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茶饮”,越来越火?
近日,阿嬷手作、喜茶的手造店之后,我在杭州、温州等地发现一家手作茶,每杯茶“一对一”现冲现泡,近百种茶底可选择。
这种模式如何实现标准化?如何实现盈利?
一对一泡茶、近百种茶底
“手作”又有新玩法
我在浙江杭州、温州等地发现一家“手作茶”,与爆红上海深圳的阿嬷手作不同,这家店主打“手作茶”——
茶底可以任意选择,每杯饮品“一对一”现场冲泡、调制。
走进店面,顾客能在吧台上看到琳琅满目的茶叶,白毫银针、单枞鸭屎香、高野春兰、老枞梅占、恩施玉露、秋果红、茉莉女儿杯、老寨冰岛……听过的、没听过的,多达近百种。
菜单上主要有3个产品线:手作茶、厚NeiNei茶、果茶,价格在17~32元之间。
在吧台上陈列茶叶基本上都可以选择,手作茶、厚NeiNei茶,都采用“一对一”现冲现泡,选好产品后,可以自己选择茶底。
比如点一杯武夷肉桂为茶底的厚NeiNei茶,店员现场取茶、冲泡,7分钟后,带着果香的武夷肉桂茶汤澄黄,再加入奶中,入口醇厚。
而且,这家店里每杯茶都配有一张小卡片,介绍所选茶叶的口感、茶种、区域、冲泡方式和时间等,让人“喝得明白”。
这家店叫哈茶福,被网友称为“茶叶博物馆”、“行走的功夫茶”。创始人周周告诉我,他们目前已经在温州和杭州开了10家直营店(另有7家在装修),店面有70平左右和130~150平两种,最高日营业额可以达到1.3万+。
我好奇的是,这种“一对一”的现泡茶模式,怎么实现出品的标准化?这种模式,能盈利吗?
“选茶如翻牌”,是什么体验?
哈茶福的创始人周周告诉我,哈茶福在温州方言意为“喝茶去”,他们的Logo也是一个行走的茶碗,想传达一种简单、轻松的喝茶氛围。
1、近百种茶底,细分到发酵程度
茶饮常用的基底茶主要为乌龙茶、红茶、绿茶,但在哈茶福的门店,茶底有近百种,可细分到发酵程度——比如全酵红茶、半酵乌龙、轻酵绿茶等。
“选茶像翻牌子”,厚NeiNei茶系列,顾客可以自选茶底,然后和冰博客结合;水果茶也是多种茶基底,和不同水果的结合。
“中国人比较喜欢层次分明并丰富的口感,比如瑞香厚NeiNei,是春天的瑞香配上冰博客,醇厚的奶香带有茶叶的余香,中和而互补。”周周介绍。
2、店员叫“茶饮师”,制茶全程可见
在哈茶福,制茶的店员被称为“茶饮师”,称茶、润茶、初茶、倒茶,整个过程顾客尽收眼底。
水果现切,茶是现泡,完全开放式的吧台,顾客可以坐在茶饮师的对面,观看整个制茶过程。
这一过程也打动了不少网友:“你会闻到治愈的淡雅香气”、“等茶的过程,观看茶饮师制茶也是一种享受”。
3、独创冲茶工具,尽可能保证标准化
听到“每杯单独一对一泡茶”,我最想知道的是,这怎么保证出品标准化呢?
周周告诉我,哈茶福独创了一套制茶工具,还申请了专利,能针对不同茶种进行水温、水量、泡茶时间等进行标准化操作。
而且,“茶饮师”前后要经过2个月左右的学习。
“我们的操作标准,要求精细到注水方式。”比如针对不同的茶叶,选用对应的定点低冲、悬壶高冲、环壁注水等不同的方式。
这些努力,尽可能地保证了出品的标准统一,也让制茶过程很有仪式感。
4、看、触、闻,用五官感觉“抓”顾客
在小红书和大众点评的打卡笔记中,有不少类似的评价“店内光线温暖,音乐柔和”、“一进店面,就闻到茶清香、奶香,很治愈”、“每一款茶都可观、可触、可闻”。
周周告诉我,他们会从原材料、店员培训到店内布置等方面,用五官感觉“抓取”顾客。
进入店面,看到的是近百种茶的陈列、工业风简洁的空间,闻到的是茶清香和奶香,听到的是舒缓的音乐和店员耐心的询问,加上茶的口感触达,综合给顾客留下印象。
5、零售占30%,性价比适合年轻人
节奏慢于其他快节奏的茶饮店,哈茶福怎样提升盈利?
周周说,茶零售占据营收的30%。而且,他们的零售茶产品,更追求性价比。
在哈茶福的门店,可以看到一盒盒零售茶,每盒茶叶20g~30g,价格多在20~40元之间。
“顾客喝过我们制作的茶,感觉好喝,可以带走一盒按照说明自己回去冲泡,对于年轻人来说,这种份量和价格也更容易接受”。
鸭屎香C位出道后
茶底创新是今年的机会点
可以看出,哈茶福相比多数茶饮门店,更突出茶元素和茶氛围;而对比去年比较火的新中式茶馆,这种模式又更加便捷。
他们试图一面展示茶文化,一面结合工业废墟风、盲盒、动漫等元素,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茶饮消费。
客观地说,哈茶福的模式,是个“慢生意”,复制和规模化的门槛都很高。
但哈茶福给我两个启发:
第一,茶底创新,是今年茶饮做突破的一个方向。
鸭屎香的C位出圈,茯砖茶、半天妖、十里香、六堡茶等一众茶底被挖掘出来。
去年,喜茶上线“碎银子”系列,属于普洱茶底,此外,沪上阿姨推出白茶茶底,乐乐茶选用明前龙井茶底,CoCo布局黄茶茶底,丘大叔上新水金龟、石竹青茶底,茶百道选择肉桂岩茶茶底,茉沏主打碧螺春茶底等等。
“茶饮的一半是茶”,在茶底差异化寻求突破,在茶文化和国潮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仍是茶饮竞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第二,不确定的当下,茶饮+零售值得尝试。
哈茶福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主要以现冲现泡茶为主的店面,一种主要以新茶饮为主的店面,但都是“茶饮+零售”的模式。
零售茶产品,为门店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疫情反反复复、市场更新迭代速度不断加快,单一的消费场景模式,在不确定的当下,风险相对更高。
茶饮+零售,多元、复合式的门店,或许适应性更强。
<>< class="pgc-img">>茶文化无时无刻不融入在老厦门这座城里,清早起来要喝茶,出门谈生意要喝茶,饭后消食要喝茶。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璐璐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老厦门人,清早起来第一件事自然是烧水泡茶话仙一下再出门。因为时常外出,发现了一家从宝岛台湾而来的知名品牌喫茶小舖,当然在厦门换了个名字,摇身一变变成了吃茶三千,后宫佳丽三千的三千。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特选六款台湾六款不同地区的茶叶漂洋过海而来,根据烘焙程度由淡到浓分为轻烘焙、轻中烘焙、中烘焙、中重烘焙和重烘焙五款,同时配上初晓、晨曦、朝日、暮霞、夜阑这几个颇有意境的名字。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现场还有专门的品茶区,专人烹制茶饮,就连温杯的小细节都做的非常到位。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他们家泡茶的方式还是和一般奶茶店有所不同的。咖啡店有咖啡机,他们家有萃茶机。不同的茶叶采用不同的温度、浸泡时间、气压,以达到瞬间萃取出茶汤精华的目的。果真,喝茶越来越高端了!
店内除了有现萃茶,还有以现萃茶做基底的奶茶可供选择!
< class="pgc-img">>招牌国王珍珠奶茶的茶底是深度烘焙的凤眉红茶,选择了少冰半糖,搭配新鲜现煮 90 分钟的超大颗珍珠。超满足!日常吸奶茶抵消负能量了!
< class="pgc-img">>熔岩黑糖波霸鲜奶,手工炒制台湾古法黑糖,那香气浸染了Q弹圆润的波霸,搭配鲜奶,很是养生的一款。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冻顶乌龙牛乳茶,选用台湾著名的高山茶种——冻顶乌龙,搭配新鲜特浓牛乳,随着冻顶乌龙牛乳茶在舌尖四溢流淌,吸奶茶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 class="pgc-img">>决明乌龙奶盖,最近非常喜欢奶盖款,一茶三喝的性价比,是其他产品所不能给予的。建议先喝奶盖,再喝茶,最后奶盖混茶。
< class="pgc-img">>水果茶,现切的水果搭配茶底,一样很出色!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店内的茶叶墙陈列区,也有茶具、茶叶和挂耳茶包的售卖,不出门也能喝上好茶了。
对了,店内二楼的休息区,还有全球首创茶窖熟成室,模拟茶叶生长环境,利用科技手段保持恒温,保存茶叶。
10/25-10/27饮品全场买一送一,有女友的注意了!省钱的时候来了。
店名:吃茶三千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明发商业广场(莲坂北公交车站天桥旁)
>起近年来迅速增长的行业,新式茶饮无疑是其中之一。灼识咨询调研报告显示,按零售消费价值计算,2020年中国茶饮市场总规模约为1136亿元,跻身千亿市场行列。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4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4.5%。
从1987年台湾“春水堂”研制出第一杯珍珠奶茶至今的34年间,中国现制茶饮行业的发展大致历经了四个阶段:粉末时代、街头时代、新式茶饮时代,及四代升级。四代升级实现了从产品原料、制作技术到品牌定位、营销模式的全方位提升,也让这个行业从街头巷尾走进了资本的殿堂。
21世纪初期,中国的现制茶饮以连锁快餐店为载体,制作方法也是简单的热水冲泡各种口味奶茶粉,定价在1~5元不等。奶茶粉的主要原料包括糖、植脂末和香精,品质低廉,喝起来甜腻感十足。
但粉末时代并没有存在太长时间,随着2006年快乐柠檬成立和2007年CoCo进军大陆市场,中国现制茶饮步入街头时代。在这一阶段,茶叶和现煮珍珠、椰果、仙草等佐料开始被加入到现制茶中,人工现场手摇成为主要的制作方式。
与此同时,奶茶也投入到工业化生产中,在饮料领域占有一席之地。2005年香飘飘推出粉状即冲杯装奶茶,随后优乐美、统一等企业陆续推出液体瓶装或盒装奶茶,统一的瓶装阿萨姆奶茶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产品。
随着消费者对饮食健康的要求不断提升,2010年中国现制茶饮正式步入新式茶饮阶段,以皇茶(喜茶的前身)和一点点为代表的新式茶饮开始加速产业布局,在升级产品的同时,着力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
< class="pgc-img">>在这一阶段,新式茶饮在营销方式上表现得更为主动,打造网红爆品和消费潮流成为主要的操作手段,营销主阵地则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不乏隐藏菜单、网红必喝等广告软文。
而在线下,营销方式则以折扣促销为主。据一位加盟商透露,一点点在新加盟店开业时,会向门店以折扣价提供原料,并为外卖平台和点评平台的大额优惠提供补贴,通过“价格战”的方式快速占领市场。行业还经常爆出各种山寨侵权事件,真假鹿角巷、喜茶VS喜茶兄弟、茶颜悦色VS茶颜观色……
2016年,皇茶因商标被抢注更名为喜茶,奈雪的茶和乐乐茶也分别在2015年和2016年相继成立,高端新式茶饮的业态开始初见雏形,并带动行业整体步入高速发展阶段,纷纷受到资本青睐。因此,业内也有将2015年视为新式茶饮发展元年的观点。
经过五年的发展,新式茶饮已经成为消费者生活习惯的一部分,据《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80%受访者对新式茶饮的消费动机为个人消遣娱乐。这也预示着一个重要趋势,那就是单靠产品将无法支撑品牌的长足发展。
随着新茶饮企业数量激增,市场竞争也更为激烈。2020年成为新式茶饮行业的重要拐点,疫情加速行业洗牌,大量长尾商家停业,头部品牌优势更加凸显。正如奈雪投资方、天图资本管理合伙人潘攀所说,“市场在快速增长,新品牌的机会在变少、变小,而头部品牌还在不断前进。”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责编:李剑华,实习生陈莹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