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月21日凌晨的南京市雨花台区紫荆花路迎来了以“鬼”为名的南京鬼市。“不是羊肉劈脸招呼老板”“三分钟吃完就送你一千”……在一声声不寻常的叫卖声中,文玩字画、热饮小吃等种种业态的摊位前无一不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有些生意较好的摊主在出摊一个小时就用光了原材料,早早驱车离开。几乎每个摊主的面前都放着手机开着直播,一边卖货一边和粉丝聊天。
有着百年历史的南京鬼市,原本是倒卖旧货的夜间市集,自出现以来就维持着凌晨经营、日出收市的习惯。如今更是通过网络的传播和业态的不断丰富,成为年轻人体验夜经济和怀旧感的网红夜市。这块南京夜经济的“老招牌”经营现状如何,人气增长的同时又带来了哪些管理隐患?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人气最旺的夜间“鬼市”
南京鬼市为何称“鬼”?记者调查发现,鬼市出没的时间和位置的随机性赋予了其独特的神秘感。
南京鬼市通常在周末两天的半夜,即周六周日凌晨1点左右开市,到当天早上5点多才会人去街空,如果是对鬼市并不了解的市民,白天经过鬼市所在的区域时,也很难想象几个小时前灯火通明、人流穿梭的热闹场景。记者获悉,目前除南京外,广州、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鬼市”。而南京鬼市与其他同类夜市最大的区别则是选址的不确定性。“大家请耐心等待,不要刷屏,地址出来后会第一时间告诉家人们。”10月22日半夜十二点半,当天鬼市的位置依然没有公布,在抖音上,主播“南京鬼市(浇汁土豆泥)”和许多摊主一样选择在开市前直播,等着向观众告知鬼市的地址,接近凌晨1点时,他才知晓具体位置,随即驾车出发。当天这些直播间观众少则上百人,多则数千人,多数人在不停地刷屏求问地址。
“我们这些待出摊的摊主都有一个鬼市群,每次就等群主通知,不到开市前十几分钟我们也不清楚要去哪。”10月21日凌晨,在紫荆花路架起大锅煮着羊头汤的周阳是最早一批到现场摆摊的摊主,他告诉记者,原本南京鬼市固定在秦淮区朝天宫周围开市,但由于是自发的民间组织,既没有官方管理,也为了躲避城管和居民投诉,如今的南京鬼市每次的地址不再固定,由摊主们口中的“鬼王”,即鬼市群群主在出摊当晚临时通知。
虽然名中带“鬼”,但从现场的热闹程度来看,鬼市的“人”气更旺。“今天最起码有四五千人,从雨花大道绿道到渡桥这边全是顾客。”在花神渡桥附近,和朋友经营手作寿司摊的陈卜妍才来半小时,就已经卖出了100多个寿司。她摊位上均价只有3块钱一块的寿司,生意好的时候一晚上能卖出近2000元。陈卜妍表示,因为生意太好,好的摊位都要在地址公布后第一时间“冲”到现场来抢。
怀“旧”热有了消费“新”体验
独特的消费体验和背后的怀旧文化,是南京鬼市对年轻人为主的消费群体最大的吸引力。
在过去,鬼市是交易来路不明的货物和便宜旧货的夜间市集,商品以古玩、字画、旧衣服、旧家具等为主,这些商品在今天的鬼市上依然能够找到。上至古玩器皿,下至老旧粮票、邮票都有人摆摊售卖。摊主老齐是传统鬼市的坚守者,摊位上摆放的都是现在难得找到的老旧产品,从价格不等的手串,到成色不一的古式钱币,再到已经淘汰的老款手机、平板电脑等应有尽有。和餐饮店不同,文玩摊主很少吆喝,甚至保留着以前“莫问出处,买定离手”的习惯,这些独特的体验,让猎奇的年轻消费者大饱眼福。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南京鬼市正在向年轻人“妥协”。记者调查发现,文玩旧物在鬼市的中心地位已被取代。如今的南京鬼市,奶茶摊、小吃摊、宠物摊等是热度最高的摊位,甚至还出现了唱歌、舞蹈等街头表演,吃喝玩乐已成为如今鬼市的主流,淘文玩则成为文化符号退居二线。
火爆的人气让南京鬼市的发展不断壮大。原本白天在南京南湖摆摊的赵辉夫妇,从8月初开始就每周跟着鬼市出摊。“鬼市没人收费,不像南湖摊位费一个月要收2500元,生意一旦不好就得赔本。”赵辉说。鬼市客流量大,同样摆摊3个小时,赵辉在鬼市的收入能超过白天摆摊的两三倍。记者获悉,南京鬼市的摊位高峰时已突破1000家,近期出摊时间也在原本周末两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周三夜市。
“从鬼市的热度来看,江苏夜市经济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南京财经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孔群喜指出,南京城市历史文化传统与鬼市开放性、低门槛特征相结合,逐步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温暖的夜间市集氛围,吸引了大批寻求别样购物经历、社交体验的人群。年轻一代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摊位信息,迅速构筑互动圈层,创造独特文化体验,让南京鬼市名气得以在线上线下迅速扩散,一批网红IP正在迅速崛起。
老招牌如何避免砸招牌
“半夜开市,黎明即散。”这句对南京鬼市运营模式的概括,却也是如今尚未可及的理想。10月21日清晨五点半,天已微亮,刚刚散去的紫荆花路鬼市现场,空气中弥漫残留食品的异味,场地上随处可见丢弃的垃圾,烤串用的竹签、零食包装纸、一次性餐盒,甚至是呕吐物都不规则地散布在道路两旁,留给即将上班的环卫工人处理。“他们这么一搞,我们要多花几倍的时间来处理。”现场刚刚来上班的一名环卫工人向记者诉苦道。
一些选址在小区附近的鬼市,喧闹的飙车声、锅铲翻炒声和嘈杂的人声更是给周边住户带来了“不眠之夜”。“本来一直想去鬼市,结果开在自家楼下才知道有多吵,夜里被惊醒了好几次。”家住南京国际博览中心附近的李先生对今年8月家门口的一次鬼市“深恶痛绝”。“当天早上家门口的垃圾碎屑被风一吹,简直就像刮起了沙尘暴。”李先生回忆。同时,由于摊位和客流占用了马路,导致经过的车辆拥堵,夜里又没有交警疏导,鸣笛声四起,甚是扰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鬼市已经做出了很多改变。记者在鬼市现场发现,在摊位较集中的区域,摆放了多个印刷着“鬼市卫生,共同维护”的1米多高的纸箱作为公共垃圾桶,而不少经营者也在餐车外挂起巨大的垃圾袋,把客人扔的餐盒筷子统一带走处理。赵辉说,今年以来,鬼市的组织者一直在努力倡导摊主文明经营,避免出现扰民现象。但由于是自发性组织,缺少真正有约束性的管理措施,加上消费者和摊主素质高低不一,鬼市离真正的文明经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让鬼市与‘文明城市’和谐共生,规范化和合法化是关键。”孔群喜指出。他建议,有关部门应探索设立专门监管机构,出台相关规章制度,提高夜间市集管理水平与执法透明度。并探索在城市规划中划分特定区域供鬼市开展,避免随意占据道路空间,促进夜市经济有序成长。同时,南京还应定期评估鬼市运营状况,加强警力调度与监控设施布置,保障市民、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孙炜杰)
章 | 36氪石亚琼 、亿景智联尹兆杰
编辑 | 36氪石亚琼
文章首发 | 数字时氪 (微信ID:digital36kr)
**
好的选址是门店成功的一半。 选对位置,就是选中了低成本高质量的线下流量。
正因此,知名品牌每年都会在选址上投入重金,高级选址专家年薪过百万。当下,手握大量资本,线下新消费品牌攻城略地,快速扩张,线下门店的竞争更加激烈,选址失败的代价也日益高昂。
大数据选址,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但数据往往只能提供参考依据,最核心的选址逻辑仍是知名品牌的秘密、选址专家的秘籍。那有没有可能通过一些具有商业代表的业态数据的关联,推测出一些这样的选址秘籍?这个问题我们也很好奇。因此我们计划寻找一个行业,做一些数据的关联分析。
火锅,无疑是线下生意中最受瞩目的品类。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根据《2021中国餐饮品类与品牌发展报告》数据,2020年火锅市场规模已经接近6000亿元,是手机市场的3倍。这一赛道不仅有海底捞、呷哺呷哺、捞王这样的上市公司,也有不断融资的巴奴、周师兄等新玩家,资本热度居高不下。当然,这里还有无比激烈的竞争,2020年我国共有41.9万家火锅相关企业,今年上半年新注册的火锅企业更是达到了3万多家。选址,对这个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知名火锅品牌的选址都有什么特点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联合时空大数据公司「亿景智联」一起做了一些探讨。
这几年,火锅店们纷纷做起奶茶生意。比如,2019年海底捞推出了包括奶茶、茉莉奶绿在内的4款自研测试奶茶,2021年不仅推出了9.9元的DIY自制奶茶店,还在上海和南京等地开设了海底捞品牌奶茶店。再如,小龙坎推出“龙小茶”,算是正式迈入茶饮市场。更早之前的凑凑,则一直是“火锅+茶饮”的模式。
既然如此,那火锅店和奶茶店会有什么关联么?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也监测并获取了知名火锅品牌和奶茶品牌全国主要城市的门店数据,一探究竟。
一、分析逻辑
为了探究火锅店与奶茶店的相关性,我们先监测并获取了知名火锅品牌在全国几个主要城市的门店信息,以门店为中心,200米为半径做为评价单元,统计这一范围内的各品牌奶茶店数量和火锅店数量,并测算其相关性。
分析逻辑
首先,我们选择了商业发达的一线城市北上深、新一线城市杭州与成都、重庆。
此次,我们选择的火锅品牌有: 呷哺呷哺、 海底捞、 小龙坎老火锅、 彤德莱、 小肥羊、 重庆刘一手火锅、 东来顺、 湊湊火锅·茶憩、 大龙燚、 巴奴火锅。
数据显示,海底捞、呷哺呷哺在这六个城市有最多的门店,分别达到408家、361家。相比于其他城市,北京、上海在连锁品牌火锅店的数量要大幅领先其他城市,分别达到493家、269家,这很可能与其商圈数量、消费能力相关。
北京呷哺呷哺的数量大幅领先其他城市,达到300家,上海仅有52家,深圳则仅有6家。上海有最多数量的海底捞门店,达到122家,但是与北京99家的差距不明显。
在火锅之都重庆,这些品牌很难有连锁品牌能抢占高地,海底捞数量相对较多达到33家店,呷哺呷哺、凑凑、巴奴并未开拓门店。
主要城市火锅数量,数据来自亿景智联
从图片上密密麻麻的标记,也能感受到人们对于吃的热情。
北京火锅店分布,数据及图片来自亿景智联
上海火锅店分布,数据及图片来自亿景智联
杭州火锅店分布,数据及图片来自亿景智联
深圳火锅店分布,数据及图片来自亿景智联
重庆火锅店分布,数据及图片来自亿景智联
成都火锅店分布,数据及图片来自亿景智联
在这些火锅店的200米半径范围内,出现的奶茶品牌有: 蜜雪冰城、 书亦烧仙草、 益禾堂、 古茗、 Coco奶茶、 茶百道 、 1點點、 快乐柠檬、 七分甜、 喜茶、 一只酸奶牛、 鲜芋仙、 奈雪の茶、 茶颜悦色、 一芳水果茶、 鹿角巷、 四云奶盖贡茶、 鲜果时间、 本宫的茶、 茶桔便 、 乐乐茶 、 侯彩擂、 果呀呀、 阿秋拉尕酸奶、 注春。
北京奶茶店分布,数据及图片来自亿景智联
上海奶茶店分布,数据及图片来自亿景智联
杭州奶茶店分布,数据及图片来自亿景智联
深圳奶茶店分布,数据及图片来自亿景智联
重庆奶茶店分布,数据及图片来自亿景智联
成都奶茶店分布,数据及图片来自亿景智联
二、火锅店和奶茶店有相关性么?
整体看,答案可能是:并不怎么相关。
火锅店与奶茶店的相关性,数据来自亿景智联
首先,我们先定义相关性的判断方法。衡量A 和B之间的相关性,我们重点会看A 会不会随着B的变化而变化。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或-1,相关度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于0,相关度越弱。一般来说,0.8-1.0 意味着极强相关 ,0.6-0.8 意味着强相关;0.4-0.6意味着 中等程度相关。
那我们取0.5作为中间值来看,只有特定城市,少数火锅品牌与奶茶品牌形成了相关性。比如,在北京,乐乐茶附近有非常大概率会有一家巴奴火锅店,在成都,海底捞旁边很可能会有茶百道。
这种关联性,倒是可以理解。一般来说,火锅店、奶茶店多属于餐饮、茶饮中的消费价位相对适中的品类,因此都要求大客流量。
杭州是火锅店与奶茶店相关性最高的城市。喜茶与凑凑火锅,奈雪与呷哺呷哺、奈雪与小龙坎均呈现了中度的相关性。这很可能与杭州是新一线城市,近年来快速发展,形成了不少新的商圈。比如,此前有媒体采购过喜茶的选址逻辑,一般喜茶以“商圈覆盖为主”,也借鉴了肯德基、麦当劳选址体系。
数据来自亿景智联
具体到每个城市,在北京,火锅店周围,出现最多的奶茶店品牌是Coco、1点点、本宫的茶。当然,在火锅店旁边,可能还会有更多的火锅店,出现最多的火锅店品牌是呷哺呷哺、海底捞、东来顺。如果你在北京,Coco的周围有80%的概率会有一家呷哺呷哺。
在上海,火锅店周围,出现最多的奶茶店品牌是Coco、1点点、喜茶。火锅店竞争Top3则是海底捞、呷哺呷哺、小肥羊。
在深圳,火锅店周围,出现最多的奶茶店品牌是喜茶、奈雪、1点点。火锅店竞争Top3则是海底捞、小龙坎、大龙坎。
在杭州,火锅店周围,出现最多的奶茶店品牌是喜Coco、1点点、茶百道。火锅店竞争Top3则是海底捞、凑凑、小龙坎。
可以看到,在一线城市,1点点、Coco很可能是火锅店选址成功的密码之一。当然,每一个商圈,你都大概率会遇到海底捞的竞争。
在火锅盛行的成都和重庆,则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相关性。
在成都,火锅店周围,出现最多的奶茶店品牌是书亦烧仙草、茶百道、1点点。火锅店竞争Top3则是海底捞、小龙坎、大龙坎。在重庆,火锅店周围,出现最多的奶茶店品牌是书亦烧仙草、一只酸奶牛、茶百道。火锅店竞争Top3则是海底捞、刘一手、小龙坎。
这可能意味着,在成都、重庆,书亦烧仙草、茶百道可能意味着更好的流量。当然,在西南,可能依然无法避免和海底捞、小龙坎的直接竞争。
数据来自亿景智联
北京火锅店200米缓冲区范围内奶茶店的分
我们进一步分析不同城市里不同品牌的相关性。
在北京,巴奴火锅周边,奶茶出现排行top3为Coco、喜茶、本宫的茶;呷哺呷哺和海底捞周边最多的奶茶店是Coco奶茶。因为呷哺呷哺门店数量众多,大量海底捞、巴奴附近应该都能找到呷哺呷哺门店。
在上海,呷哺呷哺周围大概率会有CoCo、1点点、喜茶、快乐柠檬,海底捞旁边很可能也会有1点点、CoCo奶茶。相对而言,上海的火锅店竞争还没有特别明显的竞争关系。大部分火锅店相距超过200米。
数据来自亿景智联
在深圳,海底捞与呷哺呷哺也会有一定的竞争。海底捞旁边很可能会有奈雪、喜茶。
数据来自亿景智联
综合上述信息和数据,我们也做了一些统计。在北京,呷哺呷哺和海底捞与周边奶茶店有关联关系。与呷哺呷哺有关联的奶茶店有coco、一点点、本宫的茶 ,而海底捞和Coco奶茶更容易同时出现。
在杭州,凑凑与奶茶的关联度最强。凑凑旁边,你可能会发现喜茶、1点点、CoCo、茶百道。
(完)
数字时氪 (微信ID:digital36kr)
爆全网的茶颜悦色将要进驻南京啦,首店或将落户南京新街口商圈。
茶颜悦色这次有意进驻南京,首店很有可能选址在新街口商圈,预计首店会在今年下半年开业。
后续茶颜悦色还将在南京开多家门店,满足南京小伙伴的需求。这样南京的小伙伴们终于不用千里迢迢打着飞的、坐高铁去长沙了。[呲牙]
#南京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