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二十)捷克民族主义音乐—斯美塔那与德沃夏克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克是一个多难的民族,长期受到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和奴役。19世纪,随着欧洲民主运动高涨,捷克人民开始了争取民族独立解放

< class="pgc-img">

克是一个多难的民族,长期受到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和奴役。19世纪,随着欧洲民主运动高涨,捷克人民开始了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复兴民族文化的运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捷克的音乐文化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性,形成捷克民族主义音乐。在19世纪,捷克民族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斯美塔那德沃夏克

一、斯美塔那

贝德里赫·斯美塔那(Bedrich Smetana,1824—1884),捷克作曲家。

< class="pgc-img">

斯美塔那

斯美塔那出生在捷克,4岁开始学习小提琴,6岁开始作曲,19岁中学毕业时,斯美塔那已经成为当时最优秀的肖邦作品演奏者之一,但即便是如此优秀,斯美塔那也只能靠在贵族家里教音乐维持生活。1848年,24岁的斯美塔那毅然参加了布拉格的武装起义,斯美塔那参与街头战斗、守卫桥头、搬运弹药,非常强力。这一期间斯美塔那创作了合唱《自由之歌》和三首管弦乐作品《大学生兵团进行曲》、《国民近卫军进行曲》、《庄严序曲》。

可惜的是,最后起义失败了。起义失败后,斯美塔那开始意志消沉。25岁,斯美塔那在李斯特的鼓励下,创办了自己的音乐学校,在创办学校的这七7年中,斯美塔那的三个女儿接连夭折,妻子病故,斯美塔那的人生再一次走向低谷。32岁的斯美塔那选择到瑞典生活,37岁才重返捷克。这期间斯美塔那积极从事教学、演奏、指挥和创作,受李斯特影响创作了三部交响诗《理查三世》、《华伦斯坦阵营》、《领主哈孔》。

回到捷克后斯美塔那致力于捷克民族文化事业,创办了民族歌剧院。重返捷克的斯美塔那开始重视对民族音乐,开始创作一些具有捷克风格的歌剧,比如:《勃兰登堡人在捷克》(1863)、《被出卖的新嫁娘》(1866)、《达利博尔》(1867)、《李布舍》(1872)等。

正当斯美塔那的音乐事业风生水起时,斯美塔那双耳失聪了,50岁的斯美塔那放弃了一切,潜心创作。在斯美塔那人生的最后阶段,斯美塔那创作了斯美塔那一生最为杰出的作品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Ma Vlast,1874—1879)。1884年,60岁的斯美塔那逝世。

在斯美塔那的歌剧交响乐中体现了民族主义风格,而在这两种体裁的创作中,歌剧似乎所表现的民族精神更加内敛,而交响乐的民族情感相比下更为浓烈,且创作水平也更高一些。在斯美塔那的交响乐作品中,凝练了最多民族情结、最能代表他艺术水准的作品是《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Ma Vlast,1874—1879)的体裁是交响诗套曲,这是将多部交响诗组合到一起的体裁,每一部作品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整体。采用交响诗的这种体裁,是斯美塔那受到了李斯特的影响。《我的祖国》一共有六首作品,每首作品都是对捷克山河美景的描绘,分别为:《维谢赫拉德城堡》(Vysehrad)、《伏尔塔瓦河》(Vltava)、《萨尔卡》(Sarka)、《波希米亚的森林与草原》(Z ceskych luhuv a hajuv)、《塔波尔小镇》(Tabor)、《布拉尼克山》(Blanik)。在《我的祖国》中采用了捷克民间音乐元素,抒发了对捷克民族的深刻情感。


二、德沃夏克

安托宁·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1841—1904),捷克作曲家。

< class="pgc-img">

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生于捷克,他爸是屠夫兼小饭店老板。德沃夏克小时候在教堂学习了小提琴、中提琴和管风琴。12岁,德沃夏克当了两年的屠宰学徒,后因音乐天赋被一位音乐教师发现,被送到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1859年毕业后,德沃夏克在科姆扎克唱诗班拉中提琴。三年后转入斯美塔那组建的“临时剧院”任中提琴手,在此工作长达11年,在这一时期德沃夏克学习了很多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的经典作品,同时得到了斯美塔那的指导。期间他创作了一些作品,体裁涉及交响乐、歌剧、大合唱、室内乐和歌曲等,最成功的的是用捷克诗人哈勒克的叙事诗谱写的合唱与乐队的赞歌《白山的子孙》,这部作品大获成功,让德沃夏克获得了一些名气。但是该作品艺术上还不够成熟,音乐尚不具备民族特征。

自1873年起,德沃夏克辞去歌剧院乐队工作,全身心投入创作,这一时期的德沃夏克开始更加关注民族主义音乐风格,创作了一些相对优秀的作品,比如:《摩拉维亚二重唱集》(共23首,1875—1877)、《斯拉夫舞曲》第一集(Op.46,8首,1878)、《斯拉夫狂想曲》(1878)、《交响变奏曲》(1877)、《圣母哀悼歌》(1877)等。

80年代,德沃夏克的创作更加成熟,在国内外获得一些声誉,期间代表作品有:《第六交响曲》(1880)、《第七交响曲》(1885)、《第八交响曲》(1889),《胡斯序曲》(1883),《斯拉夫舞曲》第二集(Op.72,8首,1887)、歌剧《德米特里》(1882)和《雅各宾党人》(1888)等。

90时代,是德沃夏克创作的最后一个时期,在这期间他受邀到美国纽约音乐学院担任院长。这一时期他的音乐创作达到了巅峰,代表作有:《狂欢节》序曲(1891)、《“自新大陆”(或“自新世界”)第九交响曲》(1893)、《F大调弦乐四重奏》(1893)、《大提琴协奏曲》(1895)、交响诗《金纺车》(1896)、歌剧《水仙女》(1990)等。

相比于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的音乐创作体裁更加丰富,数目更多。在音乐创作风格上,德沃夏克的民族主义音乐作品相比于斯美塔更加具有“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体现在他对其他地区民族音乐的吸收。整体来看,德沃夏克的民族主义音乐作品似乎更加成熟一些。

但客观的说,虽然德沃夏克基于对斯美塔那创作的风格完成了很多作品,达到了19世纪捷克专业音乐创作的最高水准,但德沃夏克与同期的柴可夫斯基的创作水准仍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在西方音乐历史中,更加强调对德沃夏克民族主义音乐创作的民族性,比较能体现德沃夏克民族主义创作风格的是他的交响乐,其中的代表作作品有《斯拉夫舞曲》(Op.46,8首,1878;Op.72,8首,1887)和《“自新大陆”(或“自新世界”)第九交响曲》。

《斯拉夫舞曲》(Op.46,8首,1878;Op.72,8首,1887)共16首作品,原来是钢琴四首联弹,后改为管弦乐作品。这套作品的音乐素材主要来自斯拉夫民族的民间音乐,反映了民族风格和特征。在这里可以看出,德沃夏克的音乐创作素材已经不局限于捷克,而是将视野放到了整个斯拉夫民族之中,这是民族主义音乐的内在发展。


《“自新大陆”(或“自新世界”)第九交响》(Op.95,1893)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当音乐学院院长期间创作的作品。这部作品抒发的是德沃夏克深处异地对捷克故乡的思念。在这一部作品中,既吸收了美国城市音乐的素材,同时也展示了捷克民族音乐的特征,彰显了德沃夏克“兼容性”的民族主义创作风格。

< class="pgc-img">

克是一个多难的民族,长期受到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和奴役。19世纪,随着欧洲民主运动高涨,捷克人民开始了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复兴民族文化的运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捷克的音乐文化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性,形成捷克民族主义音乐。在19世纪,捷克民族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斯美塔那德沃夏克

一、斯美塔那

贝德里赫·斯美塔那(Bedrich Smetana,1824—1884),捷克作曲家。

< class="pgc-img">

斯美塔那

斯美塔那出生在捷克,4岁开始学习小提琴,6岁开始作曲,19岁中学毕业时,斯美塔那已经成为当时最优秀的肖邦作品演奏者之一,但即便是如此优秀,斯美塔那也只能靠在贵族家里教音乐维持生活。1848年,24岁的斯美塔那毅然参加了布拉格的武装起义,斯美塔那参与街头战斗、守卫桥头、搬运弹药,非常强力。这一期间斯美塔那创作了合唱《自由之歌》和三首管弦乐作品《大学生兵团进行曲》、《国民近卫军进行曲》、《庄严序曲》。

可惜的是,最后起义失败了。起义失败后,斯美塔那开始意志消沉。25岁,斯美塔那在李斯特的鼓励下,创办了自己的音乐学校,在创办学校的这七7年中,斯美塔那的三个女儿接连夭折,妻子病故,斯美塔那的人生再一次走向低谷。32岁的斯美塔那选择到瑞典生活,37岁才重返捷克。这期间斯美塔那积极从事教学、演奏、指挥和创作,受李斯特影响创作了三部交响诗《理查三世》、《华伦斯坦阵营》、《领主哈孔》。

回到捷克后斯美塔那致力于捷克民族文化事业,创办了民族歌剧院。重返捷克的斯美塔那开始重视对民族音乐,开始创作一些具有捷克风格的歌剧,比如:《勃兰登堡人在捷克》(1863)、《被出卖的新嫁娘》(1866)、《达利博尔》(1867)、《李布舍》(1872)等。

正当斯美塔那的音乐事业风生水起时,斯美塔那双耳失聪了,50岁的斯美塔那放弃了一切,潜心创作。在斯美塔那人生的最后阶段,斯美塔那创作了斯美塔那一生最为杰出的作品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Ma Vlast,1874—1879)。1884年,60岁的斯美塔那逝世。

在斯美塔那的歌剧交响乐中体现了民族主义风格,而在这两种体裁的创作中,歌剧似乎所表现的民族精神更加内敛,而交响乐的民族情感相比下更为浓烈,且创作水平也更高一些。在斯美塔那的交响乐作品中,凝练了最多民族情结、最能代表他艺术水准的作品是《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Ma Vlast,1874—1879)的体裁是交响诗套曲,这是将多部交响诗组合到一起的体裁,每一部作品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整体。采用交响诗的这种体裁,是斯美塔那受到了李斯特的影响。《我的祖国》一共有六首作品,每首作品都是对捷克山河美景的描绘,分别为:《维谢赫拉德城堡》(Vysehrad)、《伏尔塔瓦河》(Vltava)、《萨尔卡》(Sarka)、《波希米亚的森林与草原》(Z ceskych luhuv a hajuv)、《塔波尔小镇》(Tabor)、《布拉尼克山》(Blanik)。在《我的祖国》中采用了捷克民间音乐元素,抒发了对捷克民族的深刻情感。


二、德沃夏克

安托宁·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1841—1904),捷克作曲家。

< class="pgc-img">

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生于捷克,他爸是屠夫兼小饭店老板。德沃夏克小时候在教堂学习了小提琴、中提琴和管风琴。12岁,德沃夏克当了两年的屠宰学徒,后因音乐天赋被一位音乐教师发现,被送到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1859年毕业后,德沃夏克在科姆扎克唱诗班拉中提琴。三年后转入斯美塔那组建的“临时剧院”任中提琴手,在此工作长达11年,在这一时期德沃夏克学习了很多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的经典作品,同时得到了斯美塔那的指导。期间他创作了一些作品,体裁涉及交响乐、歌剧、大合唱、室内乐和歌曲等,最成功的的是用捷克诗人哈勒克的叙事诗谱写的合唱与乐队的赞歌《白山的子孙》,这部作品大获成功,让德沃夏克获得了一些名气。但是该作品艺术上还不够成熟,音乐尚不具备民族特征。

自1873年起,德沃夏克辞去歌剧院乐队工作,全身心投入创作,这一时期的德沃夏克开始更加关注民族主义音乐风格,创作了一些相对优秀的作品,比如:《摩拉维亚二重唱集》(共23首,1875—1877)、《斯拉夫舞曲》第一集(Op.46,8首,1878)、《斯拉夫狂想曲》(1878)、《交响变奏曲》(1877)、《圣母哀悼歌》(1877)等。

80年代,德沃夏克的创作更加成熟,在国内外获得一些声誉,期间代表作品有:《第六交响曲》(1880)、《第七交响曲》(1885)、《第八交响曲》(1889),《胡斯序曲》(1883),《斯拉夫舞曲》第二集(Op.72,8首,1887)、歌剧《德米特里》(1882)和《雅各宾党人》(1888)等。

90时代,是德沃夏克创作的最后一个时期,在这期间他受邀到美国纽约音乐学院担任院长。这一时期他的音乐创作达到了巅峰,代表作有:《狂欢节》序曲(1891)、《“自新大陆”(或“自新世界”)第九交响曲》(1893)、《F大调弦乐四重奏》(1893)、《大提琴协奏曲》(1895)、交响诗《金纺车》(1896)、歌剧《水仙女》(1990)等。

相比于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的音乐创作体裁更加丰富,数目更多。在音乐创作风格上,德沃夏克的民族主义音乐作品相比于斯美塔更加具有“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体现在他对其他地区民族音乐的吸收。整体来看,德沃夏克的民族主义音乐作品似乎更加成熟一些。

但客观的说,虽然德沃夏克基于对斯美塔那创作的风格完成了很多作品,达到了19世纪捷克专业音乐创作的最高水准,但德沃夏克与同期的柴可夫斯基的创作水准仍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在西方音乐历史中,更加强调对德沃夏克民族主义音乐创作的民族性,比较能体现德沃夏克民族主义创作风格的是他的交响乐,其中的代表作作品有《斯拉夫舞曲》(Op.46,8首,1878;Op.72,8首,1887)和《“自新大陆”(或“自新世界”)第九交响曲》。

《斯拉夫舞曲》(Op.46,8首,1878;Op.72,8首,1887)共16首作品,原来是钢琴四首联弹,后改为管弦乐作品。这套作品的音乐素材主要来自斯拉夫民族的民间音乐,反映了民族风格和特征。在这里可以看出,德沃夏克的音乐创作素材已经不局限于捷克,而是将视野放到了整个斯拉夫民族之中,这是民族主义音乐的内在发展。


《“自新大陆”(或“自新世界”)第九交响》(Op.95,1893)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当音乐学院院长期间创作的作品。这部作品抒发的是德沃夏克深处异地对捷克故乡的思念。在这一部作品中,既吸收了美国城市音乐的素材,同时也展示了捷克民族音乐的特征,彰显了德沃夏克“兼容性”的民族主义创作风格。

< class="pgc-img">

克是一个多难的民族,长期受到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和奴役。19世纪,随着欧洲民主运动高涨,捷克人民开始了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复兴民族文化的运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捷克的音乐文化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性,形成捷克民族主义音乐。在19世纪,捷克民族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斯美塔那德沃夏克

一、斯美塔那

贝德里赫·斯美塔那(Bedrich Smetana,1824—1884),捷克作曲家。

< class="pgc-img">

斯美塔那

斯美塔那出生在捷克,4岁开始学习小提琴,6岁开始作曲,19岁中学毕业时,斯美塔那已经成为当时最优秀的肖邦作品演奏者之一,但即便是如此优秀,斯美塔那也只能靠在贵族家里教音乐维持生活。1848年,24岁的斯美塔那毅然参加了布拉格的武装起义,斯美塔那参与街头战斗、守卫桥头、搬运弹药,非常强力。这一期间斯美塔那创作了合唱《自由之歌》和三首管弦乐作品《大学生兵团进行曲》、《国民近卫军进行曲》、《庄严序曲》。

可惜的是,最后起义失败了。起义失败后,斯美塔那开始意志消沉。25岁,斯美塔那在李斯特的鼓励下,创办了自己的音乐学校,在创办学校的这七7年中,斯美塔那的三个女儿接连夭折,妻子病故,斯美塔那的人生再一次走向低谷。32岁的斯美塔那选择到瑞典生活,37岁才重返捷克。这期间斯美塔那积极从事教学、演奏、指挥和创作,受李斯特影响创作了三部交响诗《理查三世》、《华伦斯坦阵营》、《领主哈孔》。

回到捷克后斯美塔那致力于捷克民族文化事业,创办了民族歌剧院。重返捷克的斯美塔那开始重视对民族音乐,开始创作一些具有捷克风格的歌剧,比如:《勃兰登堡人在捷克》(1863)、《被出卖的新嫁娘》(1866)、《达利博尔》(1867)、《李布舍》(1872)等。

正当斯美塔那的音乐事业风生水起时,斯美塔那双耳失聪了,50岁的斯美塔那放弃了一切,潜心创作。在斯美塔那人生的最后阶段,斯美塔那创作了斯美塔那一生最为杰出的作品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Ma Vlast,1874—1879)。1884年,60岁的斯美塔那逝世。

在斯美塔那的歌剧交响乐中体现了民族主义风格,而在这两种体裁的创作中,歌剧似乎所表现的民族精神更加内敛,而交响乐的民族情感相比下更为浓烈,且创作水平也更高一些。在斯美塔那的交响乐作品中,凝练了最多民族情结、最能代表他艺术水准的作品是《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Ma Vlast,1874—1879)的体裁是交响诗套曲,这是将多部交响诗组合到一起的体裁,每一部作品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整体。采用交响诗的这种体裁,是斯美塔那受到了李斯特的影响。《我的祖国》一共有六首作品,每首作品都是对捷克山河美景的描绘,分别为:《维谢赫拉德城堡》(Vysehrad)、《伏尔塔瓦河》(Vltava)、《萨尔卡》(Sarka)、《波希米亚的森林与草原》(Z ceskych luhuv a hajuv)、《塔波尔小镇》(Tabor)、《布拉尼克山》(Blanik)。在《我的祖国》中采用了捷克民间音乐元素,抒发了对捷克民族的深刻情感。


二、德沃夏克

安托宁·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1841—1904),捷克作曲家。

< class="pgc-img">

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生于捷克,他爸是屠夫兼小饭店老板。德沃夏克小时候在教堂学习了小提琴、中提琴和管风琴。12岁,德沃夏克当了两年的屠宰学徒,后因音乐天赋被一位音乐教师发现,被送到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1859年毕业后,德沃夏克在科姆扎克唱诗班拉中提琴。三年后转入斯美塔那组建的“临时剧院”任中提琴手,在此工作长达11年,在这一时期德沃夏克学习了很多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的经典作品,同时得到了斯美塔那的指导。期间他创作了一些作品,体裁涉及交响乐、歌剧、大合唱、室内乐和歌曲等,最成功的的是用捷克诗人哈勒克的叙事诗谱写的合唱与乐队的赞歌《白山的子孙》,这部作品大获成功,让德沃夏克获得了一些名气。但是该作品艺术上还不够成熟,音乐尚不具备民族特征。

自1873年起,德沃夏克辞去歌剧院乐队工作,全身心投入创作,这一时期的德沃夏克开始更加关注民族主义音乐风格,创作了一些相对优秀的作品,比如:《摩拉维亚二重唱集》(共23首,1875—1877)、《斯拉夫舞曲》第一集(Op.46,8首,1878)、《斯拉夫狂想曲》(1878)、《交响变奏曲》(1877)、《圣母哀悼歌》(1877)等。

80年代,德沃夏克的创作更加成熟,在国内外获得一些声誉,期间代表作品有:《第六交响曲》(1880)、《第七交响曲》(1885)、《第八交响曲》(1889),《胡斯序曲》(1883),《斯拉夫舞曲》第二集(Op.72,8首,1887)、歌剧《德米特里》(1882)和《雅各宾党人》(1888)等。

90时代,是德沃夏克创作的最后一个时期,在这期间他受邀到美国纽约音乐学院担任院长。这一时期他的音乐创作达到了巅峰,代表作有:《狂欢节》序曲(1891)、《“自新大陆”(或“自新世界”)第九交响曲》(1893)、《F大调弦乐四重奏》(1893)、《大提琴协奏曲》(1895)、交响诗《金纺车》(1896)、歌剧《水仙女》(1990)等。

相比于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的音乐创作体裁更加丰富,数目更多。在音乐创作风格上,德沃夏克的民族主义音乐作品相比于斯美塔更加具有“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体现在他对其他地区民族音乐的吸收。整体来看,德沃夏克的民族主义音乐作品似乎更加成熟一些。

但客观的说,虽然德沃夏克基于对斯美塔那创作的风格完成了很多作品,达到了19世纪捷克专业音乐创作的最高水准,但德沃夏克与同期的柴可夫斯基的创作水准仍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在西方音乐历史中,更加强调对德沃夏克民族主义音乐创作的民族性,比较能体现德沃夏克民族主义创作风格的是他的交响乐,其中的代表作作品有《斯拉夫舞曲》(Op.46,8首,1878;Op.72,8首,1887)和《“自新大陆”(或“自新世界”)第九交响曲》。

《斯拉夫舞曲》(Op.46,8首,1878;Op.72,8首,1887)共16首作品,原来是钢琴四首联弹,后改为管弦乐作品。这套作品的音乐素材主要来自斯拉夫民族的民间音乐,反映了民族风格和特征。在这里可以看出,德沃夏克的音乐创作素材已经不局限于捷克,而是将视野放到了整个斯拉夫民族之中,这是民族主义音乐的内在发展。


《“自新大陆”(或“自新世界”)第九交响》(Op.95,1893)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当音乐学院院长期间创作的作品。这部作品抒发的是德沃夏克深处异地对捷克故乡的思念。在这一部作品中,既吸收了美国城市音乐的素材,同时也展示了捷克民族音乐的特征,彰显了德沃夏克“兼容性”的民族主义创作风格。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