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夏日的连雨天,风不急不缓地刮着,雨不大不小地下着。午后清风入室,燥热消退。我坐在窗边捧一杯苦丁菊花茶,但觉心怡神荡,思绪乘着清风细雨,飘然远举。
< class="pgc-img">>“只要有一把茶壶,中国人到哪都是快乐的。”这是林语堂先生说的。回味着先生的这句话,忽然回忆起一张被茶水映出笑容的脸。
上世纪六十年代。冬日傍晚,天开村的张书理大夫来我家,老婶儿用筷子穿上两粒红枣在煤火上烤焦,再将外面焦黑的外皮搓去,取一只花边大白碗,放一撮茉莉花茶,两粒红枣,三四粒杏干儿,烧一壶村北老井的泉水,然后双手将一碗热茶捧给张大夫。张大夫一身黑布衣,有些驼背,一张消瘦的黑脸。奶奶说他是我家的一个远亲 。所以,来村里给谁家看病,都要到我家坐一坐,喝这红枣杏干儿茶。不过那时,我总觉得他并不口渴,他总是先撮着瘪嘴吹一口茶水,然后眯着眼睛看着碗里那黑茶,红枣,白茉莉花,黄杏干儿 ,在袅袅升起的热气里变化着各种图案。这时那张消瘦的黑脸,在一杯清茶里绽放出灿灿笑容。
< class="pgc-img">>现在想想,这就是林语堂先生说的面对一把茶壶的“快乐”吧!
“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对于中国人来说,茶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对茶实在是个外行。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在水利工地,风尘仆仆,遇到泉边水岸,爬下来咕嘟咕嘟喝个痛快,那有闲情捧着清茶慢品。后来,工作安定下来,虽然可以坐下来喝茶了,但是毫不讲究。对茶叶不挑剔。青茶、绿茶、花茶、红茶、沱茶、乌龙茶,但有便喝。茶叶多是亲朋好友送的,喝完了一筒,再开一筒。遇到口味不对的,便只好留着煮茶叶蛋。
< class="pgc-img">>今春和朋友在日本旅游,在京都有幸上了一堂抹茶课。因为是旅行团的安排项目,这日随大流走进抹茶体检馆,先听服务生讲解,再看美女操作示范,然后亲自动手搅拌亲口品尝,嘿,一刻钟,算是抹茶速成班结业。
喝完茶,顺便在茶室门口买了一本冈仓天心的《茶之道》,这本小书仅只百来页,轻巧纤薄不盈一握,一路伴读,思绪在千年时空中往复穿越,如一杯饮之不竭的清茶,滋润心田,自此,对茶之道似有所悟 ,渐生喜爱之情。
< class="pgc-img">>书中说,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在茶道中,一期一会是由日本茶道发展而来的词语,指表演茶道的人会在心里怀着“难得一面,世当珍惜”的心情来诚心礼遇面前每一位来品茶的客人。引申的含义是有些人一生中也许只能够和对方见面一次,因而要以最好的方式互相对待。
茶道大师说,每次喝茶,天气、水、空气,都在发生变化,今天的茶和明天的茶怎么会是一样的呢?
< class="pgc-img">>南方有嘉木,茶叶发源于中国,华人是最早喝茶的民 族,自古迄今盛行不衰,喝茶人口跨越阶层地域,上者细 品佳茗,下者抱着玻璃茶罐咕咕牛饮。茶与"柴米油盐酱 醋"并列,固是居家必备之物,在儒家传统中,却也被视 为口腹琐事,顶多是文士的闲情雅兴,风花雪月无关志业, 饮馔小道不登堂奥。但是冈仓天心的《茶之书》,却把世俗形下的饮馔之事, 提升到空灵美妙的哲学高度,甚至是安身立命的终极信仰。茶与茶道,反映出迥异的文化态度。茶叶虽然原产中 国,唐代才传入日本,八百年后,却从饮料脱胎换骨,演 化成"和敬清寂"的茶道,晋升为一门生命美学,试图在庸碌琐碎的日常生活里,淬炼出精纯完美。
茶道表面是美学仪式,内里则渊远流深,奠基于道家 和禅宗思想,冈仓天心在《茶之道》中,深入阐释茶道的 流派和精神奥义。他把中国茶史分为三个时期,唐代的煎 茶是古典主义,宋代的点茶是浪漫主义,明代的淹茶则是 写实的自然主义,不同的泡茶方式,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和 时代精神。茶叶、道家和禅宗,都发源于中国,中国也有过讲求 境界的茶道,只是时代断层造成文化裂变。冈仓天心认为, 元代之后,中国因异族入侵,经历兵燹战乱,颠沛动荡, 致使礼俗隳坏流失。日本反而承传唐宋古礼,并把禅学融 入茶事,在15世纪形成茶道。天心形容:对晚近的中国人来说,喝茶不过是喝个味道,与任何特定的人生理念并无关连。国家长久以来的苦难。 已经夺走了他们探索生命意义的热情。他说,现在大多数中国人喝茶,已失去唐宋的幽思情怀, 变得苍老又实际,成了"现代人"。
土生土长于中国南方的茶树,其树种特征以及医药方 面的功能,很早就为人所知。在古籍里,茶以茶、故、歼、 贾、茗等不同名称出现,并且以消除疲劳、悦志有力、宁神 明目等功效著称。当时不仅仅是用于内服,还常常外敷于患 部,用以对付风湿症状。它是道士炼制仙丹的重要材料之一, 也被许多僧侣拿来防止自己在漫长静坐中,忍不住睡着了。 公元4世纪至5世纪时,茶逐渐成为长江流域居民的最爱, 差不多也是在这段时间,"茶",这个被沿用至今的字形 才首度被造出来。
< class="pgc-img">>公元8世纪的中叶, 茶史上第一位使徒诞生了。
提到茶的文化,绕不开的一个人、一本书,就是陆羽和他的著作《茶经》,他是唐代茶学家,茶文化奠基人。
生逢儒、道、释三教寻求如何共融共生的时代,陆羽,凭借其诗人的眼光,在茶事中发 现了遍存于万物之中的和谐与秩序,正与当时泛神思想,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之精神若合符节。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茶学开山之作,书中不仅有采茶、制茶、煮茶、品茶之法,还有千年传承的“茶道”精神。
在中国茶的发展史上,茶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但最为普遍接受的是六大茶类分类法。该分类方法是由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从茶叶品质系统性和制法系统性而提出的分类方法,以“发酵程度”从轻到重,将茶分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六大基础茶类和再加工茶类。
< class="pgc-img">>好茶需好水,在陆羽看来以山泉水为上,河水与井水次之"。煮 水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当水面上冒出鱼目般的细泡时, 称为一沸,当气泡有如水晶珠子般滚动泉涌时,称为二沸,当壶水波涛汹涌、翻腾不已时,则是三沸。茶饼要在火 边烤 ,然后放在精制美纸间磨碎。于水一沸时要加入盐,茶则于二沸时投入。三沸时,则 倒入一杓的冷水让壶水平静下来,这样做也能"让水重 获生机"。到了这个时候,终于可以把茶倒到碗中品尝 了,嗯!真是天上才有的甘露啊!
陆老先生在著述上述文字时,是否知道在我家北山脚下是有一眼清泉的。乡亲们叫它“石壶嘴儿”。这泉水冬春季节涓涓细流,出百步便渗入地下。而在盛夏季节,遇上这样的连雨天,那泉水便咕咕有声,翻着花的涌出,清水溢满整个挟桃沟。我小时候跟四哥去北山打山草,每经过此处,必爬在泉边喝个透心凉。长辈们说,这泉水烧开,壶底不结垢,沏茶汤色清亮,入口绵润,肠胃舒坦。怪不得,当年张书理大夫,对一碗红枣花茶那么深情款款情有独钟呢?
< class="pgc-img">>行文至此,窗外忽然云开雨散,一缕暖阳点亮茶几上一杯清茶。 正是这样一款饮品,才让唐代诗人卢仝留下如此诗句:"一 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轻风生。蓬 莱山,知何处?玉真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夏日午后,捧一本茶之道,泡上一杯如山水画般的清茶,放下执念,清清静静,悟之茶道,品之茶韵,乐之茶趣,就可以听一听自己内心的真实声音了。
更新于 19小时前
新网四川新闻8月13日电 (刘刚 张庆麟)近日,自贡市荣县“茶悠西柚”首期青年夜校开班。首期课程由荣县团县委联合荣县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活动吸引了50余名青年参加。
培训现场。荣县融媒 供图
据介绍,此次培训涵盖心肺复苏、外伤包扎、创伤救护、特殊伤处置等。红十字会的老师采取理论教学、操作示范、情景模拟、分组练习的形式,让学员们进一步掌握了心肺复苏、外伤包扎、创伤救护等相关理论知识及正确操作方法,有效提升了学员们的应急处理能力。
据荣县团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茶悠西柚”取自诗经《礼记·学记》“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茶悠西柚”正是取自“藏修息游”的谐音,把荣县的茶叶、西部陶都、柑桔等元素融入其中而得其名。同时,希望通过青年夜校,更好地走进青年、了解青年,不断激发青年力量参与共青团志愿服务、希望工程、“团团有约”和“爱心助学”等工作品牌项目,为共青团事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据悉,下一步,荣县团县委将继续探索“青年夜校+文化交流+才艺展示+技能提升”的新模式,让“青年夜校”成为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可靠阵地”。此外,发掘更多社会资源,整合多方力量,逐步增加类别,满足青年们的不同兴趣与学习需求,更好地帮助青年朋友“充电赋能”。(完)
明网讯(记者 陶媛)江西有着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有着美不胜收的山水风光,有着璀璨厚重的文化底蕴。5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续写红土圣地荣光 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举行新闻发布会,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叶建春介绍,今年“五一”假期,江西累计接待游客2086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24.7%,旅游消费也增长了约24.7%。“我们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来推动美丽江西更加出圈出彩。”
在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方面,江西依托独特的“红绿古”资源,精心策划文旅精品。江西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人民军队的摇篮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以及万里长征的集结出发地,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革命历史、感悟初心力量。“我们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创新打造了很多爆款旅游产品。”叶建春举例介绍到,江西上饶的望仙谷,过去是废弃的峡谷矿山,后来以仙侠文化赋能独特的峡谷地貌,以旅游开发逐步走出困境。如今的望仙谷已经成为全国各地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游人如织、一票难求、一房难求,昔日的荒山已经变成了游客心中的仙境,周边的群众也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
在塑造更具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方面,“庐山天下悠、三清天下秀、龙虎天下绝”,江西有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中国最美乡村婺源,有千年瓷都景德镇、千年名楼滕王阁、千年书院白鹿洞、千年古刹东林寺,有景德镇陶瓷、狗牯脑茶叶等特色旅游产品,还有陶渊明、欧阳修、李白、白居易等历史名人在江西留下的许许多多的千古诗篇。经过多年打造,“江西风景独好”已经由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单一品牌转变为集自然、历史、人文、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品牌。今年年初,江西联合故宫博物院推出的600年明清“御瓷归来”特展亮相江西省博物馆。该展览一直展期到5月份,每天都游客爆满,争相目睹首次“出宫回乡”的成化斗彩三秋杯、康熙红釉观音樽和雍正葱绿釉小碗等巧夺天工的精品。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充分彰显了江西作为“文章节义之邦”“人文渊源之地”的光彩与魅力。
在提供更具亲和力的旅游服务方面,江西始终坚持以游客为中心,全力建设“旅游诚信省”,着力提升旅游服务设施现代化、管理智慧化、内容人性化水平,努力让每一位来江西的游客不仅陶醉于绝美的山水之间,更能够享受到安全舒适、优质高效、暖心爽心的旅游服务。“江西全域可旅,四季宜游。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文旅融合层次、丰富文旅消费业态、激活文旅创新动能,让江西文旅能够‘入眼’又‘入心’、‘叫好’又‘叫座’。”叶建春热情地说道,热忱欢迎大家到江西去体验山的秀美、水的灵动,去沐浴红土圣地的光辉,去感悟赣风鄱韵的魅力。江西,一定是你值得来、来了还想再来的“诗和远方”。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