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到底有多火?其实大家都知道!但是奶茶有多惨,估计没多少人知道!
-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为止全国新增注册奶茶企业有23664家,新增注册数创下历史新高。可是,真正能盈利的奶茶店不到10%,剩下90%都难以生存。
- 香飘飘奶茶,一年卖出12亿多杯,连起来可绕地球4圈!可是,香飘飘奶茶曾经四年广告花11亿赚9亿,如今却亏损5000万。
这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不管是奶茶店,还是奶茶快消食品,似乎都已经来到发展的瓶颈期!不可否认!奶茶的热度依然不会减弱,看看这些数据就知道了!
- 11月22日,日本东京一家饮品店推出“皇帝级”珍珠奶茶,每杯售价1万日元(约合646元人民币),店家的目标是在明年春天以前卖出100杯。
-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奶茶实现销售额超500亿元,品牌茶饮门店扩张也在提速。2018年至2019年前十个月,乐乐茶开店32家,喜茶开店222家,奈雪の茶152家,因味茶25家。”
如此看来,2019年新增奶茶店仅盈利1成,而个别奶茶饮品品牌却遭资本追捧,疯狂快速开店,甚至岛国日本都把一杯奶茶干到600元!似乎冰火两重天的现象!那到底奶茶市场如何续命呢?
- 再坚持一下,你的奶茶店马上破产!
“老铁,再坚持一下!”,这也许是当下所有奶茶店老板们最真实的写照!苦苦支撑经营,也许再坚持一下,你的奶茶店马上就破产了!奶茶店表面看似如火如荼,可是多数奶茶店却是如履薄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加盟模式大爆发,玩的就是“割韭菜”。
如今做餐饮的,加盟品牌满大街,其中饮品品牌更是“猖狂”。某大学学生说:“我们学校一条小吃街,步行5分钟到头,其中10多家是奶茶店”。
稍微有点头脑的人,租个办公室,注册一个奶茶品牌,然后百度几个配方,就可以找人加盟赚钱了!其实,这样的奶茶品牌占比还真不少,他们根本不是靠产品赚钱,而是通过包装推广,吸引那些急功近利的加盟者入局,一个加盟店,1-5万元轻松入手。
奶茶品牌堪称饮品界的“山寨大王”,装修风格抄袭A家,产品研发模仿B家,就是一种典型的“集大成者”,实际上是个没有灵魂的躯壳。
可以预见,这种加盟模式,玩的就是隔韭菜,品牌的幕后者赚的盆满钵满,加盟商只能关门大吉。
2、刘强东“眼盲”,我们喝奶茶都感觉“味盲”
刘强东娶了“奶茶妹妹”,都要为自己辩解,我是“眼盲”,看中的是人好!可是,我们看到街上10步就一家奶茶店,招牌换个,产品名称改下,其实菜单口味都雷同,这才是真正的“味盲”。
曾经有个女孩子逛上场后,买了几家奶茶店的饮料,感觉口味都差不多,怎么就还有人去扎堆开奶茶店。其实,如果真正是奶茶的爱好者,在她们的心目中,好喝常去的就那么几家!毕竟即使是“味盲”,也不能让自己“忌口”吧!
奶茶也算是餐饮的一个品类,最终比拼的还是“口味”,要么是传承的口味有沉淀,要么是品牌方是花费心思去研发的,否则多数奶茶店的口味其实是不过关的。
3、都知道不健康了,标配是“奶精兑水”
多年前,奶茶店火爆背后的产业链已经多次上了新闻头条。我们都知道,曾经喝过的几块钱传统奶茶,其实是由奶精、糖水和茶粉等随便搅拌混合而成,做工简单粗暴。
俗话说:奶茶店、咖啡店和花店是当代文艺女白领的破产三姐妹!其中奶茶堪忧!曾经有很多女孩子都要用奶茶续命,可是,毕竟这样的奶茶喝多了,真是有害健康!
随着果汁或鲜奶的这种健康概念打入,很多奶茶店稍微兑点鲜奶,就可以冠冕堂皇的打上健康招牌,其实就是掩人耳目而已。
因此,奶茶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和“不健康”已经不自觉的联系在一起了。相信多数女孩子现在也不会毫无顾忌的去消费一杯奶茶,点单之前,都会在心理盘算,喝一杯奶茶有多少热量和脂肪含量,会不会胖?等等
我们真不是说你的奶茶不好喝,不去光顾,而是都知道不健康了!
- 再用心一下,你的奶茶就能吃香了!
如今,奶茶已经是“国民饮品”了,真不是那些百年可乐可媲美的!即使有那么多的个体小老板愿意被割韭菜,长江后浪推前浪,奶茶店照样如雨后春笋般的在继续爆发着!
毕竟奶茶的市场太大了!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奶茶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按照中国人口、城镇化率、奶茶价格等因素的综合估算,预计我国奶茶市场容量能够达到986亿元,接近千亿元级别。
从市场容量看,奶茶行业依然是个巨大的风口!可是奶茶店如何续命?才能分到未来的一杯羹呢?
1、产品升级:创新枯竭也得继续挖
有人会说,奶茶店这些年就是“山寨”在推进市场创新的!天下奶茶一大抄,似乎已经到了产品研发的创新枯竭地步。但是你只要抄出格调,抄出味道,市场机会仍存!奶茶的产品创新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丰富配料的搭配,这项在创新上是永不枯竭的。除了传统的珍珠、布丁、椰果,种类越来越丰富,紫薯、芋头、黑米、奥利奥等等都可以被加进奶茶里。只要敢于想象,其实奶茶百搭,其中的文章都在里面。
二是力求健康升级。我们都知道当下如喜茶和奈雪的茶如此火爆,其实就是抓住了当下健康升级的方向标。行业发展至今,具有一定实力或规模的品牌,都有能力用上较好的原叶茶,品牌之间的差异,更多的是考验这种研发能力。
日本很火热的这杯奶茶采用了顶级大红袍茶叶泡制,每杯奶茶的茶叶成本就到达9500日元(约合614元人民币)。因此,600元一杯奶茶,你觉得贵吗?
另外,相较于茶叶的品质升级,将乳制品从植脂末替换为纯奶、甚至鲜奶,不仅符合健康升级的主流趋势,对于广大品牌而言,也具有实践意义。
2、体验感:我们就要有颜有料又时尚
< class="pgc-img">>当前每个行业都在讲求升级,其实主要是顾客的消费升级,随着90后甚至00后的消费理念转变,他们的方向则是健康、个性、时尚、文化,核心就是追求体验感!
如果我们把奶茶的产品升级作为硬实力,那么“有颜”就是软实力。在这个人人都看脸的时代,产品的颜值其实就是品牌的颜面,任何一个品牌都不能忽视它的存在。
体验感方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门店装修风格。就像奈雪的茶能够开一家火爆一家,其中每一家都按照年轻女孩喜欢的风格去打造是息息相关的。本来奶茶也只是像快餐那样,但是通过店内风格的打造,进行体验升级,就能够让消费者“一杯奶茶坐半天”的吸引力,进而创造更多的消费。
二是瓶子杯子的颜值。如今女孩子对好看的瓶子特别喜欢,从收集香水瓶到各种好看的玻璃瓶等,愈演愈烈,从不懈怠。据说:如果饮品的瓶子选择得到,用瓶子之后,一个瓶子增加了1块5的成本,但多卖5块钱不成问题。
香飘飘奶茶也是早早看到这股风气,也在研发上下了好大功夫,从定制一款符合品牌气质的包装,细分到一款能够凸显产品特色的包装,香飘飘奶茶包装也在走向个性化。
3、品牌IP:不仅仅是喝一杯奶茶
在所有的经营环节中,产品创新和传播创新都是属于核心。那么,奶茶品牌的传播创新其实就是一种品牌IP的打造。
我们可以看出,当下奶茶市场仍然能够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原因,除了已经形成的习惯性认识消费以外,还有品牌在隐隐之中打造具有亲和力与共鸣感的情感因素。
相较于新兴的奶盖茶和水果茶两大品类,奶茶和消费者之间具有更强的情感共鸣。同时,相较于在新茶饮中成长的00后,奶茶又提供了一种新的消费选择。
如何做一杯有温度有情怀的奶茶,已经不是简单模仿山寨就能出来的!因此,那些无法能够跟上品牌IP的奶茶会逐渐被市场淘汰,情感因素的链接也成为必然。
- 奶茶未来:续命后的“国民饮品”,要抗击星巴克的“咖啡市场”
如今奶茶已经开始从台湾走向日本,而且能够堂而皇之的卖到一杯600元!据说,这还不是一种短暂性的热潮,而将会是一种长期的消费趋势。
美国的星巴克能够风靡全球,把咖啡文化带给全世界的人们。那么,中国的茶文化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奶茶饮品是否能够成为中国特有的产品文化走向全世界呢?
最终,对不断变换的市场趋势而言,奶茶这一传统品类的复古升级,或许不仅仅只是一次产品升级的机会,也可能是一种机遇。不是吗?
笔道荐语:
“开家奶茶店,月入十万”,这样粗暴直接的宣传语曾让奶茶业一度走上高光时刻,吸引众多玩家入局,从而带来茶饮市场在价格带、地域和渠道的分化,茶饮市场蛋糕变大。
前景看似美好,但做好并不那么容易,玩家们不仅要满足的了挑剔的年轻人、具备扎实的后端供应链,还要保证前端产品经营的高度标准化和专业化。
高标准之下使得不少羸弱的玩家死相尽出,九死一生成为奶茶店新的代名词,优胜劣汰之中,对强者便是机会对弱者便是劫难。
来源 | 零售老板内参(ID:lslb168)
作者 | 杨亚飞
奶茶店难开,但那又如何。
假如评选2019年奶茶行业TOP 10的热词,「9死1生」毫无疑问会出现在榜单前列。
这有一定事实依据,如果检索百度指数“奶茶”、“奶茶店”等搜索相关词热度。不难发现,“10个奶茶店9个亏”,在过去一年几乎稳居最热门词榜单TOP 5。跟“奶茶的做法”、“奶茶加盟”、“珍珠奶茶”等一样,俨然成为茶饮的代表性符号之一。
< class="pgc-img">>2019年6月期间,“奶茶”搜索相关最热门词(图据百度指数)
9死1生,反映了市场上一种普遍存在的看空情绪,体现了对于传统茶饮店前景的担忧,尤其是在新式茶饮迅速崛起的今天。对于传统茶饮行业从业者来说,这句话显然并不友善。这似乎也是在提醒那些手里有闲钱、仍在观望中的准加盟主:一旦你有开家奶茶店的想法,差不多离赔钱关门大吉也不远了。
毫不怀疑,今天的传统奶茶行业,确实需要泼一泼冷水。因为眼下蜂拥而进的人压根没意识到,这个行业过去鼓吹的“开家奶茶店,月入十万”的造富神话,只是存在于加盟品牌方的PPT里。
即便如此,9死1生,更多只是一种警醒,粗放发展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不过,据此唱衰奶茶行业发展前景,也不可取。
事实上在任何一个消费领域,成功都是一件小概率事件,用9死1生形容都不为过。但小概率事件跟值不值得进入,总归是两码事。
再说,用投资领域一度常被引用的“擦鞋童理论”来说,如果市场情绪集体看涨,应该择机退出;如果市场情绪集体看跌,或许正是进入的好时机
新式茶饮应该背锅吗?
关于奶茶店不好干的声音早已有之。但严峻到「9死1生」的地步,则是近些年才有的事情。
根据美团点评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下半年开始,全国饮品店开店数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关店数也同步大幅上升,并在2016年下半年~2017年上半年期间,饮品店关店数甚至超过新开门店数,整体门店数处于负增长状态。
其中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从2017年4月份的全国门店增速情况来看,北上广深及新一线城市整体增长乏力,门店数增速分别仅录得6%、1%。与之相反,二线城市茶饮门店数增幅仍高达29%。这说明,一线城市茶饮店市场,早于二线城市趋于饱和。
2016年也是茶饮市场的一个分水岭:日后成为新式茶饮代表品牌之一的喜茶,在这一年的8月收获了来自IDG资本及天使投资人何伯权一亿元的投资;奈雪的茶在2016年底,拿到了天图投资的A轮投资;因味茶获得了刘强东5亿元A轮投资……新式茶饮的品牌和创业者们,从这一年开始在茶饮市场崭露头角。
但对于那些刚刚装修完毕的奶茶店加盟主来说,就略显尴尬了,加盟品牌向加盟商描绘的,仍是过去讲了无数遍的美好前景,留给后者去想象和探索。但在另一边的消费者端,新开的网红茶饮店、爆款奶盖茶,甚至于是否雇人排队等话题,接连占据消费者心智。
新式茶饮的一个关键方向是,借助资本强势杀入,大幅提升茶饮市场竞争门槛。通过使用鲜奶、新鲜水果等高品质产品,以及强调现煮的属性。将健康、新鲜、个性化的茶饮文化理念,植入到品牌产品当中。
新式茶饮对传统奶茶的消费升级趋势明显,茶饮市场的品牌化转型由此起步,并从本质上改变了茶饮行业格局。
清一色直营、重门店场景体验、以及上游研发环节的重投入,新式茶饮的品牌力建设收效卓著。一方面,掌握了茶饮市场的定价权,将茶饮价格带到了新的高度,避免像过去以加盟为主的奶茶店那样,陷入低端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强品牌运作所吸引的高消费人群,也让他们获取了入驻优质商业地产的筹码,把茶饮从过去步行街、B1层、F5+的档口位置,带到了城市核心商圈1F黄金入口。
相比之下,传统奶茶店不免显得黯然失色,但据此产生对传统奶茶店的悲观并无必要。
新式茶饮眼下更多是对传统奶茶市场的补充,在增量市场做文章,而非绝对的替代。一个直观的体现是,二者并不在一个价格带,消费场景也各有侧重。并且,新式茶饮品牌化、全渠道打通、产品快速迭代的经营策略,也可以对传统奶茶店经营主起到借鉴和启发。
此外,新式茶饮头部品牌目前扩张策略多为,一线城市做密度,二线城市做广度。可以预见的是,从一线城市起家的新式茶饮品牌,正在一线城市巩固先发优势。传统奶茶店机会寥寥,加上门店高租金、高人工投入,市场机会极少,甚至可能比9死1生都更残酷,但在新式茶饮无法覆盖到的二线及以下市场,仍有大量可供挖掘的市场机会。
下沉市场的奶茶店
一线城市奶茶店普遍面临的压力,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势必会向更多城市展开。事实上,这种目前已经在进行当中。尽管新式茶饮品牌在下沉市场的布局仅处于起步阶段,但新式茶饮的产品,以及背后所传递出的品质消费理念,已经被奶茶店提前带到了下沉市场。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全国现制茶饮门店数达到41万家,一年内增长74%,并且城市级别越低,门店增速越快,二线、三线及以下门店数2016Q3~2018年Q3门店数,双双实现超一倍增长,增幅分别高达120%、138%。
不同于一线城市强品牌直营运作,低线茶饮市场的品牌运作能力相对较弱,并且在低客单价区间,传统奶茶店仍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但茶饮市场过去一直积累下来的行业通病,在这里也显露无疑。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品牌意识薄弱、产品同质化、上新不及时等顽疾。
如果往前推20年,这种问题或许仍不痛不痒,几乎是稳赚不赔的生意。但在今天,茶饮市场的消费升级,已经是个不可逆的趋势。用通俗的话来说,消费者在多了新式茶饮的参考系之后,会对性价比有更直观的认知,而非跟着经营者的促销节奏走。
36氪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提到关于“消费者最关注的新式茶饮信息”调查显示,最受关注的前三类信息分别为口感、饮品种类和质量安全,相应受关注程度分别为88%、74%和71%。相比之下,产品价格、包装外观和促销活动受关注程度排名末尾。换言之,奶茶店也需要转换认知——留住顾客的不只是打折让利,以及花哨的外观,更多还是稳定的口感、新品研发能力。
或者说,传统奶茶店要想生存,稳定可靠的后端供应链才是关键所在。但在大多数时候,传统奶茶店经营者更多是有心无力。尤其是在下沉市场,茶饮店多以加盟为主,经营者在单店投入重前端,轻后台,后端交由加盟品牌掌控。
奶茶行业的加盟连锁核心策略体现为:高度标准化、业务简单化、专业化经营。前两者自不用说,重点在于专业化经营维度。加盟品牌负责品牌建设、产品研发及供应链管理,经营者负责门店日常运营,总部与门店进行互补,但随着新品牌不断杀入,以低加盟费招徕加盟主,对于品牌后端供应链管理不管不顾,把奶茶店变成了“加盟费换配方”的一锤子买卖。
外卖市场在崛起
经营者有必要重新审视奶茶店经营成本,做足基本的功课和调查,这不仅关系到门店销量,更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
茶饮市场的分化不仅体现在地域和价格带,新近崛起的线上外卖渠道,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市场。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一份新式茶饮行业报告显示,2016年~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现制茶饮外卖订单数季度复合增长率高达38%。其中2018年全年,美团外卖奶茶订单量突破2.1亿单,“奶茶”成为外卖平台上的热搜词。
奶茶外卖市场正在领跑除快餐小吃外的正餐外卖市场。CBNData此前联合阿里口碑发布的一项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上海五大代表性商圈当中,奶茶咖啡等休闲饮品手机点餐订单量超过了所有快餐小吃外正餐笔数的总和。
快节奏生活当下,懒文化也对茶饮市场产生了深刻影响,外卖渠道已经不再是“做还是不做”的问题,经营者更需要花费心思,如何以门店运营的标准,来服务好这个正在崛起的新市场。
告别了“线下为王”的时代,茶饮行业的渠道分化无可避免,9死1生的状况,不只是传统奶茶店。即便是新式茶饮的品牌,也是必然的挑战。茶饮的市场蛋糕在变大同时,新玩家也不断在细分场景涌现。
总之,比起一味地唱衰,对于奶茶店经营者来说,也是重新审视自己价值和定位的好时机。
编辑 | 南柯
为什么现在开奶茶店很难赚钱了?#现在满大街都是奶茶店,而且都是品牌加盟的,自创品牌现在根本生存不下去,本人现在开有两家奶茶店,一年搞下来也没挣到什么钱,房租水电,人工,物料损耗很大,加盟品牌的物料都是从公司要,公司物料他起码赚30%,每个星期进2000—3000的货运费去80元,店面的物料损耗,现在请的员工都是不会帮老板省物料的,反正就是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