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奶茶店,你会想到什么牌子?
喜茶?奈雪の茶?一点点?
经常刷抖音的小伙伴,第一反应肯定是这款红红火火、恍恍惚惚的新晋网红茶:答案茶。
答案茶红火到什么程度呢?
单店平均日销近千杯,日赚超8千块,半个月开出212家店面,5个月拿下2千万的A轮融资,还和马云家的盒马鲜生做起生意!
短短两个月功夫,在竞争异常激烈、甚至将近饱和的茶饮市场下,答案茶为啥能异军突起、成为今年上半年的黑马呢?
答案茶:请叫我1314茶
其实在很早之前,市面上就出现会占卜的答案茶,只不过那时候还波澜不惊、没有多大反响。
今年1月初,“一杯会说话的奶茶”答案茶突然在抖音上蹿红了。
一位叫秋涵的小姐姐在抖音上拿着杯奶茶自言自语:
奶茶啊奶茶,你说我除了美,还有啥?
揭开瓶盖,发现在奶盖上出现忒有趣的答案:一无所有。
这则短视频一出炉,立刻引起了吃瓜群众的注意,点击量蹭蹭蹭地往上涨。
没几天,视频播放量就达到883万次数,获赞次数达24万,评论也有五千多条。
抖音真不愧是“带货王”,答案茶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带火了。
因为生意实在太火爆,短短两个月时间,答案茶就吸引了200多号加盟商入局,生意火爆到没边。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答案茶火了,市面上某些投机取巧之辈也起了嫉妒之心,用之前喜茶(之前名字叫皇茶,被山寨后改名)的套路,快速注册商标,一个月不到,山寨货已经冒出了100多家。
“正主”答案茶欲哭无泪,当机立断,只有更名才能为品牌正名。
5月11日下午,在品牌战略升级发布会上,创始人杨燕钊宣布更名为1314茶。
答案茶背后的大boss是他
1314奶茶的创始人杨燕钊是个有故事的人。
出现在媒体聚光灯下的他,一身白衣黑裤、戴着眼镜,文弱书生样,骨子里却有股爆发劲儿。
早在大学期间,他已经开始小模小样地捣腾创业了。
那时,同学是这样评价他的,不安分,很有生意头脑。
他给学校策划过书展活动,也帮同学整理过课辅资料,甚至为了宿舍的假日游,拉着舍友搞起“家教联盟”大赚一笔。
有商业头脑的人,对市场的嗅觉异常敏感,杨燕钊也不例外。
毕业后,他在一次深圳出行中认识到奶盖打印技术,那段时间,他投入很多精力在这项技术上。
2015年10月,机会来了。
那次,杨燕钊看到几个女生在玩塔罗牌(西方古老的占卜工具),他一下联想到自己心心念的奶茶事业。
很快,一家以占卜为名的答案茶在广州白云悄悄落地。
这款奶茶和市面上普通的奶茶不一样,它不但能喝,还能和用户形成双向的感情诉求,“你提问+我回答”一时抓住了消费者的心。
真正让答案茶火起来,是在今年年初。
凭着抖音的带货能力,这款“会说话”的奶茶迅速俘获了数万粉丝的心。
那么,答案茶是如何替粉丝们占卜的呢?
看过《解忧杂货店》吗?和东野圭吾笔下的神秘传递箱一样,只要粉丝在答案茶的腰封写上需要解答的疑难杂症,待奶茶出来后,便能在其奶盖上看到答案。
当然,谁都没有探寻人心的本事和能力,各种戳心的答案主要来自于豆瓣、知乎、贴吧、网易云等各种社交平台,杨燕钊团队边搜集素材,边训练自己的AI问答模型,好让它能“对症下药”。
机器无心,人有情,答案茶各种戳心的答案让粉丝感动之余,还不忘分享到朋友圈里,如此这般,它就顺其自然变得更火了。
下面摘录几句让各位瞧瞧:
"
Q:我的另一半在哪里?
A:在你身边。
Q:我和TA还有可能吗?
A: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Q:我什么时候能瘦下来?
A:你字丑人胖,我拒绝回答......
"
然而,就在答案茶红红火火、恍恍惚惚时,N个杂牌货浮出来了,各种假货以假乱真,让人看着眼花缭乱。
有些人打着“答案茶”的招牌,赚够加盟费后迅速离场,一气呵成之际,却给本宫(盟否网络)造成了不少麻烦和伤害。
终于,杨燕钊忍无可忍了,顺利签下200多名加盟商、并成功获得第一轮2千万融资后,他毅然决然地将答案茶改成1314茶。
为啥1314茶那么火?
你要问1314茶为啥这么火?最大功臣自然是抖音。
可是,为啥那么多奶茶借势抖音不火,偏偏是1314奶茶火了?
这背后和杨燕钊的互联网思维有关。
首先,1314茶和市面上的传统奶茶有些不一样,它以年轻人圈子里比较流行的“占卜”为主题,和消费者建立起一种良性的诉求空间。
问题是必然的,而答案却是不确定的。
谁都不知道这款茶会给你带去什么不一样的体验和意外,这样无形之间就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仪式感和神秘感。
很多人去光顾、去消费,无非想去体验一回“占卜”的乐趣,晒晒朋友圈,刷刷自己的存在感。
正是看到这一点,杨燕钊从用户的情感诉求出发,先后研发了多款答案茶,围绕表白、道歉、感恩、祝福、恶搞、自省、鼓励等几个点,推出表白茶、许愿茶、感恩茶等,深刻抓住用户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把人感动的同时,还不忘赚个回本。
其次,1314茶红火的背后,还少不了其AI黑科技“答案生成器+SaaS系统”的带动。
据说,这项黑科技耗费了杨燕钊团队2年时间。
也就是说,一款爆款单品有偶然的因素,也有必然的因素,社交网络推波助澜之外,还是整个团队厚积薄发的结果。
除此之外,1314茶得以成为新晋网红产品,靠的还有社交货币。
啥叫社交货币?
这里特指你们喜欢的抖音漂亮小姐姐、帅气小哥哥,他们手指轻轻一勾,就有大把流量流进来。
如果这群素人偶像再加入真真假假的购买队伍中,来一发现场直播,粉丝不就变得更多了吗?
据去年中国饮品店发展报告显示,中国整个茶饮市场规模已经达到千亿级别以上,千亿红海蛋糕,竞争必定异常激烈。
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全国奶茶店开店18万家,关店18万家,也就是说,每开一家奶茶店,可能就有一家面临关门,能幸存下来的着实不容易。
而对于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1314奶茶,无忌哥觉得,它赶上好时候,赢在了创意上。
有句话说,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网红奶茶们玩的是套路,玩的是人心,然而等风口和新鲜度一过,又会留下什么样的残局呢?
对目前的1314奶茶们来说,最根本、最直接的回客方式是死磕产品,提高质量,用口碑迎接下一春。
要知道,产品质量是王道,古来皆如此!
作者:魏无忌|电商观察网(ID:guancha5)
><>后来的我们会怎样?
—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
以上并不是电影《后来的我们》宣传文案,而是一杯奶茶奶盖上的印花。
今年年初,一杯可以占卜的茶在抖音上走红。
消费者先将一个自己困惑的问题写在杯子的腰封上,待所点的奶茶做好后,店员在拉花机的摄像头前扫描该问题,让拉花机把问题的答案印在奶茶奶盖上。最后,店员加杯盖遮住奶盖,套上腰封。
消费者揭开杯盖时,属于自己的答案就随之浮现在眼前。
答案茶郑州二七万达金街店
这种具有一定占卜属性的奶茶被称为“答案茶”,由河南盟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推出。今年1月14日第一家答案茶直营店开店,到了3月中旬,答案茶店外开始排起长队。
4个月时间,答案茶便凭34条抖音小视频,俘获35万粉丝及117万点赞量,最高单条观看量超过40万。
据答案茶创始人兼CEO谷铁峰介绍,答案茶的灵感来自于自于东野圭吾的小说《解忧杂货铺》:只要写下烦恼投进杂货铺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店主的回答。
答案茶则是在知乎、豆瓣、网易云音乐乐评等社区抓取热门的问答与段子,训练出自己的AI问答模型,来回答用户所写的问题。随着购买答案茶的消费者越来越多,问答数据越来越多,奶盖上的答案也愈发能引起用户的心情波动。
在谷铁峰看来,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商家除了给用户提供更有品质感的产品外,也需要满足用户一定的情感需求,帮用户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更高层级的产品才能被用户记住。
“我们已经从花钱“买需要”升级到花钱“买开心”,比如以前我们所说的生活或产品,我们更多是满足我们生存的需要,比如馒头可以治饿、水可以解渴,但现在我们的新零售更多是满足我们的感官。”
谷铁峰谈到,在精神层面与用户产生交流才能与其建立更强的连接。而答案茶的占卜属性新奇好玩,茶与用户的精神层面产生交互后,就具备了天然的传播势能。同时,高频、低客单价的产品在用户的社交链中传播会更有利,并且已经有非常成熟的供应链作为新品牌的支持。
以酒为例,酒作为一种常见的消费品,且经过上千年的发展,酒本身的产品属性已经很难再有突破。如果做一个酒的新品牌,只能从内容营销或者新的使用形式切入,就像江小白或西安的摔碗酒。
而奶茶这个领域的空间则相对更大,虽然已经有Coco、一点点这样的成熟企业,也有喜茶这种强势的新品牌,但谷铁峰认为奶茶新品牌依然会有机会。
答案茶为用户提供了参与感。用户在购买的过程中需要写一个问答,这样就产生了互动。同时,在接到奶茶这一刹那,用户会对掀开杯盖看到答案有很强的期待。这种期待和兴奋就产生了仪式感,当然也产生了故事。
在这个逻辑下,答案茶一方面重视自己的产品体验即奶茶的口味、口感,另一方面借“占卜”的传播属性进行内容运营,在抖音等平台上制作并分享答案茶的相关短视频。
答案茶2.0版的茶饮采用的是当季的鲜花和当季的茶叶来进行调配,而非采用香精来进行的味道提升。另外,答案茶还采用新的萃茶的方式来提升奶茶的口味,并改善制造标准。例如,乌龙茶和红茶会萃取90秒来保证原味茶多酚的充分提取,而绿茶则是60秒的萃取时间。
“我们希望把所有流程和工艺都科学化、量化,来保证我们的产品”,谷铁峰告诉创业邦。
在内容营销上,答案茶也很巧妙地借势到各类内容平台,让自己成为网红奶茶。甚至有种草的外地小姐姐专程去郑州排队买答案茶。
而对于答案茶这种新奇的事物来说保持IP的稳定性尤为重要。秋涵是一个刚毕业的奶茶控,在答案茶负责内容制作。她喜欢奶茶、而且熟悉社会年轻人的喜好,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把这些内容包装加工出来会得到年轻人群的喜爱。
从选题、逻辑、制作到最后的内容呈现,以及与网友互动选择他们最想问答案茶的问题来拍成短视频,秋涵都是通过持续性的创造产生自己的调性。
例如开头提到的后来的我们问答,借热门电影和情感这个话题引起用户共鸣。还有以下这类有趣有没有明确指向的回答。
Q:考试能过么?A:看开点
Q:我和他还有可能么 A: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更好玩的一个例子是,在腰封上写能不能赐我个女朋友,最后奶盖上的答案是一个高颜值小姐姐的头像和微信号。
这也是答案茶在尝试的新玩法——配对茶。有交友需求的消费者可以留下自己的微信号,当有用户问答男女朋友问题时,会有几率在奶盖上印出其微信号。同时,答案茶还有表白茶、抽奖茶、买单茶等玩法。
虽然答案茶的新奇度可能会降低,但通过不断提供新的占卜内容和玩法,谷铁峰希望答案茶在提供一个高品质的茶饮产品之外,通过内容连接更多的消费者。
目前,答案茶已有超过200家加盟商,平均单店单日营业额超过8000元,每日人流量近20万。作为网红奶茶,答案茶还和土耳其冰淇淋等网红商家一道被抖音邀请在北京、上海两地的盒马鲜生开设快闪店。而北京的加盟店也将于近期在三里屯开业。
答案茶北京盒马鲜生十里堡快闪店
>文 | 杨立赟
编辑 | 牙韩翔
曾经在电视上打广告说一年的销量可以绕地球三圈的香飘飘,如今已不再高调。
把奶茶粉、糖度包和椰果倒入杯中,只需要一杯热水,一分钟就能自助冲泡一杯奶茶——这家公司的经典产品曾经一度成为中国消费者在奶茶品类中的首选。创立于2005年的香飘飘在发展12年后,于2017年11月上市,当时被称为成为A股“奶茶第一股”,各方关注。
但如今无论是奶茶还是即冲热饮市场,香飘飘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变化与挑战。
根据咨询公司欧睿国际的数据,热饮市场从2013年至2017年间,市场规模从1022.7亿(人民币,下同)上升到1251.1亿人民币。市场规模扩大,但香飘飘的市场份额却逐年减小,从2013年的3.8%减少到2017年的3.1%。
香飘飘也没能向资本市场交出稳定的财报。
今年一季度时香飘飘曾录得净利润2830.1万元。但随后,这家公司上市后首份半年报中,5458.6万元的巨额亏损让外界哗然。直到上个月底发布的三季报,净利润才重新回归正数,达8400万元,同比微涨了2.65%。
幅度巨大的利润波动引起了上交所的关注。香飘飘发布半年报之后,上交所发出8连问,包括增收不增利、销售费用大幅增长等事项,香飘飘则作出了长达40页的回复。
“上半年亏损是正常现象, 上市的那一年也是亏损的,证监会是理解的。”香飘飘创始人、董事长蒋建琪在电话里对界面新闻说,香飘飘是热饮,秋冬季才是主要是销售时段。
但很显然,他也清楚季节因素并不是应对一切质疑的标准答案。
一年卖出10亿杯
生活在浙江海宁长安镇的李应妍,从香飘飘的忠实用户,到彻底抛弃香飘飘,大概花了10年时间。这10年也是中国消费习惯和市场秩序迭代的跨度——购买力提升,市场格局多元与新兴品牌瓦解大公司竞争壁垒的强大活力,都改变了所有的游戏规矩,哪怕是一杯奶茶的生意。
长安镇是五线城市海宁下辖的一个镇,与香飘飘总部湖州所在地相距约80公里,算是香飘飘颇具优势的一个典型目标市场。当2009年香飘飘刚开始“绕地球”的时候,李应妍很爱喝,天天“杯不离手”。
那是香飘飘的全盛时期。
2009年,一句“杯装奶茶开创者,一年卖出3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在全国各大地方卫视轮番播出。几年之后也 “与时俱进”地由最初的绕地球一圈,发展成了“一年卖出10亿杯,杯子可绕地球转三圈”。
与咖啡工业发展出现过几个具有阶段性的浪潮一样,中国茶饮品10年发展也同样可以就此划分。10年之间,工业饮料茶如娃哈哈与统一,和香飘飘所代表的冲泡奶茶进入市场,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效率——通过规模化的工业化生产和零售领域的渠道优势,可以快速将产品生产出来,然后出现在甚至乡镇小卖部的货架上。
与此同时,更多品牌还是出现,例如周杰伦代言的优乐美奶茶,也同样通过类似的方式与香飘飘展开竞争——“爱它就把它捧在手心”也一度成为洗脑广告语。
“它们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0%,最大的特点是效率模型的复制能力非常强,以强大的效率覆盖四五线城市。”国茶实验室创始人罗军对界面新闻说。
大约在2008年左右,香飘飘销售规模达到10亿,利润大概为1亿。联合利华提出了收购,“出价10个亿,当初是比较动心的。”蒋建琪说。
心动之后,冷静下来内部商议,蒋建琪最终决定坚守自己的企业。他当时觉得,联合利华旗下的立顿也有奶茶热饮,在中国一二线城市发展不错,其短板在于“沉不下去,不接地气”,因此在三线及以下市场,香飘飘对它冲击颇大。
虽然联合利华一直表达“善意”,蒋建琪依旧难以确认对方真正的收购意图,“可能是为了渗透到下沉市场,也可能是为了消灭竞争对手。我作为创始人,不能去冒被收购之后被消灭的风险,所以没有卖掉。”他说。
但没过多久,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出现了。
告别香飘飘
李应妍虽然一度称,“因为懒得出门,想喝奶茶的时候就靠香飘飘救急。”但是近两年,香飘飘就不再出现在她的餐桌上了。“这两年外卖太发达了,想喝奶茶的时候外卖平台下个单,很快就送到。这儿外卖店太多了,竞争激烈,不少商家甚至不收配送费,用微信点单都不用凑单。”
更重要的是,这十年间,李应妍从学生变成了公司人,社会地位转变,收入翻倍,对奶茶要求也翻倍,不是纯牛奶调制的饮品已经不在她的选择范围之内。
“奶茶店出来之后,做一杯奶茶实在是太快太高效了,香飘飘的优势和竞争力被削弱。”罗军说。
他把在2006年至2030年这个阶段称为“中国茶饮的黄金年份”,在这一阶段,消费者渐渐不再满足于工业品,开始排斥工业香精等用料,工业属性过强的产品开始碰壁。
“Coco都可、蜜雪等调饮茶品牌全面下沉,发源于浙江南部的古茗奶茶承诺10元的产品用是安佳牛奶,可以完全摆脱奶精。即便在县城小镇,4元到10元就能喝到一杯现调的品质不错的奶茶,使得香飘飘5元以下的产品不具有竞争力了。”罗军说,尤其是2015年鲜果茶出现之后,连果汁都不够高级了,有些高端茶饮店的用料已经升级到新鲜水果。
蒋建琪承认,高端产品和奶茶店的出现对香飘飘产生了一定影响。但高端茶饮品牌角逐的一二线城市从来都不是香飘飘的主要城池。“三四线以下城市,大品牌的奶茶店其实开不进去,多是杂牌的,加盟运营,或者是小作坊形式的,相比之下,香飘飘具有品牌优势,有严格的品控措施,不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他说。
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喜茶这些茶饮品牌还未下沉到低线城市,但在社交网络的影响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理念改变了。
远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的赵文,在结束中学时代之后,也告别了香飘飘。
最近一年吸引她的是有一层厚厚芝士奶盖的奶茶,虽然她在竭力控制热量摄入,偶尔还是会光顾奶茶店。乌兰察布的街头有一种网红“占卜奶茶”,她很享受喝一杯奶茶之余的小趣味,虽然价格都在16元以上,比一杯香飘飘高出四倍不止。
做高端,不简单
香飘飘也开始推出更多的选择来迎合市场需求。
它在3.5元的经典产品基础上升级出“好料系列”,分别加入雪糯椰浆、芝士燕麦、蓝莓、红豆等不同配料。为填补二三季度杯装固体粉冲奶茶淡季对业绩造成的季节性波动,香飘飘在2017年4月推出了液体奶茶,包括“MECO”牛乳茶和“兰芳园”丝袜奶茶,其中“兰芳园”是经香港方面授权的老牌港式奶茶;今年7月又试水果汁市场,推出“MECO蜜谷”杯装果汁茶,有金桔柠檬、泰式青柠、桃桃红柚三种口味。
这些产品定价在8.5元至十几元不等,主要消费场景包括学校、白领喜欢光顾的便利店、办公楼内。“绕地球”的广告语,也换成了“小饿小困,就喝香飘飘”,巨额的广告投入也从简单粗暴的电视广告,逐渐转移到网台联动的综艺节目和热播电视剧,今年夏天在腾讯视频《如懿传》中获得独家冠名。
“即饮产品不仅补充了夏季市场,对经销商团队、终端门店都有好处——原本香飘飘只卖一季,现在就能12个月持续沟通终端,利益链上的这两个群体对香飘飘的黏性也会增强。”蒋建琪说。
他看好这个策略,甚至把手机铃声也换成了“MECO”牛乳茶的广告音乐。
“MECO牛乳茶不同渠道分配到的价格大概是7至12元,在二三线城市,调饮茶可以替代它。”罗军却对香飘飘夏季饮品的策略提出怀疑,而且过去香飘飘专注于一种产品,规模效应大,议价能力强,能够挑战雀巢和立顿;当它开发出多个产品,会分化生产和营销效率。
但蒋建琪称,液体饮料从生产线角度、供应链角度,和已有的产品“一模一样,只是配方不同”;而要重新下功夫的是渠道推广。
香飘飘过去的销售团队、经销商结构偏重大流通,强项在于销售5元左右的产品,需要加强的是高端产品的渠道服务。蒋建琪打了个比方,“奢侈品品牌的包,没有陈列好,也卖不出身价。低端产品放在货架上就完事了,高端产品得靠陈列的形象效果,这就需要地面人员跑得勤快、多花心思。”
在2018半年报中,香飘飘表示,液体奶茶业务计划在136个重点城市进行主流渠道、主流门店的精准铺货,挖掘液体奶茶的卖点,提高液体奶茶销售表现。
香飘飘液体奶茶在今年前三季度营收为1.59亿元,同比增长8.12%,占整体营收的9.4%。
然而,中国无菌灌装液体奶茶市场热闹不已,饮料巨头都已投身其中。包括统一、康师傅、麒麟、娃哈哈、三得利在内的5家公司占据了该市场近四分之三的份额,作为后入者、香飘飘想要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并不容易。
好在香飘飘曾经的品牌印记,还是让一些有黏性的消费者选择尝试新产品。
广州26岁的工程师王芒现在仍然在喝香飘飘,“价格比外面现做的便宜,还可以屯一堆,想喝的时候立马就能喝了。”作为香飘飘的忠实粉丝,“兰芳园”丝袜奶茶一上市王芒就尝了鲜。
“挺好喝的,但可能里面的茶碱含量太高,只要是中午以后喝,晚上就会失眠。”她说。
香飘飘的未来仍在低线城市
不过留给香飘飘探索新模式的时间并不多,如果高端产品不能尽快做起来,它可能会面对经销商比消费者跑得更快的潜在危机。
“这一两年,香飘飘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陕西某市的经销总代理陈飞对界面新闻说,连一个杯子、一个盖子成本都增加了,从总部拿货越来越贵。“但是在零售终端市场,毕竟还是“吃榨菜”的消费者比较多,他们喜欢5元以下的基本款,且不接受提价。”
因为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他们对于香飘飘的认知原本就是一种性价比的选择。因此对于价格有一定的敏感性——如果香飘飘都涨价了,为何不去选择手工调制的奶茶?
因此经销商的利润被两头挤压,外加上销量还不如从前,周转率又比过去低,陈飞说自己“做得很累”——每年从香飘飘拿几百万元的货,他正在考虑或许在一两年后,把这笔资金投入其他周转率更高的项目会更划算。
蒋建琪对终端的这种情况似乎心中有数。“原材料成本上涨,逼迫企业对产品提价。但消费者不接受。”他调侃道:“消费升级的意思是,消费观念升级,消费者的钱包并没有升级。”
为了“合理涨价”,香飘飘进行一些产品创新。比如,通过添加高温杀菌、不含防腐剂的红豆、青豆等配料,把基础款的升级版提价到5.5元,避免硬生生涨价导致消费者的抵触。
另一方面,香飘飘逐渐把销售渠道从收费颇高的线下卖场转移到线上电商。“我们在营销方面确实不如三只松鼠这种基因中就有电商的企业,我们在往这方面转型。”蒋建琪说,前几年香飘飘在杭州设立营销中心时,特意选址在阿里巴巴总部旁边,目的就是吸引电商人才——香飘飘真的从阿里巴巴挖走一个员工,成为现任电商负责人。
“其实最简单的办法是收购一个电商。”蒋建琪表示,尚未做足准备,但在观察考虑。
在可预见的未来,香飘飘的利润将依然来自于三线以下城市。“三线以下城市赚利润,去补贴一二线城市”,蒋建琪道出这么多年来香飘飘的真相。“中国的一二线城市,渠道终端的门槛高,费用大,货流能力较差,赚不了钱。比如上海,我们说它是一块又香又硬的牛肉干,很难啃,直到去年才开始盈利。”
罗军则认为,香飘飘应该正视拼多多带给中国企业的启示,“奶茶店只能在全国开100家、1000家,但香飘飘解决的是10万家的问题。奶茶店进不去、国外品牌不理解的市场,才是香飘飘的地盘。”
“五环外才是中国消费市场的基本面。”他补充说。
那么香飘飘能再一次把握住机会吗?
(文中李应妍、赵文、陈飞、王芒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