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市民在品尝“天下第一大火锅”。(本报资料图片)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截至目前,重庆初步形成了从火锅食材基地、火锅食材加工到火锅原辅料贸易、火锅终端消费的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00亿元
“火锅料理师职业标准公布了,宣告火锅界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火锅从业人员从此拥有了国家权威认证的职业身份!”前不久,陆派巴倒烫火锅创始人王文军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这条喜讯。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联合颁布了中式烹调师(火锅料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火锅料理师国标)。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国标由重庆编制完成。这不仅能促进火锅行业的发展,对重庆创建世界火锅之都也意义重大。
重庆不断擦亮火锅这张美食名片
“3月5日到重庆,寻找一名火锅搭子。”
“来重庆就为一口火锅,求好吃的火锅推荐,在线等。”
“家人们,我找到一家重庆火锅,好吃不贵。”
……
有人戏言,在重庆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火锅,是不少外地人对重庆的第一印象。
有数据显示,重庆本土有2.2万家火锅企业、3.2万家火锅门店。可以说,两江边、街巷中、梯坎旁,山城无处不火锅。
火锅店多,火锅产业收入也很亮眼。截至目前,重庆初步形成了从火锅食材基地、火锅食材加工到火锅原辅料贸易、火锅终端消费的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00亿元。
为擦亮重庆火锅这张美食名片,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重庆动作频繁——
去年6月,重庆提出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将火锅食材作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的七大重点之一,提出要大力发展火锅产业;
今年全市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聚力打造火锅食材、粮油、生态畜牧三大千亿级产业;
今年2月,重庆印发《推进火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重庆成功创建世界火锅之都,重庆火锅产业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支柱产业,重庆火锅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新格局全面形成。
“国标”编制中展现包容兼具的“火锅精神”
火锅“一锅煮天下”,展现的正是包容兼具的“火锅精神”。本次火锅料理师国标,也恰好与“火锅精神”相契合。
作为开发编制专家组组长,王文军介绍,火锅料理师国标编写由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牵头,联合重庆市火锅产业协会,由全国火锅行业11位资深专家组成编写小组,专家们来自全国各地,涉及的火锅类别各不相同,但因由重庆牵头制定职业标准,部分人担心标准最终呈现会以重庆火锅为主。
对此,专家组决定通过线上调研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各地火锅派别的情况。在线上,专家组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向上海、广州、西安、南京、沈阳等15个城市的行业协会、火锅企业、培训机构展开调查。在线下,专家组分别走访了以北京、郑州为代表的北方派,以深圳、汕头为代表的南方派,以重庆、成都、贵阳为代表的西南派。
经广泛开展全国火锅行业职业调查、业内资深专家精心编写,历时一年,历经20余个版本,火锅料理师国标最终顺利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审核并对外公布。
火锅料理师国标涵盖了包括炒制类、烹调类、熬煮类、发酵类等国内主要火锅品类,如川渝麻辣火锅、北方铜锅涮肉火锅、广东潮汕牛肉火锅、海南糟粕醋火锅等,做到了真正属于全国的“火锅标准”。
同时,火锅料理师国标还明确了职业定义、职业技能等级、职业培训要求、职业技能评价要求、从业人员需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各等级考核点及权重比例等,为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定下国家标准。
借力创建“世界火锅之都”
牵头编制火锅料理师国标,重庆不仅实现了职业标准国标编制零的突破,还为打造“世界火锅之都”带来新机遇。
“标准的制定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也明确了职业晋升阶梯,可以培养更多的行业专业性人才,从而推动火锅行业向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王文军说。
“现在火锅行业所需的人才,不仅要在前端了解消费者需求,在后端掌握产品研发方向,还要具备专业的食品研发知识、必要的食品安全管理知识。”洋马儿火锅创始人泰山表示,火锅料理师国标出台有助于重庆火锅产业的人才培养,从而强化重庆火锅的品类优势。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表示,重庆创建世界火锅之都条件已经成熟。
她建议,支持重庆开展火锅企业培优活动,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推动构建从原材料到深加工的一体化供应链体系,促进火锅产业集团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火锅料理师国标的出台,正为此提供了支撑。
市商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火锅料理师国标的公布给予了火锅从业人员“身份证”,给火锅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对推进火锅产品提质、消费升级赋能、产业发展增效,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目标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市商务委将携手市人力社保局强化火锅产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开展火锅料理师职业培训、实行火锅料理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加快火锅产业、行业、就业链条建设,为重庆火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提升服务。
1海底捞回应#小料台没有牛肉粒#上热搜第一
< class="pgc-img">>近日,海底捞自助小料台没有牛肉粒引发关注。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海底捞自助小料台上没有了牛肉粒,取而代之的是冰粉和辣条,牛肉粒只能通过服务员在ipad上点餐。
针对此事,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回应记者采访称,牛肉粒的供应方式调整至ipad。消费者在堂食选购自选小料后,可在iPad调味栏点选牛肉末,无需额外付费,服务员会将牛肉末直接送至餐桌。
上述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指出,为进一步丰富顾客的就餐体验,海底捞将不断进行调味品更新,持续推出更多兼具创意和美味的新品小料,近期推出的冰粉和辣条深受消费者喜爱。
(火锅天下)
02细分赛道崛起,酸汤市场值得期待
< class="pgc-img">>伴随着酸汤的风潮席卷全国、餐饮品牌紧锣密鼓地跟进,近两年,主打酸汤的餐饮门店越开越多。数据显示,近一年,“酸汤”相关门店增长率超过40%,“酸汤”菜品增长率超过60%。红餐产业研究院近日发布的《酸汤风味观察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当前,酸汤风味已经孵化出3条细分赛道:酸菜鱼、酸汤火锅、酸辣粉。随着酸汤热度的持续提升以及消费者口味的多元化,未来,酸汤将和更多餐饮业态实现融合,市场值得期待。
(中国食品报)
03“轻量型火锅时代”来临
< class="pgc-img">>如果把行业和消费趋势、消费心理结合起来看,会发现一个现象——火锅变轻了。
这种轻,不止是店面大小、投资多少、模式的繁简,而是整体变轻了,尤其是这两年“卫星店”的出现,更验证了这一说法。
餐见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已有超过50个品牌在全国率先跑通卫星店模式,累计开出超600家卫星店。根据火锅餐见走访数据,门店坪效基本能做到5000元左右、人效在3万元以上。
(火锅餐见)
04《小火锅品类发展报告2024》
< class="pgc-img">>截至2024年7月,全国小火锅门店数超5万家,约占全国火锅总门店数的10%;企查查数据显示,全国小火锅企业存量约为2.3万家,2019—2023年,全国小火锅企业存量年复合增长率为2.8%。
就门店数来看,全国小火锅主要集中在华东一带,占比达27.1%。其次是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门店数占比分别为20.5%、16.4%和14.6%。具体省份,河南、山东、四川的小火锅门店数位列前三,占比分别为13.4%、8.9%和8.0%。
(红餐网)
05“餐饮品牌+宠物经济”有望成为新风口
< class="pgc-img">>数据显示,年轻人正在逐渐成为宠物经济的主力军。一方面,大量都市单身人群带动了宠物经济的火热,另一方面,将宠物作为新的家庭成员,也成为了很多新生代已婚家庭的选择。
“关爱流浪动物将成为品牌进一步走进年轻消费群体生活场景的途径。‘餐饮+萌宠’以体验式消费和全新的用餐场景将品牌的触角更加深入地扎根年轻人,建立更深层的情感连接,为品牌创新发展带来更大机遇。”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
(消费日报网)
06创新餐饮供给,赢得胃抓住心
< class="pgc-img">>去露营地体验火锅,喝杯咖啡的工夫顺手来一次“文物修复”,到各地文创主题饭店打卡……如今,餐饮市场的新玩法越来越多。随着健康、理性、实用等消费理念逐渐成为市场主流,消费者对餐饮的要求也向精致和健康转变。
当前,餐饮消费需求发生新变化,供给侧也在尽快跟上节奏。为了顺应餐饮消费新趋势,优化餐饮业发展环境,进一步释放餐饮消费潜力,今年,《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从提升餐饮服务品质、创新餐饮消费场景等方面提出22项具体措施。前不久发布的《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则提出发展餐饮消费细分领域,支持餐饮消费智能升级。
(经济日报)
0月28日,天椒红安·2023中国火锅产业创新大会在重庆举行。本次活动以“开新适变”为主题,邀请了国内外知名的火锅品牌、供应链企业、行业专家等参与,共同探讨中国火锅产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现场,与会嘉宾从宏观经济的视角为火锅企业提供发展建议,并根据火锅产业和数字营销报告,为火锅企业提供数据支持以及行业分析和洞察。此外,现场还举办了圆桌论坛,围绕品牌运营、流量密码、创新要素和供应链价值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各位嘉宾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为火锅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多元的视角和思路。
活动现场。马春鹏摄
作为火锅行业知名品牌,海底捞在食品安全方面做出了表率。海底捞质量安全管理中心总监郭双喜分享了海底捞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措施和经验。他介绍,海底捞充分运用创新技术,不断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实现食品安全工作数字化。
在门店端,海底捞央厨直配菜“一菜一码”、门店菜架信息化、IKMS管理系统等应用和推广,正在推动后厨智能化发展,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潜在风险。集团总部派出的检查员已利用电子巡检系统对门店食品安全进行检查,对现场发现的问题实时记录,精确汇总、全面分析。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在认真履行和承担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过程中,海底捞建立起全方位、全动员、全链条的‘嗨食安’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即从基于合规和风险规范食品安全制度、流程到门店服务、清洁、操作、存储等环节落地实施,从产品采买的供应商准入审核、新品风险评估、供应商飞行审核到餐厅食材上桌供给消费者涮煮,从新店设计及基建监管、门店食品安全各级人才培养到总部食安、门店专职食品安全员、全员参与的‘一日食安员’活动等多重食品安全保护防线,实现从采购到餐桌全链条的整体把控。”郭双喜介绍,“海底捞对供应商的要求很高,但也是希望带动他们一起成长,为行业贡献力量。”
此外,现场还发布了2023中国火锅创新力品牌TOP榜、2023中国火锅供应链创新企业TOP榜和2023美团火锅品类人气榜单,表彰了在火锅产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品牌,进一步展现了中国火锅产业的多样性和活力。
“本次活动是中国火锅产业的一次盛会,也是一次启示。”活动现场负责人介绍,“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只有不断适应才能抓住机遇。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火锅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马春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