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赫法什,演员的肢体实在太棒了,看得眼睛都不想眨。”观众李女士说。3月22日至24日,来自英国的赫法什·谢克特舞蹈团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带来《双重谋杀》,在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舞蹈板块率先亮相。戏剧性的肢体、充满摇滚气质的音乐,让赫法什·谢克特舞蹈团在全球现代舞团中独树一帜。此次舞团来华仅上海一站,吸引全国各地舞蹈爱好者拉着行李箱来沪观看。
今年的“上海之春”包含66台主体演出和10项专项主题活动,其中,国际交流演出占比30%。舞蹈板块的9台演出中,包含了海内外不同舞种的优秀作品,有经历时间考验依旧常演常新的经典之作,也有受到当下年轻观众追捧的新人新作。这场舞蹈的盛会给观众多元的选择,也给文艺工作者们带来思考:创作中的同质化难题如何破解?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动观众?
赫法什·谢克特舞蹈团作品《双重谋杀》 董天晔 摄
名家名团来沪,增进中外文化交流
“上海之春”是艺术爱好者们一年一度的盛会,也是文艺工作者们切磋交流的平台。在《双重谋杀》首演现场,记者遇到许多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职业舞者和创作者。
从广州特地飞来的舞者张先生说:“赫法什盛名在外,我们是一定要看的,我已经碰到好几个朋友,感觉全国的职业舞者都来聚会了。”
知名编导和舞者王亚彬就是赫法什·谢克特的粉丝,她说:“赫法什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激荡的视觉,在音乐和剧情方面也有致命的吸引力。他的作品拥有令人‘过目不忘’的神奇能量。”
赫法什·谢克特舞蹈团作品《双重谋杀》 董天晔 摄
“过目不忘”的能量来自哪里?记者采访了赫法什·谢克特舞蹈团二团排练总监张建明。张建明说:“赫法什的创作,最大的秘诀就是真实。他会把自己的想法直接大胆地呈现在舞台上,很少加以包装。其次,他的作品非常开放和包容,你看我们台上的舞者来自不同国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他们在台上不只是一个角色,也是他们自己。”
演出上半场的《小丑》营造了一个超现实主义世界,并提出一个问题:以娱乐之名,我们能走多远?下半场《重生之路》则画风突变,演员们穿着最常见的T恤或衬衫,演绎千千万万普通人。演出最后,演员们跳下舞台,与观众拥抱。
赫法什·谢克特舞蹈团作品《双重谋杀》 董天晔 摄
赫法什·谢克特舞蹈团执行制作人柯莱特·汉斯福德说:“赫法什是一位全能艺术家,他是鼓手出身,他的舞蹈作品的音乐几乎全都由自己操刀,除了舞台,他也涉足电影等其他艺术领域。我想,创作者不应该为自己设限,要永远保持好奇心,探索永无止境。”
除了《双重谋杀》,观众熟悉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天鹅湖》也将出现在“上海之春”的舞台。3月29日,俄罗斯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团将携《胡桃夹子》来到上海保利大剧院,观众将再度感受经典作品穿越时空的魅力。
经典与新作展现中国风格、东方气韵
今年的“上海之春”,有多部“上海出品”的经典与新作上演。《白毛女》60周年庆典演出将于4月13日亮相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自1964年首演至今,原创芭蕾舞剧《白毛女》已演出2000余场。
上海市舞蹈家协会主席、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说,《白毛女》是上海芭蕾舞团的“传家宝”,它标志着中国芭蕾从无到有的突破。上芭《白毛女》已传至“第九代”,此次亮相的“喜儿”“大春”等主要角色都只有20岁出头。除了《白毛女》,上海芭蕾舞团还将携新作《大地之光》登台“上海之春”。
上海芭蕾舞团《白毛女》
“上海出品”舞蹈诗《一条大河》将于4月14日亮相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海艺剧场。这台全新作品从南水北调世纪工程中汲取灵感,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奋进画卷。据导演曲慧佳介绍,《一条大河》突破传统舞台的创作思维,以中国舞元素为主体,融合华尔兹、伦巴、斗牛舞等国标舞动作,展示中国精神力量,弘扬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香港编舞钱秀莲将带来极具东方气韵的现代舞《和春之祭共舞》。作品中,舞者们用自由的身体来展示云山、松林、飞瀑、河流等自然意象。钱秀莲还从太极推手等武术招式里提取元素,融入作品之中。来自广州歌舞剧院的民族舞剧《醒·狮》则将南拳马步以及南派醒狮特有的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难度技巧汇入舞蹈语言,让整部舞剧刚柔并济、张力十足。
舞剧《醒·狮》剧照
“上海之春”历来是新人新作的舞台,“第七届上海舞蹈新人新作展演”将于4月3日举办,集中展示45个优秀新作。两年一届的展演,聚焦上海舞蹈新生力量的成长,挖掘打磨优秀舞蹈作品,培育有实力、有担当的青年编创、演员队伍,成为本土青年舞蹈人才交流展示的重要平台。
栏目主编:施晨露
来源:作者:吴桐
月6日-7日,上海歌舞团以“多彩非遗耀丝路 魅力歌舞谱华章”为主题,通过舞蹈声乐基训、交流演出等形式,与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十二木卡姆歌舞团开展沪喀两地文化交流。
交流现场,上海歌舞团
交流现场,上海歌舞团
4月,上海歌舞团由团长带队,组织声乐、舞蹈演员等专业骨干共25人,赴莎车县开展“国学诗词润丝路”喀什四县校园行活动,精心选配了12首青少年学生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作为演出内容。
其间,上海歌舞团先后奔赴3个教学园区、7所学校,完成10场演出活动,覆盖超11000人次。演出间隙,上海歌舞团前往十二木卡姆歌舞团交流,两团现场约定,在8月相聚上海。
交流现场,十二木卡姆歌舞团
交流现场,十二木卡姆歌舞团
“多彩非遗耀丝路 魅力歌舞谱华章”文化交流是一次对非遗文化、江南文化、国学诗词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创新。
上海歌舞团选派了舞蹈基训课教师方光、钢琴演奏张译文、青年歌唱家王译琳和梁彬,为十二木卡姆歌舞团的演员开展舞蹈和声乐基本功交流学习、中国舞舞段赏析、民族声乐与演唱艺术培训等,并选配了5首极具江南特色的国学诗词、经典歌曲,以及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经典舞段“渔光曲”,作为交流演出内容。
十二木卡姆歌舞团在编排世界级非遗“十二木卡姆”的基础上,带来了乌孜哈勒木卡姆片段《欢度佳节》、乐器合奏《春天》、女子群舞《朱拉》、乌孜别克舞蹈《埃西莱叶莱》、新疆民歌串烧《一杯美酒》、喀群赛乃姆《丰收的喜悦》等极具民族特色的演出。
交流现场
上海歌舞团团长王延表示,这次交流旨在通过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江南文化、演绎国学诗词,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与上海歌舞团的交流中,我们学习到了先进的教学方式,也看到了十二木卡姆艺术与江南文化、国学诗词之间碰撞出的特别魅力。”十二木卡姆歌舞团副团长余挺说,希望双方能够多交流、多合作,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据悉,今年下半年,上海歌舞团将继续赴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开展“国学诗词润丝路”喀什四县校园行活动,拟开展音乐会、音乐讲座10场。同时,上海歌舞团将在上半年已经创作《四时田园杂兴》《江雪》《元日》三首国学诗词歌曲的基础上,再新增创作《村居》《秋月》《赠汪伦》三首诗词歌曲。
第四届长三角文博会上,上海对口地区文旅产业展以“展中展”的形式举办。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展台前,上海客商对彝族刺绣兴趣很大,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你们有多少绣娘?我们提供图样你们能绣吗?这样一个图案工期大概要多久?”彝绣文化传承人张丽琼一直忙着解答来咨询客商的疑问,一个上午已经加了不少人微信。据她介绍,目前楚雄州有从事彝族刺绣的企业500多家,绣娘5.7万人。“之前接了一家企业的订单,一万件T恤的刺绣,我们召集一个县的绣娘,工期是20天。”张丽琼说。长三角文博会上,一家位于上海的台资企业也有了初步合作意向,后续准备到楚雄进一步调研。“展会对我们彝族刺绣是一种很好的展示和宣传,产业发展起来也能带动楚雄贫困山区的绣娘就业。”张丽琼说。
展厅一瞥。
除了拿订单,长三角文博会也让对口地区的参展商更加了解市场。普洱市展台前,来喝茶、品茶、买茶的观众络绎不绝。普洱景素茶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贺海善告诉记者,这次他们带来了茶、咖啡、瓦猫等7项非遗特色产品。“我们在西边,上海在东边,这次来展会让我们更加了解东部的消费文化,比如比起饼茶,上海消费者对袋装的、独立包装的茶叶更加偏爱。”贺海善还发现,上海消费者对云南守护宅院的“瓦猫”元素很感兴趣,一款瓦猫和茶叶相结合的包装特别受青睐。“后续我们在考虑产品研发设计的时候,就会根据这次的经验把在地文化和当代的美学融合在一起。”他说。
喀什展区是最热闹的,60余名专业演员穿着漂亮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现场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叶城赛乃木还有麦西热甫。在场围观的观众被深深感染,也更加了解喀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人文。
喀什展区前载歌载舞。
此次,喀什地区携上海对口帮扶的巴楚、泽普、莎车、叶城四县参展团队有80余人,展品也凸显喀什特色,包括文创、非遗、手工艺品、农产品四大类80余种喀什特色产品。比如昆仑第一城叶城,带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乔鲁克靴;胡杨水乡泽普县,带来了胡杨系列的丝巾、文具、茶具等;莎车县带来了富有特色的手工毛毯和手工乐器;巴楚县,带来了绿色保健品罗布麻。
“本次文博会我们希望能把喀什独特的文化、民俗、歌舞和各类美食做一个推介,我们也希望通过此次文博会推动沪喀两地在资源共享、市场联动、客源互送、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助力上海援疆工作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喀什展区负责人表示。她还提到,今天上午,巴楚县新天地文旅综合体建设项目已经在展会上成功签约,另有5个合作项目也在推进。
本次对口地区文旅产业展面积共3600平方米,有121家单位参展,涵盖新疆喀什及克拉玛依、西藏日喀则、云南、青海果洛、重庆万州、湖北宜昌夷陵等上海对口帮扶地区和福建三明、安徽六安、大连等上海对口合作地区。此次对口地区文旅产业展依托上海及长三角大市场大平台,通过展览展示、招商推介、特色展演、洽谈对接等形式,促进对口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在文旅产业方面深度合作,以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对口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栏目主编:孔令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