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和瑞幸的联名款,刚一推出,就刷爆了各大社交网络平台。
“美酒加咖啡,我只要喝一杯......”这首曾经广为传颂的歌谣,如今照进了现实。9月4日,瑞幸咖啡与贵州茅台推出的联名咖啡“酱香拿铁”正式上市,据悉,该新品将在全国所有瑞幸咖啡店均可购买。美酒+咖啡是什么味道?能否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证券时报记者走访瑞幸咖啡门店一探究竟。
含53度贵州茅台酒 消费者纷纷尝鲜
记者在深圳一家瑞幸咖啡店现场看到,店内多处贴有茅台、瑞幸联名“酱香拿铁”的宣传海报,与普通咖啡的包装袋不同,茅台咖啡有印着“酱香拿铁”大字的红色专属袋,热的酱香拿铁还有专属杯套。
“酱香拿铁是今天才推出来的新品,里面是含有酒精的。”现场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从宣传单页上可看到,每一杯酱香拿铁都含有贵州茅台酒,酒精含量低于0.5%VOL。
官方客服称,未成年人、孕妇、驾驶人员、酒精过敏者不建议饮用。
有媒体以消费者身份致电北京市交管局法制科,该科工作人员建议,消费者喝完含酒精饮品后不要再开车,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超过20毫克/100毫升就被认定为饮酒驾车。
从目前这款产品在该店的销量来看,普通咖啡的销量仍然大于这款新品的销量,但在记者蹲点半个多小时内,购买酱香拿铁的消费者越来越多,而且多数是一次买两杯。售价方面,瑞幸咖啡目前对这款新品的定价是活动价19元/杯。
“闻着喝着都能明显地感受到茅台酒的味道,我平时不爱喝酒,但混进咖啡里却能接受,确实挺好喝。”消费者小王对记者表示,产品在深圳上线的第一天,自己就好奇地下单了一杯,结果体验感超出预期。
事实上,茅台跨界咖啡的消息早在传闻,此前国内几个茅台冰淇淋店也有出售飞天拿铁、琼浆美式、桂酿拿铁等茅台咖啡。据报道,今年6月,广州市天河区国金天地的茅台冰淇淋旗舰店点单小程序上线了茅台咖啡,单价28元一杯起,据悉,每份茅台咖啡含有1.8ml-2ml的飞天茅台酒,如果觉得酒味淡,还可以申请加料:12元每份的飞天茅台酒。
但是,彼时茅台方面表示,这非官方行为,仅为门店自发行为。直到瑞幸咖啡官微于9月4日正式发布“瑞幸咖啡×贵州茅台:酱香拿铁邀您品鉴”海报,茅台跨界做咖啡的事才尘埃落定。
据记者了解,在茅台推出官方“茅咖”之前,民间已有很多咖啡店尝试用茅台调制咖啡。比如,去年,杭州新开的一家咖啡店推出茅台咖啡,店老板介绍,茅台咖啡由咖啡、牛奶和茅台酒组成,每杯里大约有53度飞天茅台酒5毫升。
“中年”白酒要和年轻人“交朋友”?
事实上,关于推出含酒饮品的消息,贵州茅台董事长丁雄军早有“剧透”。在今年5月举行的茅台冰淇淋一周年庆活动上,茅台集团董事长丁雄军表示,将建立产品矩阵,夯实产品基础。其中便包括加大研发酒心巧克力、含酒饮品、棒支、软冰等,建立不同类型、不同价位、特色显著的产品矩阵。
2022年5月,茅台与蒙牛联合出品含茅台酒的冰淇淋,在今年举办的茅台冰淇淋一周年庆活动上,丁雄军对外公布了茅台冰淇淋上市一周年的成绩单:截至今年5月28日,茅台冰淇淋累计销量近千万杯,已经成长为茅台产业生态中具有代表性的前沿产品。
冰淇淋是众多酒企跨界的第一站,在茅台冰淇淋之前,泸州老窖、江小白、古越龙山先后试水,联名冰淇淋界元老蒙牛与新贵钟薛高推出酒味冰淇淋。茅台冰淇淋上市之后,则有更多的酒企紧随其后,纷纷研发出白酒冰淇淋。
而对于跨界咖啡,茅台也并非首家。此前,早有五粮液和永璞咖啡跨界合作,开了一家酒咖,推出了两款联名酒咖。2022年,泸州老窖还直接在成都开了一家咖啡店,兼卖咖啡与酒。
除了咖啡,还有企业选择跨界新式茶饮试图更贴近年轻消费群体。2020年,泸州老窖曾与茶百道推出联名奶茶“醉步上道”。
困境凸显酒企加速转型
先是跨界雪糕,再是跨界咖啡,酒企们打着怎样的算盘?
今年上半年,贵州茅台依然稳坐白酒股“一哥”之位。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695.76亿元,同比增长20.76%;净利润359.80亿元,同比增长20.76%。但是,即便业绩和股价多年保持高位,茅台也时刻保持发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中国白酒产量分别为740.7万千升、715.6万千升以及671.2万千升,分别同比下跌5.75%、3.39%以及5.6%,白酒产量连续下跌。
一直以来,白酒在消费者心里印着“商务”、“传统”等标签,消费者以60、70后为主,而随着消费者年轻化趋势,如何让年轻人打破对白酒的固有印象,让白酒走进年轻消费群体,让白酒行业保持可持续的消费能力,是白酒行业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在茅台冰淇淋2023年度市场工作会上,丁雄军也表示,“茅台冰淇淋并不是简单的消费商品,而是一个战略级产品,是培育年轻消费者茅台酱香口感,推动茅台品牌年轻化、时尚化的重要抓手。抓住年轻人,就是抓住茅台的未来。”如此看来,以茅台为代表的一众酒企的系列花式跨界操作也就不难理解了。
更需要注意的是,看似繁华的白酒行业背后,如今贡献率最大的仍然是头部品牌,从各家发布的财报也可看出,白酒行业的头部效应越发加剧。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965家规模以上企业中,亏损企业130家;2022年截至12月末,963家规模以上企业中,亏损企业169家。亏损面由2021年末的13.47%扩大到17.55%。
面临产量下降、利润分化、库存困境等挑战,头部酒企率先跨界转型,可以预见,处于更大生存危机的第二甚至第三梯队的酒企,或将陆续跟随……
来源:证券时报网
饮业新一轮闭店潮来袭。
< class="pgc-img">>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李金枝;编辑:方圆。
“不是卷价格,就是卷铺盖。”
“开小店亏小钱,开大店亏大钱。”
“今年的餐饮,主打一个参与。”
11月,伴随着全国多地气温下降,餐饮人也感受到了“寒意”,不少从业者表示,又一轮闭店潮来了。
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餐饮累计新增注册量为350.1万家,较去年同期多了37.4万家;与此同时,全国餐饮累计吊销量达105.6万家,去年同期为53.8万。
尽管11月通常也是餐饮行业的淡季,但今年的生意似乎格外难做,街上关门转租的餐饮店都比往年更多一些。
近日,红餐网实地走访了广州多个商圈、街区,同时采访了北京、成都、深圳、上海等各地餐饮人,发现当下餐饮市场的真实温度完全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寒气逼人。
< class="pgc-img">>一条街数十家餐饮店倒闭,
转让4个月无人接手
“真的被江南西的倒闭速度震惊到,星期一还去吃的螺蛳粉,星期六再路过已经在搬设备了。”
广州消费者momo(化名)告诉红餐网,她常去的江南西是广州热门商圈之一,周边有不少大型商业综合体,人气一直都很旺。
“前几天路过时发现,8月已经关店的一家螺蛳粉店至今还空着,无人接手。”momo说道。
这家名为“品疯味”的螺蛳粉店,门头早已被拆,玻璃门上贴着近10张旺铺招租广告。如今快4个月过去,招租广告越来越多,却找不到下一个接手的商户。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红餐网前往江南西商圈走访当日,离“品疯味”不远的另一家名为“占柳记”的螺蛳粉店,也已经停止营业,正在拆除门店设备。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沿路直走,2公里长的路,就有10多家门店关店歇业,包括卤肉卷店、炸鸡店、泰国菜店、猪杂粥店、烧烤店等等,这些关门的店大部分是单体小店,也有少数是连锁店。
在一家关门的猪杂粥连锁店前,红餐网看到门店内的设备都已拆除,店内一片狼藉,只剩一把孤零零的椅子。
更令人感到寒意的是那些连排倒闭的餐饮店,放眼望去,更显得凄凉。比如,连排的4家餐饮店,只剩中间一家小吃店还在营业,其余3家店均已关门。
一位仍在营业的馄饨店店主告诉红餐网,其对面的小吃店开业才几个月,现在已经开始转租了。“刚开业时生意还是挺火爆的,经常有客人等位,这个月几乎每天都没什么客人。”
江南西商圈的萧条并非特例。
素有广州“茶饮一条街”之称天河南一路,门店洗牌更加残酷。红餐网走访当日,该区域正在转租或者招租的茶饮店就有6家,还有3、4家正在围挡的门店。
< class="pgc-img">>△一条街上好几家倒闭的餐饮店,红餐网摄
与此同时,不少仍在经营的门店,与红餐网五一期间走访观察时相比,也已经大有不同。比如茶百道旁的珍珠奶茶,已经换成了冰糖葫芦店;茶救星球隔壁的肉夹馍小吃店,也不知什么时候换成了“煲珠公”奶茶店……
广州网红街区六运小区附近,也有不少倒闭的咖啡店、小吃店。
六运一家咖啡店店主CowCow其其表示,11月的营业情况非常不乐观,目前闭店数大于开店数。“临近过年装修、开业、招人都不方便,近期倒闭的这一大批店铺,到明年3月前,都很难找到合适的下家接手。”
< class="pgc-img">>△倒闭的咖啡店,红餐网摄
在人口密度更高的广州城中村,不少小吃、快餐店的生意也不好做。
红餐网来到广州市天河区车陂附近,这里有大量的村民自建房,也是不少打工人的落脚点,一条弯弯绕绕、几百米长的小路两侧,有10多家餐饮店已经关门。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其中一家粥粉面的门店招牌还很新,贴着“低价转让、可空铺转”的广告,在转租广告下方,还贴着一张刚发布不久的“招洗碗工”的招聘信息。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一家牛杂店老板对红餐网表示,自家门店开业3个多月,生意越来越差。“想早点把店铺出手,挂了几天转让的牌子,还没找到人接手,现在一边做着一边等着转让。”
这条街上的一家车轮饼店,转让的牌子挂了2个月,还没有转让出去。而在这期间,它旁边的餐饮店已经换了一轮。
综合来看,广州的线下餐饮生意并不乐观。红餐网所在的一个广州餐饮老板微信群中,不少餐饮老板也直言近期生意难做。
“同比亏损增长。”
“增长没用,比去年赚的还少。”
“?现在流传一句话,不是卷价格,就是卷铺盖。”
“过完年再开店,现在准备过年了,广州很多地方又变空城。”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 class="pgc-img">>北京、成都、深圳……
多地餐饮业进入新一轮寒潮
市场的寒意不止表现在广州。
深圳、北京、成都、贵州、长沙……各地的餐饮市场都不容乐观。
(1)半年亏了近20万,转让时全部设备只卖了5000元
“今年市场行情这么不好吗?转让1个多月还没有成功。”深圳一面包店店主阿欢(化名)表示,自家门店开在小区街道口的位置,人流量也比较大,但1个多月过去,还是没有转让出去。
“上个月还去吃了他家串串,当时客人确实不多,这个月再去就关门了。”贵州消费者辛朦上周末发现,自己经常去的一家串串店已经倒闭了,附近好几家自己吃过的店都关门了。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福建一家卤味快餐店店主则选择在11月放弃了自己没有盈利的门店,“4月盘了一个店铺,50多平米,月租7000块。每天营业额就600、700元,扛不下去了,只能转让。”根据店主的说法,自己半年亏了近20万元,最后转让时,店里的设备才卖了约5000元。
长沙一家烤肉店亦是如此,据店主讲述,他的烤肉店每月租金6900元,还有400元的物业费,成本太高了,生意也不好,就选择关店了。
< class="pgc-img">>△街上关闭的门店,红餐网摄
在北京,红餐网专栏作者翟彬直接形容当地的餐饮市场,“跟外面的气温一样凉”。
翟彬告诉红餐网,在他家附近的一条平日比较热闹的商业街,已经有5、6家临街店铺超3个月没租出去了,“疫情期间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翟彬表示,部分购物中心晚市生意都比较冷清,多家餐饮门店在做打折促销。“龙湖常营天街地下的一家连锁品牌开业没两个月就关门了,油卤串串、卤山川等几个新品牌撑不过一个月也关了。”
(2)营收惨淡,没有倒闭的都在苦苦支撑
一些仍在营业的餐饮门店,经营情况也不容乐观,大部分门店普遍面临营收下滑的困境。
一家川菜馆老板表示,这个月门店每日营收下滑至8月的一半,最少的一天甚至不及8月日营收的零头。
一位开了多家门店的粉面品牌老板告诉红餐网,他已经关掉了几家街边店,新开的商场店生意也一般,目前正在考虑其他业务为明年的调整做准备。
< class="pgc-img">>△图文无关,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从业十几年的成都餐饮人、豪虾传创始人蒋毅则在朋友圈写道,“成都餐饮数据用惨不忍睹来形容都还算温柔的,据说有势头正劲的品牌,旗下门店业绩腰斩……”
蒋毅告诉红餐网,近2个月成都餐饮业很惨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大家都看得到的餐饮店倒闭、转让惨烈,另一方面是看不到的——有的餐饮店虽然没有转让,但每天都在亏损,生意惨淡。
今年刚在成都开店的一位连锁餐饮品牌区域合伙人也表示,当初开店前后1个月,临街有3家店跟她是差不多时间一起开业的,分别做的是咖啡、奶茶和烧饼的。“几个月后那3家门店,不是贴了转让告示就是好几天没营业了。”
在社交平台、餐饮人朋友圈、各个行业交流群里,红餐网也注意到,很多餐饮人都因眼下惨淡的行情叫苦不迭。
“开小店亏小钱,开大店亏大钱。”
“今年的餐饮,主打一个参与。”
“最近关门和转让的咖啡店不少,三四线城市做餐饮原来这么难。”
“国庆之后,餐饮行业仿佛迎来了闭店潮。一条20-30米的小巷子,有5家店铺在转让。”
“新开两个月的饭店倒闭了,是今年第三次倒闭。”
“我们小区同时有3家才开业几天就倒闭的餐饮店。”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小 结
尽管2023年还没结束,但不少餐饮人都有这样一个共识:“今年的生意比往年更难”。一方面,消费下行,客流减少。另一方面,行业涌入大量创业者,竞争压力变得更大。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激烈的价格战,从咖啡、茶饮到粉面、快餐、各类正餐,商家纷纷采取降价、推套餐、低价团购等手段。价格战不仅搅乱了餐饮生态,还加速了闭店潮的出现。
在这种环境下,不少餐饮人预测,今年12月底,行业将迎来一次大规模的闭门潮。
正如翟彬所说,“现在就是存量博弈,大店挤掉小店,连锁出清夫妻店。”一批门店倒下的同时,也有一批门店逆势而上。
你是否感受到了实体生意的寒意?
欢迎留言分享。
师疯了江湖小菜馆
不得不说现在商家真心会剥顾客的眼球,厨师疯了说实话光听名字就想进去试一哈光这一点都已经占了先机,不过这里面的菜名可能不是四川人可能还不晓得啥意思!!这个厨师到底有好疯,带着好奇心进店探个究竟多。成都的餐饮竞争那么大,想要做一个成功的餐厅,并不是只有花俏的外表,更要有实实在在吸引人的菜品和味道。如果只是外表光鲜那去过一次也就不会去第二次。
说了那么多来说说这家店的菜品吧,一群疯扯扯的老板和一群疯扯扯的厨师,搞出了让客人辣疯麻疯的十三道疯味。鱼香蛋球疼,服务员推荐的特色菜,用虾滑做成丸子,虽说是鱼香味的,但还是有点辣,配了青椒段,少许泡小米辣炒的,很有味!还加了份面皮拌着一起吃。有骨气的干锅,根根排骨表面酥脆肉香,麻香麻香的越啃越香。
大爷烫饭,这道菜小时候的家常饭很多馆子都觉得不能登大雅之堂,通过厨师的创新弄点海鲜、素菜什么的,使得普通的烫饭一下鲜美很多,冬季吃这个也是最适合不过的。疯麻鱼,刚端上来就椒香扑鼻,青花椒的麻光是闻到就已经刺激味蕾。捞出香嫩的鱼头、鱼肉,不腥不臊,入口滑嫩,麻、辣、鲜、香、嫩……吃到舌尖跳舞也舍不得筷子离手。三疯锅贴这道小吃一定要点,自制研究出来的外酥内嫩,可以说在成都数一数二。总的来说这家店,除了名字强眼球,菜品和味道也实实在在的吸引了我,有特色有惊喜来了一次还想第二次。