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么是抖音外卖的最大“盟友”,目前有四万多家商户参与双方的合作项目。 (视觉中国/图)
短视频巨头抖音手握流量,冲进了本地生活服务的战场。
本地生活服务,向来是互联网大小巨头的必争之地,经历过“百团大战”的厮杀和兼并,美团以六成的市场占有率雄踞首位,竞争格局初显。
2023年2月,“抖音将于3月1日上线全国外卖”的消息冲上微博热搜。很快,抖音(BYTE.Nasdaq)否认了这一消息,称只是在三个城市试点,后续试点城市暂无具体时间表。近两年来,抖音在电商领域动作频频,抖音电商、抖音超市、抖音团购陆续上线。
“2019年,我就预感到抖音与美团之间必有一战。”时餐教育联合创始人杜煜天是饿了么的早期员工,而后创业做本地生活商家的代运营,现在从事餐饮培训。
他观察到,短视频内容天然具有导购属性,最易通过本地生活变现。抖音切入本地生活带来一种全新的打法,即以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为基础,实现人货匹配。“过去是用户有了需求再通过搜索找货,抖音则是通过内容给用户创造需求。”
看到视频,就能买
相比传统电商平台而言,抖音卖货是含蓄的。
目前仅有“抖音商城”提供了专门的网购入口,点击抖音页面最上一行的“购物”字样即可进入商城,商品以卡片形式陈列,点击商品可以进入不同的网店。“抖音超市”更低调,要单独搜索关键词才能找到入口。
团购和外卖等本地生活服务“藏”得也很深,只能通过关键词搜索或者打开功能栏里的“吃喝玩乐”才能看到。
但这些路径,对于用户来说颇费周折,按照抖音的产品逻辑,他们更希望消费者在刷短视频的时候“偶遇”某款产品或服务,被短视频的内容吸引、产生消费兴趣,进而完成消费。内容的价值就在于创造需求,而非被动等待。
用户只要打开抖音“本地”频道,上下滑动三个视频内大概率就会遇到一个探店类的短视频“广告”。随手打开一则视频,就看到刚经过高温烘烤的披萨色泽鲜亮,轻轻一提便能做到完美拉丝,视频博主边吃边用兴奋的语气表达着“薅羊毛”的喜悦。
看到,就能买。对视频内容感兴趣的用户只需要点击页面上的POI地址定位,就能打开商家信息介绍页和商品的团购及外卖信息。POI指的是Point Of Interest,可以简单理解为定位,这也是链接短视频内容和商家门店的桥梁。
随机点开几个短视频广告的POI地址,链接跳转的商家主要以团购服务为主,内容为套餐。
广州多家提供抖音团购服务的餐饮商家均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目前团购套餐仅支持到店核销,无法提供外送服务,“店里人手不足”。也有商家给出另一种解决办法,由消费者自行联系配送人员到门店取餐。
抖音寻找盟友
陶陶居是广州少数几家抖音既有团购又提供外卖的商家,外卖由饿了么提供服务。外卖产品后显示饿了么的标注,点击“点单”直接跳转到饿了么抖音小程序,商家出餐后由饿了么骑手配送。下单时可以选择抖音支付或者支付宝支付,尚无微信支付的选项。
2022年8月19日,抖音与饿了么双双官宣达成深度合作,将助力商家为抖音用户提供内容种草、在线点单和即时配送的本地生活服务新体验。饿了么目前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市占率仅次于美团。
目前抖音的外卖到家服务中,饿了么既提供单点也有套餐选择。
一位行业内知情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目前双方合作的城市在全国共有二十多个,包括南京、上海、成都、北京、杭州、广州、深圳、武汉、宁波、福州、厦门等。部分大型连锁品牌的门店遍布全国,多地的消费者都能在抖音通过饿了么小程序实现下单配送。当前,全国已有四万多家商户参与抖音与饿了么合作的外卖到家项目。
除了与饿了么合作外,抖音此前回应媒体表示,北京、上海、成都三地在试点抖音自营外卖。在这三个城市的商家页面上,既有团购优惠也有外卖服务,且没有“饿了么”字样。
但目前自营外卖还远不成熟。例如在上海浦东花木地区打开抖音外卖,店家仅有10个,且有的不营业,有的超出外卖配送范围,虽然距离还不足5公里。除了即时配送外,还可以选择“先囤后送”或数天内预约送单。
杜煜天表示,要做电商,无非是要实现三大要素,信息流、现金流和货物流。信息流指的是要让消费者看得到商品,现金流是消费者能在平台顺利下单,货物流则是货物能顺利送达消费者手中。前两项,抖音都已实现,而货物流最考验平台的履约能力。
可以说,履约能力是抖音外卖现阶段的短板,这也成为抖音挑选盟友的关键因素。
前期与饿了么合作,既能解决抖音的外卖供应量问题,又能保障履约能力,而后期自营外卖,抖音则不得不依赖于第三方配送平台。目前,抖音与达达、顺丰、闪送等多家第三方配送平台达成战略合作。
南方周末记者在北京、上海、成都三地餐厅的抖音主页外卖下单,订单页面显示,物流为商家自配送,有的商家需要消费者支付物流费,有的则无须支付。成都一家线下餐饮门店的服务人员在电话中确认,目前无须消费者支付配送费,配送方为门店工作人员。
关于与抖音的外卖合作,达达(DADA.Nasdaq)方面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目前与抖音合作平稳,配送单量稳步增长。
通过外卖业务,也能看到巨头平台“牵手”的痕迹。如抖音与阿里巴巴旗下饿了么合作,且支持支付宝付费;抖音电商第一时间与京东物流达成了合作,自营外卖的合作方也是京东旗下的达达快递。
对于外卖业务的相关问题,抖音方面婉拒了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
高客单价
抖音做本地生活服务,主要挣的是佣金,又称为平台服务费或软件服务费。
2022年美团(03690.HK)前三季度业绩公告显示,收入主要由配送服务、佣金、在线营销费用和其他服务及销售费用组成。相较之下,抖音外卖的配送服务主要由第三方平台或者战略合作方负责,佣金是主要收入。
对于参与抖音外卖的饿了么商户而言,是否会面临两大平台的双重抽佣?
前述知情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抖音获得的订单,由饿了么收取物流费用,商家只需按照抖音的抽佣比例支付佣金,比如美食餐饮类的佣金比例为2.5%,并不会双重抽佣。
陶陶居负责人亦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参加抖音和饿了么的合作项目后未产生二次抽佣的情况。目前,陶陶居抖音外卖的物流由饿了么骑手或达达配送,加上陶陶居本身就有自营外卖的业务,并不增加物流成本。
根据抖音现行的政策,平台佣金费率大多维持在2%-4.5%之间,最高不超过8%。非生活服务类商家的商品或服务,佣金费率为0.6%。
该政策还对新商家设置一个月的保护期,保护期内所有结算商品服务费率均为0.6%,即只收取支付服务费。在扣除支付服务费后,对于合规经营商家,平台会返还50%的软件服务费,对某些符合条件的小微商家或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商家,最高能返还100%。
但杜煜天发现,对于商家来说,尽管抖音的佣金不高,营销成本却不容忽视,尤其是短视频平台上想获取更多的流量,短视频制作和达人带货推广成本必不可少,“支付给‘达人’的差不多在5%-10%”。
“达人”的佣金相当于流量费用。传统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商家必须要买流量,才能把门店推到前排,而抖音上达人抽佣发生在消费之后。相较之下,对商家来说,达人带货的性价比更高。
杜煜天评价,这也恰是其高明之处,抖音有大量的用户生产内容,垂类达人众多,入驻商家只要在抖音来客系统设置佣金,就可以完成达人招募,省去短视频生产制作的烦恼。抖音来客是抖音面向商家开发的后台系统。
流量费用、平台佣金,再加上物流成本,使得在抖音外卖里低客单价的产品很难做。所以,无论何种形式的抖音外卖,高客单价的套餐都是商家主推产品。如陶陶居北京太古里店的外卖到家套餐为盐焗鸡双人套餐,原价334元,优惠后价格也为188元。
比较抖音饿了么小程序和美团的商品价格发现,陶陶居这种大型连锁餐厅,给两家的单点商品价格完全相同,但菜品数量上美团明显多于抖音的饿了么小程序。
而“喜姐炸串”这种提供全国加盟的街边小吃店,同一家门店在不同平台的套餐产品优惠后价格存在差异。抖音饿了么小程序商品价格略低于美团。
值得一提的是,本地生活领域过去花大力气做地推,要求平台具有极强的市场渠道能力。而当下,商家、用户教育已完成,抖音则采用本地生活服务商的模式帮其打开市场局面。
本地生活服务商指的是抖音签约授权的服务商,既为平台招商,又能为商家提供代运营服务。
服务商通过绑定商家,接管商家的抖音来客账号为商家提供代运营服务,只要商家在抖音产生的收益,服务商就可以从中抽成作为推广服务费。
对服务商而言,想获得更高收益,投入精力做单个门店代运营不如多绑定新的商户。服务商绑定的门店数量越多,即使单店抽佣比例降低,整体佣金收益也足够可观。杜煜天说,目前有些本地生活服务商还往下放二级、三级的代理,再跟下级服务商分成。
南方周末记者获得郑州一家抖音本地生活服务商的招商资料,写着缴纳五千元加盟该企业,与商家达成合作无须进行产品开发,经商家授权接入抖音来客,绑定商家账号,短至三个月长则一年,设置好佣金比例后,实行三方分账。
美团涉足短视频
抖音在本地生活服务上摩拳擦掌,美团在短视频领域也跃跃欲试。
有媒体报道,早在2020年,美团就推出了“美团Mlive直播”小程序,内容主要以商家自播为主,上线的产品则是团购商品。初期的入驻商家多为医美、教育等相关行业,用户可以在直播间购买到许多特价商品。
2021年7月,抖音就内测了“心动外卖”,但不到半年该程序便下线了。同年年底,美团在探索短视频的道路上有了新进展,宣布与快手达成战略合作。快手上线美团小程序,吸引了不少餐饮类商家入驻。
2022年8月,美团在App内测短视频功能,主打看视频赚钱。目前打开美团,在个人信息页面上,还能看到“视频赚”的入口,点开后,每刷一条短视频,后台就能收到到账提醒,但短视频内容与产品导购、种草没有关联。
美团在短视频的探索不止于此。2022年11月,美团推出“上二楼”功能。这个功能的位置与“视频赚”不同,位于外卖页面的上端,用户下滑就能进入短视频界面。这个界面的内容多为团购商品信息。
有媒体报道,“上二楼”目前已下架。但有部分消费者还能在美团外卖页面通过下滑的方式“上二楼”。
一位资深外卖行业研究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此前美团在部分城市上线短视频测试功能,仅为小规模业务营销动作,主要目的是提高用户黏性及活跃度。
虽然业务“互探”,但平台们对此却十分低调。南方周末记者先后约访了抖音、美团、饿了么、达达快递等话题相关平台,他们均婉拒了公司层面的采访。
南方周末记者 周小铃 南方周末实习生 刘晓桐
源:福布斯中文网
【#抖音外卖收缩##抖音外卖从本地生活转移至电商部门#】据媒体“Tech星球”报道称,抖音本地生活的到家业务“团购配送”(即俗称的抖音外卖),正式划归至抖音电商旗下的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中。目前,小时达的频道内,已经上线“美食外卖”入口,服务涵盖大部分城市,用户可直接通过该入口点餐送到家。
这一变化早有端倪。今年6月,抖音生活服务的“团购配送”业务调整,该业务不再新增商家入驻,原有的团购配送商品预计7月15日下架,不再有新订单。由此可见,抖音外卖已从当初一个拥有一级入口的重要业务,变成如今抖音电商“小时达”的一个板块专区,无论是体量还是流量曝光上,都有一定的收缩。
与此同时,另外一家短视频平台快手也入局外卖到家。但一位快手本地生活员工透露,实际上,外送功能其实是为了支持本地生活商家的需求而做的产品小优化,并没有独立的服务入口,以及完善的配送体系,与真正的外卖平台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半年来快手在外卖上的缓慢进展,可以用“佛系”来形容。(Tech星球)
?
< class="pgc-img">>作者|成昱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
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如果说有什么比三分钟看完一部悬疑电影解说更令人诧异的,恐怕就是在抖音看到美团用自制短剧给自家“神券”打广告。
8月7日,美团自制原创短剧《我在日记本里逆天改命》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上线。与动辄上百集的霸总、复仇短剧有所不同,这部短剧只播出5集就宣告“大结局”,唯一的亮点是请来了号称“平替版黄渤”的喜剧演员王天放担任男主角。
近年来随着抖音的业务不断向外卖、团购等本地生活领域延伸,美团与抖音两大平台经常被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因此在外界看来,美团与抖音在本地生活市场上终有一战。
然而一部明显是美团为自家平台打广告的短剧,居然能够在抖音平台上线,这就不免令人浮想联翩:究竟是抖音一时疏忽,被美团“趁虚而入”?还是两大平台握手言和?
美团短剧,逐渐入戏
如果往前回溯会发现,美团早在2022年8月就开始测试短视频业务。当时美团借鉴了抖音极速版的网赚模式,按照观看时长和视频数向用户发放红包。此外,美团还尝试了“二楼”功能,当用户进入“外卖”模块时,通过下拉页面即可进入短视频界面。
美团不断尝试短视频内容的同时,内容市场本身也在经历新的迭代。
自2023年年底以来,短剧的持续火爆让美团看到了新的内容风口。公开报道显示,截至2024年3月6日,抖音短剧春节档共有8部精品微短剧播放量过亿,《大过年的》播放量已突破8亿,相关话题播放量超过44亿。
< class="pgc-img">>于是在今年3月,美团又将短视频栏目进行改版,增加了剧场频道。到4月时,剧场频道中又增加了精选短剧内容。目前在美团APP上,“剧场”频道已经被改为“短剧”,并且上架的短剧均可免费观看。
美团之所以不断投入短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团已经在短剧身上看到了流量的增长,以及通过内容化策略,为现有业务赋能的可行性。并且从美团APP上现有的短剧内容来看,美团的短剧内容更多是通过直接采买或内容合作的方式,接入到平台内部。
本质上,这更像是在美团APP内部新建了一个“小剧场”,用户日常使用美团时,如果对内容感兴趣或者是为了攒红包就会持续观看。
并且对比常见的由平台、用户和丰富的账号内容组成的短视频内容生态,美团“短剧”频道的视频账号存在感并不高,而且内容展示逻辑上更强调用不同题材的系列短剧,引导用户进入全集观看。
< class="pgc-img">>这种内容场景所具有的特点是,能够将用户从消费场景快速转移到兴趣场景,形成长时间留存。而在用户留存阶段,又可以通过外挂产品卡片或是屏幕推送,向用户推荐商品信息刺激购买。
去年8月,美团冠名快手星芒短剧《妻子的品格》时,就尝试过在内容场景下推送商品信息。当时除了品牌的常规露出,观众在观看这部短剧时,还可以点击屏幕边缘挂载的美团团购链接,抢购美团套餐。最终这部热播短剧的播放量达到了4.9亿次,也帮助美团验证了短剧场景下完成购买转化的可能。
其实,在和快手的合作中可以看到,美团和内容平台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
作为本地生活服务的主要平台之一,美团解决了用户在外卖、团购等消费场景下的确定性需求。而快手等内容平台,是通过满足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进而借助流量价值完成转化。
回到本次美团的自制短剧《我在日记本里逆天改命》中。
虽然在内容层面上,这部短剧的确是在为美团的“神券”打广告,但是在没有外部跳转链接的情况下,美团通过自己的官方抖音账号发布品牌相关内容,也合情合理。尽管在外部看来,平台之间或许存在竞争关系,但对内容平台而言,抖音也没有给予限制的理由。
< class="pgc-img">>值得一提的是,抖音平台上有很多短视频账号在带货美团外卖优惠券,并且用户点击广告链接后可以直接跳转到微信,被导入到美团相关企业的公众号。
相比在抖音平台官方账号发布“广告”,这种向外转化的“竞争”意味更明显。但它的存在也意味着,抖音对于平台竞争的感受或许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强烈。
抖音、美团终有一战?
关于美团和抖音的竞争关系,外界普遍认为是从2020年抖音布局本地生活团购业务开始的。
当年3月,抖音上线“抖音团购”,提供在线点餐、团购和外卖服务;7月,抖音开通了酒店预订和门票预订功能,实现交易闭环;9月,抖音推出“心动餐厅榜”活动,通过视频直播发掘最受欢迎的餐馆;到12月时,抖音成立了专门拓展本地生活服务的“本地直营业务中心”。而从2021年起,抖音本地生活开始加大对团购业务的推广,通过向重点城市商家提供免费上线、团购套餐0抽佣以及流量扶持的方式,来争取商家入驻。
以当时的视角来看,抖音本地生活业务的快速发展感觉就是冲着美团来的,但在业务发展模式和商业形态上,和抖音本地生活业务最相似的是大众点评。
上线于2003年的大众点评,是中国最早的第三方消费点评网站。其以用户为核心的点评体系,在外卖尚未普及时就创造了最成功的UGC内容生态。
< class="pgc-img">>只是在2015年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后,大众点评的内容价值难以通过市场实现有效转化,同时又因为外卖业务带来了明确的高速增长,因此在“美团点评”后来的发展中,大众点评的存在感一步步被弱化掉了。
对比活跃在图文时代的大众点评,抖音对本地生活业务的尝试,则是建立在视频化基础之上的。但是,也因为直播和短视频的兴起,抖音在发展本地生活业务时,面对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新市场。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74亿,使用率达98.3%,与排在第二的即时通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第一大互联网应用”地位愈加稳固,短视频应用的用户粘性最高,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51分钟。
随着短视频应用时长的占比不断升高,消费场景和消费决策的路径都在发生变化:2020年以前,CBD的白领们可能会在午休时打开外卖APP,然后决定中午吃什么;但今天,白领们可能在前一天晚上观看某场直播,或是早上在地铁、电梯间刷到的短视频里,就提前下单了外卖券,并且在午休前就想好了要点什么外卖。
< class="pgc-img">>这种兴趣电商逻辑包裹下的本地生活服务,对消费者来说更有“诱惑性”,而对类似于“坐商”,即使用场景普遍是在用户产生明确消费需求后,再为其提供具体解决方案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来说,“视频内容+本地生活服务”也更具有威胁性。
实际上,美团正是因为洞察到用户行为习惯在悄悄变化,所以才从直播、短视频再到短剧,不断进行内容化尝试,以至于如今左手直播右手短剧、短视频的美团变得越来越像抖音。而美团短剧在抖音的上线,本质上也反映了抖音的内容属性对于本地生活市场的价值。
但这也抛出了新的问题:当美团越来越像抖音,就能打败抖音吗?而从抖音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变成了“视频内容+本地生活服务”就能取代美团吗?
错位竞争还是正面较量?
在2023年一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美团创始人王兴在回答分析师关于“如何看待当下餐饮外卖和到店消费这两个行业的市场竞争情况?”的问题时表示,“其他竞争对手,包括其他既有平台,还是新入场的短视频平台,都不具备挑战我们的实力。目前来看,短视频平台提供的还仅限于有第三方参与团餐配送服务,这种模式对于美团影响有限”。
王兴的自信来源于美团自有的骑手大军,以及十几年积累的外卖商家。但是本地生活不只有外卖一个赛道。
本地生活的本质是深入到日常生活消费中的各种场景,通过优质的履约服务,满足消费者“日化生鲜药”的确定性需求。美团的优势在于履约,而当内容逐渐抢走流量,确定的需求有可能被提前发掘造成流失,这是美团所担心的事,也是抖音最擅长的事。
< class="pgc-img">>今年1月,在抖音生活服务举办的“平台治理开放日”活动上,抖音生活服务相关负责人分享的数据显示,2023年生活服务内容每月新增的达人数量超过40万,直播开播量与短视频投稿量相比前一年分别增长175%和160%;在到店履约方面,2023年消费者在平台下单并实际到店的订单数量同比增长179%。
坦白来说,外卖业务和到店业务本就不是同一个市场。所以美团和抖音过去因为业务重心有所区别,一直是错位竞争的关系。但是抖音在本地生活领域的各种尝试,不得不让美团提高警惕。
2022年8月抖音和饿了么共同宣布达成合作。今年年初,又有媒体传出抖音将以75亿美元价格收购饿了么70%股份的消息。当时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一旦完成收购,抖音将正式杀入美团腹地,双方宣告正面开战。虽然相关消息很快被辟谣,但美团没有忽略这个信号。
不久前,快手、美团宣布战略合作全面升级,未来三年快手美团合作范围将扩大至全国的“百城万店”。这次合作的目的,显然是美团想借助快手的流量,巩固自己的本地生活阵地,而一直强调商业化目标的快手,也能在美团的帮助下,提升自身的货币化能力。
< class="pgc-img">>根据快手官方数据显示,今年6月,美团商家在快手销售额(GMV)增幅超38倍,订单量同比超10倍增长。今年以来,美团商品在快手直播间的月订单转化率环比提升5%。需要指出的是,这几组数据看上去特别亮眼,但是因为缺乏具体销售额作为对照,对于美团商家在快手平台的经营状况,仍然缺乏更直接感受。
过去在讨论美团和抖音的竞争时,人们常常忽略了一个问题,从一开始在直播间卖团购券、上线外卖服务,抖音更多的是利用平台流量为商家提供成交机会。包括在生鲜类目,抖音引入的也都是永辉、物美、朴朴等大型平台和商家。
所以抖音其实是基于流量场景思维,想要占据生活内容和消费入口的流量生态位,成为提供本地生活服务的“商业中心”。通过接入各种商家提供优质服务,实现用户从内容消费到生活消费的习惯养成。
美团则是基于业务思维,通过增加短剧内容以及外部平台投放,强化内容印象,在工具属性外拓展内容流量池。
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聚合用户流量、把控用户需求,只不过路径不同,并且现阶段用户尚未在两种习惯中进行“二选一”,因此抖音和美团还没有到正面交锋的阶段。
更重要的是,当下整个消费市场面临确定性需求增长见顶的问题,平台和商家都在用价格换单量,这样的市场环境恐怕不太能够允许平台之间展开更多贴身肉搏。因此,避免不必要的内卷,利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地建立优势,是美团短剧上线抖音的实际原因,这也是抖音和美团之间“偶然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