湃问吧
古时宴席“绿酒一杯歌一遍”,今日已不再有歌舞助兴的隆重感,但仍有不少传统礼仪保留至今。进餐时“食不语”,夹菜时“毋固获”,喝汤时“毋流歠(chuò)”。尽管对于不少人来说,这些名称听之陌生,但其实作为习惯早已不知不觉中被实践了很久。而这也正是中国式礼仪文化的美妙:润物细无声,成为每个人由内而外的修养。澎湃问吧邀请资深礼仪专家海英,一起聊聊与人相处背后的礼仪文化。
澎友提问
@哈尔:中国有哪些传统餐桌礼仪?宴请长辈、朋友聚会、商务宴请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嘉宾解答
海英:在今天,宴请是我们社交活动中经常会遇到的,了解一下宴会礼仪是必要的。虽然进餐原本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事情,但我们中国人对待“吃”不仅讲究兴致,有水平,还要有修养,因为吃饭进餐,有时候就像是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一个人的全部品质和内涵深度。
第一:进餐讲究“食不语”。说的是我们进餐时,不是不能与他人说话交流,而是忌边吃饭,边长时间高谈阔论或者大笑,因为这样很容易呛着,还影响他人进餐。更不能边嚼着食物,边对着他人说话,应该先咽下口中食物,再说话回应。
第二:夹菜时“毋固获”,也就是说,不要专拣自己喜欢吃的那道菜往自己餐盘夹,要考虑到其他人也要享用。
第三:“毋刺齿”,吃饭时,毫不顾忌周围人的感受,当众剔牙,是失礼行为。实在需要剔牙,我们应该一手剔牙,一手作遮掩。不过,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洗手间处理。
第四:“毋流歠”,喝汤要小心,忌讳大口大口喝得满嘴流淌,或者喝汤发出声音。比如吃面条,尽量不吸吮,不出声音。
第五:“毋咤食”,进食的时候,不要啧啧出声或砸吧嘴。不要大口把饭菜塞进嘴里,鼓着腮帮子吃饭。做到轻闭嘴唇、细嚼慢咽才是最好的吃相。就餐过程中,如果遇到咳嗽或打喷嚏时,来不及避开,记得要以手掩嘴,侧身打喷嚏,不可对着餐桌或他人。
第六:礼貌使用筷子。其中之一,在就餐过程中,主人即使自己吃饱了,最好不要随即架筷,不要先停筷。这一举动,有催促快吃之嫌,对那些没有吃饱的客人来说,见到主人停了筷,也会匆匆放下筷子不再吃了。所以,一定要等客人吃完,主人方可停下用餐。同时,手里的筷子,不可东指西点,忌讳以筷指人,用筷击碗,以筷当刀来挑拨食物、胡乱扒菜、用嘴舔筷等等,都属不礼貌行为。另外,忌讳把筷子竖插在盛有食物的碗里,因为这个造型就像“当众上香”,传统习俗是十分忌讳的。
第七:饮酒礼仪。别人敬酒时,我们应该停下筷子举杯回应,微微点头以示敬意。尤其是与尊长、嘉宾碰杯,自己的杯口饮略低于对方的杯口。最主要的,就是在宴会上,饮酒要懂节制,不可过量,更不强人饮酒。那种借着酒劲儿,胡言乱语,失言失态的行为,很容易让人心生厌烦。
唐宴饮壁画
第八:劝食有礼。就餐过程中,客人往往出于礼貌,一般都会克制饮食,作为主人一方若要主动劝食,建议点到为止,不可对客人行“强让”之礼。尤其是主动为客人夹菜舀汤,一定要用公筷公勺,讲卫生又有礼貌。相反,作为客人,如果面对一桌子菜肴,不好吃或不合自己的口味,出于礼貌,多少也要夹取一些,不能一口不吃。如果遇到主人为自己夹菜,正好又是你不喜欢吃的,也不要当场拒绝,应该有礼貌地先接受下来,并表示感谢,然后象征性地吃上几口。如果实在吃不完,也没关系,把不吃的菜,放在餐盘边上就可以了,不算失礼。
第九:餐盘、餐巾的使用。夹菜时,一次不能夹太多的菜堆放在盘里。另一个作用是盛放食物残渣,有的人常有一个不好的习惯,把食物残渣直接吐在台布或地上,这是十分失礼的。另外,就餐前,服务生递送过来的湿毛巾,用来擦手的,餐巾也是用来擦拭嘴角或以防不小心汤汁滴在衣服上起遮挡作用的,不可以替代毛巾来擦脸、擦脖子或擦汗。
关于古为今用的传统礼仪,你还有哪些问题和思考?欢迎到澎湃问吧提问,或留言一起讨论!
责任编辑:鞠文韬
校对:刘威
是莫一见,点击上方“关注”,为你分享个人成长干货和成长经验故事。
嗨,我是莫一见,今天你还好吗?
我平时是一个比较喜欢注意小细节的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比较喜欢从小细节去看一个人,比如在餐桌上的行为和细节。
但人无完人,我自己也在发现别人优秀的小细节的同时也精进自己的行为和习惯。
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30条餐桌礼仪,都是我生活中从别人身上看到的,当然也有我自己身上有的,嘻嘻~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1.在餐桌上等餐时或者正在吃饭时,不要用筷子敲打碗并敲出响声。这个行为很不雅观也很像乞丐要饭时敲碗。
2.吃饭时,不要翘二郎腿,双腿也不要跨地很大,尤其时女生,这并不会让别人觉得你很豪放。
3.夹菜不要夹到别人面前去,比如对面有一盘菜,可以夹面对自己的这面,尽量不要跨到别人那面去夹。
4.在餐桌上如果有长辈,等长辈先动筷自己再动,尤其时在聚会上或者比较重要的场合。
5.夹菜尽量不要大幅度地翻菜,翻来翻去的其实不是很好看也不是很礼貌。
6.入座时,先等长辈落座,有长辈时自己也尽量不要坐到主位去,尤其是重要的场合。
7.用餐时,如果想要打喷嚏或者咳嗽等等,一定要转到另一边或者走开用纸捂住再打。
8.在餐桌上,讲话尽量控制自己的幅度,不要让自己的“标点符号”成为在座的盘中餐。
9.给别人夹菜时,如果有公筷就用公筷,没有公筷就再要一双筷子,当然关系很亲密除外。
10.用餐时,尽量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吧唧嘴,喝汤喝水等等不要出太大的声响。
11.如果关系不是很亲密,自己还是受邀者,点菜时不要太过积极,尽量让邀请者来点。
12.在餐桌上尽量不要剔牙,或者龇牙咧嘴的对着镜子照,可以选择去卫生间。
13.如果吃有骨头类的东西时不要往地上吐,旁边有人更不能往那边吐,可以慢慢地低头用手或筷子夹到骨碟或者纸巾上。
14.在餐桌上,尽量不要盘弄自己的头发,可以选择到卫生间进行。
15.吃饭时端起碗,不要把碗放在桌子上俯身下去吃,很不雅观。
16.夹菜时,记得用碗靠近接住,以免夹菜时滴得到处都是油渍。
17.给别人倒茶的时候记得不能倒满,酒可以倒满但茶满气人。
18.请别人吃饭或者点菜时记得注意在场的人有没有什么忌讳的东西。
19.吃完饭后,如若有人还没吃完饭或者别人都还在坐着,那尽量坐一下,等别人一起离席。
20.吃饭时,嘴巴里还有咀嚼的食物就不要讲话,更不要对着别人说话,以免食物喷出来。
< class="pgc-img">>21.嘴巴里还有食物时尽量等咽下去再喝水,以免喝水的时候食物到水里面去,场面会很尴尬。
22.在餐桌上切记不要把筷子插在米饭上,切记切记,这个寓意非常不好。
23.吃饭时,有人越过自己的面前去夹菜,如果自己也想夹菜等对方夹完,不要跨过人家的胳膊去夹。
24.当别人邀请自己去吃饭时,别人问自己想吃什么的时候可以说“你来定”但不要说“随便”。
25.当你给别人倒饮料或者水时,记得用手扶住,或者把杯子拿到另一边再倒。
26.在餐桌上要转动转盘时,先看看有没有人在夹菜,如果有就不要转动。
27.在餐桌上若是有事要离席,可以轻声地和身边的一两个人说,不用大声喊出来。
28.去别人家吃饭或者别人请吃饭,如果菜式不合胃口也尽量不要直接说出来。
29.夹菜时,不要一看到自己喜欢的就夹很多放到自己的碗上,很不礼貌。
30.餐桌上少说话,尤其是在有人玩嗨了说了一些不恰当的话的时候,自己尽量不要插话,也不要把这些话带着离席。
< class="pgc-img">>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了,你还知道什么餐桌礼仪吗?欢迎在下面留言哦~
< class="pgc-img">>我是莫一见,希望我的文字能温暖到来到小屋的你,而在这你的鼓励和喜欢会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留在小屋一起成长吧。
作者介绍:
莫一见,唯一的一,初见的见。专注个人成长干货,也会分享成长经验故事,是一位正在努力往自己梦想奔跑的姑娘。
下面是一见的更多文章:
初入职场实习,应该具备的4个心态,让自己快速适应工作
女生应该注意的40个小细节,做个优雅温和的女孩子
掌握5个自律技巧,避开3个不自律的原因,让你拥有开挂的人生
明礼仪
是公民文明素质的重要体现
也是检验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之一
今日海妹和大家
一起来学习餐桌礼仪
使用公勺公筷
餐桌举止非小事,一勺一筷显文明。使用“公勺公筷”,能避免病原体通过餐具进行传播,更好地保障自身和同餐者的健康,有利于形成安全用餐、健康用餐、文明用餐的良好风尚。
什么是公勺公筷?
两人以上同桌共餐时,用以舀(夹)取菜(点)的勺子、筷子。公筷公勺是就餐者不与嘴接触的分餐工具。
如何使用公勺公筷?
使用公勺公筷后应放回原处;
用公勺公筷取菜宜适量,不将菜返回盛器;
用公勺公筷应夹取盛器中靠近自己的莱(点),不用公勺公筷随意翻菜;
使用公勺舀汤应避免汤汁溢出;
餐后剩余食品打包或撤盘,应使用公勺公筷。
反对浪费 遵守进餐礼仪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中华文化历来反对浪费,提倡节俭。口腹之欲,何穷之有?吃饭七分饱,健康活到老,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也是惜福延寿之道。
1
吃饭前,应帮助长者或客人入座,做好就餐准备,入席时,按宾主位就座,尊贵的客人坐上席。
2
就餐时,餐桌上辈分最高的动筷之后,其他人才能动筷。吃相要斯文,细嚼慢咽。夹菜时,要使用公勺公筷,速度缓和,不要只盯着自己喜欢的菜,猛夹不停;遇到别人也夹菜时,要注意礼让。
3
吃菜喝汤时,不要发出怪异声响。餐盘和碗筷不能发出敲击的声音。用餐动作要文雅,夹菜一般要用公筷,不要用筷子指人,或用筷子剔牙。在餐桌上,如遇咳嗽、打喷嚏,头要扭向一边,离开餐桌,并用手或纸巾捂住口、鼻。
4
用餐后,用牙签剔牙,嘴不要张得太大,要尽量用手遮住嘴角慢慢剔牙。
5
排队用餐不插队。请记得,有序用餐,排队等候。不插队,方便你我他。不论是在食堂还是在饭店,遇到就餐人多时都不应插队,自觉排队体现着文明就餐的风范。
6
公筷公勺用起来。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者轮流请他们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7
光盘用餐不浪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的诗,告诫着我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在外吃饭不攀比,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饭菜请打包。自助餐取餐请适量,避免造成浪费。
来源: 海口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