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蜜雪冰城在门店上线了「雪王冰杯」,只卖一块钱,网上讨论也很热烈。
有朋友问我,是不是奶茶行业又要开始内卷了。我告诉他,你这话有两个问题,奶茶行业早就卷飞了,主流品牌只有两个选项,要么被别人卷死,要么自己把自己卷死。
但是蜜雪冰城这一波,压根就不是冲着奶茶去的,大家就不是一个物种。
蜜雪冰城真正在意的,是便利店。
在我看来,便利店才是中国线下商业的隐形颠覆者。如果说有谁真的能让蜜雪冰城浑身难受,那非便利店莫属。
雪王这次推出一块钱的冰杯,赚钱是次要的,宣战才是核心目的。
而且冰杯其实是最能代表便利店商业模式的。在冰杯上战胜便利店,就是撬动了便利店的底层商业逻辑,战略意义要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所以尽管很多人对「雪王冰杯」评价不高,但我觉得,且不说效果如何,蜜雪冰城的战略意图是非常清晰的,出手也足够稳准狠。
商业竞争,要的就是这种一击致命的气魄。
01
蜜雪冰城的杀手锏是什么?很多人说是便宜,这就是错的。
它的优势,不在于它是奶茶里最便宜的,而在于它是你在10元以下能买到的饮料里,最有价值感的。
尤其是当你走进便利店,发现连矿泉水都至少卖三块钱,很多饮料动辄六七块甚至接近十块钱的时候,你会忍不住拷问自己的灵魂:
都这个价位了,我为啥不去喝蜜雪冰城呢?
再怎么说,蜜雪冰城也是现制饮料,是店员现场打出来,加冰块和小料,封装好递到你手上的,不说别的,光这个价值感,就是货架饮料不能比的。
况且夏天喝饮料,要的就是一个透心凉。你在蜜雪冰城点饮料,人家是真的往里面放冰块,喝上一口是真的清凉解暑。
便利店的饮料呢?冷柜最低也就只能开到5摄氏度,碰上天热,饮料卖得好,店员频频补货,冷柜开开关关,这个5摄氏度能不能给你保证也不一定。
这就是实打实的口味差距了。
光是这一点,就能保证蜜雪冰城在和便利店的夏日冷饮竞争中稳压一头。
但冰杯的走红,改变了这个竞争格局。
冰杯这个东西,属实是便利店隐藏王者,不显山不露水,却是销量扛把子。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确是个值得雪王认真对付的狠角色。
在经济学里,冰杯是一种典型的互补商品(Complementary goods),也就是这东西单买意思不大,但和其他商品搭售,就能起到指数级增强战力的作用。
就像饺子配醋,烤鸭配饼,苍角配鲨鱼妹一样,冰杯就是用来配饮料的。
而且它不挑对象,管你是汽水还是果汁,是茶饮料还是奶饮料,冰杯都能带你飞。
甚至有些饮料,像可乐这种,加不加冰,那完全就是两种东西。
所以便利店卖冰杯,核心目的是促进饮料的销量。
最早把冰杯玩出花的是韩国人。
众所周知,韩国年轻人血液里流的都是冰美式,人均咖啡消费量是全球平均水平将近三倍,咖啡饮用量比中国还要多。
除了咖啡店的现制咖啡,韩国人消耗咖啡的一个大头,就是便利店卖的袋装咖啡,毕竟这样一来,价格能便宜不少。
而且韩国人对冰饮有特殊的嗜好,不管夏天还是冬天,咖啡杯里都得有点冰。
于是在2012年,韩国最大的连锁便利店CU,第一次把冰杯和袋装咖啡打包起来卖。
这种卖法迅速扩散到临近的日本和中国,在便利店文化发达的东亚地区,冰杯、饮料和便利店,成为了牢不可破的铁三角。
在日本,便利店的冰杯年销量高达25.7亿杯,比瓶装水卖得还好。而在韩国,冰杯也总是稳居各大便利店畅销榜前列。
02
相比之下,冰杯在中国的普及要晚一些,
大概在便利店发展最迅猛的那段时间,冰杯也开始大规模进入国内便利店市场,在遍布雪糕冷饮的冰柜里,占据了一席之地。
大家如果经常去便利蜂,感受会很明显,如果你想买冰咖啡,店员会直接让你自己从冰柜里取一个冰杯,然后到咖啡机下面自己打咖啡就行。
这个冰杯也是可以单独售卖的,中杯是3元,大杯是4元,和蜜雪冰城比起来,算是天价了。
但价格不便宜,但不意味着没有性价比,得看你的对比对象是谁。
如果你把它理解为矿泉水冻成冰,那人家500毫升卖2块,你冰杯200克卖三四块,确实毫无性价比。但如果你把它理解为现制饮品的平替,就完全不一样了。
你在外面买咖啡,再便宜一杯咖啡也要九块九,贵的十五二十都是正常。
但你买一个三块钱的冰杯带回家,加一份两块钱的冻干粉或者冷萃液,再加点水,恭喜你,你只花了四五块钱,就得到了一份还过得去的冰美式。
这么一算,是不是性价比超群了。
如果你再发挥一下创意,加半杯西柚汁半杯乌龙茶,或者用可乐配上浓缩柠檬汁,或者用牛奶搭配茉莉花茶,成本也就两瓶饮料加一个冰杯,贵不过十五块,但你获得的,除了一杯有性价比的DIY特调,还有精致生活的仪式感。
到这里,你大概也能理解为什么冰杯在2024年夏天,从过去便利店里不起眼的隐形王者,升级成了夏日冷饮顶流。靠的就是一个性价比。
这就碰到了蜜雪冰城的逆鳞了。
蜜雪冰城的主力价格带是5到10元,普通饮料加一个冰杯,主力价格带也是五到十元。
蜜雪冰城在普通饮料之外,多了一点现制饮料的价值感和仪式感。普通饮料加一个冰杯,仪式感也一分不少。
蜜雪冰城在夏天能提供极致的冰爽饮料,普通饮料加一个冰杯也能做到。
原本大家是差异化竞争,但冰杯的走红,改变了格局,便利店和蜜雪冰城形成了全面对标。
就这个情况,蜜雪冰城要是再不出手,那他就不是过去二十几年叱咤饮料界的那个雪王了。
于是我们看到,蜜雪冰城果断出手,用1块钱的冰杯给友商和消费者们都开了开眼,只要价格屠夫开启电锯,接下来的商战恐怕就要血流成河了。
03
当然,我们必须要提到的一点是,蜜雪冰城的冰杯,和便利店里卖的冰杯,虽然看着一样,喝法用法也差不多,但在食品工业上,并不是一个物种。
便利店的冰杯是工业级的快消品,学名应该叫食用冰,和雪糕冰淇淋算是近亲,生产也要满足一系列的冷饮行业标准。加上物流、仓储等等成本,很难做到一杯一块钱的价格。
而蜜雪冰城就不一样了。冰块这东西,对于奶茶咖啡店是本来开门做生意就要用到的原材料,你开口问店员要,店员甚至可以免费给你用塑料袋包上一袋。
所以蜜雪冰城有底气定一个「破坏规则型」的低价,因为在制冰这件事上,餐饮就是比快消有优势,这就是跨行业的降维打击。
况且,蜜雪冰城也不指望冰杯能赚钱,它要的是便利店的冰杯赚不了钱,要的是那些去便利店DIY饮料的消费者,能转头考虑一下雪王的冰淇淋和柠檬水。
一个大家可能忽视的事情是,如今在国内市场,以奶茶咖啡为代表的现制饮料赛道,最大的变量并不是行业内部的玩家,而是来自外部的跨界选手。
今年肯德基开始发力九块九的咖啡,麦当劳也用了前所未有的力度宣传自家的麦咖啡。而在便利店这边,全家甚至开始推九块八的咖啡+三明治套餐,希望从早餐为切入口,在咖啡市场重夺话语权。
咖啡行业价格战打了一年,瑞幸都已经显出疲态了,本来达到今年应该也就差不多了,外部搅局者一进入,这番价格战恐怕要变成持久战了。
咖啡市场如此,作为茶饮市场龙头,蜜雪冰城绝不可能无动于衷,放任这些其他行业的野蛮人来敲自家的门。
趁着冰杯刚火,赶紧发动价格战压制一下竞争对手,摧毁这颗尚未成熟的幼苗。
雪王之心,路人皆知啊。
雪冰城主要经营奶茶、冰淇淋等产品。它不仅口味独特,而且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定价贴近普通老百姓,是很受欢迎的奶茶品牌。蜜雪冰城作为中国餐饮市场的引领者与倡导者之一,视产品如生命,努力把高品质高价格的奢侈食品变成低价、健康、放心的食品,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享有美味、营养、健康。
蜜雪冰城加盟费用明细:
1 、蜜雪冰城加盟费:7000、9000、11000元/年。
< class="pgc-img">>2、合同履约保证金:20000元
3、日常管理/运营指导/活动扶持管理费:4800元/年
4、后期提供生产流程,经营方法等培训服务:2000元/年
< class="pgc-img">>5、门店经营所需的一切设备:70000元左右
6、经营所需原材料、物料:50000元左右
7、装修预算根据门店情况,以实际结算为准:60000元左右
蜜雪冰城加盟条件
1、创业者需年满18周岁,并具有独立的民事责任能力。
2、创业者需认同蜜雪冰城的品牌文化和经营理念。
3、创业者需具备较好的商业信誉,无不良记录,且在当地有扎实的人脉关系。
< class="pgc-img">>4、创业者需遵守品牌力行的运营体系,实时维护品牌的市场形象。
5、创业者需有一定的资金实力,能够满足加盟店的筹建。
6、创业者需有相关行业的运营经验,对该行业的发展有较强的洞察力。
大家加盟商与挑选奶茶加盟品牌的情况下,会发觉品牌名气大的品牌,加盟花费当然也是较为高的,与此同时性价比高也会相对性较高。一般名气大的品牌相对性于知名度较小的品牌而言,在开张时就有着十分多的优点,因此 在开奶茶店的情况下加盟商应当挑选性价比高较高的奶茶品牌。
元钱的冰杯将蜜雪冰城推上舆论的风口。7月11日,话题“蜜雪冰城1元冰杯惹怒两拨打工人”登上微博热搜榜。截至目前,该话题阅读量已经达到1.4亿。
据了解,7月3日,蜜雪冰城正式上线冰杯产品,660ml的大杯冰杯只售价1元,相比便利店四五元甚至八九元的价格,蜜雪冰城的这款冰杯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随即供不应求、消费者体验差等问题出现而引发舆论。
对此,7月11日下午,蜜雪冰城就个别门店服务态度不佳及其他问题致歉,并表示由于部分时段需求量过大,出现冰块临时供应不足的情况。为更好地兼顾其他产品,部分门店可能会因此临时下架或暂停售卖冰杯。待供需稳定后,门店将及时恢复售卖。
< class="pgc-img">>1元冰杯引发舆论
这个夏天,冰杯可谓是掀起了不小的热潮。在便利店、农夫山泉等纷纷加码冰杯之后,蜜雪冰城更是推出1元一杯的大容量装“雪王冰杯”入局。这样低廉的价格也被不少网友调侃,蜜雪冰城把冰杯的价格打下来了。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便利店里,冰杯的价格并不便宜。记者在朝阳的一家7-11便利店发现,一个160g的食用冰杯售价4.2元,冰极限食用冰138g装的售价9.4元,一款柠檬冰杯190g售价6.2元。
相比便利店的价格,1元一杯的雪王冰杯一经上线便备受追捧,供不应求。不过在冰杯火爆的同时,随后不少网友称在小程序下单冰杯后,到店提货时被店员退单,甚至还有网友称到门店购买冰杯时,店员态度恶劣。
而在7月11日,“蜜雪冰城1元冰杯惹怒两拨打工人”的话题便在社交平台上不断发酵。第一拨打工人就是购买冰杯的顾客,第二拨打工人则是指门店的服务员,冰杯的火爆加重了工作量,这让不少店员在接待顾客的时候缺乏耐心,从而造成消费者体验差而引发吐槽。
事实上,这在效率至上的新茶饮和咖啡行业时有发生。不久之前,Manner Coffee咖啡门店服务人员与消费者发生冲突的视频在网络上发酵,随后关于Manner员工工作时长和企业扩张管理等话题便引发了讨论。再往前,茶颜悦色也曾因员工不满高强度的工作规划和过低的薪资而引发舆论。近日,茶颜悦色便为一线员工设立安慰金,最高为5000元。
根据公开报道,蜜雪冰城“一元冰杯”无利可图,这也是蜜雪冰城店员抱怨的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为何还推出冰杯产品,记者联系蜜雪冰城方面,对方表示以公开回应为准。
记者注意到,在公开回应中,蜜雪冰城提到,为更好地兼顾其他产品,部分门店可能会因此临时下架或暂停售卖冰杯。待供需稳定后,门店将及时恢复售卖。
实际上,从当前效果来看,尽管店员抱怨冰杯“无利可图”,但蜜雪冰城却因为冰杯获得了更多的关注。记者注意到,7月11日,话题“蜜雪冰城1元冰杯惹怒两拨打工人”登上微博热搜榜。截至发稿前,该话题阅读量已经达到1.4亿。而对于品牌而言,有时候流量和关注度比短期利润更重要。
此外,1元冰杯可以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有年轻消费者就告诉记者,自己之前是其他奶茶品牌的忠实粉丝,但是为了购买蜜雪冰城1元冰杯回家DIY饮品,才第一次走进蜜雪冰城的门店,并且后续还品尝了冰淇淋和其他奶茶产品。
而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研究新生代、布局新生代、讨好新生代、满足新生代,这是整个中国快消品行业都在研究的课题。”
记者注意到,随着冰杯这一产品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扩散,或许是品牌方布局新生代的一个关键点。
火爆的冰杯生意
记者注意到,冰杯其实并不是新生事物,此前,冰杯一般由冰品厂商生产,然后供给酒吧、便利店等渠道方。但冰杯生意在今年夏天变得格外火爆,成为年轻人消暑的新选择。
这种便利的冰镇饮品方式不仅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还吸引了包括农夫山泉、便利蜂、7-11、罗森等知名品牌入局。冰杯的流行,得益于其简单易行的DIY特性,以及在社交媒体上的高分享度,使得它迅速成为新晋的“流量密码”。
记者注意到,市场上冰杯的价格在3—10元,其中纯净水冰杯价格在3—5元,而添加了水果口味或特殊材料的冰杯价格则更高。尽管不乏消费者对价格有所吐槽,认为冰杯只是简单地将水冻成冰却卖出相对高价,但冰杯的销售依然火爆。
除了利用冰杯降温消暑,也有消费者选择购买冰杯来DIY饮品。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平台上,关于冰杯的分享笔记超过了4万篇,有各种冰杯调饮的DIY攻略教程,如冰杯+咖啡、橙汁;冰杯+葡萄汁、气泡水等。
“冰杯现在确实在风口上。”在朱丹蓬看来,冰杯激活了年轻消费群体对于新奇特的追逐与分享欲,冰杯的走红背后,是消费者追求个性化的调配仪式感,追逐具备社交属性与高话题度的新品消费理念的具体展现。
这很明显带动了冰杯的销量。据盒马方面介绍,随着气温升高,冰杯的销售增长明显,今年6月冰杯的销量环比5月有20%—30%的增长。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认为,冰杯的商业价值体现在其提供了一种新的消暑方式,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便利和新颖的体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于个性化、新颖化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为冰杯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朱丹蓬也认为,整体来看,随着农夫山泉及其他大企业介入,整个赛道热度还会进一步提升。(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