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郭世杰/文 摄影记者 宋若旻/图
农历正月初七,被网友称为“郑州最惨的火锅店”的火锅店开门营业。店主贾先生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很多网友和媒体朋友十分关注店面的营业情况,谢谢对他的关注和支持!希望大家都能在2022年都能有一个好收获。
平面设计专业出身的店主,却因一张海报意外走红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2022年1月初,郑州一火锅店在店门口张贴“我们的辛酸史”暂停营业通知,引发广大网民关注,被网友们称为“郑州最惨火锅店”。
店主贾先生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这张海报的由来,当时因为疫情接到政府有关通知,要求线下所有餐饮店停止堂食。当时考虑到即使转为线上配送外卖,每天员工的工资、房租都无法保障,索性在2022年1月3日暂停营业。
当时考虑到有些顾客在店里储值了会员卡,为了让顾客放心一些,不会“跑路”。正好大学也是学习平面设计,就自己设计了一张这样的海报并制作了出来。在2022年1月7日,挂到店面门口,没想到竟然意外走红,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
< class="pgc-img">>贾先生称,当时还有一个目的是想引起大家对即将推出产品的期待。只是没想到大家的关注点都在上半部分,好像完全没有注意到后边。
虽然贾先生的店面已经恢复正常营业,但那张海报依然在店面的角落里摆放着。
“2021年7月18日试营业,7月20日遇洪水停业,7月26日恢复营业,8月1日因疫情停业,10~12月经努力经营生意回升,2022年1月再因疫情歇业……”
< class="pgc-img">>从开业到现在,店面已经亏损七十多万
同时,贾先生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从开始筹备这家店到开业前前后后投入五十多万,原本计划2021年下半年开业之后到年底应该就能回本。结果又遇到暴雨,后遇见疫情,好不容易在去年十月底店面生意有所起色,结果在十二月份又遇疫情。
从开业到现在又陆陆续续亏损了大概二十万元左右,究竟何时能收回投资他也不十分确定。
2月8日,贾先生在桌子上的双手稍稍紧握,语气十分坚定,他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虽然不知道这个疫情到底啥时候能过去,但自己肯定要把这个店面给经营好。
他说这个店面就像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舍不得看着它有一天关门。因为这次意外的走红,有很多网友给他发来很多鼓励的话语,让他十分暖心。
“本身自己就是一个十分坚强的人,又有很多网友和家人的支持和鼓励,自己肯定能经营好这家门店。”贾先生说道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店主:看到大家的留言,心里暖暖的
知道店铺要开业,很多网友留言祝福“开业大吉,生意兴隆”。
贾先生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昨天他在媒体平台上看到很多网友给他留言,都是给他加油鼓劲。让他心里暖暖地,这段时间他一定会挺过去,让这家小店会越来越好。
同时十分感谢网友对他的关注和支持,希望大家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在今年都能有一个好的收获。
当谈及2022年期望时,贾先生说,经历过的这几个月,其中一段时间生意还不错,期望在2022年能跟合伙人及员工一起把火锅店经营好,希望店里生意赶快好起来,在2022年实现盈利,扭亏为盈。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编辑:吴冰 李英旋)
不倒的餐饮人,击不垮的万亿市场!透过“郑州最惨火锅店”的励志故事,窥见餐饮人的辛酸、坚韧与不屈。
< class="pgc-img">>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何沛凌。
近日,河南郑州一家火锅店恢复上客,引发了大批网友关注。
去年以来,受汛情、疫情连番冲击,这家店仅开业半年就历经波折,前前后后停业3次,亏了几十万,被网友戏称为“郑州最惨火锅店”。
2月7日,这家歇业了近一个月的火锅店再次开业了!它顽强地活了下来,并在春节后迎来一波客流量反弹。
门店老板贾东明接受媒体采访时乐观地表示,“即便不遇到洪水疫情,可能也会遇到别的障碍。做生意没有一帆风顺的,肯定得乐观点。你要接受现实,现状是这样,问题来了解决问题,困难来了解决困难”。
“同行业的、不同行业的都不容易,多多少少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店也只是一个缩影而已。”
一时间,餐饮人的辛酸、坚韧与不屈都浓缩进了这家小店的跌宕起伏中,引发了无数餐饮人的共鸣。
< class="pgc-img">>开业半年停业3次,
11行字的停业海报道尽心酸
据红餐网(ID:hongcan18)了解,2021年6月,贾东明租下了一间临街店面开了这家火锅店,一个月房租3万元。
7月,火锅店开始试营业。然而2天后,他们便遭遇了郑州百年难遇的特大暴雨灾害,贾东明的火锅店第一次关门停业。
7月26日,暴雨灾害过去后,门店重新恢复营业。但没想到几天后的8月1日,郑州市开始出现了疫情。应疫情防控要求,贾东明的火锅店第二次停业,而且这一停就是一个月。
据贾东明透露,中途门店虽然也有恢复经营,但顾客稀少、生意惨淡。为了获客,他还曾推出3-4折的“骨折级”促销券活动,想着即便卖一锅、亏一锅,只要能引来客人,就还有希望。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但房租、人员工资和食材成本等,如同大山,压得这家小店摇摇欲坠。
就在这时,股东提出撤股,现金流问题顿时让火锅店雪上加霜。贾东明的火锅店差一点就彻底关店。但房东适当减免了租金,又让小店得到了喘息之机。
11月初,火锅店已经累计亏损70多万元。贾东明咬牙挺了几个月后,全店上下摩拳擦掌准备迎接年关的消费旺季。
结果,2022年1月初,郑州再度出现疫情,防范区域的餐饮场所禁止堂食,贾东明的火锅店又不幸位列其中,第三次停业……
接到禁止堂食通知那天,贾东明将店里剩下的肉和蔬菜分给员工,匆匆关上了店门。几天后,他拿出自己设计的海报,宣布暂停营业,用11行字,写出了自己半年多来的辛酸。
“6月10日,签合同装修;7月18日,试营业;7月20日,遇洪水停业;7月26日,恢复营业;8月1日,报出疫情停业;9月3日,恢复营业;9月份,受疫情影响生意惨淡;10月份,努力经营,稍有起色;11月1日,又报出疫情受影响;12月份,鼓足劲头干,生意回升;1月3日,郑州又报出疫情,被通知禁止堂食,暂停营业。”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央广网,摄影:记者管昕
这一纸“辛酸史”海报张贴出去后,被有心人拍了去,通过抖音、微博等平台广泛传播,引发了无数网友关注。
而后,贾东明的火锅店被戏称为“郑州最惨火锅店”,同时也收到了大批暖心鼓励:“郑州人2021年太难了”“餐馆不易,等疫情结束后一定去捧场”……
< class="pgc-img">>打不倒的餐饮人
击不垮的万亿市场
据了解,火锅店意外走红后,很快便引得媒体纷至沓来。接受媒体采访时,贾东明不止一次强调——这两年餐饮同行们都不容易,但自己还是有信心做下去,从未想过放弃。
前几天,门店重新开业后,贾东明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可能网友们看到我们这个情况后,确实感觉比较惨。但是我感觉自己也谈不上是最惨的,可能还有比我们更苦的。同行业的、不同行业的都不容易,多多少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店也只是一个缩影而已”。
确实,贾东明这家小小的火锅店,是过去两年间无数餐饮从业者的缩影。
2020年,疫情正肆虐,餐饮业遭受重创,全国餐饮年收入急剧收缩至39527亿元,同比下降16.6%。破产、倒闭、资金链断裂……大批门店没有熬过来,大批餐饮人含泪退场。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2021年,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尽管各地医护和防疫人员的付出卓有成效,但不停变异的新冠病毒仍然时不时给餐饮行业蒙上阴影。
潜在的疫情风险,不断上涨的租金、人力、原料成本,反向下滑的客流量,形成一股双向压力,如同“紧箍咒”一般,笼罩着、压抑着餐饮人,无论是头部、腰部还是尾部餐饮,都无可避免。
去年11月,海底捞宣布在2022年元旦前关停300家门店。茶饮界的网红“扛把子”茶颜悦色,也被爆出在长沙临时关闭87家门店。呷哺呷哺、乐乐茶紧随其后关闭部分店面。
及时止损并不是最惨的,因为扛不住的人已经黯然离场。
据有关数据,2021年餐饮行业关店数在百万级别。广州拥有26年历史的知名烘焙品牌东海堂、上海拥有19年历史的新元素、长沙拥有多年历史的西餐品牌金牛角王等,都将自己最后的身影永远留在了2021。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此恶劣的环境下,餐饮人怕了吗?
并没有。我们清晰地看到,越来越多和贾东明一样的餐饮人站了出来。他们不依不饶,负重前行,不认输、不放弃,遇到问题想办法,乐观积极。
比如,2021年8月,江苏疫情复发,各地市餐饮都经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后续放开堂食后,整体复苏也不甚理想,此情此景下,江苏餐饮人虽焦虑无奈,却也一直在积极想办法应对,令人敬佩。
还有哈尔滨和成都的餐饮人,他们遭受了多次疫情的冲击,一边面对空无一人的街道抱头痛哭,一边却通过外卖、外带、小程序等渠道自救求生。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桃花源记供图
这两年,对餐饮人来说肯定是难挨的,在最难的时候,也许很多餐饮人曾想过放弃想过退却,但是只要看到一丝光,他们往往又能坚韧地挺直腰杆前行!
打不倒的餐饮人,也造就了击不垮的万亿市场。
前不久,中国烹饪协会发布《2021年中国餐饮市场分析及2022年市场前景预测》报告,其中几个数据“由负转正”颇为醒目:
2021年,全国餐饮收入46895亿元,与上年相比由负转为正增长18.6%。
线上餐饮收入10434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同比也转为正增长,增速为23.5%。
全国人均餐饮消费3320元,同比增速由负转正为18.6%。
全国各省区餐饮市场增速全部都由2020年疫情初发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
广东省、四川省、浙江省餐饮规模接近于或者已基本恢复至疫情之前水平。
从全国来看,虽然受汛情、疫情等因素影响,餐饮行业的增速和发展势头明显放缓,但总体恢复趋势依然不变。
而刚刚过去的春节更是给餐饮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年夜饭外卖、预制菜等赛道成为新热点。
机遇总是与危机并存。然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经过充满不安定因素的这两年,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消费喜好、消费场景都悄然发生了改变,而餐饮人能做的就是坚定信念,把握方向,顺势而为,扎扎实实地打好基本功。
就像“郑州最惨火锅店”老板所说的那样,现在仍不是认输的时候,一波三折有时候也等于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往往发生在山穷水尽时。
冬天还没过去,但春天未必遥远,与全体餐饮人共勉!
tony老师、火锅、烤串”曾一度成为疫情期间的最高呼声,如今随着餐饮企业的有序复工,“出门撸串”已经不再是奢望,餐饮店的堂食服务正在悄悄恢复中,只是据e公司记者调查了解,门店业务情况却是“一般般”。
由于疫情较长时间的影响,以及近期国外的疫情形势,专家指出餐饮业的3月份“仍将是外卖为主”,而且业内人士对预计的“报复性”反弹表示“大概率不会到来,而是分散成波段状”,并指出,“(餐饮业)真正恢复到之前的水平,大概率要到几年之后了。”
另外,对头部餐饮企业来说,目前已经“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专家与业内人士也不约而同的指出,疫情对餐饮业“两头的还好办,中间的最难受”,中间部位具有一定规模的餐饮店或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的区域。
餐饮复工堂食悄悄恢复中
疫情之下,餐饮业成为影响最为直接的行业之一。以至于2月初西贝老总贾国龙以一份公开信登上热搜。不过,e公司记者观察发现,随着疫情的控制进程,近期餐饮企业也在恢复之中,除了大多数餐饮企业一直在做的外卖业务外,堂食业务也已经在悄悄恢复,“出门撸串”已经并非不可能之事。
首先在政策层面,各地已经相继松动。近日,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南京、青岛等主要城市以及各地中小城市,也均发布相关餐饮业有序复工复业指引等,餐饮企业报备后可有序复工。不过多数城市要求仍较严格,除了复工需要层层把关,大部分场所仍不能提供堂食。
以深圳为例,根据指引对不同风险区域有不同规定,高风险预期餐饮店只可开展外卖打包服务,中风险区域则为限制性开展堂食,而低风险区域各类餐饮单位按照中风险区域要求限制性开展堂食。记者走访也发现,深圳餐饮企业开业状况依然较为严格,以福田中心区的深圳书城为例,开业的餐饮店仍只允许打包外带,在书城周边的商业区域多数快餐店已经可以堂食,但均要登记信息以及测量体温,并要求一桌一人。
另外,经记者电话咨询,深圳部分连锁餐饮企业如西贝、木屋烧烤等,也已经在本周初(3月3日左右)陆续恢复堂食。木屋烧烤上梅林店员工3月6日告诉记者,“堂食已经恢复2、3天了,不过每桌限定人数而且间隔就坐,营业时间到凌晨3点”。西贝卓悦汇店的营业时间则跟随商场关门时间截止晚上8点。
不过无论西贝还是木屋烧烤,均是部分店铺开放堂食状态,西贝员工介绍,“店面在陆续开业中,深圳一部分开了,一部分堂食还没开,市中心区大概开了三分之二。”
不过,还有相当一部分餐饮店并未恢复堂食,海底捞在3月5日时对外表示是“堂食已在准备中”,深圳福田某海底捞工作人员对e公司记者讲到:“全国还在统一停业,我们这里可能要到3月中旬或者3月下旬,目前店面只是留几个人值班。”
木屋烧烤创始人隋政军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介绍,目前深圳木屋烧烤店铺恢复堂食已经有一半多,“60多家店铺已经有30多家店恢复,是按照政府疫区分级的情况每天都在陆续开放。”他表示:“目前堂食与否都是企业自身的判断和选择,开了能不能赚到钱也是一回事儿,不开的话反而能节省更多的成本。这次疫情,无论影响时间还有感染人数都是超预期的,恐慌不可能那么快散去,大家也都在基于各种综合因素做着自己的考虑。”
他讲的综合因素包括经济成本、品牌影响等,隋政军表示:“木屋烧烤只是在疫情下选择了迎难而上、努力改变,这也是疫情之初公司就定下的基调,做品牌不能单看短期,一直不开堂食,对品牌、消费者甚至员工都是有一定影响的。”他还介绍在恢复堂食的硬性物资准备方面,木屋烧烤在疫情之初已经储备了大量的口罩、额温枪、消毒水等物资,“储备时额温枪才60元一把。”
短期或难恢复3月仍以外卖为主
不过对于这类非快餐、具有一定社交属性的餐饮门店,无论是外卖还是堂食,疫情期间均影响明显,西贝员工称:“外卖业务量和之前(疫情之前)相差很大,堂食开业几天食客也不多,昨天(3月5日)大概有20多个人。刚开始大家还不太敢出来,商场关门也比较早(晚上8点)。”
据隋政军介绍,木屋烧烤店铺堂食状况目前也并不理想,“一般般了,大概只有平时的十分之一,现在堂食即便只能开放一半座位,很多店也没有几桌客人,刚开始怎么算都是亏的。”
不过木屋烧烤也一直进行着以外卖为主的自救,隋政军介绍:“到昨天为止,我们全国业务已经恢复到大概之前的60%的水平了。我们一直比较努力,小伙伴们比较拼。”他所讲的自救方法就是“全员营销”,“其实也没什么秘诀,我们做的事儿别人也都在做,全员参与,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大家一起努力,‘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这是我一直的观点。就是想办法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我们有四、五千员工,每个人想办法干成一单就是接近5000单。”
在他看来,公司之前管理模式转型中的确定的价值观——“分享”起到了关键作用,隋政军表示:“多干多得、多创多分,大家凭本事来,现在能多赚点、未来有盼头,员工就把这个地当自己地了,也能在关键时刻同舟共济,并且激发大家积极性。”
像木屋一样,外卖成为疫情期间众多餐饮企业的重头戏,现阶段无论大中小饭店,无论是否已经开放堂食,对外卖的重视都到了异乎寻常的地步。以e公司记者了解到的某品牌快餐连锁店深圳福田区域的周例会情况,这场线上线下结合的会议,几乎全程都在讲外卖情况,包括各个店面在主要平台(美团、大众点评、饿了吗)达标情况,回访情况,哪些店是努力一下就能达标的,客户不满意有哪些原因……区域负责人还强调,“你们要传达给店员,哪些地方是能够提高的尽量做到位。”
国内新营销体系倡导者、郑州大学副教授刘春雄也表示:“在国内疫情好转,复工逐步扩大的阶段,对餐饮企业来说是抢占外卖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快餐店。”而且刘春雄认为“整个三月份都是餐饮业外卖为主的时期”,他的判断也主要基于疫情的影响,特别是近期国外疫情的发展,“原本预计3月底应该差不多恢复的(多数消费场景),但现在国外疫情趋势的发展超出大家预料。”
“报复性增长,原本认为会有的,从现在来看,很大程度上应该不会有了。而且真正恢复到之前的水平,大概率要到几年之后了”隋政军对于疫情对餐饮企业的影响则比较悲观,他指出:“这一次拖时间的比较长,而且加之国外最近的加重趋势,原本预计的报复性释放将变成缓慢释放、一波一波来。”
“今年短期内能恢复到原来的八成就不错了,”隋政军分析指出,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大家的习惯,之前大家几乎已经养成了不在家吃饭的习惯,疫情又培养和训练了大家各种做饭爱好和习惯,“不少女士在家做蛋糕搞烘焙,我们发现这两天市面上酵母都脱销了,一个多月大家手艺还都练得不错了,这将啃掉一部分客户”;第二是基于经济的考虑,“大部分人的钱包比之前瘪了,但是刚性支出又必不可少,一些企业的团建、招待等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如果国外疫情继续加重,势必又会反过来影响国内”。
一场惨烈的洗牌“中间最难受”
“本质上就是一个洗牌,一次惨烈的洗牌”,隋政军讲到。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暂停下的现金流困问题无疑是最大的困境。西贝贾国龙曾经“叫苦”的主要原因即是“现金撑不过三个月”。
不过这些头部企业的呼声也很快获得了相应,根据公开消息,在2月末西贝获高效金融支持,疫情后新增8亿元授信,海底捞也迅速获得21亿授信支持。
只是正像西贝“叫苦”之后有人的留言,“连西贝都这样了,那我们该怎么办?”在隋政军和刘春雄眼中,餐饮企业本身就是门槛低,而且近几年已经竞争激烈的行业,刘春雄指出“餐饮业每年关店率之前已经超100%”,隋政军也表示:“疫情之前,很多跨行业资本和企业家都已经想进来。”
刘春雄对e公司记者表示:“这次疫情其实‘两头的还好办,中间的最难受’,规模大的容易引起关注,小店损失也小,而且大不了关掉。”隋政军采访中也不约而同向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餐饮行业报告》显示,行业平均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占餐企营收32.67%,行业平均原材料成本占营收的41.31%。根据中国饭店协会近期开展的调研,疫情期间餐饮企业营业额整体同比下降超九成,流动资金能够撑到3个月以上的餐企寥寥无几,仅占比9%;现金流能够支撑1-2个月的餐企占比31%,27%的餐企表示已经无法继续支撑。
隋政军预计预计疫情影响餐饮业“真正的倒闭潮应该在3月底,大多企业是负债经营的,不过现在还没到大家把子弹拼完的时候。大概就是到4月份的时候,疫情影响已经3个月。”
“倒闭的大多是中小型的”隋政军也分析指出:“夫妻档的小店一般没问题,成本不高,扛一段时间还是可以的;大的没问题,已经形成体系,和资本有谈判的条件;就怕投入了几百万装修或处在连锁扩张起步阶段的,每个月租金和人工再承受几十万,最惨的是这一波。”
“对于跨行业想进来的资本倒是一个抄底的好机会。”隋政军讲到:“反正我们再内部已经讲到要做好长期抗疫的准备,而且以后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不过在政策层面我们也看到,央行已经于2月24日提出,向餐饮企业提供大额低利率资金支持,从近期的动向来看,多地政府和银行也已经相继出台针对餐饮企业的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