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组织对调味品、水果制品、餐饮食品、食用农产品共4大类134批次食品进行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经检验131批次合格,3批次不合格。检测项目及产品信息详见附件。
附件:
附件1:监督抽检产品信息.xls
附件2:本次公示相关产品检验项目.doc
附件3:不合格项目解读.doc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
2024年6月24日
附件1: | |||||||||||
本次抽检样品134批次。其中:调味品28批次,27批次合格,1批次不合格;水果制品22批次,21批次合格,1批次不合格;餐饮食品37批次,全部合格;食用农产品25批次,24批次合格,1批次不合格。产品信息见附表。 附表:监督抽检产品信息! | |||||||||||
监督抽检产品信息 | |||||||||||
序号 | 标称生产企业名称 | 标称生产企业地址 | 被抽样单位名称 | 被抽样单位地址 | 食品名称 | 规格型号 | 商标 | 生产日期/批号 | 不合格项目║检验结果║标准值 | 检测机构 | 备注 |
1 | 延长石油定边盐化工有限公司 | 陕西省定边县盐场堡镇 | 青铜峡市海润超市龙海店 | 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利民西街112# | 腌制盐 | 400克/袋 | 中盐和图形 | 2023-08-09 | / | 宁夏食品检测研究院 |
食地图推荐理由 三十年清真老店----桥头回民
回族饮食具有悠久的历史,甚至比回族本身的历史还长。早在公元七世纪中叶,从陆路来到长安的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人,他们在经商的同时,自然也带来了阿拉伯、波斯等地的清真菜点。元代,回回民族形成后,回族饮食更是丰富多彩,特别是在调料的运用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回族饮食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回族厨师继承、发掘、引入、改进了一大批清真菜点,发展至今,回族饮食已成为一个品种繁多,技法精湛,口味多样,风味独特的庞大饮食体系,在中国食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门口标志的大榆树
创始人薛鹏玉和杨秀君的女儿薛雅娟自1985年开业起就跟着在店里帮忙,到1995年起就已经开始接手打理饭店了,虽然生意一直火爆如初,很多人提出想要加盟,但薛雅娟一直没有同意,为了就是保持老味道,保证菜品的原汁原味。
三十多年来,老店积累了越来越高的人气,那些伴着老店一起经历岁月磨砺的忠实粉丝们依然还是好着这一口儿,常能看见一些老人来店里光顾,有一对家离这里很远的老夫妻,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来一次,吃完了还会打包再带走一些。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来此品尝美味,受到许多食客的追捧。
>创:王琼辉
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716号的东来顺饭店,曾是全市唯一经营北方清真风味菜肴和小吃的地方。
这东来顺正式悬挂招牌是1938年春初,创始人为1887年生于河北保定的马辅忱。抗战前,马辅忱曾去北京东来顺学艺,还曾在平汉铁路餐车上当过服务员。抗战开始后,为了找一个安稳栖身之处养活家人,他邀集失业的亲朋好友,共同筹措资金,在中山大道生成南里口租赁两层双开间门面作店堂,创办了一家具有清真风味的餐馆。马辅忱得到“北京东来顺”丁德山三兄弟的同意,并根据“紫气东来,万事顺遂”的吉言,取名为“北京东来顺”。
他还在饭店一楼大厅进门正面悬挂绿底金字“紫气东来”横匾。店堂经营民族风味清真面点小吃及菜肴,深受广大回民及汉民的欢迎。后又在生成南里内增设了后厅雅座,营业面积扩大到250余平方米,这在当时的武汉可算首屈一指的了。马辅忱还善于交际,他在经营饭店基础上,与工商各界朋友合作, 并得到马应龙、杨松珊等人的支持,以多种经营合股合资的方式,先后创办了东来公寓、交通旅馆、清真酱品厂、家具厂、电影院等,为回民提供多种服务。
1943年,武汉遭空袭,“东来顺”不顺,被迫停业,次年迁至交通路经营,在此期间马辅忱在民权路清真寺组织消防队并任队长。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规划交通路为文化J街,此店又不得不迁移到清芬路碧云里口一处门面经营,虽说规模小了些,但仍保持传统清真风味。
解放后的1954年,时任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部长的麻配三同志协调一些关系, 此店迁至中山大道南洋大楼旁,此时已与北京东来顺分开,正式定名为“武汉东来顺饭店”利用地域优势,并扩大了经营规模,生意逐渐上升。1956年东来顺店经公私合营,上级派公方代表刘本忠任饭店主任,马辅忱为私方代表任副主任。1960年11月,马先生患病去世,终年73岁。生前还把收藏的齐白石的工笔画“麻雀”四条幅无偿捐献给国家。
该店在北方烹调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煎、炒、爆、烧、烤等菜,闻名全市。尤以涮羊肉、明炉挂鸭、一鸭四吃更具有特色。这涮羊肉,该店制作上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同时做到用肉、切肉规范、达到选料精、刀工美、火力旺、锅底鲜、糖蒜香、调料全、配料丰、吃得香。这挂炉烤鸭,听说选用北京填鸭,他们经宰杀、扒毛、扒膛上坯等八道工序后,置入木炭炉内烧烤成。端上桌,只见色泽金黄,尝一尝皮脆肉香,肥而不腻。当然,一只鸭还可以做鸭皮带饼、炒鸭丝、炒鸭、鸭骨炖汤等。其他菜肴,如红烧羊肉、铁板泡椒牛肉、水晶财鱼片、酱爆丸片等也都不错。在小吃方面,该店也不逊色,如牛肉锅贴、葱油花卷、千层大饼,一楼的牛肉面、牛肉饼都很受顾客欢迎。
在20世纪60年代初,正遇三年自然灾害,有人想把“东来顺”饭店改为经营其他饮食品种,武汉市财办主任王健坚决不答应,认为这大一个武汉市,不能没有清真风味的餐馆,不然怎么对得起众多的回民兄弟。为此,国家财政拿出资金补贴,牛羊肉特殊供应,这样才保住这个武汉唯一的回民餐馆。
为了使该店烹饪水平大幅提高,政府特地从各处调来烹饪高手前来加盟。该店红案大师吴文秀擅长煎、炒、爆、溜,曾在上世纪50年代为周恩来总理在东湖宾馆直接制作佳肴,深得周总理好评。吴文秀还曾以高超的“响堂鱼”技艺夺过全国烹饪比赛的金牌。
老武汉人都曾对“东来顺”印象深刻,店容店貌整洁卫生,定期打扫,店堂明亮宽敞。前堂师傅身着白衣,态度和蔼,眼明手快,老中青互相搭配,是饭店第一道“关口”的关键人物。如当时张世魁师傅的几手绝活,就是报菜谱和唱菜的口上和手上的功夫,结账时不用算盘的心算功夫和店堂穿梭的腿上功夫,凭其扎实的功底,为“东来顺”赢得了广大的顾客。来此店的大多是北方人,接待顾客自然形成以北京话为主,这更是汉口东来顺饭店的特色之一。
“东来顺”与民众乐园里的京剧演员关系密切,很多演员如郭玉昆、杨菊萍、陈瑶华等演出完毕经常到此店宵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来武汉时,亲临“东来顺”作客,受到马辅忱热情接待,相互建立亲密的友谊。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阿富汗达乌德国王,曾来到“东来顺”,主厨吴文秀师傅特意做了一道焦盐松鼠桂鱼,味道极佳,让达乌德国王赞不绝口。
文革十年动乱中,营业受到较大影响,店名也改为回民餐馆。1976年在政府的关怀下,几经扩建,恢复了东来顺饭店牌名。省、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餐饮业,多次上“东来顺”了解情况,先后通过市、区财政及中国工商银行,以低息贷款的形式,相继筹措100万元和170万元,对东来顺饭店进行了全面维修。饭店原有的4层楼经过“托梁换柱”、“壮骨强身”式的加层改造,将经营面积由800平方米增至1800平方米。
饭店的外立面和楼内店堂装修一新,使年过花甲的老店“鹤发换童颜”。用回汉两种文字书写的斗大金字“清真东来顺饭店”招牌、绿色的玻璃幕墙和一扇扇弧形门窗、屋上3个宝顶一起,在艳阳照耀下,显现出格外肃穆的清真气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东来顺也面临激烈的竞争,经理杨世龙带领职工克服困难,使得此店的传统风味仍然坚守。二楼为多功能风味餐厅,三楼设有清真美食包房。为了让厨房制作民族饮食品种的菜肴小吃,此店不仅坚持严把进货关,一件件牛、羊、鸡鸭,均经阿訇亲手下宰,按照清真食品制作程序烹饪。
由于六渡桥片实行旧城改造,东来顺停业了,但在武昌岳家嘴德成大厦,东来顺的招牌又竖立起来了,路是人走出来的,武汉“东来顺”这个老字号也一定会顽强坚持走下去的。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中山大道
编辑: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