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快报讯 最近,伏见桃山(原名汴京茶寮)——这家来自南京却一直走"日系风格"的奶茶店,凭"内增高"门在微博上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称他们家有几款奶茶的大杯型包装底部虚空,撕开后和其在售小杯型的容积相差无几,质疑商家虚假宣传。
官方客服回应:主要是怕顾客烫手。
但还是有许多网友对此回应仍不买账,提出一些灵魂拷问:大杯烫手,小杯就不烫手吗?我买冰的也烫手?怎么不说是怕顾客发福?
在我印象里,coco、黑泷堂、印茶的杯底会也有0.5cm的增高,基本可以忽略不不计,但像伏见桃山这样增加杯身近三分之一高度的做法,对奶茶的实际容量到底有多大影响?
我在杭州嘉里中心4楼找到了一家伏见桃山,店员却表示目前这家店目前只提供小杯型,大杯的"内增高杯型"最近缺货,新的一批还没到货。店员说:"最近店里大杯型的销量没有减少,反而卖得更好了,杭州好几家店都断货了。"我打开他们的点单小程序,发现杭州大悦城店和杭州嘉里中心店的大杯型确实处于缺货状态。
之后我又赶到龙湖滨江天街4楼的伏见桃山,收银台的左手边放着一块示意"大杯容量为600ml"的牌子,菜单上也贴着一行字:大杯实际容量600ml。
店员说他们家卖得比较好的是这款"乌龙嬷嬷",大杯型和小杯型我各点了一杯。大杯是22元,小杯是19元,相差5元。我问店员,大杯和小杯容量相差多少,店员回答:小杯是450ml,相差了150ml。
我试着用大杯型去倒扣另一个大杯,确实会在底部的三分之一处被卡住。那么大杯到底和小杯的容量实际到底差了多少呢?
我用激光雷达扫描仪粗略地测量了一下,大杯高约22cm,小杯高约13cm。乍一看两个杯型确实区别很大,但我用闪光灯在大杯后方打灯之后,虚空的部分就显现出来了。
这两杯奶茶都装得比较满,随后我将大杯型和小杯型的饮品分别倒在了一次性纸杯里,小杯型的奶茶装了一杯半的一次性纸杯,而大杯型的奶茶装了两杯多一点的一次性纸杯。大杯奶茶比小杯奶茶多了半杯多一点的一次性杯量,大杯的奶油比小杯的奶油多了小半杯。
正常来说,一次性纸杯的容量是200-300ml,但今天没有带量筒,到底是不是如店员所说的150ml差量,还有待考证。(此次评测未经专业测量仪器验证,可能存在奶油融化、手抖、奶茶出品差别等因素影响,测评结果仅供参考,杠精勿扰。)
对比两款空杯,小杯型的口径要比大杯型的小一圈。
最后,我把"内增高"给剪除了,现原形后的大杯型要比小杯型要"胖"一些。
除了容量大小的问题,还有一些网友表示:是包装本身设计不合理,重心不稳,轻轻一碰就倒。
还有人说,ta就是冲着包装去的,伏桃见山还在线上菜单加入了"拍照好看"的选项,照顾了爱发朋友圈的网络社交爱好者。
另外还有网友觉得,门店已经标注了容量并且展示了杯子,不存在欺诈一说,就像薯片袋子里一半是气体也没人觉得是诈骗。
个人认为,加5元,可以多得150ml的奶茶、更多的奶油、颜值更高的杯子,是否值得,还是仁者见仁。但商家回应确实有点牵强,与其说是怕顾客烫手,不如直接说是为了拍照更美、茶饮颜值更高来得有说服力。你们怎么看?
欢喝奶茶的你有没有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买了大杯奶茶,看起来“比天还高”,但短短的吸管插进去,却总能一下插到底?
前几天,湖北武汉的一个吃货向当地媒体爆料,称自己在一家名为“伏见桃山”的网红奶茶店,买到了“内增高”奶茶。
吃货爆料
剪开杯底,这么多都是空的?
这个大杯只是看起来特别大,商家在设计杯身时在杯子底部,特意加了一截空的,让杯子看起来又高又大。根据网友晒出的图,他购买的“伏见桃山”大杯小杯容量目测几乎一样。
对此,网友质疑:难道是“加价不加量”?明明是相同的量就因为大小杯而价格有异。
武汉本地有记者找到了武汉汉口中山大道的这家饮品店。
记者进入店铺发现柜台上有一告示牌,称杯底是中空隔冷层。
扫码点了大杯奶茶后询问服务员,有没有向消费者提示大杯底部是空的,服务员称微信点单时有备注,店铺柜台上也张贴了提示。
记者看到在微信点单页面并没有对大杯内部构造进行说明,只是标注了容量为550毫升,大杯的杯身印有“600毫升”的字样。
伏见桃山,原名汴京茶寮,首店2017年在南京明瓦廊开业。爆火后出现了好多山寨店,后品牌正式宣布更名为“伏见桃山”。
商家回应
大杯空底,是因为怕顾客烫手
对此,伏见桃山品牌方客服回应称:其产品大杯底部镂空的做法,本身就是一个小创意。一方面为了好看,也方便门店、加盟商搞活动时可以在底部放一些小礼品;另一方面还有隔热作用。至于饮品容量,店面菜单左上角有做容量标记,点单的时候也会跟顾客将,(大杯)底部是空的,真是容量只有600ml(小杯容量为450ml)。
网友评论
喝个冷饮还要隔热?
对于商家的回应,有网友并不买账:喝个冷饮还要隔热?也有网友认为,商家这样的包装,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还一部分网友表示见怪不怪,早就发现伏见桃山的这种做法,而且“很多都是这样”。鉴于品牌方有明确标注大杯容量,有网友表态称“如果容量跟商家标注的一样,那确实不存在虚假。”
内增高”奶茶“你喝到过吗?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
留言告诉我们啊
·END ·
杭州吃货综合整理自:楚天都市报、钱江晚报
你还可能
感兴趣
近,伏见桃山(原名汴京茶寮)——这家来自南京却一直走"日系风格"的奶茶店,凭"内增高"门在微博上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称他们家有几款奶茶的大杯型包装底部虚空,撕开后和其在售小杯型的容积相差无几,质疑商家虚假宣传。
官方客服回应:主要是怕顾客烫手。
但还是有许多网友对此回应仍不买账,提出一些灵魂拷问:大杯烫手,小杯就不烫手吗?我买冰的也烫手?怎么不说是怕顾客发福?
在我印象里,coco、黑泷堂、印茶的杯底会也有0.5cm的增高,基本可以忽略不不计,但像伏见桃山这样增加杯身近三分之一高度的做法,对奶茶的实际容量到底有多大影响?
我在杭州嘉里中心4楼找到了一家伏见桃山,店员却表示目前这家店目前只提供小杯型,大杯的"内增高杯型"最近缺货,新的一批还没到货。店员说:"最近店里大杯型的销量没有减少,反而卖得更好了,杭州好几家店都断货了。"我打开他们的点单小程序,发现杭州大悦城店和杭州嘉里中心店的大杯型确实处于缺货状态。
之后我又赶到龙湖滨江天街4楼的伏见桃山,收银台的左手边放着一块示意"大杯容量为600ml"的牌子,菜单上也贴着一行字:大杯实际容量600ml。
店员说他们家卖得比较好的是这款"乌龙嬷嬷",大杯型和小杯型我各点了一杯。大杯是22元,小杯是19元,相差3元。我问店员,大杯和小杯容量相差多少,店员回答:小杯是450ml,相差了150ml。
我试着用大杯型去倒扣另一个大杯,确实会在底部的三分之一处被卡住。那么大杯到底和小杯的容量实际到底差了多少呢?
我用激光雷达扫描仪粗略地测量了一下,大杯高约22cm,小杯高约13cm。乍一看两个杯型确实区别很大,但我用闪光灯在大杯后方打灯之后,虚空的部分就显现出来了。
这两杯奶茶都装得比较满,随后我将大杯型和小杯型的饮品分别倒在了一次性纸杯里,小杯型的奶茶装了一杯半的一次性纸杯,而大杯型的奶茶装了两杯多一点的一次性纸杯。大杯奶茶比小杯奶茶多了半杯多一点的一次性杯量,大杯的奶油比小杯的奶油多了小半杯。
正常来说,一次性纸杯的容量是200-300ml,但今天没有带量筒,到底是不是如店员所说的150ml差量,还有待考证。(此次评测未经专业测量仪器验证,可能存在奶油融化、手抖、奶茶出品差别等因素影响,测评结果仅供参考,杠精勿扰。)
对比两款空杯,小杯型的口径要比大杯型的小一圈。
最后,我把"内增高"给剪除了,现原形后的大杯型要比小杯型要"胖"一些。
除了容量大小的问题,还有一些网友表示:是包装本身设计不合理,重心不稳,轻轻一碰就倒。
还有人说,ta就是冲着包装去的,伏桃见山还在线上菜单加入了"拍照好看"的选项,照顾了爱发朋友圈的网络社交爱好者。
另外还有网友觉得,门店已经标注了容量并且展示了杯子,不存在欺诈一说,就像薯片袋子里一半是气体也没人觉得是诈骗。
个人认为,加5元,可以多得150ml的奶茶、更多的奶油、颜值更高的杯子,是否值得,还是仁者见仁。但商家回应确实有点牵强,与其说是怕顾客烫手,不如直接说是为了拍照更美、茶饮颜值更高来得有说服力。你们怎么看?欢迎扫码下载快抱app,在“杭州吃什么”话题里分享你的看法哦。
记者 毛若皓 编辑 朱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