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大众对日料的追捧逐渐火热,2016年前后,日料餐厅在中国进入快速增长期,品类也开始多样化,出现了居酒屋、烧肉、寿喜烧等品类为主打的餐厅。2015至2021年,我国日本料理店面数量持续增长,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的冲击,但我国日料店面数量依然达到了7.12万家,2021年为7.31万家。
2015-2021年中国日本料理店面数量走势图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日料在国内几十年的发展,经历了从小众到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常规品类的过程。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日本料理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802.5亿元,我国日本料理行业产值约为1805.7亿元。
2015-2021年中国日本料理市场规模及产值变化情况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按点餐方式划分,日本料理餐厅可分为日式单点餐厅、日式放题餐厅和其他日式餐厅三类。其中单点餐厅的市场份额最大,市场规模占比达74.31%。
2021年中国日本料理行业细分市场结构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本文节选自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日本料理行业现状及趋势,日料下沉或大有可为「图」》,如需获取全文内容,可进入华经情报网搜索查看。
源:环球时报
日本NNA亚洲经济新闻网7月26日文章,原题:随着需求复苏,日本餐饮企业在华加速扩张,开拓市场日本餐饮企业正加速在中国大陆的发展步伐。日式居酒屋、拉面店在中国很受欢迎,一些日本餐饮企业积极尝试扩大店铺网络。尽管中国人变得节俭,但外出就餐需求仍在持续恢复,日本各餐饮企业急于在巨大的中国餐饮市场开分店。
“和民”5月份在深圳开设居酒屋“三代目鸟美罗”。这家直营店是“和民”时隔4年再次来中国大陆市场发展。该店负责人说一半以上顾客是回头客。“和民”计划8月在上海再开一家分店,逐渐增加在华店铺数量。今年以来,日本的烤肉、拉面等连锁店已经纷纷或计划在中国大陆开设店铺,并寻求今后扩大店铺数量。有些日本餐饮企业还在新店铺导入新的服务方式。
中国的餐饮市场正逐渐恢复。这主要得益于旅游日益普及带来的外出就餐需求增长。2023年,中国全国餐饮收入52890亿元,同比上升20.4%。今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26243亿元,同比增长7.9%,延续了增长态势,展现出较强的发展活力。预计2025年中国餐饮收入有望达56712亿元,并将持续稳步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竞争也越发激烈。
赴日旅游热潮和日本动漫、影视剧的影响,使中国人对日本食品的认知度不断提高,这对日本餐饮企业来说是个利好消息。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数据,截至2023年,在中国大陆有7.8万多家提供日本料理的餐厅,是所有海外国家或地区中最多的,较2019年的6.5万家有大幅增加。(对日本餐饮企业来说)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中国市场有着巨大发展空间。(作者吉野茜,曾茂译)
024年1-6月,全国餐饮收入达到26243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1%;同比增长7.9%,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4.2个百分点。庞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文化,无论是汉堡、披萨、意面等西式快餐,还是泡菜、石锅拌饭等韩式料理,亦或是寿司、刺身、拉面等日式美食,都拥有无数拥趸。
西餐也是重要的餐饮品类,通常包括法式、英式、意式、俄式、美式等不同国别的菜肴。根据红餐大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西餐市场规模达到756亿元,同比上升6.8%;截至2023年12月,全国在营西餐门店数量接近9万家,萨莉亚、豪德亨牛排自助餐厅、夏日玛莉西餐厅、Wagas沃歌斯、豪客来牛排等门店数量破百。
< class="pgc-img">>在消费者越发追求性价比的当下,定位高性价比的意式餐饮连锁企业萨莉亚(saizeriya)迎来了一波“吃货红利”。2023财年(2022年9月-2023年8月)公司实现营收1832.4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4亿元),同比增长27%,创下历史新高;营业利润72.22亿日元,是前一年的17倍。
其中,以中国市场为主的亚洲分部总销售额同比增长45.5%至627.4亿日元,营业利润84.5亿日元;反观日本分部,销售额同比增长19.1%至1204.82亿日元,营业亏损14.91亿日元。
2024财年前三财季(2023年9月-2024年5月),萨莉亚销售额达到1632亿日元,营业利润100.65亿日元,同比分别增长23.6%和182.0%。其中,亚洲分部销售额同比增长30.1%至580亿日元,营业利润82亿日元,贡献了八成以上的营业利润。
赚得盆满钵满的萨莉亚,预计2024财年销售额将增长15%至211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6.8亿元),营业利润将增长81%至131亿日元,净利润将增长26%至65亿日元。
< class="pgc-img">>公开资料显示:萨莉亚成立于1967年,不同于吉野家、味千拉面等日本餐厅,它主打意大利风味菜肴,提供披萨、意面、沙拉、焗饭、牛排、饮料等11大品类、约100种产品,例如牛肝菌酱鸡肉奶汁意面、海鲜烩饭、双重芝士披萨、金枪鱼沙拉、蒜香蜗牛、焦糖布丁等等。
公司收入来自日本、澳大利亚(主要从事食材生产)与亚洲(不包含日本市场)三大分部。截至目前拥有1549家门店,其中日本本土1051家,海外市场498家。自从03年进入中国以来,已开出466家门店,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台湾等地。
主打经济实惠、快捷美味的萨莉亚,菜品向来以平价著称,定价个位数的餐前小菜、18元的6英寸披萨、20元左右的意面或焗饭……人均消费40-50元,因此获得“意大利沙县”“西餐界蜜雪冰城”等称号,其门店常被选为“打工人食堂”,甚至有游客专程前往打卡。
< class="pgc-img">>萨莉亚的高性价比定位,始于创始人正垣泰彦提出的“希望更多的顾客能够开心满意”想法。通过极致的成本控制、运营效率优化,形成三大核心竞争力——低成本运营,安心、不难吃的食物,刚刚好的环境及服务。
供应链方面,公司自建农场、半成品加工厂、物流基地,以减少外部采购来进一步节省原材料成本。食材方面,采用中央工厂模式,将半加工成品、预制菜等形式送至门店,再进行简单加工即上桌。既减少门店后厨的占地空间,也降低现场加工难度,提高出餐速度,有效控制人力成本。得益于门店流程和产品的高标准化,出餐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这也造就了萨莉亚的高翻台率。
门店方面,选址通常是核心城市的非核心位置、黄金地段的非黄金铺位,以降低房租成本。采用统一简约的装修风格,保持品牌的视觉识别度,甚至直接选择已经倒闭的餐厅门店,省了很多装修费用。
写在最后
当然,萨莉亚并非高枕无忧。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其部分菜品涨价了,主要系“原材料成本上升,供应商涨价了”。为了保持平价优势,公司也加快了自己在中国的供应链建设,投资3000万美元在广州建设一家新工厂,生产酱汁、意大利面、披萨等产品,拟在2026年1月开始运营。
另一方面,百胜旗下的必胜客开出了必胜客WOW,6元甜品、9元小吃、17元的意面或焗饭、18元焗蜗牛、19元的披萨……无论是定位,还是菜品、价格,很明显是要与萨莉亚争夺平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