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份,包括114家农家乐在内的整个济南南部山区门牙片区,开始了拆迁改造、统一规划,几乎所有农家乐在短时间内被拆除。按照规划,重建工期需要一年。适值暑期来临、旅游旺季,不少农家乐业主于是在原来瓦砾地基上支起炉灶,重操旧业。
瓦砾上建起“活动板房”
崔先生五十岁上下,满脸胡子拉碴,正坐在他自家农家乐的一张餐桌前,桌上放着一些菜单和点菜时的记录单。7月31日,记者去采访的时候,他一直侧着身低着头玩弄他的黑白屏小手机,始终无精打采,以低沉的声音简短回复着。
“年后拆掉的,一直没有开工重建,我们两三个月前又过来重新开张。”崔先生说。他在河边经营农家乐已有十多年,由最初简陋的场地发展成具有两层小楼、几十张餐桌的中等规模农家乐。
如今,原先的二层小楼早已拆除,现场空地上满是拆除房屋后的砖石瓦砾,在这片瓦砾上,崔先生支起一个“活动板房”作为厨房,几根竿子撑起一片遮阴网,摆下七八张桌子,重新开了张。
记者在现场粗略数了一下,在瓦砾废墟上重新开业的农家乐有七八家,均是简单支个棚子作为厨房、撑起遮阴网摆上餐桌。
采访中,各农家乐业主都表示,对于重新开张,并没有相关部门或人员过来制止。“游客总得吃饭啊!”一位业主为重新开业辩护道;“如果开始重建,我们肯定停业搬走。”业主普遍持这个态度。从拆除完毕到现在已经近五个月,对于何时开工重建,业户均表示不知情。
新开张的农家乐厨房是用板材临时搭建起来的,自然谈不上“改厨改厕”,食品安全和厨房卫生很难得到保证。记者走进一家农家乐的厨房看到,约10平方米大小的空间内脏乱不堪,到处黑乎乎一片,各种食材混杂其间。记者刚一露面,立即有一个彪形大汉面无表情地向记者做了一个“走开”的手势。
游客“惯性心理”依然来此游玩
记者了解到,农家乐整体拆除后,并没有完全阻止游客前来游玩的脚步。很多市民事先并不知道这里已经拆除,出于“心理惯性”,有空就带着孩子来这里玩。同时,能在河里划船、戏水、捉鱼,很多游客并没有感到“白跑一趟”。记者发现,多数农家乐虽然不营业了,但游船基本照常营业,有的游船之前是按小时收费,现在却不再限时间;有的农家乐只要就餐即可以免费使用游船。
采访当天虽然是周四,临近中午时,片区人气开始旺了起来。一处空地形成的临时停车场已经停满私家车,更多的车直接停在了路边上,几家农家乐基本上座无虚席。河中很多游船往来游弋,许多家长和孩子在戏水、游泳,很是热闹。
在一处叶姓老板娘的农家乐里,20多张桌子客人几乎全部坐满。叶女士称:“现在才是周四,到了周末人更多。”
改造工程明年“五一”前完成
已经拆掉的片区何时开启重建工作?记者就此采访济南市历城区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改造工程正在做着地下管网铺设、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工作,所以地上的建设目前还看不到。对于重建工作下一步进展和重新开张的农家乐等问题,对方没有详细介绍。
而数月前本报记者从门牙片区提升改造指挥部了解到,门牙片区改造工程,3月底前已完成建筑物拆除阶段,整个改造预计用时一年,明年“五一”之前完成改造。
◆编后话
自去年开始,乡村旅游被当作我省第三大旅游产品体系来打造,改变以往乡村游档次低、卫生条件差、特色不强的状况,促进其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门牙景区是济南南部山区知名的乡村旅游点,当地政府决定进行改造升级,是提升乡村游发展水平的重要措施。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到类似一些旧景区的改造,当地政府应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工期,尽量保证游客的休闲需要。
原先的农家乐业户能够在瓦砾堆上重新开起农家乐,说明他们了解游客的需求。但是,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营业,在场地安全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确实存在不少隐患,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协调,既为他们临时性经营提供必要支持,也需要加强监督管理,避免旅游旺季发生安全事故。
020-08-24 02:05:35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从我做起,盘中不剩饭”的“光盘行动”发起后,曾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反对粮食浪费、厉行节约的热潮。珍惜盘中餐,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如果借助互联网技术,让人们可以像上班打卡一样坚持每天光盘,长此以往,是否会形成一种风尚、一种习惯?
2017年,清华大学学生柳济琛将这一创意变成现实。他和团队用一年时间开发出一款“光盘打卡”微信小程序。用户用餐完毕,通过程序对餐盘拍照识别,如果是光盘,用户则获得积分奖励。两年来,小程序收获用户近百万。而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粮食浪费问题的重视,越来越多像柳济琛一样的年轻人和企业团体加入光盘行列。
一款用AI技术解决食物浪费的小程序
柳济琛在大二的时候看到一则报道国外“剩食烹饪派对”的新闻,开始关注餐饮浪费。他发现,国内在反对餐饮浪费方面,“光盘行动”的认知度很高,但身边真正能做到光盘的人是少数。因为这无法给参与者带来实际收益,也不能让参与者直接看到自身行为的公益成果,因而缺乏持续吸引力。
如何让光盘行动得到更好的推广?2017年,一家餐厅给了柳济琛灵感:“就餐时,只要顾客做到光盘,服务员就会送一张专属记录卡,卡片积累到一定次数,就能换取小礼品。这种打卡奖励让珍惜粮食的人有了获得感,从而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为了让这个创意在更大范围内推行,柳济琛想了很多种实现方式。大数据时代,他首先想到的是让光盘和互联网挂钩。一开始,他试图让用户将光盘图片上传到网络后台,然后由志愿者在后台进行审核。但这种形式费时费力,操作也不便捷,不利于坚持。在试了多种技术选型后,他发现,使用AI实时智能识别技术可以取得最好的用户体验。
很快,柳济琛想出一套方案:通过AI识别出是否光盘,如果光盘,则用户获得一定积分奖励;积分可用来做公益捐赠,由热衷公益的企业把钱送到需要的地方。此后,柳济琛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将这个方案申报了大学生创业项目。2018年,项目被一些企业家看中,得到第一笔投资,柳济琛团队便正式成立公司,将“光盘打卡”变成一份事业。
光盘打卡,看似功能简单,但背后却有着复杂的算法和大量的工作。小程序运行的关键在于光盘的精准识别,柳济琛坦言:“最初研发出来的软件跟‘傻瓜’一样,要么什么都光盘,要么什么都不光盘。”
为了让软件能够准确识别,在研发阶段,这个不到10人的团体去往多个城市采集光盘样本,为AI积累数据。餐具和非餐具要能判断,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类别的餐具也要能区分。即便是同一种餐具,盛了米饭的和盛了菜的也是不一样的。柳济琛说:“我们去餐厅或食堂,举着手机拍人家的餐盘,一开始人家都觉得我们很奇怪。不理解是常态,被拒绝也是常态。有的餐厅觉得我们影响了他们正常工作,还有的担心我们是来检举曝光的。”
但也不乏鼓励和支持。柳济琛回忆:“我们在山东一所大学食堂采样时,收残台工作的阿姨最开始是拒绝的。但得知我们是做光盘行动后,她竟主动加班帮我们。她说,每天看到那些浪费现象,也没有什么办法,现在有人来改变,是好事。”
经过前期10万个样本数据的积累和小半年的技术修改,2018年10月“光盘打卡”正式上线。团队项目负责人之一程振旺说,他们是在用新科技手段解决旧浪费问题:“因为家人从事餐饮相关工作,所以我对餐饮浪费中的问题相对了解。大部分餐饮品牌的管理者也想解决食物浪费问题,但缺少可持续的倡导节俭的方法。我们其实是利用技术手段创造了一个这样的工具。”
多种方式激励年轻人和企业加入光盘行动
“光盘打卡”上线一年多以来,已经收获100万用户,月活跃用户达到20万。柳济琛介绍,小程序最初的10万用户主要是40岁以上的人群,现在则有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没有老一辈人的那种饥饿体验,所以在爱惜粮食这件事上,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柳济琛表示,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体,团队对小程序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升级。“一开始主要只有打卡这个基本功能,之后我们加入了一些荣誉性的东西,比如用户可以把打卡获得的积分捐出去,500积分相应的配捐一块钱,还可以获得荣誉勋章以及红包奖励等等。最近我们把小程序做得更加游戏化,大家参与的时候会觉得更有趣味性。”
更让团队感到高兴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餐饮浪费。很多大型的企业集团如中兴、万科加入“光盘打卡”公益行动,借助小程序让不同的子公司开展光盘比赛,在企业内部倡导环保和节约理念。
“比赛的好处在于能够产生一种社交氛围,带动更多人参与。”团队项目负责人之一曾晨雨告诉记者,中兴总部曾在内部食堂做过一个月的光盘打卡挑战赛,效果很不错,该月,仅一个餐厅食物剩余量就减少了12%左右。
近年来,“光盘打卡”平台也开始尝试和高校以及社会组织一起开展类似的比赛活动。
2019年4月,团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部餐厅合作发起了“社科人光盘在行动”活动,取得餐厨垃圾减量30%的成效。
2019年5月和11月,团队又举办了两届“百城千校光盘行动挑战赛”,两次赛事覆盖高校近500所,参与者有上万人。
2019年12月,“光盘打卡”正式成为共青团中央“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合作伙伴,并于今年4月,联合共青团中央发起光盘打卡接力挑战赛。
曾晨雨说,在进行活动推广的过程中,她发现光盘其实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推广,对于节约粮食,很多高校和企业都很重视,只是可能缺少推行的方式。曾晨雨看到,高校的光盘行动挑战赛不单单会受到学生群体的积极倡导,同时也会得到高校老师甚至校长的亲自推广。这些都让他们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动力。
如今,团队在探索建立光盘打卡内部交易闭环机制的生态圈。柳济琛解释说,餐饮行业是推动光盘行动最重要的一个载体,全国有600万-700万家餐饮门店,如果这些门店都能行动起来,餐饮浪费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但餐饮行业又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体系,通过这种行政命令或者倡导可能效果不是那么好。
“其实很多餐厅都已经有了光盘行动的宣传标语海报,但是餐厅可能并不会有多少强烈的动力去宣传执行。如果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开展节约奖励,让餐厅能够从中获得回报,让它的顾客活跃率能提升,那么它的接受度就会比较高。”柳济琛说,目前,他和团队成员的想法是,通过光盘打卡平台,让参与光盘行动的单位或组织从参与者变成组织者,并在平台上提供可量化的管理工具,让光盘行动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
光盘打卡的目的在于改变人们的生活理念
柳济琛团队的每个人都有光盘打卡的习惯。柳济琛自己累计打卡400多次,团队里打卡最多的将近1500次。每个人的打卡数都会换成积分,再通过平台合作的公益组织为“儿童零饥饿”“敬老爱心餐”等公益项目进行捐赠。如今,整个平台已累计捐款近40万元。
“光盘打卡会不会变成另外一种形式主义?大家坚持一段时间,新鲜劲儿过了,会不会又回到以前?”在采访中,记者提出这样的疑问。
对此,曾晨雨的看法是,平台的目的不是打卡本身,而是通过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来改变大家的行为,进而唤起大家的内在自律,改变大家的理念。最后,即便没有光盘打卡,大家也能把光盘当作一种生活方式。
“其实,光盘打卡参与一段时间后,容易形成自然的习惯。很多人使用光盘打卡后,去餐馆点菜都会注意,因为他有了爱惜粮食的意识,这就是光盘打卡作用的呈现。”柳济琛表示,有些用户并不会一直使用“光盘打卡”,但是哪怕只有一次的参与,使用者也亲身践行了光盘行动,对他日后的生活也会产生影响。
曾晨雨说:“做这个工作,改变可以说润物细无声,在方方面面。曾经我属于‘必剩客’,不管吃多吃少,常常要剩一口。2018年我和济琛认识后,才知道原来食物浪费的危害如此之大。现在我基本上不会浪费粮食了,包括和朋友聚餐,也会有意识控制点餐量,确保大家能光盘。”
团队曾对参加光盘打卡活动的大学生做过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参与者会在活动结束后坚持光盘到底。很多人还会把光盘打卡推荐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不少高校已常年与平台合作。
“不要小看餐饮浪费这件事。正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而且根据相关数据测算,一餐不浪费可减少碳排放约0.15kg,这对环保也是巨大贡献。”曾晨雨说,光盘打卡,不止“光盘打卡”,如今,团队还在尝试建立从餐桌到田间的合作式生态循环经济链,并尝试用餐厨垃圾的可循环再利用减少污染,进一步在源头进行垃圾减量。同时,联合合作的高校、餐厅、政府机关、企业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及在地生态循环等活动。(本报记者 王雅婧)
编辑:肖天
<>日,哈尔滨北岸野生渔村的“天价鱼”事件在网上引发热议,被网友赐名“天价神鱼”。
“天价神鱼”长这样
从2月12日事件曝光至今,这条“神鱼”事件反转再反转,令人目不暇接。
那么事情的来龙去脉到底是什么样的?凤凰网(ID:ifeng-news)进行了梳理。
游客:新年遭遇400元一斤天价鱼 被逼付账挨打受伤
2月12日,江苏常州的网友“@jack光头”(自称陈岩)微博发帖称,2月9日其在导游带领下在哈尔滨松北区的“北岸野生渔村”餐厅就餐,知道鱼的单价分别为398元/斤和298元/斤,但结账时发现此前称重10.4斤的鳇鱼,变成了14.4斤,同时另外两种鱼也被乱写斤两,两桌饭共花了10302元。
微博原帖
“@jack光头”提供的消费清单截图显示,其中“鳇鱼中段”14.4斤,单价398元,合计5731.2元。
账单
这是事件的第一个争议点:商家到底有没有多算斤两?而更引人关注一个问题是,鳇鱼到底值不值这么多钱,即饭店存不存在宰客欺诈的行为?
据记者随后探访,价目表确为网友所说,鳇鱼398元/斤,鱼类为现场称重。有外地客人称,被出租车司机带到此处。记者还发现,不远处一家渔村内,鳇鱼价格为98元/斤。
当事人陈岩表示,结账时发现店家乱写鱼的斤两,几位老人便与店家理论,突然店里冲出十几人逼他们付账,他们一行20人因此和店家发生冲突。
监控视频画面
陈岩表示:
之后他们就动手,冲出来一帮人围了我们,后来我们就报警。关键是我们有老人,他们冲出来一帮人还打老人。出来玩我们也不想怎么样,但这个实在是太过分了。
店家有没有打人?这是事件的第二个争议点。
报警后,当地民警到店内调看监控录像,陈岩在吧台看监控被店家阻止,头部受伤。并晒出了自己受伤的照片。
然而,让他失望的是,当地警方的介入并没有解决问题,陈岩表示,警察执法不符合程序,口叼香烟,并称“解决不了先拘了”。陈称,民警建议双方协商解决,“大过年的不想去所里,最后只好全额照付买个安稳”。
这里是事件的第三个争议点。警察到底有没有符合程序执法?
如果事情至此结束,无非是一次寻常的宰客事件而已。
网友也大多对陈岩的遭遇予以同情,并“一片倒”的谴责北岸野生渔村餐厅“坑人又跌份”。
然而随着饭店方面开始发声,事情出现反转。
反转:饭店称明码实价 游客酒后赖账打人
2月14日下午,涉事的饭店“松北野生渔村”开口说话了。自称当时值班的经理赵玲说,陈岩所说的情况不属实。
根据赵玲介绍,这名顾客(指陈岩)在网上晒出的账单是10302元,还有打折的部分他没有发出来,打完折扣后,实际收款7200元。饭店有监控,从监控上可以看出来他最后的付款金额。
饭店提供的结账清单
据京华时报报道,饭钱是由陈先生微信转账到导游手机中,再付给饭店的。据女导游与陈先生的聊天记录显示,她承认饭店存在宰客行为,一直对自己没有保护好团员一事道歉,表示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导游。
在鱼的斤两上,饭店坚称没有问题,在点菜单上有客人的签字确认。
赵玲说,下单后,还在客人桌上留了一份水单,但当时这批游客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她表示,这位先生点了菜,服务员告诉他点的是鳇鱼,多少钱一斤,多少斤,跟他确认完了以后出单子,出到他台面上有一份单子,然后这个客人那个时候什么都没说。不是因为四斤鱼才给他打的折。
对“饭店打人”的指控,值班经理赵玲这样说:
这批游客在晚上7点半左右进店用餐,自带了一箱白酒,喝光了之后,还另加了一瓶。她还说,这批游客不但酒后赖账,还动手打人。而饭店最后之所以打折,就是因为老板为了息事宁人。
赵玲还介绍了她记忆里的细节。
他们还有一个短头发、穿黑色羽绒服的一个女的,特别不压事儿,出来以后就薅服务员的脖领子,因为他们动手了,他们报了110,我们也报了110。警察来了看了监控,说如果你们不协商解决,就带回警察局,把各方拘留几天怎么怎么样,老板在警察那儿给客人求情,因为是他们动的手。说你看大过年的,人家出来玩也不容易,别因为这个事儿整得挺不高兴,大过年的,又有老人又有孩子的,犯得上上派出所吗?这样吧,咱们协商解决,这桌我就当不挣钱了。然后给他打的七折。
赵玲说,当着警察的面,客人表示这样处理很合理,离开之前,其中三位还和老板互相留了电话,另据视频显示,在离店之前,陈岩和老板还拥抱握手。打人事件暂告一段落。
另有新京报记者致电询问陈岩“被骗斤两”的遭遇,该饭店店员称,“现在老板不在,我们都是明码实价,可以放心来店里消费。”
饭店所说的明码实价体现在易拉宝上。然而其声称的“野生活鱼”饱受质疑。
随后,记者联系到该店法定代表人马先生,对方称自己只负责订餐,对于被指“高价”和“骗斤两”一事未予回应。
赵玲事后还补充道:
突然间闹出这么大的事儿,上面人家相关部门是要维护哈尔滨的形象,但是我们没有为哈尔滨抹黑,这是实话。平白无故地,喝完酒闹事不买单在哪儿能行啊?而且我们家是明码标价,从几十块钱的鱼到几百块钱的鱼不等,就说在我们家,三百块钱可以吃一顿,点个小鸡,点个尖椒干豆腐,也能吃一顿,但是你非得要挑贵的点。
饭店方的声音出来后,舆情开始翻转,网上开始出现“没钱就不要点贵,点了还赖账,呵呵”的评论。
然而,随着15日哈尔滨官方调查组报告出炉,当事人炮轰该报告漏洞百出,事件又一次面临反转。
据黑龙江晨报报道,14日,哈尔滨市场监督管理局得知陈先生的消费遭遇后,立即召开会议进行部署,松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调查组、市局全面进行督导。
2月14日,哈尔滨市松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今天(14日)已到店里确认,是明码标价。”该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将店里的秤送去检查,是否被动手脚目前尚不清楚。
松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平台工作人员表示:
我们当地老百姓平时吃的鳇鱼,也就几十块(一斤)。他们吃的是不是鳇鱼,或者是普通鳇鱼还是极品鳇鱼(网络查询显示市场售价二百多元一斤)也没办法确定,要请专家鉴定。
松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市场监督管理局无法管理店家是否故意将价格炒高。
即便是几十块钱的鱼被炒到了几百块,只要明码标价,我们也管不了。我们能管的只能是按照法律要求店里明码标价,消费者看到价格接受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没办法。
调查组报告:该店明码标价不违规
2月15日晚,哈尔滨市松北区公布了北岸野生渔村“万元铁锅炖”消费争端问题的调查情况通报。
通报首先谈及了价格问题,称:
经查,渔店大堂内设有相关食材价格公示,属明码标价,其中鳇鱼价格属于经营者自主制定的市场调节价,不在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范畴之内。
同时通报确认实际消费7200元。
通报对于斤数纠纷问题并未核实取证:
鳇鱼斤数纠纷问题。因无法与消费者取得联系,调查组至今无法对其微博内容进行核实取证,现阶段只有涉事饭店方单方证言。据饭店方称,消费者陈某点取食材后,与点菜员一同对食材进行称重,消费者认可后,点菜员通过点菜宝下单。经调取单据,消费者所在包房19:32分确有下单,单据上显示鳇鱼中段标注斤数为14.4斤。
对于民警执法情况,通报表示:
经询问出警人员,民警赶到北岸野生渔村现场后,发现涉事双方都在酒店大厅等候。民警随即向双方了解情况,并对双方进行劝解劝说,进行法制宣传。在民警的调解下,双方都表达了自行协商和解的愿望。
最后,陈某与饭店负责人拥抱和解、互留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并对民警过年期间快速出警帮助化解纠纷表示感谢。经调查现场录像和询问民警,未见出警人员有抽烟等不文明执法行为,也未见民警到现场后,双方有肢体冲突行为。
调查组称,因通过消费者所留多种联系方式均未联系到当事人,至今无法对其微博内容进行核实取证,希望当事人主动与松北区取得联系,还原事件原貌。
同时,松北区将加大对服务行业的排查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环境。
这一阶段性的报告并未平息争议。
这一报告发布之后,网友不再声讨“无良店家”,许多网友开始指责陈岩等人无理取闹。
当事人:官方调查漏洞百出
15日晚,官方调查通报公布后,陈岩接受采访,要求“讨一个公道,不想再被骚扰,请哈尔滨方面提供完整视频说明事实真相”。
陈岩称,哈尔滨松北区专项调查小组出具的调查情况“漏洞百出”:
首先我要申明,当时是导游与司机一同带着我们21个人去的饭店,我们有导游及司机在饭店的照片为证,当时一行9人是乘坐车牌号黑AJ6332的大巴车前往饭店的。
陈岩认为,北岸野生渔村餐厅员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没有导游带客的说辞是撒谎行为,专项调查小组仅凭饭店方言词出具调查情况无法令人信服。
此外,陈岩提到,在松北区出具的这份调查里,“未见出警人员有抽烟等不文明执法行为,也未见民警到现场后,双方有肢体冲突行为。”与事实不符。
事发时,出警人员存在抽烟情况,当事民警也承认“按照处罚条例,店方与消费者都要处罚”。
陈岩提供的警察抽烟照片
陈岩同时也承认,警方出面后,饭店方面多次提到了道歉,这一点是肯定的,双方均无异议。
现在出来发声,是不满哈尔滨松北区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现在这件事对我个人及家庭都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至于为何实付7200元,却说是10302元?陈岩表示:
买单不是我买的,第二天我知道的时候也没看收据,后来我想放的时候,各大报道已经出来了。首先在这里我承认,店家在我们被打之后,主动打了七折。
对于松北区有关部门无法联系消费者一说,陈岩说:
当时我们留了三个联系方式,我的电话是关机了,其他两人没有,为什么对方没有联系过来了解情况呢?
为了说明饭店的鱼价价格有问题,陈岩还提到,与自己同一天在饭店吃饭的浙江王女士也遭遇了“天价鱼”欺诈,在王女士的餐单中,鳇鱼头每斤498元,一份鱼头就花了王女士近8000元。陈岩认为“这个价格与饭店坚持的398最高价本身就是冲突,这还叫什么明码标价?”
就在调查通报公布半小时后,新京报爆出:在江苏游客与渔村发声争执的同一时间、同一渔村,其实还有一名浙江游客的旅游团消费了15735元,其中出现了一道“新菜”——“鳇鱼头铁锅炖”,票据显示鳇鱼头单价为498元/斤,总价为7918元。
再反转:商家承认签字造假,工商注册过期
在官方公布初步调查结果之后,仍未能平息争议。16日,中新网、微信公众号“重案组37号”再次展开调查。
在备受关注的斤两问题上,涉事饭店曾称:“我们给鳇鱼称重14.4斤,顾客结账时说是10.4斤,江苏顾客南方口音很重,双方就“四”和“十”的字音上出现了纠纷”。
在双方各执一词的情况下,手写点菜单上的签名成了关键证据。
“字不是我签的,我可以配合进行笔迹鉴定。”陈岩说,他没有在店家的记录单上签过字。一开始点菜时就觉得贵,打算点7斤煌鱼吃吃的,但是他们一刀下去10斤4两。“我们也认可了,结果结账的时候要14斤4两,我们肯定没法认可,我们希望店家可以把所有监控视频公布,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针对此事,中新网记者与前台经理赵玲核实,得到了新答案——在手写账单上签字的并不是游客本人,而是该店服务员为“免责”代签了“陈”字。
此外,陈岩要求哈尔滨有关部门向社会公布事发时的全部视频来还原事件原貌,包含双方发生争执的画面,而不只是最后打折付款的场景。
对于官方公布的未发现民警有抽烟等不文明行为,陈先生向新京报记者提供的视频截图中一位身穿警服的民警确实在抽烟。
另外,涉事饭店“北岸野生渔村”也被曝出违规。
据记者调查,涉事饭店的餐饮许可已经过期,对此,哈尔滨松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工作人员表示,2月15日的涉事饭店“明码标价不违规”的调查只是初步结果,由于此前未能联系上当事人陈岩,只是向饭店单方取证,调查组还在对涉事饭店进一步调查。
事发饭店登记信息
经过记者调查,这家“北岸野生渔村”工商登记名称实际为“哈尔滨市松北区北岸渔村饭店”。这也让陈先生质疑是否受到欺诈:
明码标价是在认同这个是野生的基础上,但是之后看了相关报道感觉受骗了,野生的都是限量捕捞,是国际濒危保护动物,必须有相应的证明和捕捞纪录,所以希望店家可以出示相关的文件,不然这个涉及到以次充好,欺诈消费者。“店家在电视台已经说明这个半野生半养殖的,但是却打着纯野生的在卖,没有事先告知我们是半养殖的,我希望有关方面可以进一步跟进。
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围绕着饭店形成的利益链条。
16日上午,一名哈尔滨匿名导游小丽(化名)对记者称,自己曾经做过导游,往上述渔村带人会有60%左右的提成。不过此说法未得到店家的证实。
该调查记者还了解到大部分游客得知涉事饭店均是通过当地承接旅行社导游、司机以及出租车和一些黑车司机推荐。“从冰雪大世界出来,坐辆出租车,司机就拉到了这里。”游客林小姐说。
另有游客爆料称,陈岩举报“天价鱼”一事后,自己曾接到当地旅行社电话,旅行社表示可以帮涉事饭店赔偿游客几千元,并提出让游客签署对饭店价格无异议的条款。该游客称,因遭到旅行社“人肉搜索”威胁,目前正在配合当地旅游局调查。
当地承接旅行社和司机是否与涉事餐厅有关联,饭店是否给予旅行社人员提成?这仍是疑问。
通过检索,可以看到,早在2015年2月就有游客贴出“天价鱼”的信息。
事发饭店早被曝光
一名给出5星评价的顾客被质疑为“托”:
随着更多消息的曝光。法制晚报今日报道表示:
昨日(16日),法晚记者来到涉事“北岸野生渔村饭店”调查发现,店内人员对该事件均表示“不知情”,并称因为受事件的影响,饭店无人上门就餐。
而同一天,中国经济网记者倪伟玲、黄力辉则称“‘天价鱼’饭店生意如常,顾客称万元鳇鱼不奇怪”,报道称,“门前停车场依旧一位难求”、“服务员和厨师进进出出忙个不行”。
到底这家店还有没有生意,我们仍在核实。
不过,据新京报最新报道:
上海赵先生向新京报记者反馈,2月8日曾与家人在涉事饭店消费19斤鳇鱼头,花费9526元,向当地12358热线投诉后,昨(16)日收到涉事饭店1900元赔偿款。
退款记录。
由此看来,事情的因果也就一目了然了。
但一起社会新闻,为何就成为了舆论热点?人民日报今日评论道:
从近年来屡屡出现的旅游纠纷可以看出,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服务业层次、执法水平乃至当地人的文明程度,都释放出了强烈需求。
社会新闻上升为舆论热点,最大的意义往往不在于判断当事者的对与错,而在于触碰到了社会“绷得最紧的那根弦”。“哈尔滨万元铁锅鱼”之所以在短短几天内迅速发酵,就是因为直接撞上了人们的旅游体验。
景区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旅游体验?
2015年12月18日,黑龙江旅游局就出台《关于开展冬季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多部门将联合开展全省冬季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重点是查处“不合理低价”、违法“一日游”、“天价炕”、“天价鱼”等突出问题。
看来,有关部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来源:凤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