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上海证券报,作者郑俊婷,原文标题:《连锁餐饮“价格战”加剧》
自2023年下半年开打的餐饮“价格战”近期有加剧之势,而在此过程中,已有连锁餐饮品牌“受伤”。
近日,拥有太二酸菜鱼、怂火锅等多个知名连锁餐饮品牌的九毛九发布2024年上半年盈利预警,预计实现净利润不少于0.67亿元,同比下降不超过69.8%。业绩大幅下滑的背后,“价格战”难逃其咎。根据公告,2024年上半年,九毛九旗下餐厅的顾客人均消费及翻台率均出现下跌。其中,太二酸菜鱼二季度的人均消费为69元,降至2017年人均水平。
客单价下滑的情况并非九毛九独有。根据全国性餐饮行业数据库平台窄门餐眼的数据,今年6月,呷哺呷哺、海底捞、湊湊、巴奴的客单价,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2%、5%、9%。
“以‘价格战’为代表的行业内卷正在加剧。”资深餐饮人、大树落地辅导战略咨询创始合伙人李亮向上海证券报记者分析表示,在理性消费之风下,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增强,更注重“吃好吃饱”这一餐饮的基本功能属性,部分营销噱头较足而产品力欠佳的餐饮品牌正被消费者抛弃。
记者采访了解到,片面追求低价竞争不可持续已成行业共识,多家连锁餐饮品牌正从原料升级、供应链优化等多方面着手,努力提升产品质价比。
多家连锁餐饮品牌降价
为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餐饮品牌选择对产品售价“自砍一刀”。
据记者梳理,二季度以来,包括呷哺呷哺、乡村基、和府捞面在内的多家连锁餐饮品牌宣布产品降价。其中,和府捞面在6月21日宣布对几款经典草本汤面进行价格下调,部分产品降价约32%。
“这两年从咖啡的促销开始,大家的消费越来越谨慎和理性。面对这种环境,品牌必须快速整合,适应这种变化。以价换量的‘价格战’,是行业步入深度竞争的既定事实。”和府捞面创始人、董事长李学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6月全国菜单切换后,和府捞面近90%的产品价格在30元以内。目前市场对新价格的反馈不错,客流上涨较显著。
上海地区一名资深餐饮人士向记者表示,餐饮是充分竞争的行业,企业调价是自主适应市场变化的正常行为。从目前情况来看,产品降价原因不尽相同,如原料成本降低、运营水平提升、阶段性促销、引流等。“2023年一季度,餐饮行业出现报复性消费,吸引了大量业外资本涌入。随着消费市场回归理性,餐饮业正进入洗牌期,相对而言,能提供高性价比产品,且在运营管理上精细打磨的企业会活得更长久。”
记者从部分官宣降价的餐饮品牌公司了解到,降价主要是通过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实现。如乡村基,其在6月17日宣布4款产品大降价,价格回到2008年。据悉,大降价的底气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通过发挥集采优势,源头直采省去中间商成本;二是自建完善供应链,保证高效、高品质供应原料;三是将“好吃不贵”的基因执行到底。
追求产品质价比成共识
李亮认为,九毛九业绩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太二、怂火锅这两个品牌的营销概念创新大于品类、产品实质的创新,本身就存在产品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太二的核心问题是招牌菜酸菜鱼吸引力下滑,真正有效的战略应该围绕招牌菜,重新塑造或者提升‘老坛子酸菜鱼’的价值感。”
从九毛九的最新表态来看,公司已将提升产品质价比作为重点工作。7月23日,九毛九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面对市场环境变化和出现的新消费趋势,公司正在积极应对和调整。“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餐饮市场面临激烈的价格战,但我们认为片面追求低价竞争不可持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会改变,绝对的低价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将专注于提升产品品质,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定价,让顾客不仅吃得好、体验好,还能感受到物超所值。”该负责人说。
李学林同样表达了和府捞面将追求质价比的态度。“价格战仅短期有效,因为市场永远有更低价格的产品。在消费需求不振的大环境下,品牌需要承压,但依靠低端廉价的食材和无序的价格战,是没有未来的。”李学林说。
据了解,为了满足消费者健康养生的需求,和府捞面把菜单里的很多产品原材料都升级为国家有机认证、绿色认证、地理标志认证食材,这在全国连锁快餐中是极其少见的。
例如,和府捞面使用的黑塌菜来自江苏如皋这一中国著名“长寿乡”。“为了确保黑塌菜的源头供应,和府捞面目前合作的黑塌菜基地有4000亩,明年可能要扩到10000亩。”李学林透露,目前,和府捞面有机、绿色认证的食材占比在10%以上,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扩充。
“未来,在价格回归的基础上,和府捞面会继续发挥好供应链的优势,在保障食安品质的同时,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体验。”李学林说。
天,去上海浦东新区新大陆广场转了一圈,发现前几年一铺难求的店面,现在成片的关门。
< class="pgc-img">>10年前来上海的第一家小店,就开在新大陆广场,当时商场刚开始启动,但大部分店面都生意兴隆,整个广场人气满满,每到饭点时间各餐厅都排起长队,阿拉丁麻辣烫,一点点奶茶、世界茶饮、豪大大鸡排顾客不断。
< class="pgc-img">>当初我们的小店20平米,租金每月18000元,转让费8万元,加一个季度的租金,总投资不到20万,2016年公司业务调整,店面以28万元转让出去。2017年同样面积店面转让费30万元以上,那可真是一铺难求。
今天整个广场两栋4层楼,已关门倒闭80%以上,那些用高价转让费开店的老板,亏损少则几十万,现在只有新开业的几家店面营业,就连广场附近的快餐品牌老娘舅,真功夫也不见了踪影。
< class="pgc-img">>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天餐饮市场的局面?
餐饮老板未来的路在何方?
根据我的观察发现,对餐饮现状提出以下3点个人看法,看明白了会帮助你做好自己未来餐饮布局。
第一餐饮消费升级
今天餐饮市场的变化,表面看是市场萧条,客人变少,消费下降,餐饮赚钱难,导致大部分店面关门倒闭。并且很多餐饮人也认同餐饮消费降级的观点,其实,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餐饮市场升级,原来的消费者还在,但消费升级场景变了。
< class="pgc-img">>以浦东新大陆广场为例,2019年以后在2公里圈内新建了几个面积比较大的美食城,仅浦东世纪汇就汇集了目前国内的一些知名餐饮品牌,大米先生,老乡鸡,喜家德,成都你六姐,和府捞面,陈香贵拉面等。新大陆市场经营的店铺也换成连锁品牌店,这些店面生意依然火爆,并且它们的坪效大幅度提升,现在一家同样面积店面的营业收入,比过去的店面翻几倍。
< class="pgc-img">>第二餐饮品牌化
随着餐饮行业的发展,餐饮品牌化已经越来越明显,餐饮从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竞争,发展成产品与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过去餐饮主要打价格战,打品种,服务,装修战,随着消费市场的变化,人们开始注重品味,档次和品牌。
一二线城市人气旺,房租高的商业中心餐饮,基本被连锁品牌垄断,一般没有品牌,没有资金的中小餐饮很难入局。目前餐饮品牌扩张速度加快,很多餐饮品牌在主打品牌之外,推出子品牌,有的市场下沉,通过不同价位,不同模式的子品牌,占领不同的客户市场,通过品牌多元化,寻找新的增长点。
面对新的市场变化,中小餐饮要看清趋势,不要与品牌餐饮硬刚,一旦没有了价格优势,普通餐饮就失去了竞争力,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发展优势,避其锋芒。
< class="pgc-img">>第三吃饱和吃好的两极分化
吃饱是指性价比,东西好吃价格不高,这是餐饮行业的一个趋势。随着网络化,交通的发展,餐饮企业规模越大,供应链端口的效率会越来越高,各类食材原料成本控制越低,再随着店面的增多,营销的边际成本下降,最终产品定价凸显出性价比优势更明显。目前一些餐饮连锁品牌就是这个方向,例如:老乡鸡,小菜园等。
吃好是价值化,对服务,场景,菜品菜式,品牌文化都有一定要求,餐饮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吃的一切幻想。比如同样是水饺,大娘水饺是吃饱为主导,喜家德是吃好为主导,这个价值化的市场同样很庞大,各个城市都有一些消费者认可吃好这个价值品牌。
吃饱和吃好分化越来越明显,他是不同的消费群体,中小型餐饮老板,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产品定位,品牌现状找到自己的客户群体,从选址上避开品牌店面,特别是一些连锁品牌,从经营上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做小而特才是普通餐饮人生存的空间。
餐饮品牌化势不可挡,普通餐饮人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一定要打造自己的独特卖点,靠价格,口味,服务吸引客户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解怎么通过产品,模式打造自己的卖点,关注更多文章。
< class="pgc-img">>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简单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经济复苏大势之下,线下餐饮成为最先复苏的赛道。暴满、等位、业绩大涨,成为今年餐饮业的主旋律。
但这样的场景并非所有餐饮企业都有幸斩获。毕竟想要抓住消费者,所有玩家还是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神仙打架,餐饮赛道“卷疯了”
今年以来,餐饮各领域的头号玩家们动作频频,可谓“神仙打架”,生怕自己落了下风。餐饮门店前动辄大排长龙,茶百道、沪上阿姨们疯狂扩张,争相上市,这是大众眼里粗略的餐饮业图景。
随着近期餐饮上市公司陆续披露半年报,关于餐饮业复苏究竟有多强劲,终于有了具象化数据。不管是坐拥肯德基、必胜客的餐饮巨头百胜中国,还是细分品类代表海底捞、瑞幸咖啡,2023年上半年,清一色的营收两位数增长。
在“内卷”的局面下,作为中式餐饮赛道的领头羊,和府捞面也掀起了不小的“浪头”。
据知情人士透露:和府捞面单日营收已突破1000万。
单日营收破千万,是什么概念?在中国,麦当劳、肯德基等连锁餐饮巨头基本都是这一量级打底。
此前就有消息称和府捞面近期业绩暴涨,而这一内部数据的露出,无疑又是一里程碑级的风向标。
公开资料显示,和府捞面计划今年在全国60多座城市布局600家直营店,该数据背后体现的门店运营能力、营收及客流水平,从整个赛道来看,都占据了很大的领先优势,甚至让众多餐饮从业者难以望其项背。
有业内人士透露,上半年和府捞面收入、新店数量均已创出历史新高,单月营收持续攀升,单日峰值连续刷新,三四线城市新店表现突出,越来越多的门店已加入“百万俱乐部”。
< class="pgc-img">>和府捞面营收大涨、捷报频传的发展劲头,也从侧面印证了整个餐饮业强势复苏的趋势。
遥想一年前,中国餐饮从2019年前每年10%的净增长,断崖下滑至年均21%的负增长,3年时间释放出超过200万商铺。彼时,无数餐饮玩家被迫出局,幸存的餐饮人纷纷抱团取暖,共商如何熬过“至暗时刻”,坚持下去。
如今,众多消费势力汇聚到一起,餐饮行业呈现出极为强大的生命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7月份全国餐饮收入28606亿元,增长20.5%,全国餐饮收入总规模超过2019年同期,餐饮成为反弹最大的消费品类。
7月底,国家出台《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明确提出“扩大餐饮服务消费”,更是餐饮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面对如今的火热场景,大家不禁发出疑问:餐饮赛道,又行了吗?
2、赛道火热,突围仍需硬实力
餐饮赛道热闹非凡,各个玩家都试图抓住消费复苏的浪潮。多个玩家的做法更是引发了行业的连锁反应。
瑞幸用“9块9”高调开启价格战,库迪欣然迎战;盒马率先推出“移山价”,旨在用低价狙击山姆,没曾想被美团买菜的“拔河价”偷袭。
而作为餐饮行业的“卷王”,海底捞的做法几乎次次刷新消费者认知。海底捞不仅摆起了夜市,还争相去演唱会现场拉人。近期“海底捞可以洗头发了”的话题还冲上了热搜第一。从网友晒出的门店图片可以看出,除了之前的美甲服务外,旁边还放了洗头椅、洗发水、毛巾、吹风机等物品。
显然,这只是上半年餐饮图景的一个缩影。行业的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有数据显示,2023年1至6月,国内餐饮企业暴增200多万家,几乎等同于去年一整年的水平。放眼望去,沿街的奶茶店、炸串店、麻辣烫门店,都成了打工人的聚集地。
< class="pgc-img">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并且,头部玩家纷纷下场,凭借平台、品牌、供应链等能力进行降维打击,进一步压缩了其他餐饮从业者的市场空间。大家被卷入同质化的战局中,要靠不断压低价格、牺牲利润来争抢客户。争抢不过,只能倒闭收尾。餐饮行业的马太效应正越发明显,牌桌上强者愈强的局面已是大势所趋。
“餐饮是复苏了,但是餐饮市场的厮杀并不乐观。”有从业者感慨道。
不少行业人士预测,随着市场厮杀蔓延至头部餐饮企业,强弱悬殊不断拉开,未来两到三年,从“价格战”到“争霸战”的风暴会席卷行业,形成新的格局。这也意味着,想要在这一轮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并不容易。
在此背景下,和府捞面是一个例外。
作为细分赛道的头部企业,和府捞面的发展势头也值得关注。一位接近和府捞面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子弹财经」,在今年Q2市场表现普遍弱于Q1的情况下,和府捞面近期业绩暴涨,不仅单月扩张速度达到“一天开一家直营店”的程度,不少门店也都创下了历史新高的业绩。
至于原因,透过和府捞面创始人李学林不久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述,能够一窥其心得。
在被问及“和府捞面如何在一季度表现的基础上更上一步”时,李学林总结了三点:一是做品牌升级,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二是做价格分层,加大30块以内产品的比重;三是和国际名厨刘一帆合作,中西合璧,提升品牌力。
从和府捞面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一开始就没有参与到低价厮杀中,而是将重点放在“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品质去匹配上更有竞争力的价格”上。
此前就有行业分析师表示,“和府捞面多分布在高势能场所,不能站在充分竞争的角度去看待和府捞面,但不管如何,打磨好产品、做好服务,才是对价格的关键支撑”。
而今,当外界“内卷”加剧,不少玩家甚至牺牲利润换市场,和府捞面却一直坚定“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是不断提升产品力与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和府捞面早期搭建的供应链也愈发成熟地被用于多个场景。无论是品牌升级、产品研发,还是价格分层,都更适应当下市场的需求。
而这一切,无不显示出和府捞面在面对市场周期变化的发展“定力”与深厚“内功”。
3、穿越周期,逆市上扬的秘方何在?
开年以来,曾经被调侃“过气网红”的酸菜鱼重获消费者喜爱,也让九毛九的业绩也提振了一番。与此同时,满记甜品、南城香等连锁餐饮品牌先后推出自助餐,让这个颇具“古早”味的概念又火了一把。
究其根本,无论是菜品、模式回春也好,整个赛道回血也罢,餐饮行业的特质之一在于“周期性”。这是供求不断变化的结果,充满不确定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在提醒着品牌们,要想跨越从“网红”到“过气”不断循环往复的怪圈,在变化的市场需求中腾挪出灵活应变的身位,不能只靠运气,还需要有压箱底的本事。
< class="pgc-img">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如何穿越周期?想必各家自有答案。作为“逆势上扬”的代表,和府捞面的答案则是:重押供应链,依托消费者洞察提前布局。
得益于李学林在3C行业成功创业的积淀,从和府捞面创立起,就在用零售思维做餐饮。
2012年8月,江苏和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4个月之后,占地15000㎡的和府中央厨房宣布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是一个典型的TMT式高举高打的逻辑:选择一个高潜力的赛道,搭建一个足够强的中台,然后赋能前端标准化,以实现快速复制。
此后十余年,和府捞面持续深耕供应链,打造了近十万平方米的现代食品产业园,其中央厨房是全国最大的中央厨房之一,可以支撑数千家门店的基本运营及全国范围内的冷链配送需求。
光从供应链布局的角度来看,和府捞面显然是大幅领先行业的。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曾在公开演讲中分享,从2014年起,资金开始大规模涌入餐饮供应链建设里,这也意味着,未来餐饮连锁企业要竞争,需要往“品牌+供应链贸易+直营门店”上靠,以保障自己有足够的空间放弃中间环节利润,换取更大的价格调整空间和质价比。
4、结语
2023年已行至下半程。不久前茶百道先于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古茗茶饮等一众玩家,率先向港股递交招股书,再一次把餐饮界的激烈竞争摆到台面上。头部餐饮玩家同样竞相抢跑。
面对万亿规模、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中国餐饮市场,“大品类,无品牌”的现状,正是各赛道成长出巨无霸企业的机会点,也是当下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的“战机”所在。
“中国餐饮市场巨大,连锁化率较低,存在巨大发展潜力。随着购物中心不断增加、供应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门店信息化持续提升,新一代连锁餐饮巨头成长的外部条件已经成熟。”CMC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投资官陈弦曾表示。
从一碗“书房里的养生面”,到如今主打“高端不贵”的“质价比”,在强大的供应链体系赋能下,“和府捞面跑出规模效应,只是时间问题。”早在2017年,李学林便在采访中如是表示。
今年7月,随着国家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措施,提出“培育‘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对于和府捞面等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而言,无疑站在了跑道最前列。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