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了。走在大街上,总能看到有那么三三两两的人手里握着一杯奶茶。看电影时来一杯,吃饭时来一杯,逛街时来一杯,奶茶充斥在年轻人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因为奶茶需求量巨大,导致如今的奶茶市场竞争激烈。那么,想要做好奶茶店,首先我们就要了解一下奶茶店的优劣势,再做权衡。
先来讲讲做奶茶店的优势。
< class="pgc-img">>一、优势
1、投资小、回报快
奶茶行业有一个几乎人尽皆知的特点,也是吸引众多投资者第一特点,就是投资小。但凡手里有一笔资金的人都可以试试,而且回报的速度也是很快的。
2、人力成本低
如果我们不打算开太大的店的话,基本两个人就搞定了。如果是和家里人一起开店,人力这方面成本可以节约下一笔钱。
3、选址简单
对于奶茶店来讲,也就是地理位置要求比较高,要选在人流多的闹市区或者学校附近等,但是对于店铺大小是几乎没有要求的,无论店铺大小,只要可以摆放下奶茶机以及工作人员和收银系统就可以开。
4、利润可观
奶茶店的利润是相当的可观,一本奶茶的毛利高达70%左右,可见奶茶店的利润有多好。
5、开店速度快
店铺的装修简单,大概也就一周的时间就能够完成了,装修完工以后就能开店。
6、没有太多技术要求
奶茶店不像餐馆,每道菜费时且品控不一,只要按照配方配置最后品控就很好把控。
当然,不管是哪个行业有好的一方面自然就有差的一方面,接下来就说说奶茶店的劣势。
二、劣势
1、季节差异大
奶茶店在夏季和冬季做出不同的主打产品,因此不能要多做新产品的研发以应对不同季节用户的喜好。
2、复制速度
奶茶行业因为操作简单、容易学习,所以被复制的速度也是极快的,所以奶茶店泛滥也是常见的事,奶茶行业的店铺开开关关也是已经成为了常态化。
3、毫无特色
奶茶行业里有特色的店铺也是没有几家的,想要做出有特色的奶茶店也是很难的,花费精力也更多。而现在想花费精力去管理奶茶店的人也不是很多,所以导致奶茶行业开开关关的情况都常态化了。在产品上各家奶茶店的味道也是大同小异的,没有太大的特点。
4、竞争恶劣
由于奶茶店铺的不断繁衍,奶茶行业的奶茶店几乎随处可见,想要挣钱的商家也是想尽办法来为自己的店铺增加客流量。
< class="pgc-img">>很多人在开奶茶店之前想到的都是简单、自己随便就能开起来。其实开一家奶茶店里面的门道很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产品的研发、产品包装、营销、设计、成本控制等等问题都是需要着重去考虑的。
如果想要更好地、持续地把奶茶店开下去,没有独一无二的产品是不可能的,即使在你开业期间在火爆到后期营业额也会逐渐下滑。无论是哪个品牌、哪家企业,都是有着属于自己的特色与特点,也会不断的创新、长远的目光等等,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市场、跟紧市场变化。
茶品牌益禾堂在业界存在感并不高。而最近,它算是火出圈了,只不过是被网友骂火的。
近日,益禾堂在其新品宣传视频中使用“这么大一杯够你三四个秘书喝”“空姐的品质,吉祥村的价格”等宣传文案,被外界质疑侮辱女性、低俗营销,引发舆论哗然。
该视频来自一名短视频博主的原创打卡视频,益禾堂官方账号进行了转发。在网友铺天盖地的批评后,益禾堂官方发布道歉信,称深感自责,事情由品牌方监管和审核不力所致,会立即下架删除相关视频,并对涉事人员严肃追责。但大部分网友对这个道歉并不买账,认为益禾堂一边赚着女性的钱,一边物化侮辱女性,避重就轻,推卸责任。
奶茶品牌因广告宣传低俗、涉嫌性别歧视而引发舆论风波,这次并不是首次。今年,长沙品牌茶颜悦色就两度因广告宣传打两性擦边球,受到网友激烈批评。如果往前追溯,在饮料行业,著名的椰树椰汁和喜茶、知乎茶,都曾因广告营销低俗受到有关部门点名批评。
不可否认,从椰树椰汁到益禾堂这一系列引起争议的广告营销,确实辣人眼睛,会带来一波热度。但是,为了招揽顾客,以低俗为卖点,在两性关系上采用暗示语言,就肯定会出问题。长此以往,不仅让消费者好感度降低,也会损害品牌形象。
过硬的产品质量、良好的美誉度,才是品牌立身之本。然而现实却是:低俗的广告营销层出不穷。
受利益驱使,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流量爆发,点子不够低俗来凑,在广告中有意使用一些争议性内容,越出位越好,玩诱惑,拿低俗当卖点,不断突破底线,挑战了公序良俗。
另一方面,低俗营销的违法成本偏低,令某些企业有恃无恐。一旦广告营销内容低俗遭到社会质疑,大多数企业会以“内容审核不严、第三方合作内容”等为借口,发布一则道歉书应付了事。而按广告法规定,这类事一般处20万以上100万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才吊销营业执照。多数违法企业当然够不上“情节严重”的程度,少量罚金对它们而言不过是伤之皮毛,并不妨碍继续赚钱。
要消除低俗营销现象,不能止于商家道歉了事。相关管理部门该出手时应出手,必要时重拳出击,罚到涉事企业“肉痛”,它们才会吃一堑长一智,不敢随随便便拿低俗引流量,不敢做一个赚快钱的短视者。
来源:钱江晚报
民网-文化频道 原创稿
一杯冰爽的饮品,一份香甜的冰淇淋,想必是很多人在炎炎夏日的快乐源泉。没有冰箱、空调的古代,人们也能像我们一样喝到冷饮吗?其实,享受这些美味并不是现代人的特权,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古人有哪些消暑佳品。
乌梅汤:宫廷御饮风靡坊间
自古以来,酸梅汤就是上好的夏日饮品。《周礼》中所说的“六饮”中已有用梅子制作的冷饮;北朝时也有乌梅浸汁制作饮料的记载。到北宋时,酸梅汤已很常见,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条便提到了东京汴梁街头出售“梅汁”等夏令冷饮的情况。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北京夏季凉饮,以酸梅汤为佳品。系以乌梅和冰糖水熬成,外用冰围之,久而自凉,不伤人,且祛暑也”。
清代,乌梅汤经御膳房改进,成为宫廷御用饮品,因其除热送凉、安心痛、祛痰止咳、辟疫、生津止渴的功效,被誉为“清宫异宝御制乌梅汤”,现代酸梅汤的配方就是由此时发展而来。
“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
酸梅汤后来流传到民间,于是大街小巷尤其是干鲜果铺门口,随处可见卖酸梅汤的摊贩:摊上插一根月牙戟(表示夜间熬得),挂一幅“冰镇热水酸梅汤”的牌子。摊主手持一对小青铜碗,不时敲击发出铮铮之声。路人大有望梅已自解渴,闻声自清凉之感。一碗下肚,暑气全消。
饮子:街边“奶茶店”里的“网红”
饮子是一种用果品、草药和香料熬制而成的汤剂,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天然草本茶,和现在的凉茶非常类似。通常可代水常饮,冷服热服皆可。
杜甫《寄韦有夏朗中》中“饮子频通汗,怀君想报珠”的“饮子”,就是指用草药熬制出来的饮品。
在唐代,“寻常之药,不过数味”的引子便流行于民间医人与民众之中。当时长安街头的饮子店很多,就像今天街头的奶茶店一样生意兴隆,有的店还可以先喝后付钱。
古代街头的饮子店
饮子还可以用果品制作,蔗浆就是其中的高档品。
《杨太真外传(下)》说到一件事:杨玉环去世之后,唐玄宗茶饭不思,于是张皇后就给皇帝送去了一道“樱桃蔗浆”。白居易的《想东游五十韵并序》里头也曾经提到过蔗浆,说的是“味苦莲心小,浆甜蔗节稠”。
到了宋代,“饮子”更为多样,史籍中记载有香薷饮、紫苏饮、二陈饮、薄荷饮、桂花饮、豆蔻饮等等……这些饮子多选用花叶、香料等药材,因此又称为香饮子。
《清明上河图》中的饮子店
今天,饮子依然流行。比如广东流行的五花茶、金银花茶、茅根竹蔗水等;时下的冷水泡柠檬、薄荷水也算是香引子的一种。
酥山、冰酪:“冰淇淋”谁不爱呢?
冰淇淋是不少人夏天的最爱,唐代有一种叫酥山的甜品,堪称唐朝人的“冰淇淋”。
“酥”是从北方游牧民族传来的一种乳制品。制作“酥山”要先将“酥”(乳酪)加热到近乎融化的状态,然后滴淋在器皿里,一边淋一边做出山峦的造型,做好之后再将其放到冰窖中冷冻,最后还会插上花朵、彩树等装饰品点缀。
王泠然诗云:“素手淋沥而象起,玄冬涸沍而体成。”除了白色的“酥山”,还有“贵妃红”或“眉黛青”染出来的红色或绿色的“酥山”。卖酥山的小贩在唐朝街市上非常普遍,平民百姓也能享用。
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在《咏酥》中描写食用酥山的爽快感觉:“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
元代,经过御膳房的多次改进,一种叫“冰酪”的冰冻奶食成为宫廷夏日必备的消暑甜品。冰酪的制作方法不得外传,只有皇宫里的人才有口福享用,但有御赐冰酪的传统。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元大都时就曾吃过冰酪。
相传,马可波罗离开中国时,元世祖忽必烈把冰酪的制法透露给了他。马可波罗回到家乡,又把它献给了意大利王室,冰酪便传入了欧洲。
加冰:快乐加倍!
冰,绝对是夏季的消暑“神器”。想象一下:在乌梅汤、饮子里加块冰,快乐瞬间翻倍!古代取冰、贮冰不容易,但这也难不倒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
《诗经·七月》有言:“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描写的就是冬季凿冰贮存的场景。凿下来的冰会放置于特制的容器“冰鉴”内。夏季一到,人们取出冰块,“挫糟冻饮,酎清凉些”:一杯清凉可口的冰镇米酒入口,立刻神清气爽。
冰鉴及其原理示意图
不过冰块终究是“奢侈品”,普通百姓无福消受。“长安冰雪,至夏月则价等金璧”,可见到唐代,冰块依然是难得的“尖儿货”。
冰块真正成为平民百姓的消暑佳物,还要从宋代算起。人们发现,利用硝石(主要成分是硝酸钾)溶于水时的吸热反应,可以“点水成冰”。专门制冰、售冰的商人也开始出现。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开封府内经常可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的商贩。
明清时期,冰块使用更为普及。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每到酷暑,京城里就有“寒贱之子担冰吆卖,曰冰胡儿”——就是原始的冰棍儿。北京有个冰窖口胡同,便是因其地原有清代内宫冰窖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