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白银路一餐馆,厨师、服务员、清洁工春节不能回家的故事——
三个异乡人,同样的生活热望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有的人回得了家,有的人却回不了家。在兰州市白银路一家餐厅,记者就见到了三个为了给市民准备年夜饭无法回家过年的人。三个普通人,三个普通故事,有着一样对生活的热望。
1. 28岁的服务员马楠楠:“妈妈打工不能回家,希望娃长大能懂”
白净的马楠楠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而且一儿一女凑了个“好”字。
大女儿杨慧已经念小学,平时马楠楠总会抽空打电话过问孩子的学习。“现在的孩子你得给她设定一个目标,完成和没完成的结果要差别很大,她就有学习的劲头了。我大女儿就是用这种办法,期末考试就考得很好。”虽然家里没有要求她出来打工挣钱,她还是觉得有份收入要好很多。服务员虽然工作辛苦,但餐饮行业每天都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所以她反而觉得这要比在家闲着有意思。
前一阵,知道自己今年没法回家过年,她买了不少吃的、穿的、玩的,提前回家和孩子们团聚。儿子还不懂事,只知道吃她买去的零食,可是女儿听完就不高兴了。记者采访的时候,拨通了马楠楠老家的电话,杨慧在电话那头与母亲说着和弟弟最近的生活。可当说到妈妈不能回家过年时,小姑娘先是沉默,然后哑着嗓子哭道:“我要妈妈回家过年……”听到女儿的哭声,马楠楠忍了又忍,但最后还是哭了起来。
“我们出来打工,为自己,更为了孩子。希望给她们能上个好学校,过更好的生活,当妈的苦心希望她长大了能体谅。”
2. 55岁的清洁工张阿姨:“孩子们都大了,我喜欢在兰州的生活。”
张阿姨是天水人,虽然来兰州几年了,但一口浓重的乡音却一点没变。
作为餐厅的一名清洁工,张阿姨的工作就是每天拿着扫帚拖把东扫扫西拖拖,一身有点大的工作服,加上干活佝偻着背,这让她看起来特别不起眼。
忙了一年不能回家过年,这在她看来没啥,反而有点窃喜。“孩子们都大了,也不需要我们帮忙。加上餐厅忙,所以就不回去过年了。兰州热闹,我喜欢在兰州过年呢。”
几年前,张阿姨可没想着自己能跑到兰州这么远的地方,而且还是来打工。那时候,她只想等孩子成家后在家歇着,过几年清静日子。可是真等着孩子们都独立了,又觉得在家侍弄几亩地有些不甘心。三年前,年过半百,没怎么出过远门的张阿姨来到兰州,开始打工挣钱了。
虽然这几年干的都是些粗活累活,但是在她眼里都挺新鲜。有时间了,和同乡们出去逛逛;每天干完活,在租住的宿舍里和那些年龄和她女儿一样大的同事们闲聊几句。家里不指望她挣多少钱,所以她也没有太多的压力,在省城的日子也过得挺有意思。
上个月,儿子知道她今年不回天水过年,于是带着大孙子来看她。她先是埋怨儿子跑来看她乱花钱,又是劝儿子别整天光盯着几亩地,有机会也出来打工挣钱。这话在几年前她可说不出来,可是来到兰州,她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了。想法自然和以前在村子里不一样。
今年在兰州过年,她计划初一去五泉山,然后四处转转,看一下城里人都咋过年。
3. 25岁的厨师杨陇新:“春节过后我要在兰州安家”
18岁就从陇西老家出来打工的杨陇新有一张娃娃脸,不管说啥都笑嘻嘻的。可是一进到后堂,他俨然一副“老大”的模样,表情严肃,说一不二。
杨陇新是厨师长,每天带领着其他三名厨师为食客们烹制着各种美食。7年前他刚来到兰州的时候,却没这么牛气。那时候因为他学历低,没经验,只能做餐厅服务员。“一个大小伙子天天端盘子,无聊得很。”所以前厅做了半年后,他选择了从后堂的一名小工做起。骂没少挨,苦没少吃,几年下来,从洗盘子打扫卫生到切菜掌勺,终于熬成了独当一面的大厨。
说到这一点,杨陇新还很感谢自己当年的“觉悟”:“那么多行业都可以做,我为啥选择了餐饮?就是因为‘民以食为天’,不管干啥人们都得吃饭啊。所以我觉得做了这个自己就不会失业。”
而且做厨师还有个好处——给别人做饭能挣钱,给自己家人做饭能哄家人开心。杨陇新告诉记者,他是父母的“老儿子”,以前在家啥也不会做。最近几年的春节,都是他掌勺给家人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看着父母亲一脸骄傲吃得那么香,自己心里也乐得不行。
今年的年三十因为餐厅要准备年夜饭,所以没法赶回老家过年。但他依然有个迟到的“礼物”带给父母——大年初一,他要带着女朋友一起回老家。如果没有什么变化,他将在今年买房子结婚,从此“安营扎寨”在兰州。
文/记者 田海珠 马星
图/记者 陈若梦
1月1日中午,海口旧州镇包道村村民侯中安吃完饭,就和邻居一起出了门,他们带着到村子来游玩的游客们参观,当导游。拥有百年历史的“侯家大院”,早已成了海口旅游的一块招牌。
近日,由国家住建部、文化部等7部局共同评选出的第四批传统村落名单中,海口有9个传统村落赫然在列,因精雕细琢的宣德第远近闻名的旧州镇包道村也是其中一个。这些村落大多是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在微信朋友圈里,这些传统村落“火”了,更多的人认识、关注到它们。宣德第“镀金”了,迎来了发展机遇,前来观光旅游的旅客也越来越多,村民们盼着吃上“旅游饭”,可村落周边的食、宿、娱、购等配套的服务却还几乎为零,宣德第的旅游发展还在路上。 南国都市报记者 易帆/文 记者 陈卫东/图
百年民居院落 雕梁画栋的艺术殿堂
走进包道村,沿着清幽的石板路走进去,就看到了一道道青砖磊成的绵长的院墙,大门旁竖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标示,门楣下“宣德第”三个大字苍劲有力。村长侯祖发说,这一块牌匾正诉说着宣德第历史的辉煌,那是祖上经商发财后,有族人入朝为官,政绩卓越,备受百姓爱戴,因此皇帝赐名“宣德第”,寓意宣扬中华美德之家。
从大门走进正屋,古香古色的气息迎面而来,精致雕刻让人应接不暇。门梁上,有一对精美的木雕,雕着凤凰、喜鹊、兰花、牡丹等多种图案,屏风上以浮雕、阴雕、镂空等多种形式雕有各种花、果、牛、鸟图案,处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吉祥韵味。而在前堂的柱基上,还刻有“寿”字,后堂柱上雕着云彩,寓意非凡。不仅是在梁、柱上的雕刻让人惊叹,在屋内摆放着的供桌、神龛、座椅,也是密密麻麻地雕满了各种各样的花鸟鱼兽,做工精致细腻。
精致入微的雕刻艺术仿佛让人触摸到侯家大院旧时光的富贵繁华,那些墙壁上色彩绚丽的壁画在经历风雨后仍能够保存完好,栩栩如生。“十七瓦路”正屋的檐下前壁都有彩绘壁画,寓意美好,色彩清新。壁画内容多是花鸟鱼虫、松梅兰菊之类,既野趣横生又寓意深远,即便是木格窗棂四周也都饰有彩绘浮雕。
雕刻、壁画都注入了侯家先祖们对美好生活的寓意,多取“福”、“寿”的美好寓意,也正是这一些传统文化符号,让这一个古宅村落的历史积淀更加厚重。
游客纷至沓来 古村落迎来新契机
尽管不在周末,但在村子里还仍有游客前来观光游玩,他们中有骑行而来的“驴友”,也有带着朋友自驾游的。一位来自天津的游客是第一次来到旧州游玩,“没想到海南还有这样美丽的古建筑,非常有文化内涵,美不胜收”。
村长侯祖发告诉记者,三五成群而来的游客非常多,“他们停下车,都会来村子里面转转,每一次,村民们都热情地给游客们带路、讲解”。
记者观察到,不少旅游团推出了“旧州一日游”的旅游路线,路线涵盖了旧州一带的旅游资源:探古城遗址、登旧州岭、鉴侯家大院、泡雅蔡冷泉。“这一旅游线路我们早在2012年就推出了,市场反响不错,不少外地的游客到海口都会去玩一玩。”一导游告诉记者,在旅游旺季,这一线路两三天就要发一次团。此外,选择到这儿来游玩的更多是爱好骑行的“驴友”,或是周末带家人郊区自驾游的本岛居民。
配套服务欠缺 旅游开发还有功课要做
让村长侯祖发发愁的是,不断有游客来到村里游玩,村民们看到新的发展契机,但几年过去了,村民们却没能真正吃上“旅游饭”。“主要是这儿没有旅馆,没有购物场所,游客们来了看看就走了,村民们没有真正尝到旅游产业的甜头。”侯祖发说,村民还是靠着传统农业或是外出打工来维持生活。
经过历史长河洗礼的侯家大院也开始出现了部分危房。村民侯中发家里就出现了房屋漏水、墙体开裂的问题,“一下雨就漏水,墙上也出现了裂缝,偶尔还有石砾掉下来。”侯中发说,村里有几户人家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此前村民曾想要自发出钱维修,但因侯家大院是文物保护单位,得上报文化部门批准,符合规划才可以动工。然而,经过文物部门批准的修缮方案价格不菲,村民无力承担。问题至今没能解决。
将加入旅游元素建成“骑行漫道”
宣德第被纳入“琼台复兴”计划
海口市琼山区旅游局局长王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旧州一带的旅游路线已经成了海口市代表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在节假日有不少游客到包道村观光游玩。旅游部门也在不断地整治村落周边的环境,“我们刚刚才完成了村落周边的环境改造、维护,包括竖起路线标示牌、整治池塘环境等等。”王武说,下一步,还将包道村建成文明生态村,进一步加入旅游元素,打造文化产品。 据了解,旅游部门正在规划从世外桃源,途经包道村、雅蔡冷泉、美茅村等景点建成闭合的骑行漫道,将“一线多点”结合起来,建成休闲文化品位的品牌。同时,王武说道,宣德第已被纳入“琼台复兴”计划,专项资金到位后,将统一规划修缮。海口市文物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关于宣德第古村落修缮设计方案已出炉,将多部门联动,进行下一步的维修动工。
地朋友开玩笑问,你们新疆人做生意不会还是骑着毛驴赶巴扎吧?其实,新疆人不仅会念生意经,还念出点时髦新意呢!
新疆的巴旦木品质很不错,我不仅经常买来自己每天嗑几个,也经常快递给内地朋友品尝。在经常买的那家店中无意发现包装箱上标的产地是福建,这让我三观炸裂!老板说,巴旦木原料是新疆的,需要加工成椒盐、奶油、五香多种口味,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内地加工质量高、费用低,加了来回运费还比新疆本地成本低,所以新疆部分企业就委托内地加工了。原来如此!
这巴旦木原料出自新疆,终端销售也主要在新疆,让内地赚个中间加工费。也有相反的!有个北京朋友告诉我,新疆的红茶好喝,尤其是玫瑰红茶,她特别喜欢。一打听新疆茶厂还真不少,不仅乌鲁木齐有,南北疆都有。我就纳了闷了,新疆哪个地方有茶树,我怎么没见过?有次去和田参观了一家较大规模生产茶叶的公司,才解开这个谜团。原来新疆茶的原料大部分来自内地,四川、云南都有。新疆要什么种类、什么品质的茶,直接大包装半成品发货,到了新疆茶厂再深加工,红茶、玫瑰茶、茴香茶、茶饼、茶砖……就从流水线下来了。找不到茶树的新疆把茶叶做得红红火火!
中央厨房听起来高大上,不要以为只有肯德基有。新疆一些本土连锁餐饮,甚至是连锁早餐店,也有中央厨房!我就好奇了,搞个中央厨房有意思吗?一位连锁抓饭店老板给算了笔账,淘米需要占用后堂多大面积、洗胡萝卜切胡萝卜需要占用后堂多大面积、加工羊肉需要占用后堂多大面积,我建一个中央厨房,给各个店配送加工好的半成品食材,后堂面积大大减少,每个店后堂减少几个平方,前厅增加几个平方就能多摆三四张餐桌,我的连锁店全在黄金地段,租金都是按平方收的,怎么可能搞那么大的后堂?这样算下来,一个店一天营业额增加几百,一年可不是个小数目。而且食品统一加工标准,店里也按规范流程加工,品质、味道也有了保证。
网上销售和电商就更不用提了,早被新疆人玩得转转的!直播带货不仅给新疆特产带来了巨大的销量,还捧红了一批网络达人。月明楼电商平台的军大衣小哥,收获了无数粉丝,库尔勒香梨成车成车发货呢!
谁说新疆人不会做生意?我骑毛驴找你好好掰斥掰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