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清明节消费提醒理性消费文明祭祀
清明小长假即将到来,祭祀用品消费和旅游消费将会大幅增长。4月1日,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指挥中心发布消费提醒,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安全出行。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指挥中心提醒广大消费者,参加店内优惠活动选购物品时,了解清楚相关优惠促销的限制性条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理性购买,切莫冲动消费。签署旅行合同时,仔细阅读相关条款,落实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租车出游要选择证照齐全的正规租赁公司,签署详实的租车合同。在正规殡葬用品店,选购明码标价的祭祀用品;祭奠凭吊时,选择在空旷场地燃放祭祀用品,避免引起火灾。购买预包装食品时,留意生产日期、保质期,选择包装完好、无渗漏、无破损的商品。(记者 袁文波 实习生 王苗苗)
标题:清明小长假嘉峪关烤肉麻辣烫“圈粉”无数
中国甘肃网4月7日讯据嘉峪关日报报道 (记者 郭振兴) 4月4日是清明小长假第一天,我市旅游市场迎来今年首个小高峰,大家在赏雄关美景、品雄关美食的同时,我市名小吃嘉峪关烤肉、嘉峪关麻辣烫更是“圈粉”无数,受到外地游客的热捧。
当晚7时许,记者在兰新东路、胜利南路的多家烤肉店看到,就餐客人很多,部分烤肉店内还排起长队,一桌难求。游客表示,来嘉峪关前,听说嘉峪关烤肉非常好吃,到了嘉峪关之后,发现嘉峪关烤肉不但好吃,服务还热情周到。游客喊话,嘉峪关烤肉该出圈了。
来自兰州的游客刘元鹏告诉记者,大家都说,不登嘉峪关长城,不吃嘉峪关烤肉,等于没有去嘉峪关旅游。因此,他来嘉峪关旅游,去的第一个景点就是嘉峪关关城,晚上就来品尝嘉峪关烤肉。刘元鹏表示,嘉峪关烤肉果然名不虚传,味道非常鲜美,香气也十分诱人,这和其他地方的烤肉完全不一样,给嘉峪关烤肉点赞的同时,他也十分乐意把嘉峪关烤肉推荐给自己身边的同事、朋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清明小长假期间,我市餐饮行业生意火爆的不仅仅是嘉峪关烤肉,嘉峪关麻辣烫同样也受到顾客青睐。4月4日下午5时许,记者在胜利南路一家经营了25年的麻辣烫老店看到,尽管不到用餐高峰,但店内已经座无虚席。用餐的市民表示,从小到大,就喜欢嘉峪关麻辣烫的这个味道,吃嘉峪关麻辣烫不仅仅是一种情怀,更是又一次来满足自己的味蕾。
就餐顾客李晓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天水麻辣烫最近火出了圈,嘉峪关的麻辣烫也非常好吃,味道鲜美,希望更多的外地朋友来嘉峪关旅游,品尝嘉峪关美食。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每到清明时节,杏花带雨而开,梨花伴露而眠,垂柳随风而舞,浮萍逐波而行……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清明寒食,承载着岁月的研磨,熟悉的味道萦绕心底,穿过岁月的长廊,停在那故乡的小院里,仿佛间,又嗅到了那个味道。
在松阳,清明节最主要的饮食就是清明粿,临近清明,松阳人几乎家家都做清明粿。
“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清代食神袁枚在《随园食单》提供了堪称典范的精粹版菜谱。
松阳人做粿用的是荚克或蓬儿(也叫蓬蒿,即诗经中的“莪”)。
荚克学名棉菜或鼠齿菊;蓬,就是最常用的蓬蒿、艾蒿,有散寒祛湿、温经止血的作用。
过去一般人家若家人有患慢性病者,用蓬做粿胚;否则,摘荚克做粿胚,松阳人说荚克“发”的触百病,故常忌之。
粿胚,主要是糯米,有的根据个人口感掺入粳米或籼米,淘净浸泡一昼夜,磨浆沥干,蓬或荚克捶细,按比例揉合,软硬适宜。
青粿的馅有甜、咸两种。
甜的有赤豆沙(煮熟捣细)、芝麻(白、黑),困难时期会用大豆、玉米以及大米炒熟磨粉当馅,还有的是清明前几天,拗松树的花芯,采花粉用来做馅,有些涩嘴。
咸的有肉豆腐笋、腌菜、辣菜(芥菜芯)及其他质硬蔬菜。
清水加碱(目的为保持青色)烧开,把“青”下锅汆过,捞出研磨,然后加入米粉,加些熟油,均匀揉搅成坯。
浸泡一夜的艾草,经过反复捶打让艾草汁液与米粉充分混合。
粿坯粿馅都备好,就可以包清明粿了。
蒸时垫的树叶,有箬叶、青岗树叶,最近也流行用桂叶和柑橘类树叶。
包好后上笼蒸,是讲究火候的,当然最好是柴火灶。
松阳有句土话“清明过了烧午补、八月十五过了除午补”,是说清明过后日子长了,做工的人中饭到晚饭相隔太长,因此,中间要烧点点心,直至八月十五。
这个“午补”,松阳人的乡愁就是“青饼儿”。
农村最常见的“午补”是“米鸡娘”,过去这是松阳传统的田头点心之一,尤其到木槿发芽的时候。
贤惠的主妇常去采木槿芽和面鸡娘一起烧碗点心,叫小娃送去田里,给种地的男人当“午步”(加餐)。
松阳人在做清明粿时,会多做些青粿胚,然后搨成圆饼状,食指中间戳个洞,晒硬之后,用棕篱穿起来继续晒干,然后贮藏。
一枚枚面鸡娘青玉璧似的,在太阳下妥妥躺着,吞吐不尽的清明之气。
再想到这原是预备日后要暖暖地熬一碗点心,送去田头给种地的人的,就这样被一份关照推进推圆了。
(据松阳发布,原标题《清明“食”节|那一味人间烟火!》。编辑 黄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