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联合创始人袁泽陆因与创始人孟兵发生分歧,已套现2000万元离开,西少爷官方确认,袁泽陆已经离开公司,并表示祝福“人生的选择很多,袁总有了新的发展方向,除了感谢就是祝福!”关于离开原因和具体套现金额,对方并无明确回应。
< class="pgc-img">>早在2014年4月疑似股权设计分配不合理以及后期草率的众筹问题等,创始人之一的宋鑫在知乎上发布了一篇名为《西少爷赖账,众筹的钱怎么还》一文,公开指责CEO孟兵将其逼走,此后西少爷另外两位创始人罗高景和袁泽陆公开回应,称其全文污蔑,孟兵没有明确回应,此后双方一度对簿公堂。
< class="pgc-img">>2014年9月,宋鑫又创办新西少餐饮品牌,并于同年11月获得洪泰基金数百万天使投资,但此后与屡获资本青睐的西少爷不同的是,新西少逐渐销声匿迹,直到2015年6月,新西少最后一家门店关闭。
< class="pgc-img">>“很多创业者在公司建立初期,往往是基于对股东或者是“兄弟”之间的信任维持运营,从而在公司账务上相对就比较混乱,也给未来公司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比如血缘、学缘和乡缘,已经成了北京的创业青年最重要的资源,而正是这种“熟人圈子”的合作模式,为初创企业埋下了隐患。
< class="pgc-img">>虽说“亲兄弟明算账”,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大家都不好意思“算账”。不好意思谈钱的兄弟在商业上往往也赚不到大钱,有些人把创业过于“情感化”,而忽略了资本和市场千古不变的运转规律——利益驱动。
< class="pgc-img">>西少爷创始人孟兵说道,“要找足够了解的人,品质好的人,并且创始人团队之间对公司有一致的愿景。不经历利益诱惑,看不出价值观是否相符,所有一定要足够了解。”
< class="pgc-img">>选择合伙人的尺度:人品第一、价值观第二、工作态度第三、才能第四。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合伙人可选择共事过1年以上的朋友或同事。因为人的工作面和生活面所表示出来的行动是完整全不同的。四个择人尺度须要时光的考验,只有共事过才能看出是否适合。
< class="pgc-img">>“合伙人之间不存在门当户对,只能是取长补短。”在成本回收和利益分配上体现出公平、公正,不管钱多钱少,财务是对所有合伙人公开的,此外,合伙人要单数。因为这样在重大决策上,以投票的方式来决定,以免双方各执一词,无人主持大局。在合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比如没生意需要经营改革或战略调整,需要再注入资金时没有共同的信念,对经营方向不认同时就会产生矛盾。
< class="pgc-img">>合伙人在合作过程中最为忌讳的是互相猜忌,打自己的小算盘,这样的合作肯定不会长久的。本着真诚、互信来解决,有什么事情放到桌面上讨论,就事论事,如果都是出于公心,分歧是很容易得到解决的,在不违反原则性前提下,本着不伤和气来好聚好散,以免因双方互撕而使得品牌形象毁于一旦。
><>伙追求的是集中各方力量,达到共赢。但是在餐饮创业中,合伙发展到最后,大多都是反目成仇或者撕破脸形同陌路的。
对于初创餐饮企业而言,合伙人关系融洽与否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共同发展是每个人都希望看到的局面,但不和谐的场景却难以避免。
如果合伙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已经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那么,将不合适的人“踢出局”,也许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但请注意,问题出现时不要冲动行事,而是要冷静思考、理性判断,这个时候你需要好好想一想,到底用什么样的方法既可以把不适合的人请出去,又能把对公司的影响降到最低。
1、问题到底能否解决
如果在合伙过程中遇到了矛盾,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小编认为首先想到的解决办法是坐下来好好谈谈,而不是想着散伙。
即使是原则性的矛盾,也应该认真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
之前是否曾与对方就相关问题进行过讨论?他人的反应如何?双方关系是否还有修复的可能?
真诚的对话永远是解决矛盾的最佳途径,如果双方尚未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坦诚的对话,则不宜贸然采取下一步行动。
2、谁应该出局
和夫妻过日子一样,如果合伙人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就不要再勉强维持了,反而是越早散伙对公司发展越有利。
这个时候问题来了:矛盾的双方,究竟谁应该出局,谁应该留下呢?
小编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几个方面的因素:
谁是企业运营不可或缺的人物;
双方各拥有公司的多少股份;
谁最有可能获得投资人、董事会的支持。
假如所有合伙人的情况势均力敌,首先应该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其次寻求投资人的支持,此时他们的意见往往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效果。
在创业团队中,如何将不合适的人“踢”出局呢?总结以下几点:
1
获得其他合伙人的支持
与其他合伙人讨论,争取在决定谁“出局”的问题上与他们达成一致,并取得他们的支持。
2
寻求公平的解决办法
A、直接与当事人沟通。
了解当事人是倾向持有公司股份还是更愿意获得现金?
然后按照他对公司的贡献大小,以及为公司服务的时间长短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请注意,这里要考虑到对方的薪资及公司的现金流水平。
如果当事人在公司的时间不长,但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可以把他的角色由合伙人变成顾问,让其续持很少一部分股权,在一定期限内使用现金收购其所持股份,或者在融资和上市过程中稀释他的股份;
如果当事人有极端行为,那么可以直接扫地出门,并不提供任何补偿,当然这需要在原始股份协议中有关约定,且对方违规行为符合其约定条款。
B、与主要投资人商议
具体商议方式要因人而异,比较熟的人可以直接咨询他的看法,平时交流较少的人最好等到水到渠成的时候再谈。
可以动员公司最大的投资人与当事人沟通,争取拿出各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C、与律师沟通
把当前情况告诉律师,为接下来的行动寻求法律依据,并提前准备相关的法律文书。
合伙人的突然离职通常会影响团队的稳定性,因此处理此类问题要提前布控,并采取恰当的处理方式,最大限度的降低其负面的影响,让团队成员愿意继续相信和支持公司。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它同样也适用于创业团队,当某位合伙人已经不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那么他的离开对企业来说是件好事,同时对其本人来说也未必是件坏事,重新出发也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只是我们在把不适合的人踢出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千万不要鱼死网破,那样对谁都没有好处。
好聚好散才是合伙创业的精髓所在。
>合伙干餐饮是一件想象中挺美好,现实中却一地鸡毛的事,几乎等同于自杀,只是有的快点,有的慢点罢了。
”
小马和两个近20年的老同学合伙开了一家早餐店,投资了90多万,但是早点部开业后,身为法人的小马不仅迟迟未能得到分红,甚至连查看店铺账目的权利都没有。
2019年4月店铺关门,合伙人肖某告诉小马,店铺一直亏损,没有利润可以分,小马觉得自己被欺骗了,遂将两个合伙人告上法庭,要求归还投资的30万元。
但因双方都无法提供餐厅经营的财务证明,无法完成审计,小马的诉求被驳回,这份判决令小马倍受打击,目前小马又提起上诉。
3个20年的老同学合伙开早餐店,投资90万
2017年,小马辞职,以跑快车为生,老同学肖某为他介绍了一份保险公司的工作,他就此与肖某和另一位老同学张某走得近了许多。
他们三个人从中专到专升本一路都是同学,三人已相识了近二十年,上学时三人关系不错,虽然毕业后联系不多,只是过年偶尔聚一下,但彼此之间的同窗情谊一直都在。
小马和肖某、张某在一起时,常讨论是否可以一起干点什么挣钱,小马记得早先提到的都是刨冰一类的小生意,计划每人的出资金额也就10万左右。
“2018年四五月份,他说仨人一块干买卖,没说干什么,就说一人掏30万,后来说一起干个大点的早点部。”
2018年5月29日,小马分两笔转给肖某共计30万元,打完钱后,小马就感觉出了一些变化,“转钱之前,肖一天三遍地给我打电话,转完钱后,就变成我追着他了,前期准备我都插不上手,问经营情况,他回答得也很敷衍。”
< class="pgc-img">>股权平均,开业以来始终没有签合同
早点部加盟的是一家知名品牌,于2018年7月13日在河北区宿纬路开业,店铺面积180平米,小马是法人。
三人约定的合伙方式是小马出资30万元,肖某、张某各出资25万元,利润各分三分之一。
有空的时候,小马会去店里帮帮忙,但直到店铺开始运营,很多问题都还没有明确,他们三个合伙人之间甚至没有签一份合同。
“我多次提出过签合同,但是肖某说签合同就生分了,他说他和张某一起做生意从未签过合同,还说3个人里我条件最不好,挣了钱会先紧着我,最后我妥协了。我们口头约定,店铺经营由肖某主管,大家按月分红。”小马说。
生意看着红火,却没分红,“兄弟情”出现裂痕
在小马的印象里,店铺的生意一直不错,他向记者展示了一段开业初期的视频,因为促销力度大,视频里等候购买的客人从店内一直排到店外,大厅也几乎都坐满了。
“开业第二天还是第三天的时候,我和肖某坐在车里一起数钱,我记得那一天微信收入3千多,现金收入3千多,一共7千多。
后来还有一次,我问肖某经营情况,他说那个月盈利了2万,但是不能给我分红,因为下个月要发工资,还有别的用钱的地方。”
经营两个月后,小马还是没有见到一分钱分红,他再次找到肖某,要求查看经营账目,但遭到拒绝。
“我提出要知道三个人的投资是怎么花的,肖某给我讲他装修花了10万,店铺转让花了十几万,各种打点花了多少万,我说口说无凭,我要看店面流水,肖说,那是他的隐私。”
此时,小马已开始怀疑,90万开一个如此规模的早点部是不是投资过高了,他想知道肖某和张某真实的出资情况,但无处查询。
< class="pgc-img">>三人对铺公堂,彻底反目
小马向肖某、张某提出退伙,但二人未给出明确意见,于是小马在2018年10月将肖某、张某二人告上法庭,要求解除与二被告的合伙关系,并由二被告退还其投资款30万元。
而提起合伙经营的事,肖某也有一肚子怨气,肖某说,店铺里的事一直都是他忙里忙外,但他是第一次做餐饮,没有经验,开业初期优惠力度很大,每卖出一根油条就赔1角钱,豆浆白送,拉面买一碗送一碗,所以看着人多,其实店里不挣钱。
“但这些事他都不能理解,他就是只能挣钱,不能赔钱。”肖某说。
肖某告诉记者,前期他和张某一人出资15万,整个经营过程中他实际出资了18万,本钱花完后,新产生的费用也是由他支付的,前后花了差不多18万,为了尽早止损,他才想到要将店铺转让,没想到还被小马搅黄了。
“他什么钱都不出,后来房租都是我交,一个月8000元,他还申请了财产保全,一下子把账都冻结了,他做的挺绝的。”肖某说。
然而一审判决书中记述,肖某自述2018年6月2日通过手机银行转账8万元为12个月的房租,但这家店一共只开了9个月的时间,经营期间不应再需要缴纳房租。
对于从未签合同的问题,肖某表示小马所说不属实,“别人不跟你签合同,你会掏钱投资吗?我们之所以没签合同,是因为我们仨谁也没提过这件事。”
< class="pgc-img">>账目不清、报表缺失,理不清的“糊涂账”
庭审期间,针对小马的诉讼请求,肖某不仅认为小马无权要求返还30万元投资,还要与张某共同承担经营亏损的25万余元,另要求小马赔偿因他搅黄转让而产生的28000元损失。
1.合伙人出资情况不明
法庭认定小马完成了全部出资义务。肖某在庭上出示了他个人账户的打款记录,从2018年6月8日到10月3日,肖某分8笔向账户内转款28万余元,连同账户余额共计33万余元。
张某陈述,他曾给肖某账户分两笔打入共计23614元,外加肖某曾欠他的10万元也转化为投资,肖某对这一说法表示认可,照此计算,张某的投资金额估算为12万余元。
肖某称8笔转账为他的投资,刨除张某的转账和债权转化的投资,则肖某的投资额估算为18万元。
但法庭认为,肖某向法庭提交的银行流水大部分无法提供去向,应由肖某负责举证的张某的近15万元出资亦无法提供有效证据,故法庭无法认定二被告是否履行了出资义务。
< class="pgc-img">>2.经营账目、资金流水缺失
对于餐厅的实际经营情况,小马曾向法庭提出审计申请,法庭以摇号形式选定了一家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但因双方均未提供报表、账簿、凭证,审计未能进行。
肖某告诉记者,早点部的经营花费很零散,买菜买肉不可能有发票,但店里有账,他曾找到一家北京的事务所对他的店内经营账目进行了审计,并将这份审计报告作为证据提交给了法庭,但未被采信。
“被告在庭上提交的是手记的账本,还有手机转账记录,但是审计需要正规发票。”小马的代理律师告诉记者。
2019年10月8日,本案一审判决下达,法庭判决三人解除合伙关系,驳回原告要求二被告返还30万元投资的诉讼请求,且案件受理费全部由原告承担。
对于这个结果,小马难以接受,随即选择上诉。
< class="pgc-img">>合伙开餐厅必须清楚的五个问题
这个案例中,合作各方不仅仅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并且,资金流水、经营数据这些也都没有,所以导致法官也无法做出判断,彻底变成了“清官难断家务事”。
职业餐饮网特约律师餐饮法务君特别提醒,合作开店的时候,以下材料都非常重要,应该妥善保存:
(1)合作合同/出资协议;
(2)公司章程/合伙企业协议/代持协议;
(3)投资款打款记录;
(4)店铺经营数据,包括采购/销售数据,房租、装修、设备、人工等其他所有支出明细;
(5)合伙人沟通记录(建议最好以书面、电子邮件方式);
(6)其他与合作经营相关的证据材料。
合伙干餐饮是不推荐的,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必须要合伙开餐饮,那以下几点可以参考下:
1,合伙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缺钱还是缺人缺资源?合伙更多的是资源的整合;
2,分工要明确,谁是绝对的老大,其他人可以发表意见,但决定权应该只有一人;
3,如何出资,如何分钱更要详细说清楚,各自分成的比例,支付时间等;
4,把可以设想遇到问题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都尽可能略都罗列出来;
5,对于退出的方式也要提前在大家开诚布公地谈好,怎么结算,怎么支付等。
以上内容都要详细地白纸黑字的写到合伙协议里,别怕烦或不好意思,开始打好基础,后期会轻松不少。
窝里耗一直是餐饮的大忌,很多不错的餐饮项目,就是自己把自己搞死的。
合伙干餐饮,是件风险巨大,回报未知的事,且行且珍惜!
消息来源:中国青年网,职业餐饮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