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耘旎
作为国内A股资本市场奶茶“第一股”,一直以来,市场对于香飘飘是否会涉足线下奶茶连锁店业务的消息十分关心。近日,一则香飘飘拟跨界搞餐饮的消息迅速引起了市场和投资者的关注。
据悉,消息来源于香飘飘的一则公告,香飘飘在公告中称,公司拟设立一家子公司和一家孙公司,孙公司的经营范围为小吃服务。
对于线下门店,香飘飘的经营定位及相应规划是怎么样的,公司在产品布局及销售渠道布局方面目前进展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香飘飘公司相关负责人。
谋求产品创新
对于“香飘飘拟跨界搞餐饮”的说法,公司相关负责人并不认同,他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此次拟设立兰芳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是从长远利益出发所做的慎重决策,符合公司的发展规划”。
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进一步说明道:“目前香飘飘没有做餐饮连锁的计划,但希望打造一个平台,目的是离消费者更近些,把握年轻人的消费趋势,对公司的产品创新起到支持作用。如果这一平台能保持持续销售,再去工业化生产,将可以降低创新失败概率。”
线下奶茶店已处于红海市场。香飘飘的线下奶茶店如何脱颖而出,公司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哪里?对此,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香飘飘十几年来专注杯装奶茶的生产与销售,通过不断的营销出新和定位更新增强品牌价值,塑造出良好的品牌形象,强化消费者心中香飘飘与奶茶的关联度。另外,公司非常注重口味和品质上的提升,通过不断研究消费者消费习惯和口味的变化,不断更新产品,在奶茶行业已存在较高的消费者认可度,这也为公司设立线下门店打造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产品多元化布局完善
近年来,香飘飘积极推动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杯装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公司已形成了包括以‘香飘飘’品牌为代表的固体杯装奶茶(细分为经典系列、好料系列)、‘兰芳园’品牌为代表的液体奶茶(包括兰芳园丝袜奶茶、Meco牛乳茶)、以‘MECO’品牌为代表果汁茶(定位新派茶饮)等在内的比较齐全的产品及品牌矩阵。”上述公司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香飘飘杯装奶茶销售收入为14.48亿元,同比增长22.95%,占据绝对性比例;液体奶茶销售收入为1.59亿元,同比增长8.12%,其中,香飘飘的重点产品MECO系列营收为1.27亿元,同比增长2.58%。
“目前,在香飘飘固体奶茶产品中,经典和好料两大系列收入占比分别为60.69%和39.15%,经典系列销售基本稳定,好料系列逐年增加。”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道,“好料系列经销商利润空间较大且出厂价高,未来还有量价齐升的空间;随着产品升级,也将带动公司收入增加和经销商销售动力增强”。
香飘飘于2017年4月份开始推出“Meco”牛乳茶及兰芳园丝袜奶茶,打破了传统杯装奶茶季节性缺陷和公司对于单一产品的依赖,与传统杯装奶茶形成互补优势。传统杯装奶茶为冬季冲泡类饮品,主打冬季销售,“Meco”牛乳茶及兰芳园丝袜奶茶主要定位为夏季冷藏类即饮品,两者更利于协同发展;此外,“Meco”牛乳茶及兰芳园丝袜奶茶主打高端人群,两者在消费人群方面形成互补优势。香飘飘持续推进液体奶茶的精准聚焦策略,实现主流渠道、主流门店的精准铺货,不断挖掘液体奶茶的卖点,提高液体奶茶销售表现。目前液体奶茶销售状况良好,未来液体奶茶的销售增长将带动香飘飘整体毛利率上行。
此外,香飘飘于2018年7月份推出新品果汁茶系列。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果汁茶的推出,在丰富公司的产品线的同时,更加充分地利用公司现有的渠道网络。目前果汁茶仍在推广初期,以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一线城市和华东地区为主,未来二线城市及以下地区市场下沉空间大,有望成为公司销售新增长点。”
积极推进渠道下沉
在产品销售上,香飘飘持续推进奶茶产品的深耕细作及渠道下沉,将全国市场划分为稳定发展市场、快速发展市场、潜力市场(分区域角度)三大类。
记者注意到,香飘飘主要采取经销模式,目前经销商数量已达到1200多家,从2018年前三季度的经销商净增加数量来看,华东、华中、西北、华南地区经销商净增长数量较多。“公司对于尚未开拓成熟的区域先大力发展经销商,再对经销商进行优化,随着经销商的进一步增加,公司对区域开发日益完善,销售较弱的地区未来发展潜力大。公司目前渠道区域布局已达到省市地域全覆盖,未来渠道将进一步下沉至乡县地区,公司仍有很大的销售潜力和空间。”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谈道。
与此同时,香飘飘也在积极培育海外新兴市场,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据了解,近年来,公司在做好国内市场营销的同时,多渠道、多角度的尝试拓展境外市场,包括通过进出口公司代理出口产品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目前香飘飘境外业务还处于初步阶段,海外营收占总营收比例较小,约为0.18%。公司将继续积极拓展境外市场,设立专门的部门及团队来负责,前期将主要拓展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而在线上渠道方面,2018年前三季度,香飘飘电商收入为0.41亿元,同比增长141%,占总收入比重的2.47%。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商成长速度最快,公司将持续开拓线上销售,充分发挥线上平台灵活、便捷的特点,加强与消费者的交流及互动,更好的了解客户需求;同时,线上作为公司新品率先投放的渠道,也承担着对公司新品进行消费者测试及初期推广的职能。”
021奶茶众生相:有人20天关门,有人亏掉百万积蓄,有人欠债跑路
还有不到7天2021年就结束了,我们又要进入新的一年了,每到年底便成为了大家总结一年收获成果的日子。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应用到餐饮行业也是如此,成功总是相似的,失败却各有各的不幸。
< class="pgc-img">>成功的故事我们听过了很多,失败的故事或许对我们创业者而言才更有意义,总结他人的经验教训,才能够让我们创业者少走弯路。
今天我们来盘点下2021年奶茶行业的众生相,看看2021年疯狂的奶茶行业乱象:有人开业20天关门,有人亏掉百万积蓄,有人6年仍在还债,还有人欠债跑路。
这是2021年真实的奶茶行业,也是疯狂奶茶行业中的失败缩影,靠一杯奶茶暴富的美梦,该清醒了。
< class="pgc-img">>有人20天关门
张鹏2021年6月在深圳龙岗区开了一家奶茶店,开店的原因很简单,张鹏听说奶茶暴利,非常赚钱,于是厌倦了工厂上班的张鹏便和妻子二人在深圳龙岗区一个工业园附近找了一家店铺。
张鹏和妻子都不会做奶茶,以前只喝过,也没有在奶茶店工作过,于是二人便花了5万元,加盟了一家在深圳的网红奶茶店。
开业当天,奶茶买一送一的优惠活动吸引了很多顾客,两个人忙得脚不沾地,生意很不错,开着店内火爆的生意,张鹏心想:终于熬出头了,早知道10年前就不应该打工,开家奶茶店多好。
< class="pgc-img">>虽然很累,但是晚上睡觉时做梦都是笑着的,直到15天后,有位身穿西装皮革带着眼镜的男子走进了店里,从黑色的公文包里,掏出了一份侵权声明。
这时郑鹏才发现,自己加盟的是一家山寨的奶茶店,现在正主律师来了,要求张鹏停止侵权,门头店名需要更换,就连店内的装修设计风格也要更换,要不然就会被对方起诉。
农村出来的张鹏哪里见过这种架势,被律师的话吓得胆战心惊,5天后张鹏这家生意还不错的奶茶店,却突然关门停业了。
店招被拆了下来,门店装修也必须全部废掉,张鹏面对一片狼藉的门店,再也不想去开店做生意了,风险太大了。
开业20天就关门,张鹏夫妻俩损失了近30万元。
< class="pgc-img">>有人亏掉百万积蓄
刘建民是广州的一位程序员,到是年纪到了35岁的他,最终还是被公司辞退了,虽然公司给了不少的赔偿,但是刘建民还是感到很失落,对于前途更加渺茫。
在一次偶尔的聚会中,刘建民听到那位开奶茶店的高中同学表示,一年能够赚30万元,刘建民心动了。
心想着打工终究不是个办法,还不如自己创业当老板,干程序员的这些年,刘建民拥有了一笔不少的收入。
< class="pgc-img">>于是便想着开一家奶茶店,对于程序员出身的刘建民而言,对于奶茶品牌有着自己的认知,于是花费百万元,在广州荔湾区开了一家面积100平米左右的奶茶店。
开业优惠活动力度很大,奶茶店生意很不错,面积又大,装修又气派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到了2021年6月,广州却出现了疫情,开业不到2个月的奶茶店,火爆的生意戛然而止。
街上没人,店内禁止堂食,做外卖价格又干不过那些走性价比路线的奶茶店,最终在第5个月来临之际,刘建明忍痛将这家投资了百万的奶茶店转手了出去。
刘建明心痛不已,只能及时止损,要不然亏损是个无底洞,百万积蓄就这样打水漂了。
< class="pgc-img">>有人欠债跑路
张静是厦门一家奶茶店的店长,2021年10月,原本是鼓浪屿旅游的高峰期,但是由于疫情的原因,前来旅游的游客不到去年的三分之一。
10月23日,那天风和日丽,跟往常一样,张静休息了1天,来到了鼓浪屿奶茶店门口,正准备掏出钥匙开门,却看见店门口贴出了一张转让告示。
张静还以为是恶作剧,等她打开卷闸门之后,发现店内的机器设备全没了,店里空荡荡,这时张静才醒悟过来:老板跑路了。
张静想起了上个月自己的薪资还没发,打告示上的电话,没想到却是房东的,房东表示张静老板还欠2个月房租没交。
< class="pgc-img">>有人6年仍在还债
有人欠债跑路,也有人努力还债,曾经在江西南昌开奶茶店的黄世鸽,开店失败,欠债40万元,为了还清这40万元债务,黄世鸽6年了仍在还债。
每年还5万,黄世鸽算了下,需要8年才能够还清,虽然很难,但是黄世鸽一直在坚持,每个月打2份工,每份薪资4000元,除去吃喝住宿其他花销,黄世鸽一个月最多只能存下5000元,逢年过节还需要花钱,一年还5万,已经是最大能力了。
以上便是发生在2021年奶茶行业的真实故事,这便是2021年奶茶行业的众生相:10个奶茶店9个亏损,如果你还想依靠一杯奶茶暴富,那么真的该清醒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点赞点推转发走好运,愿你有始料不及的运气和突如其来的欢喜。
本文由餐饮新纪元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欢迎留言评论,收藏与转发,你的每一条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餐饮新纪元全网文章阅读量突破5亿,如果你对餐饮业感兴趣,热爱美食,喜欢创业,有想法有梦想,那不妨关注我们,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解读餐饮创业、分享美食。
有更精彩的观点讨论,欢迎大家私信我,图片来源于网络配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读:品类是不变的,变的只是它的表现方式。
本文2187字;需7分钟阅读;阅读建议:先收藏后细读
01
餐饮生意是个圈
都说时尚是个圈,餐饮生意亦是如此。
2012年,一家开在江门的奶茶店推出了真茶和真奶冲泡的奶盖茶,几乎一夜之间,新茶饮的风就吹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2015年,新茶饮发展到了最巅峰,每天有无数都市白领和大学生拿着手机在奶茶店前拍照打卡,社交网络上,关于奶茶的话题和段子也变得随处可见。
但每一个消费者都明白,奶茶并不是什么令人陌生的新东西,尤其对很多90而言,他们大多都是听着“你是我的优乐美”、“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这样的冲泡奶茶广告长大的。
大家都明白,新茶饮不是真的“新”,它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新变革。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美蛙鱼头、酸菜鱼等热门单品上。
2015年,哥老官美蛙鱼头在上海大火,最热闹的时候甚至因为排队人数过多而受到警方的关注。
一位餐饮老板当时对读sir感叹,餐饮就是个圈,美蛙鱼头、酸菜鱼等菜色,过去几十年在江湖菜里混得风生水起,现在改良一下,依然让人欲罢不能。
不少企业大拿都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未来十年,所有生意都值得再做一遍”。
这样说并非毫无依据,下一个十年,中国2亿多新中产、3亿多Z世代(指在上世纪90年代中叶以至于2000年后出生的人,传说中的95后)将推动全球最大一波的消费升级浪潮。
今天中国人口红利从数量红利走向了人口结构的红利,不同结构的消费者自然会有不同需求的消费。
而随着社会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过去那些品类,通过革新,自然能比未革新的品牌走得更远。
这种改变,其实我们早在前几年就有所察觉。
02
革新,是推动品牌发展的核心动力
1.按照新的消费逻辑来革新
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不介意“排队”,“只有排长队的餐厅才是好餐厅”这样的观念也渐渐深入人心。
前段时间,我们报道了出现在周杰伦新歌MV中的麦吉奶茶被众多歌迷排队打卡的新闻,那么这些年轻人他们排队时在想什么?拿到奶茶后又要做什么?
当然不只是单纯地买奶茶喝奶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拍张照发朋友圈:我买到了偶像同款。
95后这一群Z世代年轻人正在成为新消费主义旗手,他们追求存在感、仪式感、参与感和幸福感。
他们出身在物质丰饶的时代,他们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忘情于二次元世界,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是非常丰盛的。
他们的消费逻辑也从父辈追求的“拥有更多”变成了“拥有更好”,从“功能的满足”变成“情感的满足”,从“物理高价”变成了“心理的溢价”。
他们在看重产品本身质量的同时,更看重产品能带来的附加价值。
当然,有消费升级,就会有消费降级。
但所谓的消费降级也并不意味着就是让年轻人们委屈自己,他们追求的,是物美价廉性价比高。
比如自去年起,火锅市场上掀起一股复古风潮,80年代曾十分流行的市井火锅又再次出现在广大消费者面前。
成都牵肠挂肚市井火锅的创始人蓝幕晴告诉我们,市井火锅之所以能够“重出江湖”,正是因为进行革新后的市井火锅,能够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对高性价比的要求。
如果消费者去吃大型的火锅餐厅,三四个人只能点四五个菜,五六个菜,但是市井火锅可以用同样的价格吃到近十个菜。
菜品多样性可以给消费者更丰富的选择,十分适合众多追求性价比的年轻人。
< class="pgc-img">>2.按照新的消费场景来革新
星巴克曾经打造了一个“第三空间”的概念,旨在让自己成为人们在家庭和办公室之外的一处休闲场所。
但从去年开始野蛮生长的瑞幸咖啡,利用自身优势,巧妙地革新了第二空间,即办公场景。
它打破了以雀巢为首的速溶咖啡们在第二空间市场的垄断,成功获得多项融资,最后甚至赴美上市。
同样的,过去大家都约定俗成地认为约会、闺蜜下午茶只能去甜品店、咖啡店,但谁又能武断地说火锅店不能成为一个约会的好去处呢?
火锅这个品类自带社交属性,集渔泰式海鲜火锅在这方面做足了功夫,他们抓住了新型消费中占主导地位的女性消费者,从她们的需求出发,将集渔打造成了高度契合社交消费场景的火锅品牌。
集渔创始人陈伟告诉我们,来集渔消费的70%是女性,只有30%是男性,而男性中有近80%是陪同自己的女性同伴前来。
不论是浪漫暧昧的灯光,还是玻璃窗外的花卉,或者是刺激消费者拍照打卡的泡泡泳池,都无时无刻不在迎合这种新型消费的潮流。
< class="pgc-img">>3.按照新的生活方式来革新
除了消费逻辑和消费场景,不断更新的消费方式也能成为餐饮行业参考的标杆。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曾经说到,由于物美价廉、方便快捷、广泛分布等特点,便利店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解决三餐的选择。
甚至还出现了一批便利店狂热爱好者。
他们不仅仅是把便利店当做是解决吃饭问题的小食堂,而是把探索便利店当做一种有趣的活动。
这种活动与打卡热门景点、网红餐厅,并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虽然便利店加入餐饮行业的行为让部分餐饮经营者感到忧虑,但说到底,在这样一个合作收益远大于竞争的时代,并不是所有同行都会变成敌人。
这不,上周起,火锅品牌大龙燚就选择与全家便利店FamilyMart开展合作,推出大龙燚风味的麻辣关东煮。
< class="pgc-img">>虽然目前麻辣关东煮尚处于试点阶段,只供全家总部所在的华东地区销售,但消息一出,依旧引得消费者们纷纷种草转发。
另外,既然说到生活方式的改变,自然绕不过社交方式的革新。
双微时代、短视频时代给餐饮行业带来的改变我想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未来五年,5G、AI等技术逐步成熟,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从信息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从电商经济体到产业共同体,一大批新物种都将陆续诞生。
新餐饮、新媒体、新服务、新零售、新物流、新金融、新制造也将走向融合,就像杂交水稻,展现出更丰富的业态,与更强的生命力。
哪种重做的餐饮品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在评论区唠唠呗~
本文作者:小白
点击下方卡片“进入专栏”!和圈内的餐饮人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看“那些没落的餐饮大佬们”,吸取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