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导读
2016年,以自热火锅为首的自热食品开始进入消费者的视野;2017年,灏腾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推出潮流速食品牌——莫小仙自热火锅;2019年,自热食品飞上消费品的风口,据统计市面上出现超过300个自热火锅品牌,除自热火锅之外,自热米饭、自热麻辣烫、自热串串等品类也逐渐出现。
莫小仙自热火锅上市三个月,一举成为淘宝自热火锅品类单链接销量第一;至2018年末,莫小仙跻身淘宝自热火锅品类销量排名第一;2019年,在《快消品》杂志评出的自热火锅半年全国销售排名中,莫小仙仅次于海底捞,排名第二。
在取得月销40万+的战绩后,莫小仙在自热火锅之外相继推出了自热米饭、杯装冲泡的酸辣粉等美味速食,以此扩大自热食品市场,用更多美味满足年轻消费者对新速食的需求。
新消费内参采访到莫小仙的创始人王正齐,他向我们讲述了莫小仙创立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底层逻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创立莫小仙背后的故事?
2. 莫小仙如何切入自热火锅赛道?
3. 莫小仙如何做好品牌塑造?
4. 莫小仙如何打造护城河?
5. 自热火锅的行业格局将如何变化?
本文根据莫小仙创始人王正齐的口述内容整理而成。
莫小仙创始人王正齐
>01 律师转行从商
我其实是学法律出身的,考过了律师证,1999年的时候还是一名律师。但是后来,我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很适合做律师,内心深处还是对做生意更感兴趣。后来,我就辞职去了中粮集团,从业务员开始做起。
业务员做了大概三年,就被调到上海分公司做分公司总经理,那时候我才27岁,是中粮集团最年轻的区域总经理。在上海分公司做了4年之后,我又在北京总部待了一年。当时觉得在中粮大概不会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了,于是就决定出来创业。
出来创业的第一个项目创立了“黄金树”这个品牌,这个品牌从2008年成立至今已经有12年了,由于定位在企业福利、礼品等渠道的高端食用油方向,虽然公司盈利情况一直还挺好,但是规模一直做不大,每年大概做3000~4000万的生意。这个公司现在也还在做,但是我只任股东不参与管理了。
2012年,我跟现在的合作伙伴成立了灏腾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做进口的休闲食品,最高峰的时候做到了一年9000万的销售规模。但是,由于供应链太长,感觉规模好像也做不上去了,我觉得运营起来很累,再加上国外的工厂提供的产品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从2016年起就逐步停掉了进口食品的业务。
2017年,我们就在考虑要做国产品牌,看到自热火锅这个品类的时候觉得很有意思,当时觉得这会是速食领域中的全新概念,于是就全力以赴地推出了莫小仙。最开始,我们采取的是双品牌策略,一款叫“晓真自热火锅”主要做微商渠道,另一款就是“莫小仙自热火锅”主要做电商和线下渠道。但后来,做微商渠道的“晓真”没有做起来,我们就集中精力只做“莫小仙”了。
我们刚推出莫小仙的时候,自热火锅做得最好的要属德庄,当年双十一,小龙坎和德庄都卖得非常好,因为他们是火锅店的品牌,所以一出来就可以开旗舰店,但莫小仙是个新品牌,由于那会儿还没拿到商标注册证,所以开不了旗舰店。于是,我们只能通过电商的分销来做,这也是我们最擅长的,因为电商分销我们已经做了三年,而且曾经把一款土耳其饼干做到淘宝进口饼干销量排名第一。
现在,莫小仙赶超了德庄和小龙坎,可能还要得益于当时开不了旗舰店,因为新开的旗舰店的流量是有限的,但是莫小仙通过给足够多的电商店铺做分销,你会发现淘宝上很多店都在卖莫小仙,慢慢地数据就起来了。而且当时对我们来说,做旗舰店还需要额外建团队、建仓库、招物流等,要做这些重资产投入起步会比较难,但是通过电商分销的方式起步,会跑的更快。
02 靠价格和产品差异切入赛道
最开始推出莫小仙的时候,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去实现产品的差异性,从而切入自热火锅这个赛道。
首先在定价上,莫小仙决定要做高性价比的自热火锅。小龙坎、德庄这些火锅品牌,他们要做高毛利,自热火锅的价格如果太低,会对线下的火锅店造成影响,所以他们的价格都挂得比较高,然后通过促销活动把价格打下来。
莫小仙作为白手起家的品牌,就是一个小白,所以我们希望定一个大众能够接受的价格,10~20元的区间,给消费者带来高性价比的产品。同时,这也是符合互联网思维的,互联网上卖的东西从来没有价格虚高、可以从中获取暴利的产品能卖得很好的。互联网上的主流人群,都对价格比较敏感。
在价格上占有优势之后,我们考虑到要实现消费者的高复购率,就必须在产品的口感上做得非常好,才能把品牌真正做起来。
那么我们如何保证产品的口感呢?
虽然我们没有开过火锅店,但是我们比火锅店更关注口感。火锅店做自热火锅其实不一定能做好,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用火锅店的火锅底料做不好自热火锅。火锅店通常的做法,是把火锅底料的混合体做成小包装,就变成了自热火锅的底料。但其实这样的底料煮出来的食材味道是不够鲜的而且不入味:我们去火锅店吃火锅的时候,点完菜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个味碟去调蘸料,火锅底料涮出来的食材味道本身就是不够的,才需要去蘸酱吃。所以把这样的火锅底料直接做成自热火锅的底料口感是不够的。
第二,食材的入味不够。火锅食材里面的粉条、土豆、藕片等,都是需要煮上至少15分钟才能入味的。但消费者在吃自热火锅的时候,从加冷水到烧至沸腾再到开盖吃的时间可能也就五分钟,要在五分钟时间内,把火锅的食材做到足够入味,需要做很多工艺上的调整。
当莫小仙发现了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从香料、食材到用来做底料的油各方面都做了工艺上的调整。
李佳琦在直播的时候就说,“这个粉条简直是莫小仙的灵魂,真的好吃。”为什么我们的粉条能做到这么好吃呢?是因为我们经过摸索之后发现,大家都比较喜欢吃软糯、Q弹的粉条,所以我们对做粉条的原料木薯粉和红薯粉的比例,甚至是水分的比例都做了严格的调整。
再举个例子,莫小仙为了保证消费者吃到的土豆片和藕丁是脆的,我们还在产品加工工艺上加入了去淀粉工艺,这样就能避免土豆片和藕丁不被煮得很烂。
这其实足以看出,莫小仙在产品研发上是很用心的。所以,我才敢说我们做自热火锅会比那些火锅店做的更专业。我们还出过这样一则广告语:“吃火锅去火锅店,吃自热火锅选莫小仙。”
好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复购率能不能上去就看你的产品够不够好吃。
虽然我们现在也推出了自热米饭、酸辣粉等其他自热食品,但是我们公司还是聚焦在做自热火锅,我们希望能够抢占消费者的心智,把莫小仙和自热火锅划上等号,就好像大家对卫龙是做辣条的、康师傅是做方便面的印象一样深刻,然后我再来去做品类的延伸。
03 塑造自热火锅品牌的四要素
很多投资人都会问我说,海底捞这么强大,你怎么去竞争?然后有个前辈就给我一个建议说,你要去做定位。其实像海底捞的定位就是服务好,好像还没有人说他好吃。但是我觉得自热火锅不需要服务,关注点是好吃。
当年统一和康师傅打仗的时候,康师傅也很强大,统一刚出来的时候跟着康师傅做红烧牛肉面,这么做快做死了也没成功,后来统一出了个老坛酸菜面才做成的。其实关于谁的品牌多、谁的品牌大,对消费者来说是没有概念的。
那品牌要怎么做起来呢?
我觉得不是要去做定位区隔,而是要靠产品的品质来赋予品牌能量。华为慢慢做起来了,不是因为广告做的更好,而是通过产品说话,互联网公司是这样,食品品牌也应该是这样。
所以我觉得,如果我在某一个品类上,让消费者认可了,在这个品类上会超过海底捞,如果再推出一个品类又能超过海底捞,渐渐地莫小仙在自热火锅领域的总量就会逐步赶超。品牌的建设需要产品给他赋能,就像老坛酸菜、汤达人等成就了统一的品牌。我们的初衷就是希望为年轻人提供更多方便又好吃的食物。
在我看来,要做好品牌,除了要去投广告让更多消费者知道这个品牌之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好看,另一个是好吃。
消费者去买东西,可能第一印象是这个包装好看,然后就买了;然后买回去发现还很好吃,才会去复购。
莫小仙现在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包装升级,做线上的时候可能没有那么直观,但是做线下渠道的时候,你跟所有品牌都摆在一起,消费者其实都是“好色”的,所以好看很重要。
总的来说,要打造起一个好的品牌,首先要做到有知名度,其次要做好包装上的设计,再就是要做到让消费者认可你的口味。
但对方便速食产品来说,还要两个非常核心的字就是“方便”——要让消费者随时能买到。所以,莫小仙虽然是从电商起家的,但去年7月份我们就开始组建线下的团队了。我估计,未来70%的销量会在线下。今年3月份的数据显示,莫小仙目前线下的销量已经占了40%。
布局线下的销售渠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会很难做,需要投入很大,但是一个食品品牌仅靠电商没有线下是做不起来的。今天统一和康师傅,他们的线下销量基本能占80%。所以,我们也会加快推进线下渠道的布局。
04 构建多层壁垒打造护城河
食品领域里面,每一个品类都有风口。这两年火起来的有些还是过去并不起眼的,像去年的小圆饼、脏脏包,前年的酸辣粉等等。
其实,食品领域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产品爆出来,也就是说每年都会有机会,就看创业者能不能找到这个机会点,以及有没有运营思路把它做起来。我认为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一个品类就能持续地去产生一些动力了。
对于大品牌来说,有渠道、有流量、有团队,即使没有创新能力,也可以有足够的资源跟风模仿,什么火了就做点什么。大品牌这么做也没有错,因为资源在那里,随便玩玩也能做到一定规模的量。
但对于新品牌来说,不仅要去创新,还要考虑创新之后如何守住成果,构建起自己的护城河。
莫小仙起步的时候,关键做对了三件事分别是:
第一,对产品的理解做得比较好,用心做出了口感好的产品;
第二,定价在10~20元区间,价格合理有差异性,产品具有高性价比;
第三,营销渠道从电商分销起步,现在开始做全渠道。
那么,莫小仙现在要如何打造起自己的护城河呢?
首先,在渠道上,我们在电商渠道、线下渠道都已经做了大量的布局。像沃尔玛超市这些线下的分销渠道,他们对同类品牌的选品数量是有限制的,沃尔玛在自热火锅品类大概也就只引进三个品牌,全家只引进两个品牌。当规定引进品牌数量达到之后,其他品牌就进不来了。加速布局销售渠道,对莫小仙来说是构建起了渠道壁垒。
其次,在供应链上,莫小仙这两年已经慢慢建成了自有的供应链体系。有些外行人会认为,自热火锅的进入门槛很低,很难形成规模壁垒,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认知。说实话,单纯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确实不高,但是要做到一定的体量是很难的事情。因为自热火锅的供应链是很难打造的,它里面需要很多不同的材料,而且每个厂只做一种材料。所以,只有把供应链建起来了,才能把体量做起来。现在,莫小仙已经构建起了供应链的壁垒。
再者,在消费者心智上,莫小仙在尽力从产品、包装、知名度等各方面去抢占。因为消费者对品牌的关注是有限的,对他们来说,能记住三个同类品牌就不错了。因此,如果能越早抢占消费者的心智,就相当于构建起了另一层壁垒。
归纳起来,打造起护城河,无非就是建立起多层的壁垒,在渠道和消费者的心智占领上,要先入为主;在供应链上,则要逐步打造。
05 未来两年,行业格局必生变
方便速食的发展还是蛮快的,这几年其实也一直在升级。以前大家吃方便面的时候,吃的全部是面粉,但今天的方便速食里面有肉有菜,食材很丰富。拿自热米饭来说,今天和几年前的相比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现在的自热米饭从加工工艺、到菜品、食材等都在变得越来越好。
方便速食的升级源于消费者支付能力的提高。当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有更强的支付能力时,他们不会满足于花五块钱买个方便面,会希望能尽可能吃得更好一点,相对来说,自热米饭、自热火锅等成为了更合适的选择。同时自热食品比传统的方便面还更方便,场景覆盖随时随地、还不需要烧开水,可以说是做到了既方便又美味。因此,自热食品这个品类肯定会有越来越大的发展。
去年整个速食领域的体量应该在65个亿,今年翻一番大概是没有问题的,可能会在120亿到150亿之间。莫小仙去年实现营收超4个亿,今年的销售额预计能达到8个亿。未来4年的时间,我希望能把莫小仙做到50个亿的规模。
目前行业的痛点就是比较乱,产品良莠不齐,但这也是各个行业的通病。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给一点时间让消费者用嘴巴投票,对消费者来说,好不好吃是王道,好吃的会继续购买,便宜但不好吃的迟早会被抛弃。
虽然现在自热火锅赛道已经出现了超过300个玩家,但是我相信要不了两年,这个行业就会变成只有几个头部品牌在竞争的格局,并且会有绝对的头部品牌占据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到时将重新定义行业的规则。
未来,自热火锅在品类上一定会越来越丰富,品质和口感会越做越好。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各个品牌要比拼的可能就是新品的研发速度、市场机会的把握、营销资源的投放、团队的配置等综合能力了
面对激烈的竞争行情,我觉得专注是会有效果的。而那些采取低价低质策略的投机主义,实际上是做不起来的,因为产品不够好,就不会有复购,从而也就不可能持续地做下去。
我一直跟员工讲的一句话是,“你要成为那百分之一,而不是百分之九十九。”希望在这两年的时间里,莫小仙也能成为这条赛道的百分之一。
来 源:新消费内参
作 者:槑子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年上半年,湊湊火锅创始人张振纬卸任品牌CEO,并从呷哺呷哺集团离职的消息震动了整个餐饮圈。
国际顶级资本红杉资本数亿元押注,全行业都在关注他接下来会做一个什么样的餐饮项目。就在上周,答案揭晓。
2021年11月26日,由张振纬操盘的全新火锅店品牌“谢谢锅”广州天河城店、深圳皇庭广场店同时开业,立刻引来大批顾客追捧排队。12月中旬,上海港汇恒隆店和上海七宝万科店也将相继开业。
谢谢锅独创了“涮+烤+酒饮”的多元素融合模式,打造出了一个轻松解压的体验式餐饮业态。据了解,刚一开业,国内众多一线商业地产纷纷来踩点和洽谈合作,反映了业界对这个新模式的认可。
张振纬也在第一时间接受了内参君的独家专访,深入谈了谈此次创立新品牌的心得和对市场的洞察。
总第 2900 期
餐企老板内参 王菁 | 文
探店印象:
勇于“做加法”,体验感爆炸
谢谢锅广州门店,位于天河城购物中心7楼,周末时段处于全天需要排队的状态。店内风格偏工业风,主色调是具有未来感的金属色,铁桶造型的座位,月球造型的吊灯,墙壁上搞怪的人脸雕塑,都使这家店给人第一印象,更像是一间时尚小酒馆。
落座开始用餐,体验上的融合感更为明显。火锅、烧烤、奶茶、鸡尾酒,搭配驻场演唱和随时唱跳的店员,一时很难说清楚这是一种怎样的复合业态。
模式:白天奶茶晚上酒,火锅烧烤贯穿全时段
门口醒目的外带区,显示着谢谢锅将奶茶做为重要的卖点。走进店内,内参君桌上放着造型独特的铜铸“火山锅”,外圈金属盘可以烧烤,中间两格涮火锅。
店员告诉内参君,广州这家店的营业时间是上午11点到夜里2点,深圳上海的两家一楼临街门店则几乎是全天候营业。
夜里,自然是酒的主场,广州门店的商场宣传上显示,每晚9点之后,58元即可无限畅饮制定酒水,而深圳店则将时间提前到了下午6点,颇像小酒吧里“欢乐时光”的模式。
“火锅+茶饮”本来就是张振纬的首创,对此整个餐饮行业都不陌生。而谢谢锅则像一个“高阶版”,给“火锅+奶茶”最火网红组合,增加酒水,增加营业时段,再次拓展了业态和营业时长的边界。
产品:有料锅底,无限续料,涮烤饮三合一
翻开菜单发现,产品上的亮点也很足,首先是价值感极高的“有料锅底”。
既有“鸭血辣卤锅”“金汤美颜花胶鸡”等经典锅底,又有“黑蒜淮山牛膝骨锅”“番茄螺蛳粉锅”等创意锅底,还有是熟悉的“鸭血豆腐无限续加”。
近20种肉类品质感在线,值得注意的是,肉类可以由顾客自由选择烤还是涮,一道菜两种吃法。海鲜和素菜也有亮点,有充满地域特色的台东海香菇、油螺肉,还有市面上少见的黑牛肝菌。
“重头戏”奶茶菜单上,足有25款产品,既有广受欢迎的大红袍系列,还有创新的青砖系列。酒单的选择也非常丰富,种类不亚于一家专业小酒馆,葡葡子、樱樱美代子、桃荔桃气等特调鸡尾酒的名字,非常讨女性顾客的喜欢。
价格方面,谢谢锅的锅底价格为79元,采取“买半锅送半锅”的双拼模式,一份锅底的价钱可以品尝两种口味。肉品既有上百元的谷饲精品牛肉,也有30-60元价格亲民的猪牛羊肉。
据内参君估计,除酒水外的人均消费约为130元左右,价格比湊湊略低些,而丰富的饮品显然是更为可观的利润来源。奶茶价格多在20元上下,鸡尾酒和啤酒从18元到48元不等。
空间:潮酷工业风,一店一景,社交感拉满
广州门店的面积约在600平方左右,有大约50张餐台,店中央设有演唱吧台,服务员也会时不时地来一段唱跳,整个营业时段店里都十分热闹。
而在大众点评上,内参君发现,深圳门店的装修风格明显不同,显得更加简洁潮流。上海店则风格更加华丽。
虽然一店一景,但是不变的是充满时尚感的风格,以及欢快热闹的社交氛围。
新世代火锅小酒馆
谢谢锅在商业模式上的高明之处
近段时间,火锅品类乃至整个餐饮行业的创新节奏偏向保守,头部品牌纷纷在“练内功”,或以微创新的形式提升营收。像谢谢锅这样对品类进行全方位大幅度创新改造的,应该是今年的独一份了。
张振纬也在第一时间接受了内参君的独家专访,谈了创立新品牌的心得和对市场的洞察。
“手感又回来了。谢谢锅广州深圳两家店的开业状况超出预期,没有枉费团队的心血。”在他看来,疫情后消费形态呈现出一个很明显的分水岭——“年轻人压力大,需要轻松解压可以喝点小酒的氛围,消费场所也由商场扩充到街边。”
在沟通中,内参君梳理出了谢谢锅在商业模式上的几个突出亮点。
罕见的商场餐饮店型,商圈多元化配置的必选
目前的4家谢谢锅门店,其中深圳和上海二店都位于商场一楼临街位置。
在商场里,餐饮业态往往集中在地下楼层和高层,一楼临街餐饮往往只有简快餐和茶饮。而谢谢锅的出现,相信可以让许多高端商圈的招商负责人眼前一亮。
谢谢锅的品牌格调高,适合作为商场的“门面”。作为全时段运营的业态,谢谢锅可以为商场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一楼则更加方便时段和空间的拓展利用。
需要排队的餐厅很多,能在夜晚时段还人头攒动的餐厅就显得弥足珍贵的了。在11月28日晚9点,广州店还保持着满座加95组等位的状态,引流能力可见一斑。
品类叠品类,场景套场景,打开餐饮体验万花筒
在玩转了火锅+茶饮后,谢谢锅的品类融合显得更加大胆。把火锅、烧烤、奶茶、酒水一网打尽,这些品类之间的排列组合,已经让用餐体验极大地复合化了,可以适应一天中大部分运营时段的弹性需求。
由于火锅和烧烤的食材,很大程度上是通用的,从体验和运营上,都显得比较和谐。而酒饮+火锅,以及酒饮+烧烤,也同样是绝配。
而风格时尚的空间,穿插其中的演出,则在极力打造具有传播效应的社交场景。这种多元层叠的营业模式,让谢谢锅成了一个就餐体验的万花筒。不同的时段来,点不同的菜品,都可以有不同的体验,为复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内而外的年轻化感染力,真正吃定Z世代
在店内用餐时,能感觉到店员都非常年轻有活力,他们像朋友一样和客人打招呼,在服务的间隙时不时地上舞台“露一手”,整个用餐的节奏也被他们带得十分轻快。
在大众点评上,内参君发现,不少顾客都注意到了这种轻松而热情的门店服务,感到十分轻松和独特。
除了时尚的装修,这种由内而外的活力,才是门店“年轻感”的来源,给年轻顾客群体带来了强烈的亲近感。
张振纬解释道,这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门店体验,体现了年轻一代的自信和朝气,“年轻人需要在这样的环境里缓解压力,轻松开心地社交。”
热情洋溢的服务,关键在于门店在培训阶段,就非常注重激发他们作为年轻人的自尊自信。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价值,才是最符合年轻人价值观的工作方式。
正是这种高水平的培训,让谢谢锅彻底巩固了品牌的定位,也划定了护城河。
驾轻就熟的实力
承载了“更进一步”的野心
菜品-服务-场景,组成了餐厅“社交”氛围组,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气。除了高品质感的餐饮体验之外,给年轻人提供舒适自在的 “社交空间”,是谢谢锅最重要的差异化定位。
火锅和烧烤的烟火气,加上无限畅饮的奶茶酒水,双层放纵的自由轻松感,给年轻人的夜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选择,也使得门店打开了全时段营收的天花板。
湊湊火锅在产品、模式、运营上的成功,全行业都有目共睹。而在谢谢锅上,内参君看到了张振纬“更进一步”的野心。
更具创意的有料锅底,更加新鲜独特的涮烤食材,更加丰富的奶茶酒水选择,更讨年轻人喜欢的轻松环境。在每一个有可能提升体验的点上,谢谢锅都毫不犹豫地选择“做得更精彩”。
在极具想象力的模式创新背后,是张振纬及其团队为品牌打造出的坚实护城河。
与其他餐饮创业者不同的是,谢谢锅创始人张振纬在餐饮行业已经有过多个成功项目。因此,谢谢锅从一开始的模式设定上,背后就有他的深度思考和多年市场验证。
例如,在火锅、烤肉、酒饮、茶饮的销售占比和利润贡献比上,包括该模式对各时段翻台的影响等,都是经过精密的科学测算得来的,先设定了一个理想的财务模型——最终可以实现比市面上现有的火锅店更优的盈利模型。
同时,跟其他传统的餐饮企业相比,谢谢锅有更为先进的现代治理制度。谢谢锅创始团队都拥有这家公司的股权或期权,这使得团队除了之前张振纬创办湊湊火锅的老班底,还吸引了不少来自互联网、新零售等其他行业的优秀人才。
“在我心目中,有一个理想的公司。这个公司应该是人人平等、大家按照贡献度来共享公司的发展成果,最终也能体现在股权和期权的激励机制上。”张振纬说。
最后,做加法,始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每叠加一种品类,增加一款产品,拓展一种时段,都会给让运营层面的压力呈指数级上升。
如此复杂的新项目,还计划快速扩张,需要团队有非常强的运营能力和异地扩张能力。但对于谢谢锅团队来说,这恰恰是最驾轻就熟的部分,张振纬回顾,整个项目上最耗心力的反而是在新模式的设定、商业模型的反复推敲上。
张振纬向内参君介绍,将在2022年将门店数拓展至40-50家左右。这又是一个充满了自信和野心的数字。
火锅品类近两年来遇到的创新瓶颈十分明显,谢谢锅则提供了一个出色的创新突围样本。在今后的市场环境里,谢谢锅的全新模式能否展现其独特魅力,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阅读:《独家内幕:张振纬离任湊湊官宣,新创业项目已获顶级风投1.5亿投资》
国青年报客户端讯(秦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虽然这次的疫情让餐饮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但也正是因此,我才感受到员工们对公司的忠诚和体谅,员工们也感受到了公司对他们的真情与温暖。”无锡大渝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杜松林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大渝火锅有直营店46家,加盟店256家,每个店大概有50-70个员工,每月工资大概是1000万。原本春节假期正是餐饮行业火爆时期,今年受疫情影响,大渝直营各分店在正月初一前全部停业。杜松林还把为春节准备的食材捐给当地医院、战疫一线。
受疫情影响,大渝火锅武汉分店从腊月二十七开始停业,所有武汉员工都待在宿舍中隔离。2月8日,杜松林在朋友圈里看到武汉分店的一名员工发布的写给家乡父母的一封信。那位员工在信里宽慰父母:“尽管店里停业休息,但工资却一分不少地发到了我们的手上。爸妈不用担心,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员工字里行间对公司的感激之情,让杜松林感觉心里暖暖的。
让杜松林没想到的是,这些天里,很多管理层纷纷主动提出清除余假,2月份工资为零元的要求,门店很多员工也要求延后发放工资、年终奖金,表示愿意和公司共患难。为此,他给大渝直营所有的“家人们”回了一封信。他在信里写道:“你们与公司共风雨的心我看到了,但家人们,大渝是我们的大家庭,你们还有你们的小家啊,你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都等着钱生活,我怎么能让成千上万的小家庭受苦?”
杜松林在信里承诺:“工资、年终奖必须发,而且要在15日之前发给大家,哪怕去贷款,也不能耽误大家的工资。” “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杜松林说,他拿出了公司预先攒下的备用金,给所有员工发放工资。“原本我们是每月20日发工资,现在为了让员工宽心,改成15日发工资了。而且无论是月薪,还是年终奖,一定保证一分都不少。”
“我觉得做企业,盈利不是最重要的,发挥好企业的社会价值才是最重要的。”杜松林认为,在全体国民众志成城,应对疫情时,他作为企业领头人,不应当抱怨,而应当让上万名员工安心地待在家里,不被感染。
大半个月以来,为了避免留在公司宿舍的员工们外出被感染,大渝餐饮集团的各位区总每3天就给住在宿舍的员工们送菜,还定期安排宿舍的消杀工作。
为了丰富员工们的宿舍生活、居家生活,公司也费尽心思。整理内务比赛、朗诵比赛、业务能力培训、人际关系培训等等,员工们每天都过得十分充实。“我们把员工当做管理者在培养,停业的这段时间正好让大家多‘充电’。”
由于疫情尚不稳定,为了保证员工和顾客的安全,杜松林预计,开业时间还将延后半个月至一个月,他预估这段时间企业将损失近一亿元。但他依然乐观:“幸好我们平时就一直有风险意识,不盲目扩张,所以特殊时期,即使我们一直不开业,两三个月还能坚持下去。”
让杜松林感动的是,目前,江苏无锡已出台了20条支持企业的政策,比如延期缴纳税款、缓交社会保险费、加大企业信贷供给等等。近期,传统餐饮企业纷纷停业,而生鲜电商却生意火爆,出现“用工荒”,于是“共享员工”应运而生。杜松林听说西贝1000名员工去盒马上班的消息,对此赞不绝口:“我觉得这样的做法很好,说明部分餐饮企业的领导者意识超前,积极地拥抱时代变化。再等几周,如果还不能营业的话,我也要开始考虑‘共享员工’了。”(经济部编)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