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但充满希望
今年是我进入厨师行业的第2年,
3个小时后,就是第3年了,
此刻,我在厨房后门,偷偷抽烟。
忘了介绍,我是一名打荷,
入行的时候,厨师长跟我说:
“打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没有打荷,厨房就没办法正常运转,打荷是各岗位之间的纽带”。
干了这么久,我也发现了,
所谓纽带,说白了,就是打杂的。
我家是农村的,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
我感觉很迷茫,在家里躺了2个月,不知道做什么,
后来有个做厨师的亲戚把我带了出来。
从进厨房,我就做打荷,
刚做的时候,上浆、挂糊、勾芡……听的我一脸懵。
现在,我一看菜名,闭着眼就能准确无误的拿出这道菜的配菜,
还能1分钟之内准备好这道菜的盘子、并做好盘饰。
厨房这个地方挺好的,大部分厨师都是男的,
工作环境简单,
下班了就回宿舍,打打游戏或者一起去喝酒。
但我偶尔还是会感到迷茫,
不知道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不说了,再不回去,炒菜(师傅)该找我了。
< class="pgc-img">>新年愿望?
我希望明年能上灶炒菜。
2
且累且行
我是炒锅,从厨8年。
今天太累了,从早上9点开始上班,一直忙到现在。
我们是一家比较小资的餐厅,
装修时尚,菜品新潮,平时来消费的都是年轻人。
今天是2018年最后一天,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跨年”,
从此厨师每年又多了一个加班的节日,
情侣、朋友,借着“告别”的由头,
放纵自己喝一些酒、说一些不敢说的话、告一些白,
然后一起回家或各自回家。
当然,以上,所有这些都跟我没关系,
有关系的就是,餐厅爆满,接单量是平时的3倍,
炒菜炒到现在,厕所我都没空去一趟,
说到这,我就来气,
现在的年轻人啊,都太没有耐心了,
刚点菜5分钟,就开始催菜,
我们又不是做料理包的,
每道菜不得现炒、不得装盘啊?
不是都说现在流行“佛系”嘛,为什么来我们这吃饭的顾客都这么暴躁?
炒菜多年,身上一股油烟味怎么都去不掉,
上周老乡给我介绍一个对象,
对方一听我是厨师,非常高兴,说以后有口福了,
我点点头,心里想的却是:这妹子太单纯了,哪个厨师回家做饭啊?
我很喜欢她,所以打算先不告诉她这个秘密了。
< class="pgc-img">>新年愿望
如果跟她结婚有点早,那就先订婚吧。
然后希望能赚更多的钱,能当上厨师长(副厨也行),拜个大师做师父……
太多了吗?
那我再说最后一个:希望打荷不要老在最忙的时候偷懒出去抽烟。
3
忙,且热爱
我是厨师长,入行15年了,
今天是2018年的最后一天,
我有点伤感。
刚才儿子给我打电话,
问我什么时候回家,
我答不上来……
干我们这行的,哪有什么假期啊!
别人放假的时候,也是我们最忙的时候,
元旦其实还好,五一、十一也能忍受,
最难过的,是春节和中秋节,
倒不是因为这俩节日最忙,而是最想家。
广告
< class="pgc-img">>查看详情
我今年32岁,
从切菜一步步走到现在,
我不后悔又当了一年的厨师,
我喜欢烹饪,热爱厨师这一行。
如果说当初入行是为了生存,
现在烹饪已成为我人生中的重要部分,是我的信仰,
看着原料在自己的手中变幻成一道道美味,
看着客人用餐结束后的赞美,
我非常满足。
这是一个努力就有回报的职业,
烹饪不曾负我,
我也必不负它。
不过,听说炒锅想做我这个职位,
年轻人有想法不错,得空我得找他唠唠了。
< class="pgc-img">>新年愿望
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和家人。
4
焦虑,背着责任继续前行
我是行政总厨,厨房最大的佬,今年42、入行27年。(为什么都是这样的开场白?)
在打荷、炒菜甚至厨师长心中,
也许我过得很舒服,
我不用每天上灶炒菜,不用打扫卫生,
而且因为收入不错,我还在本市买了房,把父母和老婆孩子接来了,不用再忍受离别之苦,
我这绝对不是炫耀啊。
作为大佬,我身上的担子很重啊,
人到中年,有点焦虑,
食品安全、毛利、研发新菜、人员流动、客人投诉,
哪个不要我管,哪个不用我操心?
职位越高,身上的担子越重。
前几天老板找我,又让我换新菜,
老板怎么就不明白?
每个菜品都有自己的使命,
有些拳头产品,是餐厅的招牌和品牌,动不得,
有些产品,别人卖的好,即便我们研发出一模一样的,也不见得适合我们的顾客,
有些产品,毛利不高,但菜单必不可少,是用来“诱客”的,
“半路出家”的老板沟通起来,有点费劲,
哎,慢慢跟他解释吧。
但是有些事没得商量,
烹调野生动植物、违规使用添加剂,这是原则问题,
我永远不会做!!
< class="pgc-img">>新年愿望
新的一年,我要狠狠的努力,
让厨房的兄弟们多收三五斗米。
不管明年经济环境如何,
餐饮仍是刚需,我要坚守厨房。
5
花絮
面点:不想说啥了,我都没有机会出现在正文,我们可是一桌菜中的点睛之笔啊,有时最后上桌的主食不好,一桌宴席都毁了。
冷菜:我们冷菜说什么了?
切配:我们切配又说什么了?
我:小编我休班还在写稿,我又说什么了?
< class="pgc-img">>新年愿望
我们的故事出现在!正!文!
猪
年
大
吉
今年所有的遗憾,都是为了明年更好的铺垫,
每个人都是厨房的主角,
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我要别有用心的告诉你:
我又陪了你一年哦~
2019年,你有什么愿望?
留言,我们明年一切见证!
>终本人生活之感悟。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不觉中明天就是年30了,在此我也向朋友们做个全面总结。其实也不算总结,顶多算一些生活感悟。
吾生有涯,须臾之间。时有悲喜,亦有得失。感悟生之须臾,悟世之无常。生者不过百年之寿,逝者已化,黄土一抹。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故应珍视当下,勿负此生。
< class="pgc-img">>观夫世人熙熙攘攘,皆为利往。追名逐利,日复一日,然忙活终生。回首往昔,竟不知所求者何?吾当省自身,戒骄戒躁,淡然处之。又或有劳碌者,为生活所迫,终日奔波,身心俱疲。吾当怜其劳苦,以自省。
夫,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与亲友共享天伦之乐,游历四海,领略自然之美。品民读书,涵养心性之美。勿为名利所累,勿为琐事所扰。心无旁骛,方能领略生活之真谛。吾之感悟,愿与诸君共勉之。
< class="pgc-img">>人生短暂,不过须臾,唯有用心去感受生活,珍惜每个瞬间,方能不负此生。新年快乐!
餐饮人之家,记得关注,点赞,餐饮不迷路。
叫张林,跨界干餐饮3年的新兵,开了10家连锁炝锅烩面馆。是张老炝方城炝锅烩面品牌传承人,更是被今年新冠疫情强冲击的餐饮人之一。
上个周日,郑州餐饮业恢复堂食刚一周多,一切正在慢慢好转。但郏县跟漯河两地新增确诊病例一出,好几个同行在营业额腰斩基础上再下滑30%,雪上加霜。
但经历了1月20日至今这70多天,从预判、煎熬、惶恐到面对、积极自救跟回暖,从期待报复性反弹到脚踏实地回血,面对突发跟反复已经能坦然接受了。
先飞来只黑天鹅,又跑出头灰犀牛。这70天我们咋熬过来的?又该反思点什么?
1
被新冠疫情强行按下“暂停键”
急刹车的15天我们经历了什么
从没想到,2020年会以这样的方式开场。
1月20日,当钟南山发出“人传人”警示时,我们团队刚悄悄开出第10家店,走过足足三个年头的张老炝,也即将进行产品模式、团队和品牌势能的全面升级,好好休整个新年开春了大干一场。
< class="pgc-img">>
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无情打破一切。
腊月二十八,结合做商业的直觉刚跟种种报道判断,我心里咯噔一下——这次疫情估计没那么简单。紧急取消了原定的全家云南之行,费尽周折退票退订紧接着就是去采购口罩、酒精。刚买完家里准备给门店备时,瞬间没货了。
再过两天,疫情越来越严重,初八复工开业没戏了。按照当时2月17日/2月24日/3月2日分批次复工的计划,我们开始准备复工用品跟相关手续,在钉钉上提交申请并积极主动跟街道办事处沟通复工手续,并且花了平常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格,采购了一批口罩、酒精、测温枪、84消毒液等防疫物资。
当时光是买口罩,今天说明天有货把钱打过去又变成卖光了,。每天一睡醒就会先看看每日疫情播报,看着每天快速新增的确诊和疑似病例,看着南阳、驻马店(张老炝员工主要来源地)成为河南疫情严重地区,加上西贝的“三个月理论”刷屏,内心一下子慌了。
说真的,干了20年设计跟3年餐饮,从来没这么惶恐过。2003年的非典时还觉得一切都很遥远,17年以后却遭遇了一场龙卷风式的强冲击。
疫情严重人们不能出门,员工呆在老家回不来,开业复工遥遥无期,10家店每个月的人工成本要好几十万加上租金各类支出,疫情期间损失得有三百万以上。
作为重现金流的餐饮业,当时就一个念头。熬,挺住,活下去。
2
成立三大小组、先外带再堂食
丢掉惶恐先保证“活下去”
越是这时候,作为创业型公司越不能自乱阵脚。
临近初八不能开业,我们强迫自己动起来。一方面,我们在官微上告知炝粉儿延迟开业的信息。另一方面,内部每天在钉钉上开会。给大家如实讲述疫情下我们面临的问题,每天培训相关防疫措施以及怎么保护身边人、每个门店召开各种线上主题培训会。管理群隔一天开次会讨论“接下来该怎么办”。
我们成立了防疫小组、薪酬绩效小组、线上营销小组,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商业模式跟产品模式,考虑在完全没有堂食的极限情况下怎么办。
< class="pgc-img">>
防疫小组在保证物资采购跟伙伴安排的同时,
还积极向社区防控、公益送餐上下功夫。
同时,薪酬绩效小组还针对前期外卖开通时的复工伙伴办理保险、员工薪酬发放保障开始多次开会讨论。确保复工前发基本工资,复工后正常发放。复工前上班伙伴占比20%,复工后上班伙伴目前在60%。
线上营销小组则把中心放在了产品结构调整、开通公号点餐、线上销售宣传、社区推广等动作上,做了无接触点送餐、线上商城销售卤肉、制定团餐专人接待专人配送、推广门店2km内自主点餐免费送餐等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动作。
< class="pgc-img">>
线上营销小组活学活用,由品牌传承人上阵直播带货。
在产品模式和重点上。很快我们上线了系列消费者更接受的卤制品(卤豆干、卤鸡蛋等),重新梳理了线上的一整套东西,在政府允许外卖后,第一时间开启了外卖和门店外送,到能堂食时又第一时间开启了堂食。
说心里话,我很清楚开业可能比不开业成本还高,损失还大,为啥还坚持第一时间开业?在我看来,急着开业是为了“养店养人养老汤”,疫情前期所有的会议的主题都是:开源节流稳军心。
开业后,每个店让能到岗的小伙伴两三个人负责,对内让团队有事做、有凝聚力;对外,不断审视我们的使命“一辈子认认真真做好一碗老家面”,疫情是一阵子,相对于一辈子的使命疫情时间是很短的。基于顾客为先、为大的理念,当时春节刚过疫情未散,让周边居民跟上班族吃点有营养的,行个方便,就算是不赚钱也要开。
做好防疫安全工作,让顾客放心就餐。
正式恢复堂食之前,我们的外带营业额要高于外卖的营业额。外带做的是存量顾客的生意,他是基于对品牌的认可才会在特殊时期用买单为你投票。截止目前,外卖外带能在去年同期营业额中占到20%-30%。
3月19日郑州开放堂食后,我们的营业额每天保持着5%到10%的提升,截至目前,整体营业额已经恢复到正常时期的五成,表现最好的门店已经达到了七成。这个结果,在当下真的来之不易。
说真的,我觉得热议的“报复性反弹”压根没指望过,消费者信心的恢复要远远长于疫情本身,能再有两三个月恢复到去年同期正常水平,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3
创业公司要有“水库”,
活着才能更好的活着!
这70多天,真刻骨铭心。
要压住心里的焦虑跟煎熬给团队打气,还要到处通过资源“找钱”度过这个最漫长的寒冬。
我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在上餐饮抗疫网课、运营管理工具书之外,能静下来好好对过去这三年的经历做一个复盘。
我进餐饮这一行,骨子里有着30年传承的情结。我对外讲过也带大家去看过,父母1982年在方城西南呼沱村开的“迎宾饭店”,卖的就是炝锅烩面跟卤肉,30年后最终放不下这份家族情结躬身入局,从设计老炮到餐饮小白,躬耕祖业,一路边干边学。
我们做的是方城炝锅烩面,要重新定义并升级这个细分品类,本身就带着一种光大河南美食文化的天生使命感。让外地人来河南多一种美食记忆跟味道,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这一碗烩面,是我们不变的目的。
到今天,我的初心未变——把一碗地道的老家面,按照现代化的经营思路给做好。我们下劲去学习、研究星巴克的用户体验,巴奴的产品主义,7-11的便民性,取得了一定成绩,稳扎稳打开出10家直营店,也带火了方城炝锅烩面这个品类。
张老炝的价值观里有九个字:用好料,炝好面,做好人。我们始终挂在墙上更刻在心里。这次疫情期间,我个人给老家方城寄去了酒精口罩等防疫物资,我们团队走进凯利、易元国际、自贸大厦等一线社区防疫站送酒精消毒水,给一线医护人员免费送餐,给停车场管理员和环卫工送烩面券,力所能及的惠及身边人。
这次疫情最大的启发是,家里有粮心不慌,就像稻盛和夫一直坚守的水库理论——经营企业应该像水库蓄水一样,景气时要为不景气时作好准备,一定要保留一个后备力量。
等疫情结束恢复正常后,我很大概率会把外卖关停,做精做深做透方城炝锅烩面这个品类,扣除一切可能的减分项,一直聚焦这一件事。
随着越来多的企业开始复工复产,随着堂食恢复政府一系列措施的出台。我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活着,是为了更好的活。希望大家都好好的!
本公众号发布内容均属原创,版权属于河南观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欢迎转发朋友圈,欢迎提供美食线索。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