汁中泡1个小时入味
>< class="pgc-img">泡至入味的鸡块和芦笋纳盆,加木姜油拌匀
>< class="pgc-img">待其完全凝固之后,再倒入绿色部分
>< class="pgc-img">待其完全凝固之后,再倒入绿色部分
>< class="pgc-img">将黑色和红色的酱汁装入挤壶,走菜前裱在麻将上即成
>- 柴火牛肉配烧烤土豆
柴火牛肉配烧烤土豆
>此菜只有两种原料,却用到了五种不同的烹调方法:牦牛肉先卤熟,再添墨鱼汁烧制上色,最后放入万能蒸烤箱中烤透,口感干香、富有嚼劲;而恩施小土豆则先蒸再炸,最后裹一层自制辣椒粉,外酥内润、麻辣鲜香。
- 低温三文鱼配健康时蔬
低温三文鱼配健康时蔬
>经过低温慢煮后的三文鱼外熟内生,表面变为粉红色,肉质绵软、入口即溶,没有了生食的油腻感;而内部则仍是橘红色,口感鲜嫩弹滑、汁水充盈,且毫无腥味。做好的三文鱼上淋适量鲜辣汁,再搭配碧绿的菜心和金黄的柠檬皮等配料,卖相靓丽、香气诱人,连不喜欢生食三文鱼的客人都要点上一份。
- 话梅意境糖醋小排
话梅意境糖醋小排
>- 黄金鱼头配手工面筋
黄金鱼头配手工面筋
>- 芥末鸭掌配荷兰豆
芥末鸭掌配荷兰豆
>“黑珍珠系列”还将持续发布,“新荣记”“银芭”“江南灶”“玉芝兰”等十多家黑珍珠餐厅招牌菜将一一为你呈现。想知道这些店为何能入选“黑珍珠餐厅指南”吗?其招牌旺销菜又有哪些?敬请关注大厨微阅读的新动态哦~
知道吗,全球最大的中式快餐连锁品牌根本就不在中国,而是美国的熊猫快餐。
这家全美最有名的中餐连锁店,前身是蒋介石厨师的儿子程正昌开设的“聚丰园”。由于二战后美国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逐渐兴起了麦当劳和肯德基这样的快餐店,程正昌发现了这个商机,和曾是大厨的父亲开起了「熊猫快餐」,主打餐品是标准的美式改良中餐。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1985年「熊猫餐厅」增长到9家,1997年达到254家,营收达1.78亿美元,2011年,程正昌决定正式进军国际市场,在墨西哥开了第一家熊猫快餐,紧接着扩张至加拿大、迪拜、韩国、波多黎各、日本,如今在全球有超过2000家店,年赚超138亿美元。
程正昌曾暗示过,熊猫快餐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在华人区开餐馆,看看它的招牌菜就知道了。他们长盛不衰了几十年的菜品“陈皮鸡”、“宫保鸡丁”,都是甜酸中带一点辣的经典美式口味。美国人对这种改良中餐的反馈显然是热烈欢迎的,自从1987年熊猫快餐推出了陈皮鸡餐品,它的销售额一度占到熊猫快餐店营收的30%以上,成为美国人到中餐馆的必点爆品。
此外,熊猫快餐的菜单上都是西兰花炒牛肉、青豆鸡胸、五香虾、北京牛肉等这种著名的“美式中餐”。
熊猫快餐的经营模式也非常的“美国本土化”。吃中餐得用筷子,但在熊猫餐厅成立早期,美国人确实不会用筷子,为此熊猫快餐特意重新发明了一种“筷子”+“叉子”的结合餐具。此外,熊猫快餐还最先在美国使用自主开架式陈列餐品,形式就像中国的大学食堂。点餐模式是先把菜做好,点完单服务员会直接舀给你,这样的形式非常符合美国人快节奏的用餐习惯。而一道菜出锅后保鲜期是4分钟,过了时间没卖掉就会倒掉,这样的做法也赚足了外国人的好感。
熊猫快餐虽然号称是中餐,但并不受中国人待见。可就在几天前,一则“全球中式快餐巨头熊猫快餐进驻中国”的新闻横空出世,据说熊猫快餐已经在云南昆明开了第一家店。此条资讯一出,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很多网友表达了不理解,是钱太多吗?有中国人愿意吃这种菜吗?
最后证实,这是一则假消息。连创始人本人都表示过,中国根本不需要熊猫快餐,美国中式快餐本就是为西方人而存在的。况且,4分钟卖不出去的菜就倒掉、食堂点餐这样的餐厅经营模式,在中国能不能活下去还要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