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的广州,晚上天气异常炎热,往常到了夏天这个时候,广州的大街小巷里,到处灯火通明,夜宵市场的嘈杂声响彻整个城市。
凌晨12点的广州,原本热闹繁华的大街,如今变得“静悄悄”,黄建拿着一瓶冰啤酒,趁着家人熟睡的时候,悄悄的来到了楼顶天台上,大口闷了一口啤酒,黄建走上了天台边缘上,张开了双臂,想要一跃而下。
看着远方城市里微弱的灯光,黄建似乎想到了什么?犹豫了一下,走下了天台的边缘,拿出手机,跟好兄弟打了一个电话,听到好朋友的声音后,黄建再也抑制不住,哭泣着说道:“兄弟,我完了,彻底完了……”
< class="pgc-img">>裸辞开火锅店
原来黄建在今年年初由于忍受不了原工作单位上司的刁难,便选择了裸辞,90后的黄建虽然31岁了,但身上依然有着90后不可磨灭的个性。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经过了2020年的疫情后,广州的工作其实并不好找,黄建想要在原单位月薪2万元的薪资,四处碰壁,找了1个多月,依然没有适合的工作。
< class="pgc-img">>黄建跟妻子商量了一下,干脆不打工了,拿着原来200万的积蓄,在广州自己做点生意,当老板得了,妻子很赞同黄建的想法。
两个人说干就干,很快在网络上联系到了一家明星代言的火锅店,加盟费30万,总投资需要200万,黄建和妻子都很喜欢这个明星,想都没想就签下了这家火锅店的合约。
签完合约那几天,黄建和妻子异常高兴,仿佛找到了通往人生巅峰的捷径,看着家中蹒跚学步的儿子,黄建觉得自己的裸辞决定做得太对了。
< class="pgc-img">>从希望到绝望
黄建的这家火锅店前后装修了近2个月,前后花费了近200万的火锅店,在3月25日终于迎来了开业仪式,开业当天邀请了主持人和仪仗队,活动很是隆重,优惠力度也是非常大,全场5折。
开业活动这七天里,黄建和妻子跟26个店员们忙得连水都喝不上一口,孩子交给了从江西过来爸妈带,虽然忙,但是黄建还是开心,生意这么好,看来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但现实总是那么的残忍,开业活动结束后,黄建这家300多平米的火锅店,生意一落千丈,没有生意,总部领导要求再继续搞活动,并安抚黄建道:“开店不能着急,要至少经历3个月的养店期,慢慢来,熬出头,你就赚钱了!”
< class="pgc-img">>黄建深信不疑。
但是门店每个月都在亏损,搞得活动越大,亏损越多。
有一天,一个销售员给了黄建一张菜品采购单价,其中包括了各种火锅底料的价格,黄建看到这张价格单之后,惊呆了,从总部采购的商品全部比这个销售员单子上的价格高出近50%以上,火锅底料的价格高出了近一倍。
黄建明白了,难怪总部要求自己搞活动,为的是从总部高价采购原材料,门店活动越大,采购量越大,总部赚得越多。
< class="pgc-img">>含泪走上了天台
黄建虽然明白了总部的套路,但是已经为时已晚,此时广州的疫情突然来袭,广州的餐饮朋友们来了个措手不及。
没有餐饮经验的黄建,更是如此。
面对疫情暂停堂食,黄建的门店收入彻底变为了零,为了支付员工薪资,门店租金和供应商货款,黄建向亲戚朋友们前后借了30万元。
眼看着下个月的员工薪资,和店租又要上交了,黄建问遍了亲朋好友,最后只借到了1万块,黄建为了筹钱,一夜白了头。
< class="pgc-img">>现在的这家火锅门店,从发财致富,变成了摆脱不了的累赘,关不掉,也转让不出去!
血亏230万的黄建,心如死灰,含着泪,走上了天台,他本想一跃而下,但是想到了自己那个一岁的儿子,咿呀学语,叫着“爸爸”。
让父亲节那晚的黄建,暂停了跳下去的想法,但是面对如今广州餐饮的局面,黄建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办了?
想起这起冲动的投资,黄建表示:“这辈子,再也不加盟餐饮店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本文由餐饮新纪元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欢迎留言评论,收藏与转发,你的每一条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餐饮新纪元全网文章阅读量突破5亿,如果你对餐饮业感兴趣,热爱美食,喜欢创业,有想法有梦想,那不妨关注我们,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解读餐饮创业、分享美食。
有更精彩的观点讨论,欢迎大家私信我,图片来源于网络配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着众筹概念的兴起,不少餐饮创业项目有了融资渠道。据记者采访了解,近几年重庆的咖啡馆、面馆、火锅店等众筹项目不断涌现,有越做越好的佼佼者,也有不到一年就倒闭的失败者。理论上“人人都是老板”的众筹模式,在重庆餐饮业是怎样体现的呢?
个案1
50人众筹的火锅店
关键词:信任
火锅店发起人李睿的玩法是,火锅店投资50万元,每人1万元加入,在开业之初,火锅店就设计有50位股东,分享利润的同时,共同承担亏损。
2016年4月,李睿在微信朋友圈发出邀约。朋友圈发出不久,就有100多人想做他的“小伙伴”。最终他确定了50个老板。6月8日,位于金科十年城的火锅店正式开张,取名“众心”。
按照事先约定,每人出一万块,由李睿一个人来经营管理,其余的49个老板没有经营管理权。在正式营业前,股东们选举了9名代表成立监事会。餐馆的经营情况,李睿每个月向监事会汇报一次,接受质疑、监督。但事实是,他的汇报常受到质疑,比如菜买贵了,服务员工资给得太高等,这种不被信任的感觉,令他很沮丧。
去年12月,火锅店需要缴纳新一期租金,要继续众筹资金,此时,各种不满情绪开始爆发,股东们不再相互信任,不愉快的情绪快速蔓延,在一些股东的质疑声中,李睿交出账簿,50个股东推选出“清算小组”,众人分钱散伙,平均每人亏损了7000块。
发起人李睿总结:股东之间的猜疑令合作产生不愉快;火锅店选址也有一定问题。“众筹”要成功,必须要“团结”,另外火锅店的运营管理、规章制度都必须明确。
个案2
200名校友众筹的咖啡馆
关键词:资源
两江新区海王星大学客文创咖啡馆,占地近2000平米,是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等19所知名高校的200名校友参与众筹的文创空间以及40多所高校校友联合发起的公益平台。
“我们北京大学重庆校友会的校友们常聚会,但总没有固定的地点,于是,就谋划着找这么个地方,可以谈理想,也可以为更多的高校校友们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咖啡馆执行董事、北京大学校友刘兆忠说,北大金融数学系97级本科校友杨勇的一八九八咖啡馆,是全国众筹领域的一次成功实践,受此启发,大家觉得在重庆采取众筹模式,开一间特别的咖啡馆非常可行。
有了想法,北大重庆校友们就开始筹办,2016年3月底,500多万元众筹资金全部到账,200名校友各自出资2万元,作为执行董事的刘兆忠则出资100多万元成为实际管理者。
据大学客咖啡店经理小白介绍,咖啡店已经运营了1年多,由于校友平台带来的资源,整体盈利状况良好,股东也无人退出这个项目。刘兆忠介绍,去年8月,浙江大学法国校友会的一位校友到重庆投资,在大学客咖啡馆社群平台上,顺利通过校友们的帮助,成功投资。
“大学毕业,结婚、生子,有了各自生活与事业的我们,真需要这么一个后大学时代的纯净精神家园、一个淳朴的地方。”大学客咖啡馆股东之一、北大校友朱章强说道。
个案3
51名邻居众筹的面馆
关键词:人和
渝中区白象街的东来面仓,是这条商业街门面中,第一家开始营业的面馆。记者采访了主要管理面馆的老板李俊熹。李俊熹说,面馆的筹备开始还要从业主群里说起。
2016年上半年,李俊熹在白象街买了房,加入了400人的业主群。2017年8月,业主群里的话题扯到家门口商业门面的利用上,在你一句我一句的热烈讨论中,众筹面馆有了雏形:股东必须是本小区业主,分工为李俊熹从事面馆行业多年,负责面馆管理;业主嘎子哥是金融一把好手,负责管账;业主段先生心够细,负责后勤沟通;业主RaymondWang以提供自己白象街门面的方式入股。
说干就干,一个公共账户成立后,李俊熹把小面馆分为60股,每认购一股3000元,51个邻居很快认购。资金到位后,李俊熹选择好了门面,股东们利用各自的渠道,将面馆开支降到了最低。
股东为什么一定要是小区的业主呢?“凝聚力!”李俊熹说,远亲不如近邻,能抱团在家门口做事挺好。“51个老板,除了大部分是重庆人,还有来自上海、北京、成都、台湾等地的业主,股东之间大多没见过面,但彼此有信任感。在白象街能开这样一家面馆,算是天时地利,最重要是人和。”
“这种信任感是如何建立的?万一面馆处于亏本状态,股东意见分歧大,一言不合翻脸了呢,邻里关系会不会反因抬头不见低头见尴尬呢?”记者问道。
多个股东给出了不同却又相似的回答:
“3000元并不算多,邻居一起做一件事情,本身就很有意义。赚钱更好,不赚钱也没关系。”股东刚子哥说。
“我是从事服装租赁的,认购了一股。目前,附近商业街才起步,亏一点正常,从长远看,面馆位置当道,是住宅区也是旅游景区。”股东段庆旅说。
东来面仓已经经营了1年多,据李俊熹介绍,面馆从最开始每个月上千元的亏损到现在每个月能盈利上千,一个APP将面店的全部工作细节打点得很清楚,全程透明。一碗面的卖出,有精确到时间点的详细信息。最后盈利多少,按照比例分红即可。
专家观点
团队的经营管理能力
决定餐厅业绩
众筹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餐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一个餐厅的业绩。团队的经营管理能力才是决定餐厅业绩的关键。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餐饮行业看似好入门,但实际运行起来难度非常大,获得收益的周期也比较长,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失败的几率很高。“众心”火锅店就是由于涉及股东人数较多,在运营管理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泰山管理学院院长马方:不少众筹是面向陌生人的,这种众筹只能筹到一些资金,却无法起到筹集资源和才智的目的。大学客咖啡馆和东来面仓都是通过众筹获得了更好的资源和才智,也充分调动了这些资源与才智,使得自身得到进一步发展;“众心”火锅店所有股东让李睿一个人来管理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大纵横连锁经营研究院院长史俊:众筹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模式,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餐饮作为一个具备永续发展动力的行业,需要在这种模式上尝试和自我完善。但根本而言,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控制能力的建设,是餐饮发展的核心基础,没有实际的操作,没有市场的检验,完全依赖逻辑和故事来吸引众筹的项目,势必会丧失发展的机会。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见习记者 王锴
<>的人一直研究成功学,最终失败了
少数人喜欢研究失败学,结果成功了
记得我在之前分享过一篇餐饮选址的文章,主要讲的是丁丁麻辣烫的选址问题。这次,是一个创业者的亲身分享,因为选址错误最终导致创业失败,泣血总结了以下7点,希望给餐饮行业的创业者借鉴和启发。
————写在之前
本文作者:低人
我怀揣着400元钱,只身前往广东想要闯出一片天。那年,我16岁。记得曾和一位好友在西江边上唱张宇和beyond的歌,灰色的天空并不能阻挡我心中的阳光。
我做过传销,摆过地摊,养过鸭子,搞过工程……
今天,我再一次破产了。26岁,在蓉城。
我大概算的上创业老司机了。今天,写出这篇文章,无意回首往事,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总结。本来是保存在自己的记事本当中的,原本的文字,也是从下一段落开始的。但突然想到,或许有很多朋友和我有类似的人生经历,分享出来,或许能引起共鸣。又或者能够为那些意气风发的创业者们,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提供一个反面教材!
大约从去年的10月份,我开始筹备开一家火锅店。于是着手开始寻找资金以及合伙人(在这之前,我做工程因为宏观政策原因,亏损200多万,家里本不是有钱人,这导致我的经济能力严重衰竭),在最短的时间内,我找到了先期的3个合伙人(不过他们都没钱,仅有的投资款也是东拼西借的。这也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伏笔,这篇文章暂不谈论)。经过了1个多月的铺面考察、底料考察,我们选择了一个新的商圈(因为成都的铺面,稍微好的地段,我们的资金连转让费都付不起)。11月29日,与房东签订租房合同,应该说标志着餐饮事业的正式开始。就在前几日,10月31日,开始处理门店设备,宣告这份事业的正式破产。轰轰烈烈的11个月啊,像一天,也像一生。这段日子里,我经历了太多东西,得到与失去的,都无比重要,重要到足以影响人生轨迹。应该说从一开始,这便是一个疯狂的决定;后来的坚持,如困兽斗,如逆水行舟,已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是一个疯狂的过程。事业的开始与过程都与一段情有关,这里不展开说了。这些天,脑海里断断续续想着此次失败的原因,是时候总结一下了。
< class="pgc-img">>一、店面的选址
如果将一个店,比作一个人,那么店面的位置,应该说是先天因素了。一个店面的位置如果失败了,无异于人从娘胎里就得了癌症,后天的种种治疗,更多的只是延缓死亡的来临,以及让他死得不那么痛苦。当初我们因为没有资金,所以选择了一个租金相对便宜,且没有转让费的店铺,并且通过努力,争取到了5个月的免租期,以求能够坚持到人气增加的时候。但是我们依旧乐观地估计了此商圈的成长速度。以及后来该开发商的商业运作能力极低,也是我们始料未及的;换言之,如果开发商给力,我们大概率可以在倒闭之前熬出头。当然,这不能掩饰我们选址的失败,实际上我们犯了头等大忌:无论一个店铺租金如何低,甚而不要钱,但是周围没有人,也是赚不到钱的。即便能够不亏损,也应将机会成本计算在内。选址错误,应该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 资金链断裂
实际上,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钱。甚至到了开业的前一天,我们的硬件设施费用,诸如锅碗瓢盆,依然没有结款。也是天无绝人之路,在最急需用钱的时刻,我们找到了另外一位合伙人。不过后来的日子,我们一直处于每个月倒贴的状态。由于没有资金,我们不得不裁减人员,以至于后来只剩下两个人。老顾客从一开始纷纷赞扬我们服务周到,堪比海底捞,到后来服务质量开始下降以至于全无。中途有一段时间生意是有所好转的,但由于店里缺人手,导致上菜速度太慢、顾客的需求也疲于应对,从而让顾客怨声载道。这些事情都很有可能导致后来的恶性循环——店里越缺人手,顾客的体验感就越低,客源流失就越严重,营业额越来越低,资金越来越匮乏,店里越来越需要裁员……其中的因果性我无法统计,但相关性我坚信是存在的。还记得在夏天最热的时候,所有顾客都抱怨太热,纷纷脱了衣服就餐,而我们却没有钱买空调。等我们好不容易东拼西凑安装了空调,最热的日子差不多也结束了,而该得罪的顾客估计也得罪得差不多了。资金链断裂,应该说是失败的导火索。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实施我的设想,或者说保持我最初的经营和管理方式,我想,至少失败不会来得这么快。
< class="pgc-img">>三、合伙人的选择
常言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说的就是集体的齐心协力,胜过金石之坚!如果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找其他人共同完成,为什么呢?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要寻求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但是,显然我没有找到合适的合伙人,一加一甚至小于一。
第一,大家都没有钱,导致了后来的资金链断裂,准确地说从一开始,资金链就没有坚固过;
第二,合伙人们都没有韧性,也缺乏执行力,惰性太大,这是一个真正的创业者甚而企业家所不会具备的缺点。换句话说,如果有这些缺点存在,注定不会在创业的路上成功。明月君不讨论,他没有参与管理,他从一开始就是投资人定位,目的很明确,赚钱则聚,不赚则散。东海,讨论的意义也不太大,因为他任职的时间不长,而且私事缠身。不过值得一说的是,一个分不开私事公事,或者说经常因为私事而耽误公事的人,无论人品和能力如何,也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至少,都不适合初期创业!重点说说余盛和谷松。
余盛,人很聪明,但废就废在懒惰上。上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有一次讲到,百善孝为先,万恶懒为首;当时的我年少轻狂,对老师满脸不屑,嘲笑她私篡古语。直到现在,我才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人懒惰,是有多么致命。无论他能力多大,智商多高,一旦懒惰,人就废了。前面有100块钱,你都懒得走两步去捡起来,试问你如何能生存呢?因为余盛的懒惰,疏于食材价格的管控,导致了在他离职之前,我们的菜品成本,高出后来我亲自采购30%左右,这也是我们没有赚到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不断亏损的情况下,能省下一分,便意味着赚了一分!当然,他是有优点的,至少,我说的话,他多数能听。我强行安排的事情,他也能按质按量完成。说到这里,也凸显出了我领导能力的缺陷之处:我是一个不愿意多说的人,比如你有问题,我可以指出三次,再不听那么我只好叫你走人。如果因为各种关系的原因,我不能和你撕破脸,那么我就自己去做。实际上,我已经无数次督促他,但后来依然每天10点甚至11点才上班的情形,让我对他彻底失望,最终劝退了他。
谷松,一个固步自封,不愿尝试的人,一个能力不足却又无比骄傲的人。这是很可怕的。一个人,不怕你不懂,就怕你不学;甚至你不学也不可怕,就怕安排你的事情不照做!很遗憾,谷松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实际上,把他留下来,到最后不得已让他负责前厅的服务工作,是我最大的失误,同时也是我最无奈的决定:因为店里已经没有其他人了。自从大规模裁员以后,我便亲自到厨房做起了厨师,同时也是采购,也是洗碗工。而厨房的一切,谷松是完全不懂的。其实我也不懂,但是我必须去学,并且扛起来。而我分身乏术,不可能兼任所有工作。后来在我意识到人手不够导致恶性循环的问题以后,我一直尝试着招聘后厨人员,以求将自身解脱出来负责前厅工作;或者招聘前厅服务员顶替他。但是有趣的是,一直到我们关张,也没有招聘到员工。这大概是我们的气数尽了。谷松这个人,很小气,一句话不对,他就会生气。这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会将自身的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带给客人。现在的客人会因为各种原因被得罪,而服务态度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对客人的常规服务中,又体现了谷松对此项工作的不胜任:客人进门,他不会温言问好,从来不会为客人主动倒茶,也不会陪同客人点菜,甚至上锅以后,经常忘记给客人拿汤勺。这些问题我指出过多次,但他没有改正。如果我一味地指正,他的自尊心会让他更抵触,从而一整天没有言笑,将一张黑脸带给客人。我说轻了,他不听,说重了,他要生气。本着大家在同一条船上的心态,我既不能打也不能骂,甚至不能撕破脸。也许是我的方式不对,但我认为大家是在合伙创业,并且处于破釜沉舟,用身家赌未来的时刻,谁也不是谁的爸妈,谁也不是谁的孩子,在一般情况下,为了团结,我们应该相互容忍,但多数时候,一个真正的团队会毫不留情地将弱者踢出局。当初员工都在的时候,大家井井有条,被顾客大力赞赏。如果一定要对比的话,客观地说,他比开业时候的那些十多岁的兼职学生们差太多。后来,只要我有空,我便为客人们倒茶,陪同客人们点菜,解答他们的疑问,以求言传身教,但通过观察,并没有让他有所改观。还有重要的一点,那便是他不会推销,作为一个与销售有关的职业,这也是致命的。客人点菜的时候,询问一句:请问喝什么饮料酒水呢?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增加餐厅的营业额。但他说不出来,也不愿意去学习,或者说他学了,但不愿意逼自己说出来。另外,我曾不止一次告诉他:一个店一定要用特色留住客人,哪怕只有一个,但一定要有。而现在,我们最大的特色就是番茄汤了(好评率100%,很多客人冲着这款锅底来吃的)。一定要给顾客推荐,并且要让他喝。点了番茄汤的客人,一定要主动递上汤碗,只要他喝一口,我们就有信心能够给他留下好印象!但是他并没有照做。也许是他不愿意麻烦,也许是他记性太差,每一次都忘记,也许是他心里面觉得这种举动无关痛痒,所以选择无视……唉!为什么说我很无奈呢?是因为到了最后,只剩下我们两个人了,难道要赶他走吗?合伙人的选择失败,大概是根本原因了。比起店铺选址,我以为更加重要!一群有激情,有活力,有执行力,不怕艰难,敢于尝试,不顾虚荣的人在一起,就算是地狱,也未必闯不出去。而缺乏了这些精神,就算给你一家春熙路的店铺,只怕也会关门大吉!
说到这里,我想到以前看过的一些书。那些作者们,不约而同地说到了一点:千万不要找你最好的朋友合伙做生意。当时的我也是很不屑的,认为用人如器,什么样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用他。现在我明白了,这两种思想,本质上虽没有绝对的对错,但忽略了现实状况对理想主义的影响。有些人适合同甘,你成功了,给他一个平台,他会做得很好;有些人适合共苦,吃苦耐劳全不怕,但成功的时候,未必适合扛大任。还有很多很多,诸如性格,诸如韧性等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前人们的经验,是不可不听的。今天是历史的延续,直断地否定前人经验是不可取的。在此,我要语重心长地对准备创业的朋友们说一句:千万不要找自己最好的朋友一起创业!望以为慎!
< class="pgc-img">>第四、前期成本的过高投入
实际上,在店面装修,设备购买等等方面,我一直是引以为豪的。因为在现有的资金状况下,我自认为已经用了最少的钱,取得了最大的效果!但是后来我意识到,我错了。我太过完美主义,过于在意店铺及设备的整体感官与使用体验。在店铺开业之前,我便注册了商标,并且在每个餐具上面印上了自己的LOGO,我一心想做品牌。这些举动导致了我在先期装修和设备上的投入过多,让本来就不坚固的资金链加速断裂!是的,在中等装修层面,我确实花了最少的钱取得了最大的视觉效果,但如果从一开始我就选择简单装修呢?在桌椅板凳、锅碗瓢盆上,我花了很多时间,考察了多个商家,最后确实买到了市面最低价,但如果从一开始我就选择二手的呢?一张椅子,市场价100至120元,我买到了100的低价,但二手的椅子,仅仅需要几十元钱。而且由于餐饮行业兴衰频率太快,二手市场很容易购买到成色很新的设备。这两个方面,我们花了20万左右。而如果选择后者,我们只需要10万元。节约10万元,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快地回收成本,意味着我们可以有相对充足的资金做运营,意味着后来不会大规模借贷,意味着不会在亏损的路上越陷越深……
< class="pgc-img">>第五、定位的错误
这又是我能力不足、学识不够的另一个体现!从一开始,我就选择了中等偏上的装修定位以及消费定位。我想做一个环境优美、服务周到、菜品新鲜、质量过硬的餐厅,应该说,这是没有问题的。但错误在于,我将定位的逻辑用反了。后来,我意识到,真正科学的定位,是根据环境定位自身,而非妄图用主观的思想强行改变环境!通过这段时间的经营,我发现,这个商圈生意最好的几家餐厅,无一不是消费极低的,而且毫无装修可言,露天外摆(苍蝇馆子,成都很多这种生意爆好的店)。而后来,在我连续三次降价修改菜单,将消费降低到成都范围中等偏下的水平时(不喝酒人均消费40元),仍然有不少顾客觉得消费高,这就印证了这个商圈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普遍低下。如果从一开始,我意识到了这一点,根据该商圈购买力低下这个实质,走超低价模式,那么至少在客流量上,不至于如此惨淡!
第六、仁不带兵、义不行贾
这一点,是有深刻的历史总结的。自古以来,带兵打仗者,可以对自己的士兵仁慈,而绝不会对敌方手软,否则,便是兵败身死的结局;宋襄公的教训还在传承。而商场如战场,俗话说无商不奸,我后来意识到,说无奸不商也许更加合适。一个商人,如果没有奸诈的本质,那么,结局也大概率犹如宋襄公一般。今天,那些耳熟能详的大佬,有几个不是巨富后开始洗白的呢?马克思说过,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血淋淋的。我懂得这个道理,却不愿意这样去做。从一开始,我就想做品质,我不用回收油,导致了锅底毛利率为负30%。期间,我遇到一个火锅老师傅,对我说了一句话:"在成都,我没有见过一家不用回收油的火锅店最终赚到钱的。"当时我很不屑,后来,终于明白了:火锅的利润就在这锅油里面(当然,说到这里,我知道很多吃瓜群众会不信我,同行会攻击我,无所谓,你们不信是最好。有些事情,不知道才会开心)。我不用回收油,导致了锅底亏损严重,为了降低亏损,我不得不减少配方用量,这就降低了锅底的口感;为了弥补亏损,我不得不减少菜品的数量,这就导致了客人的不满;后来,为了在降低消费的同时满足菜品数量以及毛利,我不得不降低菜品的品质,这无疑会导致老顾客的流失。而最初的健康理念以及坚持,也最终无从谈起。如果从一开始,我就使用传统的方法经营锅底,那么至少给顾客呈现的是从一而终的状态。利润也会大大提升。
第七、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我是一个喜欢记录与分析的人,实际上中途的某些时候,我已经知道这是一个死局。司马懿曾说战事有五: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不能守则走,余二事唯降与死耳。无奈我明白规则,却要与天斗。曾经五年的现货投资经验,深谙止损之道的我,却和大多数人一样明知故犯。这里面有很多原因,致使着我坚持到死,有赌徒心态的侥幸,更多的,也和自身所面临的家庭、感情等客观因素有关系,这里就不展开说了。为了延缓这一天的来临,我将自身59分的能力发挥到了99分。我思考引流方案,在菜品上下功夫,将成本压缩到极致,又不明显影响整体质量;为了节约成本,我放弃了工厂拿料,历时一个多月,经过九次试验,最终自学成功了火锅底料的炒制方法,并且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到了最后,最终也使得餐厅结束了亏损状态。但由于前期负债过高,餐厅虽不亏损但却无力达到收支平衡;又因为这些年为家庭所背负的一些债务,让我个人经济状况入不敷出,最后已无坚持之条件。
综上这七点,大概就是此次失败我总结到的最大的几个原因。这一次,我是真的破产了!真的负债累累了! 输掉了金钱,也赔掉了爱人!负上了债务,也背上了情债!不过,我不后悔,因为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尽力了,问心无愧。我是一个乐观的人,也是一个抗压的人。但这次,对我而言是雪上加霜,想东山再起,已经没有了资本。未来的路在哪里,我还不清楚。唯有一点我很清楚,那就是每个月不吃不喝也要还上万的债务。对于我这样一没学历,二没技术的人来说,创业是我唯一的出路,十年来,我也是这么做的。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但现在我已经没有原始资本,如何还债,尚且迷茫,东山再起,遥遥无期。但这一次的深刻教训,我必将铭记。未来有一天,我会用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