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看着香港TVB长大。印象中,在香港只要有街或者巷的地方就会有茶餐厅。
说到茶餐厅,你脑海中一定有这样的场景,在一个刚刚下完雨的清晨,每个前来吃饭的人面前都有各式各样的糕点或者热气腾腾的面食。服务生在吵吵嚷嚷的餐厅,端着盘子来回走动。
< class="pgc-img">>有的人在聊天,有的人在看报,有的人在等待朋友,每个人脸上都带有一丝笑意。这样的饮食文化我们在港剧里都见过,他们一直都在传递着温暖。就像港剧里经常说的「做人嘛,开心最重要」
原来你是这样的兴华大酒店
< class="pgc-img">>说到吃,聊城人最兴奋。火锅、炸鸡、烤串、NO!还有很多装满你的胃。从小到大,只要去凤凰台就一定会从兴华大酒店路过,抬头一看,这座高高的大楼,一定是有钱人才可以进去消费的吧!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里面的一切布局彰显的都是华丽大气,好像来到里面吃饭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直到今天,解锁不一样的兴华大酒店,原来里面还藏匿着「港粤茶餐厅」
在大门向右拐,走到头就会发现茶餐厅的牌子,顺着楼梯上二楼,就可以看到独具风味的茶餐厅。
< class="pgc-img">>总感觉,在餐厅里吃着美味,然后闲话家常,这就是生活中最真实的写照。相比于前段时间的雾霾,天气放晴让人有一种豁然间的开朗。坐在落地窗旁,伴随着柔和的灯光,突然想起王家卫《重庆森林 》里一句话:其实了解一个人并不代表什么,人是会变的。
比如「不在意长胖,吃就对啦」
< class="pgc-img">>在这里,你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息和人情味。这种日常是一蔬一饭之间踏实生活的感觉。
挑逗味蕾的特色港味
< class="pgc-img">>蜜汁叉烧
蜜汁令人垂涎,混合着叉烧酱的鲜味、蜂蜜的香甜,入口味道浓郁,可以搭配菜心等清爽蔬菜一起食用。
< class="pgc-img">>肠粉
想在北方吃到肠粉可太难了,甚至在港味餐厅的“花名册”上都不一定拥有姓名。来到港粤茶餐厅,必点肠粉。
< class="pgc-img">>红烧乳鸽
古语说“一鸽胜九鸡”,鸽肉有很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红烧乳鸽最大的特色是皮薄又脆、肉质嫩滑。师傅们每天现卤现烧,保证乳鸽的新鲜和口感!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干炒牛河
好牛河的标准,成菜后要做到牛肉嫩滑、河粉上色均匀,一夹起来,不能够有多余的油留在碟子上,做到“有油却不出油”,在电影《满汉全席》中已经说得十分通透完整。
< class="pgc-img">>辣味萝卜糕
粤式茶点代表人物,除了烧卖虾饺,就是一盘流着油的香煎萝卜糕。
< class="pgc-img">>花生鱼茸粥
主要食材是花生、鱼腩,食材简单,却让鱼肉与粥互相融合,这碗粥吃起来鲜甜浓香,非常适合胃口不好的人。
< class="pgc-img">>香前韭菜饺
色泽金黄,口感香酥,香气四溢,韭菜饺子与辣椒酱绝配哦,蘸点辣椒酱吃起来更爽口,唇齿留香,令人回味无穷。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窝蛋牛肉粥
这是一道创意粥,鸡蛋加泰国香米再加上薄牛肉片,天气冷了,来一碗暖呼呼的窝蛋牛肉粥,真是暖人心头。
< class="pgc-img">>海皇金波盏
这大概是港粤茶餐厅最文艺的菜名了吧。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椰香桂花糕
进店必点一份桂花糕,保证唤醒你的童年味觉。舌尖上还能感受到江南水乡特有的灵秀和清雅。舀起一勺琥珀般的桂花糕,椰香和桂花相结合,吃起来就一个字爽!
广式菠萝包
菠萝包其实并没有菠萝的成份,因为经过烘焙后表面呈现金黄色,凹凸的脆皮状似菠萝而得名,是港式餐厅的经典招牌美食之一。刚刚烤出来的菠萝包皮酥油脆,面包轻盈松软。
蒸笼里的美食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养生核桃包
两个核桃包只需6元,里面满满的核桃碎,掰开香气扑鼻。
< class="pgc-img">>蟹仔烧卖皇
烧麦皮薄馅大,既美观又美味。搭配上一颗颗晶莹剔透的蟹籽,咬在嘴里有一丝丝甜还有一点点咸,独特的口感触动你的味蕾。
< class="pgc-img">>蒜香蒸排骨
要说起今年什么最贵?第一反应都是猪肉,港粤茶餐厅的蒜香排骨都是采用优质排骨,从原材料开始把关。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百合酱蒸凤爪
凤爪绝对是道功夫菜!加入各种配料,搅拌均匀后,靠水蒸气和竹制笼屉的配合,把它收拾得服服帖帖又软糯多汁。
< class="pgc-img">>黑金尤皇饺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五彩斑斓的黑?薄皮加丰富的馅,一口一个,真的超级赞!
< class="pgc-img">>黑椒蒸猪肚
以猪肚为主要食材,搭配简单配料烹制,口感筋道,营养丰富。
< class="pgc-img">>
聊城最近的天气冻的人发抖,听说过两天还会迎来初雪,带着蠢蠢欲动的心和一颗住着馋虫的胃,向着茶餐厅「冲鸭」。
吃美食会让人心情变好,毕竟做人嘛,开心最重要。
黄瓜怎么突然变成我吃不起的样子了?”
“好几年都没见过最便宜都要近7块钱一斤的黄瓜了。”
……
据悉,在全国范围内,7月份以来蔬菜价格“突飞猛进”,就连身处农业大省的济南,黄瓜都卖到了6块5一斤;在北京,蔬菜价格上涨较多的有大白菜、菜花、西蓝花、黄瓜等;而安徽合肥30种蔬菜中有20种上涨。
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批发价格数据显示,今年6月16日至8月15日,全国蔬菜日度价格从4.27元/公斤上升至6.01元/公斤,上涨40.7%。其中,黄瓜、大葱、菠菜、菜花等涨幅均超30%。
关于蔬菜涨价问题,专家回应称,主要还是天气因素所致。
七、八月份处于蔬菜生产供应的“夏淡”期,夏季的高温多雨不利于蔬菜生长,一般每年这个时候菜价都将转入季节性上行。加之今年7月初,湖南、山东、安徽和四川等地出现强降雨和雷暴等对流天气,部分地区遭遇洪涝灾害,对当地的蔬菜生产、采收和外运都有很大影响。
随着秋季收获季的到来,蔬菜供应量会稳定持续增加,价格会回归到一个合理区间范围。
01
一组数据、几大“菜园”缓解担忧
“蔬菜价格后期上行空间有限。”专家如此预判。我们一年四季都可实现的“蔬菜自由”如何得以保障?
先来看看中国的蔬菜生产能力,或许能有答案。
3.8亿亩、8.5亿吨。这分别是今年我国蔬菜预计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产量占全球50%以上,中国人平均蔬菜年占有量51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
如此大的产量,得益于我国有很多省份堪称“大菜园”。前三大“菜园”有山东、河南和江苏,而河北、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广东、贵州紧随其后。
论产量,山东作为中国蔬菜产量第一大省,年产量超9000万吨,超过整个美国的蔬菜产量。在中国,每十斤蔬菜至少有一斤产自山东,山东堪称全国的“菜篮子”,很多城市都可以见到来自山东的蔬菜。
作为中国“蔬菜腹地”,河南、河北也毫不逊色:河南的规模化蔬菜基地以万亩位为起步规模,河北蔬菜大量供应北京、天津等地。作为工业大省的江苏也是“种菜好手”,这里的蔬菜是长三角地区老百姓的心头好。云南、宁夏、甘肃、海南等地则是不可或缺的反季节蔬菜基地,生产的菜心、鲜食玉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餐桌必备。
△山东聊城围绕蔬菜产业发展设施农业
根据不同的地理气候,中国建立了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优势区域、长江流域冬春蔬菜优势区域、云贵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域等六大蔬菜产区,使每个季节都至少有3个产区能够生产蔬菜,从而满足全国的蔬菜需求。
强大的蔬菜生产能力,为“蔬菜自由”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撑。
02
“蔬菜自由”起源于一项国家级工程
现在看似稀松平常的“蔬菜自由”,来之并不易。
首先要归功于一项已开展了30多年的国家级工程——“菜篮子”工程。这项工程在1988年首次由原农业部提出。
在这之前,我国老百姓吃菜基本靠自给自足,商品化、专业化程度都很低。城市的农副产品经常会出现短缺。尤其在北方的冬天,常常会面临蔬菜“有得吃还是没得吃”的问题。
1987年,由原农业部牵头,京、津、沪三大城市开始建设肉、禽、蛋、奶生产基地获得成功。次年,“菜篮子”工程提出,在全国各地分批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工程上马前五年,全国就建成了2000多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及8万多个城乡集贸市场。
但这还谈不上供应链网络,也就是说,生产地不知道哪里有需求,消费地也不知道哪里有多余供给。这让蔬菜买卖流通效率并没有那么高。
于是在1996年,国家又放了“大招”——将各大“菜篮子”产品批发市场的价格信息联网,建成了中国农业信息网,一直运营至今。
“‘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保障好老百姓的“菜篮子”。
围绕“菜篮子”工程,2017年,《“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实施细则》出台,之后多次进行修订,与时俱进从多方面保障老百姓的“蔬菜自由”。
与此同时,近年来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蔬菜供应链的韧性与活力,让“南菜北运、西果东输”更加快捷。
△近些年,冷链物流业高速发展
2021年底,我国发布《“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将建设“四横四纵”8条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串接起农产品主产区和19个城市群,形成内外联通的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
各地更是全力打造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提升农村物流配送效率。不少快递企业把揽收服务点开到产区的田间地头、果园农场。
这让蔬菜抢“鲜”一步跨越山海,及时奔赴每一张餐桌,极大丰富了我们的餐桌,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更新鲜更丰富。
30多年间,中国老百姓人均蔬菜占有量由170公斤上升到500多公斤。
03
农业科技让“菜篮子”拎得更稳
除了数量上人均占有量多,我国蔬菜种类也很“拿得出手”。目前,我国种植的蔬菜品种已超7000个,菜市场中的蔬菜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这离不开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科技创新手段让中国蔬菜不仅单产持续提高,而且获取途径越来越多,供应也更加多元化。
科技的力量在现代设施农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现代设施农业是指利用新型的生产设备和现代化技术,调控温室、塑料大棚等保护设施内的动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光、水、土、气、肥等环境条件,改善动植物生长发育环境,使动植物的生长不受或者很少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建立动植物周年连续生产系统,实现高效优质生产。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全国设施农业面积已有4000多万亩,占世界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0%以上,其中八成以上种植蔬菜。
中国最主要的一些蔬菜都来自设施栽培,设施蔬菜年总产量近3亿吨、价值超过1000亿美元。黄瓜、番茄、辣椒等30多种蔬菜在设施农业帮助下摆脱了“靠天吃饭”。
设施农业已成为中国蔬菜种植的关键一环,其发展更是让中国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越来越稳。
科技力量还体现在菜种的更新迭代,科技为蔬菜装上了更多“中国芯”。“黄瓜大王”侯锋院士、“甘蓝院士”方智远、“辣椒院士”邹学校……众多蔬菜育种家聚焦一颗种子,致力于培育优质品种,让蔬菜品种迭代加快,种植范围更广、收获更快、更耐储存,产量和品质也大大提升。
比如,人们熟悉的湘菜辣椒炒肉,“主角儿”之一就是“湘研15号”牛角椒,它是由“伏地尖”“河西牛角椒”“湘潭迟班椒”等品种选育而来,单位种植面积产量高、适应性好,抗病能力也强,经大力推广,在湖南广泛种植并走向全国各地。而富含花青素的紫色甘蓝品种,具有抗炎、降糖降脂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重功效,让人们不仅吃得饱吃得好,还吃得健康。
更耐储存,意味着不易变质,运输距离更长。该特性不仅让各地人们都能吃到特色蔬菜,还延伸了蔬菜加工产业链。
以“博辣5号”辣椒为例,它既能作为青椒和红椒上市,也适合红椒剁制、酱制和干制加工。湖南“剁椒”加工产品之所以声名远扬,离不开这类加工专用品种。
“菜篮子”,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百姓餐桌。从蔬菜数量和质量到相关政策,从冷链物流到农业科技,我国老百姓的“菜篮子”都有充足保障,菜价一朝一夕的上涨怎能动摇我们的“蔬菜自由”呢?
监制丨李浙
主编丨王兴栋??????
撰稿丨史萌
校对丨高少卓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魏韫桐
源:聊城新闻网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敏 通讯员 白正秋)随着“聊·胜一筹”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聊城品牌农产品受到了粤港澳消费者的广泛关注。11月13日,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种业处处长陈首钢和广州海关主任陈文锐,来聊城对接考察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项目建设和配送中心选址工作,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思中、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孙玉杰、莘县副县长魏晨清等陪同活动。双方初步商定在聊城建设两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项目建设将促进聊城品牌农产品走向粤港澳,进一步走出国门,走向东南亚。
考察组先后考察了莘县中原现代农业物流园、莘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和莘县蔬菜瓜果生产基地,就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项目建设和配送中心选址工作与有关方面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
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思中在主持座谈会时指出,聊城与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供需切入点很多,聊城将按照项目建设和配送中心选址的要求,牢牢把握农产品质量安全,抓好蔬菜种苗和种植技术的提升,建立粤港澳农产品备案直供基地,让聊城农民增收,让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吃上聊城放心农产品。
聊城市蔬菜年产1700多万吨,当家品种一应俱全;果品年产100多万吨,冠县鸭梨、茌平圆铃大枣名扬中外;肉蛋奶年产245万吨,肉鸡饲养、加工、出口居山东省第二位;丁马甲鱼、高唐锦鲤、东阿黄河鲤鱼是聊城三大特种水产养殖品种,甲鱼养殖面积2万多亩,是全国最大的工厂化甲鱼养殖及深加工基地。聊城全力打造绿色农产品之都,全市绿色食品总数达到700个,新增数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聊·胜一筹”聊城农产品整体品牌宣传在京沪高铁、北京地铁、中央电视台、网络宣传全面推进,“放心吃吧,聊城产的”品牌口号得到大中城市消费者认可。“聊·胜一筹”品牌旗下的18个重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品牌形象店、105个授权使用品牌商标的企业正在带领聊城农产品集体抱团闯市场。
目前,聊城市“公安+食安+农安”联合执法,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追溯体系全覆盖、安全监管无死角。
来源于聊城日报、聊城晚报、聊城新闻网的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