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年7月5日,渠道网络董事长尤东云携“智慧渠道领袖企业家团”拜访柬埔寨安徽商会进行参观交流,商会会长刘忍先生对本次考察团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与众企业家进行了友好交谈。交谈期间,众企业家对商会多年来为中柬两国企业协同发展起到的链接作用高度赞扬,现场气氛热烈。
< class="pgc-img">>柬埔寨安徽商会由皖籍在柬埔寨长期奋斗创业的企业家、工商业者、中高级管理技术人才等成员自愿组成,是具有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民间组织。商会对有意到柬埔寨投资的安徽企业提供协调,包括法律顾问与行业规划等,同时,将积极搭建平台,让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与商会成员企业,在柬埔寨的投资机会项目更好地对接上,充分发挥商会的作用,使其成为徽商积极参与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会见过程中,渠道网络董事长尤东云表示:渠道网络作为安徽企业,能够在异国他乡与皖籍企业家进行交流,倍感温暖。大家有着共同的徽商精神,共同弘扬徽商文化,凝聚各方力量,将徽商精神发扬到全球各地。柬埔寨安徽商会多年来为在柬华人企业的良好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使之互通信息、交流经验、资源共享、协作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充分发挥了中柬两国友好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 class="pgc-img">>渠道网络董事长尤东云(左)、安徽商会会长刘忍(右)
据了解,刘忍先生不仅是柬埔寨安徽商会的会长,同时还是徽邦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徽邦国际是一家多元化,跨地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业务涉及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矿山开发、影视文化、旅游、餐饮及工业园开发等多个领域。刘会长表示,柬埔寨不管是农业、工业、旅游业,还是其他行业,都有很大的经济发展空间,欢迎更多的企业家来柬埔寨投资发展,商会将积极牵线搭桥,做好服务工作,让前往柬埔寨发展的企业,尽快了解当地的城市文化和风土人情。
< class="pgc-img">>安徽商会会长刘忍(左)、渠道网络董事长尤东云(右)
渠道网络作为中小企业互联网营销服务商,一直以学习先进经营理念,促进连锁行业更好发展为己任,此次携手企业家考察团走访柬埔寨安徽商会,旨在学习商会企业多年来在柬发展经验,洞悉市场环境,发掘潜在的投资与合作机会,此次走访将为渠道网络扩宽海外视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次随同拜访柬埔寨安徽商会的企业家成员有:北京万客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王强、北京快道网络总裁梁闯、秦皇岛君唯餐饮集团董事长王君、秦皇岛鼎膳餐饮集团董事长李军、安徽众化集团总裁张四化、安徽卤三国餐饮集团总裁曹飞、广州万旭餐饮董事长湛立平、广州渠道拓展总裁张明、广州渠道汇通科技集团总裁蔡尚勇、广州明益集团总裁杨明学、广州渠道未来信息集团董事长贾红波、广州合众餐饮总裁孙艳峰、广州智诚管理集团总经理陈志、安徽颐养年健康集团总裁缪冬初、安徽唐掌柜集团总裁唐天津、安徽尚京集团总裁韩军。
< class="pgc-img">>此次拜访柬埔寨安徽商会,“智慧渠道领袖企业家团”的企业家们对柬埔寨的投资环境有了更进一步了解,皖籍企业家在柬埔寨的成功,成为中国企业的榜样,对其他投资柬埔寨的企业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未来,渠道网络将继续引领连锁行业拓展国际化道路,深化国际化发展思路,建立中国连锁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快车道!
><>019年7月5日,渠道网络董事长尤东云率“智慧渠道领袖企业家团”走访柬埔寨最具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加华集团。加华集团董事长方侨生先生热情接待,并带领企业家们对集团内部进行参观,现场交流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及运营模式,企业家代表们纷纷表示本次走访受益匪浅。
< class="pgc-img">>渠道网络作为中小企业互联网营销服务商,一直以学习先进经营理念、促进连锁行业更好发展为己任。此次携手智慧渠道领袖企业家团走访加华集团,一方面是学习和了解加华集团的商业发展之路,以期推动行业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希望学习加华集团先进的经营理念及管理经验,将这种先进的运营模式带回国内,为行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希望在多个关键行业中发现潜在的投资与合作机会。
据了解,目前加华集团的业务范围涉及银行、金融、地产、工业园区、基础建设等众多领域,产业范围持续扩张,现已成为柬埔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现场,方侨生先生向智慧渠道领袖企业家团成员们详细介绍了柬埔寨各产业的发展情况,并表示:当前正值柬埔寨经济腾飞的前夜,商机涌现,欢迎各企业把优势产业业务范围延伸到柬埔寨,期待与中国企业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推动中柬的经贸合作。
< class="pgc-img">>加华集团董事长方侨生干货分享
走访过程中,渠道网络董事长尤东云表示,方侨生先生作为优秀的柬埔寨华人代表,凭借坚韧勤恳的精神,不仅准确洞察商机,更以良好的信用基础为加华集团带来无限商机,加华集团多年来取得的成绩早已享誉国际。
< class="pgc-img">>渠道网络董事长尤东云发表讲话
“智慧渠道领袖企业家团”作为国内优质中小企业的成功典范,代表着中国连锁行业的前沿力量,搭载着众多创业者的成功梦想,本次商务考察活动必将为中柬双方合作打开新思路,开通新渠道!
< class="pgc-img">>众企业家精彩互动
走访过程中Mega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林丽珍、加华购物中心总经理朱金叶、医疗中心经理梁晏嘉、物业管理部经理李佳宜、柬华理事总会会长秘书钟耀辉、柬华理事总会中国事业部经理刘晓光、柬单网总经理刘鸿飞陪同参观。随同走访加华集团的企业家成员有:北京万客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王强、北京快道网络总裁梁闯、秦皇岛君唯餐饮集团董事长王君、安徽众化集团总裁张四化、安徽卤三国餐饮集团总裁曹飞、广州明益集团总裁杨明学、广州渠道未来信息集团董事长贾红波、安徽颐养年健康集团总裁缪冬初、安徽唐掌柜集团总裁唐天津、安徽尚京集团总裁韩军。
< class="pgc-img">>此次走访,双方就互联网、IT技术、 物流电商、短视频、连锁经营、医疗及物业等领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沟通,参会成员们对柬埔寨的商业经营环境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为“智慧渠道领袖企业家团”成员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对了解海外市场发展机遇、融合国际市场发展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 class="pgc-img">>未来,渠道网络将继续紧随全球化营销的发展趋势,用更为广阔的视野探索连锁行业最前沿的市场动向与机遇!
>源:中国青年报
伴随着一学期的结束,如火如荼的“秋招”也告一段落。据教育部统计,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形势依旧严峻。
然而,有些大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像周围同学抱怨的那样难找工作,他们甚至可以轻而易举地手捧几个录用通知。还有一些调查指出,大学生就业如今呈现出一种“结构性矛盾”:社会环境的变化、新兴产业的发展导致理工科人才短缺。
理工科专业交出亮眼“就业成绩单”
回想起这一段时间的找工作经历,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大四学生牟泮龙表示,“还是挺开心的”。
牟泮龙就读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进入大四,他就在网上给几家心仪的公司投了简历——都是国内比较知名的公司,也参加了学校里组织的专业对口企业的宣讲会。不久前,他在网上投过简历的公司联系到他,邀请他第二天上午进行视频面试,面试过程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问了几个专业相关的问题。晚上他就收到通知,被告知面试通过了。
“然后我们谈了谈薪资待遇的问题,双方都很满意,现在的结果应该还是符合心理预期的。”牟泮龙高兴地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发现,在理工科专业,像牟泮龙这样轻松手握offer的同学不在少数。与此同时,这一段时间高校开始陆续发布本校的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不少理工科学校以及综合性大学的理工科专业的“就业成绩单”十分亮眼。
《清华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0月31日,清华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1%,从单位所属行业来看,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主要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毕业生签三方就业的单位以企业为主,就业人数占比69.9%,其中民企占33.4%。
此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布的《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继2018届毕业生平均年薪破15万元大关后,2019届毕业生平均年薪再创新高,达到18.13万元,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平均收到录用通知3.96个。而在北京理工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8.35%,接收毕业生排名前30的企业(集团)中,全部为航天、航空、兵器、电子等重要领域的单位。
“在北理工,春节前一个学生手里就能拿上十几个录用函的并不稀奇。”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林骥佳也观察到了近年来理工科岗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他以用人单位对北理工的需求情况为例,“确实存在文科与理工科不对等的情况,理工科岗位的需求明显大于文科,这或许也与学校定位有关。”
理工科人才的“结构性短缺”
在大学的招聘市场里,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和“招不到人才”可以并存?
不久前,由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指出,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外部环境变化造成大学生需求升级、大学生供给调整滞后,具体表现为文科毕业生就业困难、理工科人才短缺。
在一些高校里,可以从进高校招聘的用人单位行业分布看到理工科领域的“人才大战”。浙江大学的《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从来校招聘的3290家单位所在行业的分布情况来看,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个行业数量最多,占总数的50.46%。
针对理工科人才的“结构性短缺”, 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刘晓杰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和目前国家创新发展过程中广大用人单位急需核心技术领域的人才需求基本一致。同时,一些传统意义上财经类、管理类的用人岗位,目前也出现了对工科学生的大量需求,也确实客观地反映出市场对理工科人才的需求迫切。
“企业的招聘侧重不再唯专业论,他们更倾向学生的能力是否胜任岗位,所以这也为工科学生跨界求职提供了一个便利条件,而文科学生的跨界求职的范围可能性确实较小。”刘晓杰说。
虽然如此,但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在就业过程中都存在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刘晓杰表示,求职过程中,理工科学生和就业相关的实习实践经历比较少,从学生个体能力来说,口头沟通表达、语言组织能力和求职准备上往往不如文科生充分;而文科生的求职岗位的专业可替代性较理科生更高,因此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个人能力和实习针对性的要求会更高。
林骥佳也表示,从岗位要求来看,招聘文科学生的岗位大部分要求的是可迁移能力,而需求理工科学生的岗位要求主要以专业技能为主。理工科学生在应聘公务员或其他公共管理岗位时,笔试、面试表现明显不如文科学生。
“另外从国考公布的岗位要求来看,不限专业的岗位不多,很多工科专业的学生无缘报考。从时间进度上看,文科学生找工作拉的战线要更长。”林骥佳说。
大学生应建立“合理就业期望”
对于理工科的大学生来说,在众多的选择下更需要冷静的头脑。
同济大学的研究生刘一苇(化名)从去年9月加入“秋招”大军,如今已经“上岸”。回想起这几个月的招聘经历,她表示,“结果是好的,但是过程很曲折”。
在多次的笔试、面试中,刘一苇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的专业算是偏技术类的,所以和文科专业相比,我感觉找到一个对口工作是相对简单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我的选择面比文科生更窄,我只能在专业领域里找工作机会。当然,作为一个理科生,我们要珍惜自己拥有的‘技术门槛’”。
刘晓杰也发现了这一届毕业生在找工作中一些可喜的变化。“首先是毕业生的求职意识比往届学生清晰度有所提升,择业过程中的选择不再唯高薪论,更多的人开始思考生活和未来的规划。其次,学生求职技能水平整体有所提升,这也和各个高校就业工作普遍扎实开展密不可分。”
针对大学生求职,不少高校教师建议,大学生应建立“合理的就业期望”。
林骥佳表示,所谓的大学生就业难,固然有供需矛盾的原因,但还有个人期望值过高的原因。很多学生由于不合理的就业期望导致“高不成、低不就”。“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过于纠结眼前的物质待遇,要关注国家的需求,关注人职匹配和长远发展”。
此外,刘晓杰建议,要长远做准备才能避免燃眉之急。“我们的调查显示,从大一就开始清晰规划和实习实践的学生在就业满意度和就业质量上明显更高,就业难度也更低,因此有规划才能有方向,有方向才能有动力。”
刘晓杰表示,对于如今备受用人单位青睐的理科生来说,要将自己的成长成才和国家的需求、主流的发展结合起来。“个人的成长只有站在国家的大平台上才走得更稳更快,只有置身于国家最急需的领域和地区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叶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