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日报讯(记者/欧志葵)“今天法院来通知,广州光明广场、乐峰广场、百信广场的三家以及珠影广场一家仿冒我们‘绿茶’餐厅的案子,初步定在5月和4月13日质证。”3月30日,国内知名餐饮连锁企业杭州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绿茶”)告诉记者,该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自有品牌、商标保卫战,其中广州有4家山寨餐厅被列入被起诉名单,并被索赔1000万元。
据悉,该公司目前正在以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在广州、合肥、南宁、贵州等多地共22家侵权绿茶餐厅,现均已获得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受理。同时,作为网络平台商的美团网,其运营方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以及部分餐厅场地提供方同样被列入这次起诉之列。
对于被起诉,美团方面表示,该公司已收到了绿茶方面的起诉材料。“我们一向重视知识产权,积极配合权利人的投诉,并根据权利人的投诉材料、依据法律规定对侵权项目进行删除和屏蔽。”
据杭州绿茶方面介绍,去年该公司花了一年时间收集广州的四家仿冒该公司的“绿茶”餐厅。其中一家名为广州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广州开了三家山寨“绿茶餐厅”外,还成立贵州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其贵阳的三家“绿茶餐厅”。
杭州绿茶方面表示,“绿茶”是其在餐饮服务上持续使用10多年的企业字号、知名服务的特有名称、装潢,“绿茶餐厅GREEN TEA”是其50多家直营餐厅共同使用的已注册知名商标。“绿茶GREEN TEA”、“绿茶餐厅GREEN TEA”的独创性字体,也已作为美术作品进行了版权登记。
随着杭州绿茶餐厅在消费市场口碑日盛,市场上的“山寨”绿茶餐厅亦越来越多。记者获悉,目前全国对绿茶餐厅存在侵权的企业不下30家,分别分布在合肥、南宁、南京、哈尔滨、大连、沈阳、深圳、惠州等地。
绿茶餐厅创始人路妍告诉记者,“有侵权者甚至说自己就是杭州绿茶团队来做加盟,欺骗业主和加盟者,对我们带来严重不良影响。据调查,该侵权者发展了24家加盟店,每家平均收取加盟费155万元。
记者留意到,在杭州绿茶的维权起诉名单里,还出现国内知名的餐饮网络平台—美团网。
何成认为,不同于淘宝的平台提供模式,美团以收取服务费方式与山寨绿茶餐厅进行利润分成,其所为相当于一个网络分销商,因此也要承担相应责任。
对于被起诉侵权,美团网官方表示,目前收到了绿茶的起诉材料。“美团一向重视知识产权,积极配合权利人的投诉,并根据权利人的投诉材料、依据法律规定对侵权项目进行删除和屏蔽。 ”
内pk:维权意识不强还是维权成本太高?
广州日报讯(记者林琳)昨日,杭州餐饮企业绿茶餐厅状告广州多个绿茶餐厅的新闻成为行业焦点。近年国内餐饮行业发展迅猛,当一个餐饮品牌“火”了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就是大量的“山寨店”。业内人士表示,餐饮行业门槛低,最易被模仿,而维权成本太高,难度太大。也有法律人士认为,餐饮行业维权近年已有不少成功案例,维权难原因还是意识不强。
走访回应:“绿茶”是行业的名称
“餐饮品牌的‘山寨版’加盟费往往高达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伤害了不少打算进入餐饮业的创业者,餐饮品牌不可不维权。”杭州绿茶餐厅创始人路妍透露,近年不少餐饮品牌被大量“翻版”,影响恶劣,比如绿茶餐厅其中一个“山寨版”就向投资者收取每间155万元的加盟费用。据了解,目前绿茶餐厅在全国的直营店已有60家,并未有加盟店,但北京、安徽、合肥、广东等地还存在数十家其他“绿茶餐厅”。
在广州,乐峰广场的“绿茶餐厅”和珠影星光城的“绿茶餐厅”都是杭州绿茶餐厅诉讼的对象。昨日,记者走访了乐峰广场的“绿茶餐厅”,发现无论是招牌“绿茶”的字体还是菜品、装潢都跟杭州绿茶餐厅不一样,招牌的大字“绿茶”旁边还有“三秋园字样”。但是扫描餐厅公开的微信公众号后可以发现,2014年及2015年上半年的文章中附带的“绿茶”字样与目前“杭州绿茶餐厅”使用的字样几乎一模一样。
路妍曾表示“绿茶”两字是特殊字体,由自己原创并注册。“三秋园绿茶”负责人陈松荣回应记者称,去年10月后,公司就改名为“三秋园绿茶餐厅”,“三秋园”是自己公司注册的商标,而2010年开始使用“绿茶”字样,是因为当时“绿茶”是一个行业的名字:“就像‘贡茶’一样,当时行内已有不下于300家绿茶餐厅,用的都是这种字体。”他还表示,在杭州绿茶餐厅注册成功后,他们就立马改掉了招牌,并强调自己的餐厅是广式餐厅,菜品与杭州绿茶完全不一样。据他透露,“三秋园绿茶”在广州之外还有几十家店,但他不知道创始人、管理者是谁。
记者又走访珠影星光城的“江南绿茶”,发现该店与杭州绿茶一样打着“来自杭州”的广告语,招牌“绿茶”二字与杭州绿茶餐厅的几乎一模一样,但旁边有“江南”两个小字。记者对餐厅工作人员提出采访的要求,但被告知“负责人不在店”、“没有人知道负责人的电话”。记者留下联系方式,但至截稿仍未获回应。
业内人士:“山寨餐厅”也有消费群体
近年来,国内餐饮行业发展迅猛,涌现出很多中餐品牌。当一个餐饮品牌“火”了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就是大量的仿冒店、山寨店出现。“对于‘山寨’机构来讲,参与品牌仿冒、‘山寨’不需要多出多少成本和代价,就可以享受到正宗品牌带来的品牌效应。”业内人士透露,因为餐饮品牌受业务发展规模与模式影响,加上行业维权意识与维权方法相对较弱,真正意义上的维权行为很少,但是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餐饮品牌也愈发注重捍卫自己的权益。
“抄袭、模仿在餐饮行业好像已经变得很‘平常’了。”饮食评论家庄臣认为餐饮业门槛比较低,易学难精,所以容易出现被“山寨”的情况,“投资人未必是餐饮专业人士,往往采用职业经理人、厨师的意见,而当这些职员的水平未达到一定基础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抄袭。”他认为尤其是在餐饮行业受到电商巨大冲击时更为明显:“其他行业跨界跻身餐饮行业,用其他行业的方法来经营。他们未必了解餐饮业的复杂性,加上餐饮行业人才缺乏,经营者往往忽略一些关键因素,或者将本来极为重要的元素淡化了,而急功近利去运营。”
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餐饮行业的可选择性很强、市场变化快速,消费者对品牌的关注度未必很高,而经营者可以通过促销手段“拉拢”注重价格的顾客。庄臣认为,一部分消费者会接受这些“山寨”餐厅,令其拥有一部分市场份额,某种程度上支持了这种“侵权行为”:“不能说消费者盲目,而是他们更关注的是口感、价格,所以不是‘正牌’阻止不了消费者,也间接令‘山寨餐厅’有机会继续维持经营。”
专家意见:维权的回报往往高于成本
广州市饮食行业商会会长区又生向记者无奈透露“正牌”餐厅维权难的情况。作为“流花粥城”的创始人,他在广东省其他地区、国外都曾经见到“盗版”的“流花粥城”,有的甚至打着“原班人马”的旗号。但是他却没有选择诉讼的途径,只能坚持做好自己,原因就是不少行家也曾经采取维权的手段,但是最后只以“盗版餐厅”撤下招牌而告终:“有的‘盗版’餐厅过后一转身,又挂上原来的招牌了。”他认为,目前餐饮行业情况不佳,理解有的经营者希望通过“借用”别人的牌子来找到转机,但是用了别人的品牌也不一定能学到品质,最后也不一定能盈利:“细节、服务、出品、环境造就了品牌,他们不一定能全部学到。”
有曾经考虑过采取维权手段的商家告诉记者,维权的成本太高了:“有时候维权的回报并不是很高,比如‘山寨版’在四五线城市,生意也不是做得很好,算一算维权需要的资金和时间成本,真的不划算。”而一位研究知识产权的法官告诉记者,企业的维权意识还是太淡泊,不重视懂得知识产权的人才,而看重如何把产品销售出去,或者认为“太麻烦”而放弃了这块利益:“他们还未认识到维权获得的回报往往高于维权的成本。”
而庄臣则提出,虽然目前确实存在“山寨普遍”的现象,但是企业更应该自强不息,不停进步,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不要被“山寨版”击败。
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贺阳)3月29日晚间,港交所披露信息显示,绿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茶集团)向其递交上市申请,初步计划集资约2亿美元(约合15.5亿港元),上市时间表及集资规模有待进一步确定。据了解,绿茶集团是国内休闲中式餐厅运营商,旗下的绿茶餐厅作为国内大众餐饮的典型代表,以适宜的价格、创新的食材俘获了一批年轻的消费群体。
招股说明书显示,绿茶集团2018年、2019年及2020年的收入分别为13.11亿元、17.36亿元、15.69亿元;期内利润分别为4440万元、1.06亿元、-5526万元,其中,2020年录得亏损超5000万元。
第三方平台大众点评显示,绿茶餐厅的人均消费在80元左右,主打浙菜。中国商报记者翻看其菜单发现,绿茶的主菜价格大多位于35-70元之间,素菜售价在10-20元左右。其中,“面包诱惑”“绿茶烤鸡”“绿茶饼”等创新菜品曾一度成为网红单品,至今仍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喜爱。据了解,绿茶餐厅主要开在核心商圈的商业综合体或大型购物中心内,在不少食客看来,当下外出吃顿饭动辄人均都得一二百,以绿茶餐厅为代表的大众餐饮相比之下可谓物美价廉。
在开店数量方面,绿茶餐厅从2018年末的107间增长至2020年末的185间,年复合增长率为29.3%,覆盖国内17个省、4个直辖市及3个自治区。
截至目前,绿茶餐厅并未开放加盟,而是全部采用直营模式。此外,绿茶餐厅还计划于2021年开设60间左右的新餐厅,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其中5间餐厅已开始营业,且已就另外8间餐厅签订租赁协议。招股书还表示,绿茶计划于2022年及2023年每年开设80至100间新餐厅。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绿茶旗下餐厅均为直营店,但是在多地均出现过食品安全方面的负面新闻。例如,2020年8月,位于河北石家庄桥西万象城店的绿茶餐厅被曝后厨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包括后厨人员食用客人菜品、熟食放在垃圾桶上、待加工肉类食材堆放在地上、餐具未按要求消毒、部分员工没有健康证等多种问题。
事后,杭州、桂林、合肥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针对绿茶餐厅开展了食品安全突击检查,并在检查中发现个别餐具有少量积水、凉菜专间门不能自动闭合、半成品未张贴标签等问题。
不仅如此,以绿茶餐厅当前的模式来看,其餐厅主要开设在购物中心的战略也伴随着高企的房租、水电、人力等多项成本,如何保持盈利、实现健康增长,也成为绿茶餐厅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