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店作为当前热门的创业项目之一,其盈利潜力备受关注。随着奶茶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对健康饮品的需求增加,奶茶店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开一家奶茶店的盈利能力在合理经营下是相当可观的。
1、收入来源和成本分析
开一家奶茶店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产品销售和增值服务,如茶饮、小吃、甜点等。一家奶茶店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采购成本、店铺租金、人工成本、水电费等。根据经验数据和市场情况,奶茶店的净利润率一般在30%到40%之间,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实际经营情况而定。
2、影响盈利的关键因素
奶茶店的盈利水平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店铺的选址,选择繁华地段或人流量较大的区域有助于增加顾客流量和销售额。其次是产品的品质和口味,优质的原材料和独特的配方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另外,店铺的管理和运营能力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包括人员管理、供应链管理和市场营销等。
3、成功经营的案例分享
许多奶茶店在经营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他们通过独特的产品定位、创新的经营模式和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高回头客率。这些成功案例证明了奶茶店在正确经营下具备可观的盈利潜力,比如现在做得比较好的桂桂茶,12年的品牌积累沉淀,让该品牌的声誉不断扩大!
4、风险和挑战需要考虑
开一家奶茶店虽然有着可观的盈利潜力,但也需要面对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市场竞争激烈、人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对盈利能力产生影响。因此,创业者在考虑开一家奶茶店时,需要充分了解市场情况,制定科学的经营策略,以降低风险并提高盈利能力。
当然最重要的是,创业者需要具备足够的热情、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来经营一家奶茶店。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改进和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
<><>净的门店、精致的灯饰和简单的logo,再加上别出心裁的茶饮包装,奶茶很快俘获了年轻人的心,成为社交网络的宠儿。拍照、发朋友圈、享用——年轻人喝奶茶有自己的“三部曲”。奶茶市场目前呈现“两极分化”格局。在行业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众多奶茶店创业者却发现,实现盈利成了一个难题,很多奶茶店在盈亏平衡线下挣扎。直到真正运营起一家奶茶店,老虞才领悟到,当初总部承诺60%-70%的毛利润只是镜花水月。毛利润数值上好听,其实不如净利润有参考意义,“(普通奶茶店)净利润一般30%可能都有点悬”。>>
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卓
南方周末实习生 于北辰
责任编辑 马肃平
本文首发于2019年12月19日《南方周末》
喜茶、乐乐茶、奈雪等奶茶品牌“攻陷”了年轻人的生活,并成为社交圈的流行文化。(南方周末记者冯飞/图)
2008年春节,各大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中,周杰伦对着女主角说出土味情话“你是我的优乐美啊,这样我就可以把你捧在手心里了”,广东喜之郎集团旗下的优乐美奶茶一夜成名,风头丝毫不逊于当时“一年销量能绕地球好几圈”的香飘飘奶茶。
十年过后,曾经只在街头零零散散、不成气候的奶茶铺子,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目所能及之处,带着骄傲的姿态——连锁、品牌、网红以及长长的队伍。
从最初的粉末状冲泡奶茶到如今的新式茶饮,奶茶的外衣换了又换,其饮料界“流量担当”的江湖地位却越来越稳固——2004年,Coco进入中国大陆,人们开始在街边小店也能享受到一杯现冲奶茶加自选配料的乐趣;2006年快乐柠檬进驻上海,贩卖手工调制的鲜奶茶;2007年,街客引爆了中国内地珍珠奶茶的风潮;如今的新中式茶饮则为消费者带来了芝士奶盖、水果茶等新风尚。
市场调研机构欧睿2019年4月的数据显示,不论是加盟连锁店还是独立直营奶茶店,都在这股舌尖浪潮中高歌猛进。其中,加盟连锁店的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150亿激增到2018年的407亿,未来五年内规模预计还会翻番。
近年来,茶饮行业融资已超10亿元。喜茶、奈雪の茶和茶颜悦色三大网红品牌,分别获得了IDG资本、天图资本、阿里系资本的投资。
出人意料的是,在行业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众多奶茶店创业者却发现,实现盈利成了一个难题,大部分奶茶店仍在盈亏平衡线下挣扎。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可持续经营超过一年的奶茶店仅为18.8%。2017年,奶茶店的存活率不足两成,开店数为9.6万家,关店数却高达7.8万家。天眼查的数据检索显示,截至11月29日,2019年被吊销、注销的奶茶企业多达3478家。
-1-
无奶茶,不社交
2010年,知名奶茶品牌“一点点”以上海为首发站,将一以贯之的绿色逐渐涂抹到全国的许多城市。7年后,北京终于在萧瑟寒风中迎来了第一家“一点点”开业,建外soho店醒目的绿色招牌前,顾客不管白天黑夜排着长龙。
彼时的奶茶外卖还不是很发达,每次拼单都需要点上三四百元才能外送,因此北京每个高校基本上都有专门用于奶茶拼单的500人微信大群,头疼论文和实习的大学生们直呼“靠奶茶续命”。
当时或许没人想到,喜茶、乐乐茶、奈雪等品牌会“攻陷”年轻人的生活,并且以必需品的身份成为社交圈的流行文化。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助理教授孟婧不是奶茶的拥趸,但她还是会在逛街的时候偶尔来上一杯。“奶茶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象征。”她注意到,这些年来奶茶店越开越大,店面装修和产品设计越来越精致,售价也从几块钱一杯提升到二三十块一杯。
干净的门店、精致的灯饰以及简单的logo,再加上别出心裁的茶饮包装,奶茶很快俘获了年轻人的心,成为社交网络的宠儿。拍照、发朋友圈、享用——年轻人喝奶茶有自己的“三部曲”。
2019年9月16日,酷爱奶茶的周杰伦又一次把奶茶这个意象放进了他的新歌《说好不哭》MV中,一个在machi machi奶茶店打工的女孩在外送奶茶时,对一位才华横溢的摄影师一见钟情。歌曲上线不到两小时,单曲数字版销售额破一千万。网友们还自创了一个词语“奶茶友情”,调侃周杰伦在新歌中邀请了五月天乐队的阿信,却没有邀请同样爱喝奶茶的好兄弟林俊杰。
因为这首歌,machi machi杭州店经常人满为患,连年迈的阿婆也愿意花两小时排队买一杯奶茶。不少消费者买到心仪奶茶后,立即摆出各种造型,将带有奶茶的精修照片发布在社交媒体上。
在孟婧看来,人们消费奶茶时不仅是在喝奶茶,还在彰显一种都市白领们时尚的生活方式——不至于过于昂贵,也不算过于廉价,现调奶茶带来的轻奢感是原先几块钱的杯装奶茶无法给予的。
奈雪公关总监王依也认同这个观点。她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奈雪的创始人之一赵林早在2009年就创立了“喜年贡茶”品牌,他看到街边的奶茶小店吸引了一大批低收入的年轻人群入店选购,由此发现奶茶行业巨大的社交集聚潜力。
奈雪一直希望提供一个年轻化的社交空间,连灯光都精心订制,让顾客可以从不同角度都拍到满意的照片,和家人朋友们分享这个时刻。
-2-
网红店养成记
一杯小小的奶茶,动辄二三十元售价,动辄就有排成长龙的顾客,开奶茶店怎么看都像是门时髦而又暴利的生意。不过,事实却是众多玩家正无声无息地倒下。
奶茶市场目前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格局——天眼查搜索显示,截至2019年11月27日,经营范围内包含“奶茶”的企业共有约14.3万家。但成立距今1-5年的奶茶企业共注销1.4万家,吊销126家,其中截至11月29日,2019年吊销、注销的奶茶企业超过三千家。
Coco、一点点等奶茶价格一般不超过每杯20元,而喜茶、奈雪甚至二三十元一杯,但真正划分强者和弱者的,主要还是盈利水平以及是否有资本垂青。
长沙人吕良曾在2009年前后的奶茶“加盟热”中加盟了台湾某奶茶品牌。从选址、招聘、培训到运营,把奶茶加盟“能踩的坑都踩完一遍”后,店铺不得不关门。2013年,当他带着失败的经验再次投身奶茶行业时,有了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长沙网红品牌“茶颜悦色”老板——“小葱老师”。
茶颜悦色和喜茶都是从非一线城市起家,如今声名鹊起,但两者走上了截然不同的扩张道路。前者战长沙、守长沙,稳扎稳打经营160余家长沙直营店,哪怕在2019年拿到阿里系投资后仍未有在其他城市开店的计划;而后者在2016年8月获得IDG资本以及著名投资人何伯权超过1亿元的共同投资后,明显加快了在北上广深和新一线城市的布局。
近年来脱颖而出的奈雪、茶颜悦色和喜茶等品牌,都具有独特的标识风格、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融资能力和一大批忠实粉丝。然而,绝大部分的奶茶店还是以加盟小店的形式点缀在街头巷尾,产品大同小异,店面和服务也无甚差别。在并不顾及当地市场饱和度和同业竞争的情况下授权加盟,让许多缺乏营商经验的加盟商血本无归。净利润是奶茶店的西西弗斯们永远推不上山顶的巨石,更别提那些费力费钱费时的跨界营销花样。
-3-
为何两极分化?
老虞在2015年底加盟过蜜菓奶茶,在勉力维持了两年的奶茶店关门后,他开始在问答社交平台上回答各种奶茶加盟经营的话题,试图挽救和他当年一样“踩雷”的年轻人。
奶茶店常被贴上“暴利”的标签,但宣称的高毛利润其实是镜花水月。(南方周末记者冯飞/图)
“已经踏到这个船上,没法动弹了。”老虞这样形容四年前的自己。3.8万的加盟费并不包含高达十几万的设备和每月两三万的原材料费用,除此之外,老虞每年还要交五千左右的管理费给总部。开业之前,老虞已经花了六七万装修店面,总部相关人员视察后对奶茶店的材料、风格提出整改要求,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各种费用一交,结果越来越不够。”老虞回忆道,当初去总部考察,工作人员说十八九万“绝对能开起来了”,最后投入了近三十万,老虞36平米的奶茶店才开始营业。
网红奶茶店往往被消费者贴上“暴利”的标签,但直到真正运营一家奶茶店后,老虞才领悟到,当初总部承诺60%-70%的毛利润其实是镜花水月。毛利润数值上好听,其实不如净利润有参考意义,“(普通奶茶店)净利润一般30%可能都有点悬”。
开奶茶店的两年时间里,老虞的户头多了将近20万,勉强回本外加积累了一点薄利。但是老虞还是觉得奶茶店不能再开下去了,最让他难以忍受的是“没有人生自由”,每天都待在店里迎来送往,到晚上十一点多才能回家,唯一能走出店门的时间就是去送外卖,一年到头休息时间只有春节的十来天。
同样在加盟店模式吃过大亏的吕良一直用“保守”形容自己,从2013年创立茶颜悦色以来,他时不时提醒自己要做好食品卫生自查管控、客户沟通。他认为,加盟商需要一整套可复制的商业模式,而茶颜悦色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扩张能力。
尽管如此,日均400杯的奶茶销量还是给了吕良很多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赚钱的欲望。2015年,他创立了茶颜悦色子品牌“知乎茶也”,可惜的是,2019年底该品牌也面临着撤牌的尴尬。
“没有想好这个市场,(茶颜悦色和知乎茶也)重合度比较高,差异度不大。”吕良对南方周末记者感叹道,“还是要务实一点。”
-4-
奶茶也可变成“星巴克”
在国内,奶茶店的厮杀明显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美团点评发布的《2019中国饮品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到2018年第三季度,国内现制茶饮门店数量已经达到41万家。
美团于2019年4月发布的另一份奶茶消费报告显示,“奶茶”位列美团外卖平台热搜词的前5名,2018年奶茶订单数量超过2.1亿单,奶茶供应商户数量也在2018年增长了3倍。
证券研究机构也对奶茶这个现制饮料行业充满期待。华创证券2019年11月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了现制饮料行业的三大特点:现制饮料是高坪效(单位面积产生的营业额)、高周转、高毛利的好生意,食材成本较低,毛利率通常达到60%-80%;其次供应链简单,流程易于标准化,依靠自身研发团队能有效完成品控和产品迭代;第三是口味接受度高,容易形成强势品牌。
今年21岁的大四学生刘哲是坚定的奶茶“看多派”。从2017年至今,他先后加盟了4家快乐柠檬,通过“先加盟-再自创品牌”的方式搭上奶茶热潮的风口。
如今,他已在江西南昌创立了一家绿色小清新风格的本土奶茶品牌,结合当地的特色美食,收获了不少忠实粉丝,不到4个月店铺就开始盈利。他梦想这家店可以像长沙的茶颜悦色一样——成千上万的游客专门为一杯茶来到一座城。
用吕良的话来说,这个行业本质上还是服务行业,提高顾客的黏度很重要,让品牌和顾客的交往“更加长情”。茶颜悦色除了在包装和周边产品设计上采用了中国风从而使人容易产生亲近感外,在夏冬两季不断推出新品种,吸引顾客尝新。
2019年9月,奈雪携手笑果文化在上海开了全国首家以脱口秀为主题的“BlaBlaBar”奈雪酒屋,并与石库门上海老酒联名推出了石库门黄酒奶茶。同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小蓝杯瑞幸咖啡宣布,通过子品牌小鹿茶跨界进军茶饮市场。
可是正如吕良所担心的那样,欣欣向荣的奶茶行业其实充满危机,企业在经营或营销方面稍有不慎,便会“翻车”。
2019年4月,喜茶与杜蕾斯联名营销引发网友吐槽一举上了热搜;5月,一孕妇称在喜茶苏州圆融店购买的果茶中吃出绿头苍蝇,该店被查封,市监局要求停业整改;7月,北京电视台曝光某家甘茶度奶茶店店员徒手抓垃圾、用烂水果榨汁、隔夜茶接着卖;9月,乐乐茶和三只松鼠联名推出的数款奶茶被指抄袭……
“耐得烦、霸得蛮。”在智能门店、市场浪潮和资本簇拥中,吕良用一句长沙老话来形容他的奶茶事业,意思是要有不放弃的性格,如果遇到困难要尽量想办法解决。他认为,消费者改变认知的时刻到了,“喝咖啡就一定比喝奶茶更有逼格?”奶茶品牌需要珍惜自己的口碑,好好做品牌,也可以有星巴克的客单价和市场估值。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刘哲为化名)
<>近一段时间,我们讨论了很多关于奶茶的事情,在日本奶茶日益红火的时候,奶茶的原产地中国似乎过的并不怎么好,奶茶的生意为啥越来越难做了?
< class="pgc-image pgc-card-fixWidth">< class="pgc-img-wrapper ttcore-relative">>>
一、奶茶过的并不好
根据中新经纬的报道,虽然奶茶行业新入局者不断增加,但经营的情况却不是很乐观。有奶茶品牌加盟商家称,“现在到处的奶茶店,门口总是顾客的身影,以为是个可以糊口的小买卖,现实却是亏损,而且还需继续坚持地亏下去……”。
天眼查显示,截至11月27日,经营范围内包含“奶茶”的企业共有约14.3万家。从2015年开始,奶茶相关企业的增长数量已过万,其中2017-2019年新增数量分别为1.79万家、2.18万家及2.37万家,今年的增长量为史上最高。 与此同时,天眼查数据显示,成立于距今1-5年的奶茶企业共注销1.4万家,吊销135家,其中截至11月29日,2019年吊销、注销的企业共3478家。同时,奶茶行业中经营异常的企业数达2.18万家。
很多人都在疑惑大家喝奶茶越来越多,为啥奶茶的生意还是不好做?那么,奶茶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 class="pgc-image pgc-card-fixWidth">< class="pgc-img-wrapper ttcore-relative">>>
二、奶茶风口到底是怎么了?
首先,奶茶依然是市场前景很好的一个生意。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2019 中国奶茶行业品牌感知与消费群画像分析报告》中提到,2018年中国现制饮品门店数已超45万家,与此同时,新中式茶饮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张,2018年中国新中式茶饮市场规模超900亿元。其实,奶茶产业我们放到一个宏观的背景来看,奶茶还是非常好的一个市场,市场需求非常旺盛,消费者的用户习惯也已经逐渐养成了,整体产业并不差。
其次,奶茶产业其实已经进入了下半场。其实,奶茶产业已经全面进入下半场,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产业都会有这样的一个发展趋势,在产业发展的初期,风口刚刚形成的时候,产业上可以说到处都是机会,所以任何一个企业只要进入市场都能够赚钱。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全面的成熟期,也就是说产业即将进入下半场,对于任何一个产业下半场来说,最大的特征就是二八分化,市场会产生一个自然选择、物竞天择的过程,很多不符合市场需要的小企业将会被淘汰出局,而大企业则会逐渐形成头部优势。
< class="pgc-image pgc-card-fixWidth">< class="pgc-img-wrapper ttcore-relative">>>
第三,奶茶的未来到底该怎么看?既然我们已经明确了奶茶市场下半场的判断,其实奶茶市场的未来就变得非常清晰了,在明确的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奶茶市场将会变成一个纯粹的服务竞争,奶茶企业能否给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好地服务。而且,当前的中国奶茶产业其实一直都是处于一个低端化的状态,我们看到当前的奶茶店大多数都是一种即买即走的模式,我们看到在咖啡市场上,也曾经出现过很长一段时间即买即走的方式,但是最终星巴克的出现,让咖啡市场逐渐有了第三空间的理念。那么,奶茶有没有可能走上咖啡市场的道路呢?逐渐出现一个综合服务的奶茶企业,而不是现在的奶茶铺面。
奶茶的未来还是长期看好的,只是到底该怎么走,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